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朝鲜半岛古代建筑文化 > 第28章 朝鲜半岛古代陵墓(2)

第28章 朝鲜半岛古代陵墓(2)

小说: 朝鲜半岛古代建筑文化      作者:李华东

安岳3号坟是高句丽初期壁画坟墓的另一代表。古坟的构造和丰富的壁画内容能让我们了解当时的建筑、绘画、舞蹈、音乐等艺术的情况,是珍贵的文物资料。该墓位于黄海道龙顺面柳雪里,发现于1949年,其平面构成和结构方式、天花构造、壁画风格等与以中国山东的沂南石墓为代表的中国石室墓(3世纪左右)非常相似。墓室由石灰质的板石建造。前室由羡室和左右两个侧室组成,主室与前室之间以石柱列分割,天花均设抹角藻井。主室东西3.8m,南北3.32m,净高2.8m,北、东面还设有回廊,东侧回廊东西宽0.87m,南北长4.79m;北侧回廊东西长5.23m,南北宽0.69m,高约2.5m。墓室中的柱子比例纤细,但柱径不一,既有结构上的需要,也有视觉形象上的要求。柱头的手法不一,有的以斗累积而成,有的则用鬼面石,有的则用一斗二升的斗拱。墓室内石材构件的加工技术很高,墓室的许多墙面仅仅用一块石板构成。墓室内壁画内容丰富,门扉上绘有卫兵、主人夫妇像、王妃像、使者像等,是了解当时人物风俗的重要参考资料。学者根据这些绘画及相关资料,推断该墓为高句丽美川王陵。墓室的入口处左右卫兵像下注有“帐下督”的墨书,左侧的卫兵像上有该卫兵的“简历”,指明该卫兵是卒于永和十三年(357)年,名为“冬寿”,因此该墓又称“冬寿墓”。东侧的侧室绘有厨房、肉库、工具库、马厩、车架库等。主室的东侧壁面绘制有音乐舞蹈图,东侧回廊绘有行列图,计有250余个人物,其器具、起居方式等,与汉代并无大异。

德兴里古坟亦是高句丽早期石室封土墓的代表。位于南浦市江西区德兴里,1976年发掘调查。该墓由羡道、前室与主室构成。主室为边长3.28m的正方形,高约2.9m。为了抵抗土壤压力,平面上各边略向外鼓,四壁也是如此。室顶由类似叠涩的方式构成穹顶。古坟内除壁画外还有600余字墨书,记载该墓封闭于409年2月2日,墓主名为“镇”,是高句丽幽州地方长官。主室北侧壁画内容为主人在账房内管理下人,以及13个郡的太守前来贺礼的场面。前室南侧天顶还绘有银河、牵牛、织女等,说明内地天文知识已传播到边远的高句丽。前室的四角绘有柱子和斗拱。柱子上绘有S形的连续纹样,枋上绘有云纹。值得注意的是成组的人字拱上再托慢拱的斗拱形式,非常独特,不知是根据现实的建筑摹写还是绘画时的创作。

5.3.2.2中期石室封土墓

公元450—550年是高句丽石室封土墓发展的中间阶段。这时石室封土墓主要变化体现在:前室两侧左右对称的侧室消失、前室宽度变得和主室一样、壁画面积减少而且主要绘制在主室的北壁上。这一时期的古坟如集安地区的双室冢、舞踊冢、角抵冢、龟甲冢等;平壤地区的双楹冢、星冢、夫妇冢、铠马冢等。

双楹冢是这一时期石室封土墓的重要例子。整个墓室全部由石块砌筑而成,内部构造与装饰巧妙而精美,室顶均为抹角藻井。墓室由主室和前室构成,中间由两根造型精美的八角柱分隔,因此得名双楹冢。这两根八角柱造型独特,柱头有盆状构件,但不是斗拱,下部以覆盆为柱础。柱身绘有盘龙,

