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伊斯兰教史 > 第17章 阿巴斯王朝(4)

第17章 阿巴斯王朝(4)

小说: 伊斯兰教史      作者:王怀德;郭宝华

此后,塞尔柱人利用拜占庭帝国内部的混乱局面,不断对它发动袭击,在10年的时间内使这个帝国遭到很大的破坏。公元1071年,拜占庭皇帝罗曼努·狄奥根遭到惨败,把小亚细亚交给了塞尔柱人。与此同时,塞尔柱人还击退法蒂玛人,占领了叙利亚和巴勒斯坦。这就是说,在一段时间内,塞尔柱人成了逊尼派伊斯兰教的捍卫者,他们不仅在伊斯兰帝国的亚洲部分恢复了政治上的统一,而且恢复了宗教上的统一。“他们之所以能这样迅速获胜,应归功于他们的军事组织和行政组织,这与笼罩着敌方营垒的无政府状态形成鲜明的对比”。①

①〔法〕昂里·马塞:《伊斯兰教简史》,第188页,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塞尔柱人中最著名的君主有四位,即空格里勒及其儿子和继承人阿尔普·阿尔萨兰,他的孙子马立克·沙,他的曾孙、大塞尔柱末代素丹桑贾尔。阿尔普·阿尔萨兰和马立克·沙在位时政治上靠的主要是天才的宰相尼查姆·穆尔克,他有勇有谋,能文能武,拥有很大的权力,其治世之道已被辑录为《政治论》;他时常率军作战,并屡屡获胜;他知识渊博,热心于学术研究,有不少学者汇集于他的门下;他在巴格达创立的尼查姆大学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学生,负有盛名的安萨里曾在这里任教。但尼查姆·穆尔克这样一位杰出的人物却死于艾萨辛派之手。公元1092年,马立克·沙去世,他的兄弟和儿子们瓜分了这个幅员辽阔的大塞尔柱帝国。由于内部的矛盾和来自外部的打击,塞尔柱人的势力日益衰弱;而随着中央权力的削弱,省督们的权力加强起来。从公元12世纪开始,在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亚美尼亚和伊朗,形成许多地方性的小王朝。这些变成独立君主的塞尔柱统治者,在历史上称为阿塔伯格。“阿塔”的意思是父,“伯格”的意思是老爷,阿塔伯格起初是对年轻的埃米尔的监护人和太傅的称呼。

这时,东方有几股势力乘虚而入,他们是:来自中国的哈剌契丹人,来自吉尔吉斯草原的乌古思人和花剌子模的君主们。桑贾尔(卒于1157年)在其去世前的30年间,同他们进行了长期的、殊死的斗争,但未能阻止哈剌契丹人和花剌子模人对河中地的瓜分。

公元12世纪,花剌子模人从塞尔柱人手中夺走了因暴乱而内部分裂的伊朗。伊拉克和库尔德斯坦也被日益强大的花剌子模人所吞并。塞尔柱人的势力已基本上被摧垮,但有一支塞尔柱人则以肯亚(伊科纽姆)为首府统治着小亚细亚,一直坚持到蒙古人西征之后。最后为奥斯曼人灭亡。

花剌子模人还占领哈剌契丹的首都讹答剌,从而结束了他们的政权。公元1214年,他们夺取当时作为古尔王朝首都的伽色尼城,使自己的势力在东面也得到扩张。这样一来,花剌子模人又在西亚恢复了较大范围的统一。但宗教上的统一却受到了损害。公元1218年,他们以什叶派教义取代了逊尼派教义,甚至图谋消灭巴格达哈里发国。蒙古人的入侵打破了他们的美梦。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与什叶派在东部取得优势的同时,萨拉丁在埃及推翻了什叶派的法蒂玛王朝,建立了以其祖先命名的阿尤布王朝,恢复了逊尼派的统治。在消灭了几个阿塔伯格小王朝之后,这个逊尼派王朝把自己的势力扩展到了幼发拉底河。萨拉丁是伊斯兰教历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他给东侵的十字军以有力的打击。如果他的后辈们之间不发生内讧,那么这种打击将是致命性的。以后,突厥雇佣兵利用主人的虚弱,于13世纪中叶在埃及取代阿尤布人的地位,建立起马木鲁克王朝。

九、蒙古人的西征与阿巴斯王朝的灭亡

公元13世纪初,在亚洲的东部和西部存在着两股势力:蒙古汗国和花刺子模王朝。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之间的冲突和战争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在公元13世纪之初,铁木真利用有利时机,首先统一了蒙古各部。公元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举行勿里勒台(会议大聚会),拥戴他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蒙古统一后,先向南发动大规模进攻,占领中都(今日之北京),直达黄河北岸。蒙古政权的势力日盛,在这种情况下,它的向外扩张似乎是必然的。而在亚洲的中部和西部地区则是穆斯林的世界,兴起于中亚的花剌子模人,已于公元12世纪末到公元13世纪初从塞尔柱人手中夺取伊朗,并侵占了哈剌契丹国和古尔王朝的大片领土,控制着穆斯林东方。毫无疑问,这时的花剌子模素丹也有一种野心,就是“到东方去,渗入中国,以便对大商道加以‘庇护’,在从伏尔加河到印度河,从中国到地中海的辽阔地域内实行其统治”①。

①《花剌子模史》,第75页,塔什干,1976年俄文版。

公元1209年,成吉思汗把兵锋转向西方,利用哈剌契丹和花刺子模之间的战争迫使回纥和葛逻禄的王公们承认他为君主。不过,在这个地区的大规模军事行动是公元1216年才开始的。蒙古人在追击与之敌对的部落时,在吉尔吉斯与花剌子模素丹的军队相遭遇,打了个平局后退了回来。值得注意的是,这时成吉思汗大概已经注意到东、西方贸易的重要,希望保持东西商道的畅通。他早年结识的就有穆斯林商人,他们曾在蒙古与中国的贸易中起过重要作用,现在他想利用这些穆斯林充当蒙古与花剌子模之间的中介人。

