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伊斯兰教史 > 第18章 《古兰经》和“圣训”(1)

第18章 《古兰经》和“圣训”(1)

小说: 伊斯兰教史      作者:王怀德;郭宝华

伊斯兰教同世界上其他各大宗教一样,有它自己的经典,这就是《古兰经》;“圣训”则是穆罕默德言行录的总称,它在伊斯兰教的传播、发展以及穆斯林的宗教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古兰经》

《古兰经》是穆罕默德在创立和传播伊斯兰教的过程中以安拉的名义发布的“启示”。“古兰”系阿拉伯语的译音,亦译“可兰”,意为“读”,通常指“诵读、宣读”。伊斯兰教的这本经典有时也被称作“克塔布”(书、经)或“齐克尔”(警告、提示)。穆斯林认为,《古兰经》是安拉的言语,“是全世界的主降示的”(56:80),是“天经的原本”(13:39),是“敬畏者的向导”(2:2),只有达到纯洁境界的人才能够领悟它。据说,安拉的启示不只是《古兰经》的内容,它还包括以前的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圣经》。但内容已被他们歪曲。《古兰经》是用阿拉伯语颁降的唯一的一本经典,它为穆罕默德所领悟,为全体穆斯林所遵奉。

伊斯兰教认为,真主的语言是神圣的,《古兰经》的每个句子、每个词、每个字母都是神圣的,“只有纯洁者才得抚摸那经本。”(56:79)虔诚的穆斯林对它爱不释手,平常要用一块洁净的布把它包起来,在净手之前不得去拿它,因为这会玷污这本圣书。在伊斯兰教国家,有的穆斯林往往爱惜字纸,自己不随便抛扔,在大街上见到别人抛掉的还要拾起来,因为那纸上或许会有真主的尊名。过去,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不允许将《古兰经》译成其他语言,也不得排版印刷,而只能手抄或者书写后石印,否则,就有损于真主的启示。现在全世界的穆斯林在礼拜时仍然必须诵阿拉伯文的《古兰经》,不准使用译文(只有在教学时方可使用译文。世界上除土耳其语的正式译本外,没有一种外国语的审定译本,但已由穆斯林和非穆斯林自行译成多种语言。“各个时期的伊斯兰教学校都要求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和非凡的记忆力学习《古兰经》。谁能流畅地背诵《古兰经》的全部章节,谁就能获得最高的荣誉……只要能背诵个别句子或章节就能使真主满意。”①“在穆斯林看来,教义学、教律学、科学这三种东西,是同一事物的三个方面,因而《古兰经》就成为要受高等普通教育的科学手册和教科书……是全部课程的基础。”②

①〔德〕赫伯特·戈特沙尔克:《影响遍全球的伊斯兰教》,第49-50页,1980年德文第2版。

②〔美〕希提,《阿拉伯通史》,上册,第148页,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各国的作家和诗人从文学的角度出发对《古兰经》倍加赞扬,虽非出自信仰,但也引起人们的注意。伟大的诗人歌德说:“《古兰经》是百读不厌的,每读一次,起初总觉得它更新鲜了,不久它就引人入胜,使人惊心动魄,终于使人肃然起敬,其文体因内容与宗旨而不同,有严正的、有堂皇的、有威严的——总而言之,其庄严性是不容否认的……这部经典,将永远具有一种最伟大的势力。”①当代英国作家汉米尔顿·阿·基布说:“《古兰经》在独特的表现手法上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地步”,“由于文学上的许多特质,几乎无法成功地把《古兰经》转译成其他语言……译文使得它那铿锵有力的语言变得死气沉沉,语言结构也失去了微妙的含意,华丽的修辞弄得面目全非,所剩下的只是一个外表上混乱和重复的编纂物,结构松弛,了无生气,更谈不上艺术手法。唯一足以弥补损失的是那偶然出现的神秘的美感和深远的洞察力。”②《古兰经》诵读起来之所以铿锵有力,更多地表现在韵脚。节奏、修辞、动听等方面,这些东西在译本中很难表达出来。