整体造型带隐约带有希腊柱式的性格,为朝鲜半岛所仅见。拱只的端部直线卷杀,连小斗也带皿盘,仍为偷心造。柱身漆以红漆,没有绘制纹样。羡道的两壁均绘有壁画,天花板上有云纹。前室的入口绘有力士图,东西两壁各绘有苍龙、白虎,南壁入口两侧绘有人物立像。

主室四角绘有柱子,上有重拱,与内地的非常相似,很标准,但带皿盘,枋上带有类似于补间铺作功能的人字拱。这些壁画很详细地表现了当时木造建筑的细部手法。壁画中的纹样有唐草纹、凤凰纹、云纹、莲花纹等。主室北侧的中央绘制有楼的形象,其中有帐幕,主人夫妇端坐帐幕中,楼阁由台基、斗拱、屋顶、屋脊等均有装饰。东侧壁画中有僧侣的形象。这座墓无论在社会史、风俗史、艺术史还是建筑史上,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5.3.2.3后期石室封土墓

高句丽文化的后期大致为550—668年,这一时期石室封土墓的主要变化在于,初、中期石室封土墓壁画中常见的风俗图以及莲花纹等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如四神图等这样的道教因素;而且壁面不经石灰涂装处理,直接在花岗石上绘制壁画的情况较为常见;墓室数量减少,仅仅由主室和羡道构成的情况更为普遍。这一时期古坟的主要代表如集安的四神冢、西冈17号坟、江西遇贤里三冢、江西龙冈大墓、大同湖南里四神冢、真坡里1号及4号坟等。其中比较重要的如遇贤里大冢、龙冈大墓。遇贤里大冢为江西遇贤里盆地中并列的三冢中的最大者,封土的基底边长约51m,高约8.7m。发现时其羡道已完全崩溃,没有前室,只有主室。主室的四壁由材质优良的花岗石砌筑而成。主室的南侧入口两侧的壁面上绘有朱雀,其他三面绘有苍龙、白虎、玄武图;并绘有仙人、飞云、山岳等富于道教色彩的人物形象和纹样。

高句丽壁画古坟中反映出来的细部手法多样,甚至同一地域同一时代也表现出不同的做法,应是不断受到来自中原的墓葬形式影响的结果。从现存实例可以看出,高句丽墓葬在乐浪的基础上又进了一步,这从一个侧面说明高句丽文化是在以汉文化为背景的乐浪文化中发展出来,迅速提升了朝鲜半岛文化发展水平,成为此后半岛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

百济文化受中国南朝影响颇深,这在百济的墓葬形制中也得到表现。与同时期南朝墓和北朝墓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墓室一般用砖筑造,砖面上刻有图案花纹作为装饰。东晋以前的墓砖多用几何图案,而东晋以后则多用莲花纹。在东晋和南朝的大墓中,还有许多用砖上的局部图案拼接而成的“竹林七贤”“青龙”“白虎”等图案。为了将阳世生活带入阴界,墓室内还模仿现实生活中的居室,设有砖雕砌而成的直棂窗、灯龛等。为了防潮泄水,还设有从墓内通向墓外的泄水道。而同时期的北方地区墓葬多用石构墓室、彩绘壁画。高句丽继承的就是北方石室封土墓的形式。

由于地面建筑均已荡然无存,因此百济时期保存完好的空心砖墓,就成为百济文化中南朝性格的集中体现。南朝各政权均都建康(今南京),而南京地区发现的南朝墓葬与百济熊津、泗沘时期的砖墓在形态、构造、建造技术等方面都几乎一致,连墓砖的纹样也几乎相同。位于今日韩国扶余郡境内的公州宋山里6号坟以及百济武宁王陵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百济古坟中最为著名者。特别是武宁王陵在1971年进行了发掘调查时原封未动,是百济文化的重要遗迹。从这两座砖筑古坟来看,百济时期贵族墓葬的构造与中国南朝的砖构古坟几乎相同。单纯以见闻程度来模仿建造是不足以解释如此之高的相似程度的,也许可以推测当时有南朝匠人直接参与了建造。