①转引自马坚译《古兰经》“古兰简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佛教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伊斯兰教产生至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对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至今还在影响着世界的广大人口,《伊斯兰教史》对伊斯兰教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将让读者对此教育有个较为全面了解。伊斯兰教是具有国际性、民族性和群众性的宗教,至今影响着世界的广大人口,它的存在和发展,必然对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应当充分认识的长期和复杂性,加强对它的研究,着重根据它“借以产生和取得统治地位的历史条件,去说明它的起源和发展”。伊斯兰教产生至今已有近1400年的历史,在这斯间,有众多的穆斯林学者,从自身的信仰出发,著书立说,从各方面阐述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佛教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伊斯兰教产生至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对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至今还在影响着世界的广大人口,《伊斯兰教史》对伊斯兰教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将让读者对此教育有个较为全面了解。伊斯兰教是具有国际性、民族性和群众性的宗教,至今影响着世界的广大人口,它的存在和发展,必然对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应当充分认识的长期和复杂性,加强对它的研究,着重根据它“借以产生和取得统治地位的历史条件,去说明它的起源和发展”。伊斯兰教产生至今已有近1400年的历史,在这斯间,有众多的穆斯林学者,从自身的信仰出发,著书立说,从各方面阐述伊斯兰教。

②〔英〕汉密尔顿·阿·基布:《阿拉伯文学简史》,第37-38页,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一)《古兰经》经文的启示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穆罕默德早年的生活是不幸的,25岁与富孀赫蒂彻结婚后,社会地位和生活状况才有所改善,这使他有更多的时间去考虑一些问题。当时阿拉伯半岛上社会动荡不安,各种矛盾日趋尖锐,人民生活十分艰难,穆罕默德对社会状况表示不满,于是经常到麦加郊区希拉山山洞去隐居静悟。一天,他正在这个山洞里静思,突然感到自己精神恍惚,进而听到一种声音,三次催促他读。他回答说:“我不会读。”于是他听到用阿拉伯语对他说:“你应当奉你的创造主的名义而宣读,他曾用血块创造人。你应当宣读,你的主是最尊严的,他曾教人用笔写字,他曾教人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96:1—5)。穆斯林普遍认为,这就是最初的启示,时间是610年,依照后来定下来的希吉来历法,这件事发生在赖麦丹月(9月),它标志着穆罕默德正式受命为教化世人的使者。从此以后,穆罕默德就经常听到这种声音。《古兰经》就是在公元610年至632年这23年时间里,依照当时发生的事情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陆陆续续发布启示的汇编。穆罕默德开始时并未明确地说出这是谁的声音,例如在麦加时期的第53章的第4—11节中说,教授他启示者是“那强壮的,有力的”,但没有叫出名字来。后来才明言启示是通过大天仙吉卜利里颁降的。“你说:‘凡仇视吉卜利里的,都是因为他奉真主的命令把启示降在你的心上’……”(2:97)哪节经文是最后的启示呢?一般都认为是第五章的第3节:“今天,我已为你们成全你们的宗教,我已完成我所赐你们的恩典,我已选择伊斯兰教做你们的宗教。”穆罕默德在世时,《古兰经》还没有编辑成册。他没有上过学,不会写字,启示的内容大部为他的门第子们所记下,有人能够背诵,有人将其记在石板、骨片,兽皮、棕榈叶上,遇到问题就按启示来处理和解决:《古兰经》中还以穆罕默德不会读书写字来证明经文系安拉所降,要人们不要怀疑:“以前,你不会读书,也不会写字,(假若你会读书写字),那么,反对真理的人必定怀疑。”(29:48)

伊斯兰教认为,《古兰经》是真主降给人类的最后一部经典,是用阿拉伯语降示的唯一经典,它可以“证实以前的一切天经。”(3:3)在穆罕默德之前,安拉曾降给易卜拉欣以《苏侯福》,降给达乌德以《哲布尔》,降给穆萨以《讨拉特》,降给尔萨以《引支勒》等等,只是“有经典的人当中有一派人明知故犯地隐讳真理。”(2:146)但所有这些也并非安拉全部的启示,因为“用大地上所有的树来制成笔,用海水做墨汁,再加上七海的墨汁,终不能写尽真主的言语”。(31:27)《古兰经》中有些经文不仅是针对先前各种宗教所作规定的启示,而且也有对《古兰经》本身某些经文的否定:“凡我所废除的或使人忘记的启示,我必以更好的或同样的启示代替它。”(2:106)这就是说,从内容上讲,《古兰经》有些地方是前后矛盾的,但这是就当前事态的发展对以前的经文所作的修正。究竟那些是取代经文,那些是被取代经文,没有统一的认识,由此产生出一系列注释性的书籍。此外,现在的《古兰经》可能没有包括穆罕默德以安拉的名义发布的全部“启示”,因为《古兰经》是在他去世后才整理和编辑的,当时有些能背诵经文者已在战争中牺牲,加之没有统一的记录和保管,“是否把所有的启示都汇集起来了?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①昂里·马赛讲得更肯定,他说:“我们再重复一遍:毫无疑问,传至今日的《古兰经》,没有收进全部的启示。因此,其中发现有许多解释性的补充和(没有重大意义的)增补句,还可以看到句子的重新搭配。但是,这根本谈不上什么伪造。”①

①〔德〕赫伯特·戈特沙尔克:《影响遍全球的伊斯兰教》,第52页,1980年德文第2版。

①〔法〕昂里·马塞:《伊斯兰教简史》,第76页,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

(二)《古兰经》经文的汇集和确定

穆罕默德在世时,《古兰经》没有编辑成书,这一方面是因为他健在时,遇有什么大事可以直接请示他,他还要针对遇到的不同问题发布新的经文;另一方面,他的许多门弟子都能熟记已颁布的经文,并遵从它来处理和解决问题。穆罕默德逝世后,许多部落发生暴乱,叶玛迈自称先知的穆赛里玛,势力尤大。公元633年(教历11年),有几位能背诵《古兰经》经文的人在叶玛迈战役中阵亡。这时欧默尔担心经文佚失,劝艾布·伯克尔下令搜集启示。据说,起初艾布·伯克尔并未下定决心进行此项工作,因为穆罕默德在世时没有嘱咐他做这件事。但是,他也认为欧默尔的担心是有道理的,最终还是同意了他的建议,遂命令年轻的栽德·伊本·萨比特负责这项工作。后者曾是穆罕默德下面负责记录经文的书记。

栽德·伊本·萨比特等人收集了所有能够找到的分散记录下来的经文以及先知的弟子们背记下来的经文,加以整理和重抄后送给艾布·伯克尔保管,这是《古兰经》的第一个手抄本。由此可见,将分散的经文第一次编辑在一起的功劳应归功于穆罕默德的继承人艾布·白克尔和欧默尔。据说,艾布·伯克尔去世时将它留给欧默尔,欧默尔死时又转给他的女儿、穆罕默德的遗孀哈福赛。