宋山里6号古坟位于扶余郡公州宋山里白马江边一座小山南侧。这一砖筑古坟与中国长沙等地发现的南齐古坟构造相似,明显是南朝文化影响的直接结果。由于被日本人盗掘,无从证实该墓的墓主。

墓室平面为凸字形,主室长约3.64m,宽约2.24m。为方便夯土施工、抵御土压力,墓室四角并不是严格的垂直相交,而是略微向外鼓起。南侧中央有羡道,设有排水沟向外部排出可能的积水。墓的主室四壁由长约30cm、宽15cm、高4.5cm的纹样砖砌筑,砌筑方式为数层横砖夹一层竖砖,似乎是为了提高装饰效果,从地面起的第一个横砖带为10层,向上依次递减为8、6、4层。北侧和左右两侧的墙壁在高度相同的位置上设有佛像背光形态的龛室,内部安放有用来照明的灯盏,北墙设一处,左右两侧墙壁各设两处。墓室顶部采用穹顶形态,剖面为钟形,采用楔形断面的墓砖逐层砌筑而成。特别是羡道的入口部分砌筑成砖拱,各砖形态为确定其砌筑的位置而特别标识有“大方、中方、急使、使大”等文字。

这一古坟中砖面上的纹样有斜格纹、莲花纹、半莲花纹等几种,砖的表面被白、黑、青色的颜料涂抹。四周的墙壁上按照其方位绘制有四神图,南侧羡道的入口上方绘制有朱雀,朱雀两侧有太阳和月亮。这些壁画表明,这一时期中国风水的基本观念已经传入百济。

5.4.2武宁王墓

1971年7月初,在对宋山里6号古坟进行排水设施施工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了保存完好、未经盗掘的武宁王陵。王陵的规模和宋山里6号坟相当,形制也颇为相似,亦使用相同纹样的花纹砖,砖上同样阳刻有“大方、中方、急使、使大”等汉字,从另一方面说明宋山里6号古坟亦可能是一王陵。

武宁王墓封土平面呈圆形,直径约20m,墓道长9.3m,从地面坡入墓室。羡道宽约1.04m,高1.45m,长2.9m。墓室用压印有莲花纹和菱状网纹的砖块砌筑而成,长4.2m,宽2.7m,高约2.9m。墓室内设有排水沟,室顶为圆筒拱状,墓门朝南。墓室东西两壁各设两个直棂窗、北壁一个,这五个假窗的上部均设灯龛,内设灯盏,龛室下砌数条立砖,墙壁的砌筑方式以及地面墁砖方式等也和宋山里6号坟完全相同。

因未遭盗掘,墓中出土了大量随葬品,如青铜器、青瓷、各种金冠首饰以及国王和王妃的墓志石、买地券等,清楚地标明了墓主身份一一百济武宁王。墓志用汉字,形式和内容都与中国南朝墓志相似,全文为:“宁东大将军百济斯麻王年六十二岁癸卯年五月丙戌朔七日壬辰崩到乙巳年八月癸丑朔十二日甲申安厝登冠大墓立志如左”。其中的一块志石上还雕刻有南朝的“天禄辟邪”石兽。青瓷器多与南朝制品相类,也许是从南朝直接输入的。铜镜中有一枚“七乳兽带镜”,而梁简文帝在其“望月”一诗中有“形同七子镜”之句;另一枚“宜子孙兽带镜”则与日本群马县观音山古坟中出土的完全相同,其余的金冠装饰、镀金的铜履与日本熊本县船山古坟、滋贺县鸭稻荷山古坟、群马县二子山古坟、奈良县藤之木古坟等出土的镀金铜冠和铜履相似,反映了当时百济与中国、倭国两方面的密切联系。墓中出土的“乌罗金冠”上的忍冬纹样,与新罗或者高句丽王冠的形式有较大差别,说明了当时半岛上各国文化发展的不同轨迹。

5.4.3其他百济墓葬

除上述著名和典型的墓葬外,迄今发掘出土的百济墓葬尚有多处,如扶余陵山里发现的古坟群,共有六座,相传为王陵,其中比较特别者是所谓的“壁画坟”。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其墓室四壁和天花板都用研磨后的片麻岩石板镶砌,地板用正方形的砖铺砌。南侧羡道入口上部绘制有朱雀,东为苍龙,西有白虎,北有玄武。天花上绘制有莲花、云纹直接绘制在石板上,这些绘画与江西遇贤里大墓等高句丽后期的样式比较类似,应是当时高句丽与百济文化交流的结果。

从已经发掘调查的百济古坟来看,百济王陵或贵族墓葬显然直接釆用了中国东晋或南朝的墓制。其共通的特点为墓室为砖筑单墓室,墓室平面呈长方形,主室前设墓道,整体平面呈凸字形。墓室内用三平一立的手法砌筑四壁,墙面设直棂假窗,窗上设灯龛。墓室前设有甬道,前期装一门,后期装二门,甬道入口用封门墙封闭。

这些共通的特点都说明,百济在丧葬仪礼制度上受中国南朝的影响至深。而且,根据王仲殊先生的看法,前来南朝的百济人不太可能具体了解到埋于地下的墓室的做法,因此,这些百济墓室只可能是在南朝工匠的指导下完成的。从这一时代的砖筑古坟所使用的砖块纹样来看,百济砖的纹样几乎与中国南朝的相同。南京西善桥油坊村南朝墓用的莲花纹砖、莲花斜格纹砖;广东省新兴县南朝墓用的是五铢钱菱格纹砖等与熊津时代的武宁王陵、宋山里6号坟等中所用的花纹砖几乎相同,似乎是相同的制造者制作的。而且据考古分析,武宁王墓中的灯盏直接来自梁朝。《三国史记》中有南朝的梁向百济派遣工匠和画师等的记载,而且百济宋山里等古坟中所用的墓砖上出现有“梁官瓦为师矣”的铭文,因此王仲殊先生的这一推论是比较有说服力的。

如上所见,百济文化的初期辗转经高句丽受到了中国北方因素的影响,而熊津、泗沘时期则从海路接受了中国南朝的文化。

5.5新罗的墓葬

在统一朝鲜半岛南部之前很长的时间段内,新罗因地处半岛西南一隅,与中国文化的交往既有地理的不便,也有高句丽与百济的阻挠,发展缓慢,文化水平落后于高句丽、百济;其文化除受到些许来自高句丽、百济的影响之外,长期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这一点在其墓葬形式中亦得到反映。

新罗时期的墓葬主要分布在庆州、安东、大邱、梁山、善山等地方。后来并入新罗的原伽耶国的坟墓主要集中在高灵、星州、昌宁、咸安一带。上述这些墓葬的形制基本相同,地面为馒头形的封土,内部基本上是比较原始的积石木椁坟或者石椁坟,仅出现过极少量的石室坟。积石木椁或石椁坟的墓室一般设置在地面以下,先掘出墓坑,然后在坑底铺石块,其上安放棺椁,再以石块填充,其上封土。有时候同一封土下会葬有数个棺椁,称为多椁式墓。

目前发现的新罗时期最大的古墓为庆州凤凰台古坟,其封土高约20m,底部直径约80m。规模虽然不小,但没有墓室,墓圹中积石以掩石椁。另一例为金冠冢,形制亦是如此,1921年发掘时出土了金冠、纯金服饰用品、武器、玉器等大量陪葬品。

新罗石室坟数量很少,应是在比较特殊的情况下受到百济或高句丽的影响而建造的。庆州金铃冢即为其中一例。1942年发掘,其椁长5m,宽2m,高1.5m。其墓室长3.8m,宽2.7m,前有羡道,天花上绘有莲花形图案,与庆州石窟庵顶的雕刻如出一辙,并且与百济扶余陵山里古坟的纹样有相通之处,这也是新罗与百济文化交流的一个佐证。

喜欢《朝鲜半岛古代建筑文化》吗?喜欢李华东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