但是,栽德·伊本·萨比特汇集和重抄的这本《古兰经》不是唯一的一本,吴百耶·伊本·卡尔白(‘ubayyibnka‘b)、阿卜杜拉·伊本·买斯欧德(Abdullahibn Mas‘ud)、艾布·穆萨·阿卜杜拉、爱施尔里(Abu Mussa Abd Allah Al-Ash"ari)和弥格丹·伊本·阿拉尔也汇编了《古兰经》。这几个人所汇编的《古兰经》在内容上存在着某些差别,加上各地的读法不同,门弟子们所作的解释不同,于是在穆斯林中就产生了分歧。如果不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地加以解决,那么分歧就可能扩大,给伊斯兰教带来危害。据说,当时有一个名叫胡幸福的人建议奥斯曼“赶紧挽救《古兰经》”,奥斯曼接受他的建议,从哈福赛处取来栽德·伊本·萨比特原来整理的手抄本,又命令他在其他古莱氏人的帮助下按古莱氏的方言统一定稿,然后抄了七本。其中一本留麦地那作为标准本,其余六本分送麦加、大马士革、库法、巴士拉、巴林和也门。随后,奥斯曼下令焚毁其他一切手抄本,这一作法虽然遭到一些人的反对,但他确实取得了良好的结果。现在全世界流行的就是奥斯曼定本,虽然什叶派和哈瓦利吉派对该书的个别地方有不同看法,但各派穆斯林都承认和使用这一定本。原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当局曾将保存在麦地那的《古兰经》范本送给德国皇帝,《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凡尔赛条约)》第2章第2条第246款规定:“德国应于本条约实行后六个月内,将前在麦地那(Medine)被土耳其当局取去转赠前德皇威廉二世之原属哈里发奥斯曼《古兰经》原本交还汉志国王。”①

①《国际条约集》(1917-1923),第179页,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年版。

奥斯曼定本的《古兰经》共114章,为诵读方便起见,又将全书分成30卷。有人细心地进行过统计,说全书共6236节,以阿拉伯文计算共有77934个词,323621个字母。不过对此还有不同的说法,这里不一一列举。据传说,《古兰经》的这个定本比吴百耶原来汇编的那本少两章,比伊本·买斯欧德编的那本多两章。此外,写法和词汇方面也有某些差别。然而,什叶派认为奥斯曼本没有收进关于阿里的内容,为证明自己的论点,他们举出了《古兰经》中一些不连贯的地方。他们还加进了《二星宿》一章,这显然是更晚期的作品。他们说的“二星宿”指的是穆罕默德和阿里。该派“并且认为,什叶派的每个伊玛目秘密传授其继承人的《古兰经》的真正经文,在隐遁伊玛目返世时终将公开出来。”①哈瓦利吉派拒绝承认第12章《优素福章》,认为该章写与埃及女人的暧昧故事,有失为圣书的内容。但不管怎么说,奥斯曼定本得到全世界穆斯林普遍的承认。19世纪在伊朗兴起的巴布派和巴哈派,曾试图以他们首领的作品取代《古兰经》,遭到绝大多数穆斯林的反对。

①昂里·马赛:《伊斯兰教简史》第76页,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成的错误,当时阿拉伯文字的不完善和不确切,使人很容易把一些字母当作另一些字母,而短元音一般地也都不加标明。倭马亚王朝的统治者没有设法消除产生分歧的根源,而穆斯林们却越来越感到不安。公元8世纪后半期,即阿巴斯人开始执政以后,阿拉伯文字有所改进,用符号标明了元音字母,一开始是圆点,随后是连字符,这就完全消除了诵读中可能产生的错误。最后,在公元10世纪,经七位著名神学家的努力,最后确定了正式的经文。在公元11世纪,编辑《古兰经》的这些神学家的权威几乎为一切人所承认。

《古兰经》经文的统一工作是穆罕默德逝世后第19年完成的,这是奥斯曼对伊斯兰教的最大贡献。除了满足宗教上的需要外,他无疑也在政治上取得了好处。但人们无论如何不应忘记,辛勤地完成这一工作的是栽德·伊本·萨比特等人。

但是,还必须注意到,奥斯曼本是传至今日的《古兰经》的唯一定本,并不意味着在他之后再没有任何变动,而只能说它的内容已经基本定下来。以后出现的变动主要是由抄写人造成的。

(三)《古兰经》的内容和编排顺序

喜欢《伊斯兰教史》吗?喜欢王怀德;郭宝华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