有一次,忽毡(Khoiend,亦译苦盏,前苏联境内的列宁纳巴德)的阿合马等三人带着大量的物品来到蒙古人的领地。在他们返回的时候,成吉思汗派了一支由450名穆斯林组成的商队随同前往花剌子模进行贸易,并通过这些商人给素丹送去内容如下的使信:“与吾人领土接壤的地区已无敌人,而且已按吾人的愿望完全被征服和削平;因此吾人眼下有友邻之责。人类的智慧需要如此做;协调的途径应由双方遵循;友谊的责任应得到承担;吾人应有义务在不幸事故中相互支援和帮助;并且吾人应使常行的和荒废的道路平安开放,因之商人们可以安全地和无约束地来往。”①但是,当一行人抵达讹答剌(Otrar)时,驻该城的地方长官哈只儿汗(Ghayir—Khan)却将商人们拘留,并派人向花剌子模素丹报告了此事。高傲的素丹没有对这件事多加考虑,权衡利弊得失,就下令将450名穆斯林商人处死,将其货物当作战利品予以没收。在素丹的命令到达之前,有一名商人设法逃出,弄清真相后,回去向成吉思汗报告了同伴们的遭遇。成吉思汗闻讯后感到气愤,遂决定西征,讨伐背信弃义的花剌子模素丹。

①〔伊朗〕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上册,第432页,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218年,成吉思汗先灭西辽,扫清西征道路上的障碍1219年率20万大军进攻花剌子模。这支军队虽然在数量上少于敌方,但它组织严密,富有战斗力,因而能够以惊人的速度向前推进,不仅灭了花剌子模,而且在喀尔喀河打败俄罗斯联军。5年之间,它纵横攻略,前锋直达伊朗北部和东欧,建立起一个横跨亚欧两洲的蒙古大汗国。1227年成吉思汗死后,在他的继承人执政期间,又进行两次西征,使蒙古人的势力扩展到更大的范围。从1236年到1241年,窝阔台汗打败斡罗思(俄罗斯),前锋直达今日之波兰、匈牙利等地。1253年至1259年之间,蒙哥汗遣宗王旭烈兀西征。他率领一支主要由中亚突厥人(其中大多数为景教徒)组成的军队,首先向历史上为害匪浅的艾萨辛派(暗杀派)发动进攻,将阿拉穆特要塞夷为平地,并杀其首领(1257年)。据说旭烈兀曾送口信给巴格达的哈里发,请他协助对付暗杀派,但未获答复。在攻克阿拉穆特要塞之后,旭烈兀又向哈里发送去最后通牒,要求他拆除巴格达的外城,无条件投降。遭到拒绝后,旭烈兀就发动了进攻,虽遇抵抗,但哈里发的军队终非他的对手。公元1258年1月10日,蒙古军攻入巴格达,哈里发及其家属和属下的官员被杀,城市遭到劫掠和破坏。执政长达500年的阿巴斯王朝不复存在了。蒙古人西征胜利后建立了四个汗国:成吉思汗长子之封地钦察汗国,国势最盛时的领地西达多瑙河下游,东到今额尔齐斯河,南到高加索,北到前苏联之保加尔地区:次子察合台之封地察合台汗国,领有两辽故土;三子窝阔台领有的汗国,拥有今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地方;成吉思汗的四子拖雷之子旭烈兀的封地是伊儿汗国,领高加索和里海以南地区。四汗国为蒙古政权统一管辖下的藩属,但后来都分别独立,在公元14至公元15世纪先后灭亡。

蒙古军所到之处,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使各地人民蒙受深重的灾难,历史上对此多有记述,这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布哈拉被蒙古军攻占后,一位逃到呼罗珊的人说:“他们到来,他们破坏,他们焚烧,他们杀戮,他们抢劫,然后他们离去。”①短短数语道出了当时战争的残酷和它所造成的恐惧。但是,有些人把蒙古人西征说成是“毁灭世界的残暴事业”,“国家在千年内也恢复不了元气”,这显然夸大了它带来的恶果。蒙古征服者所造成的破坏毕竟是在一定时间内局部地区所发生的现象。蒙古人西征时已开始接受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具有一定的统治经验。在征服过程中,他们“既没有尽情报复以消心头之恨,更没有使血流成河。”①“无论何地,百姓只要投诚,就得到宽恕;但那些进行抵抗者则遭毁灭”。例如,公元1220年5月初哲别和速不台兵临尼沙不儿城下时,作为凭证,曾交给对方一份用畏吾尔文书写的塔木花(aI-Tamgha,朱印)和成吉思汗的一道扎儿里黑,要旨是:“诸异密、贵人及众黎庶,当知者……从日出至日落之一切土地,我均将其托付与汝等。因之,凡属归降者,慈恩将施及其身及其妻妾、子女和家族;但所有抗命者,将与其妻妾,子女和族人共遭毁灭。”②“实际上蒙古人征服的后果因没有伴之以征服者的迁徙而比较地就不那么严重。除了为数不多的军事力量外,蒙古汗们带来的有帮助他们组织管理和运用成吉思汗时已经定出的严整的国家组织和军事组织的文官。”③

①转引自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上册,第123页,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①转引自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上册,第113页,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②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上册,第114页,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③B.B.巴尔托利德:《穆斯林文化》,见《巴尔托利得全集》,第6卷,1966年俄文版,第190页。

蒙古统治者为了恢复和发展被征服地的经济、文化和交通采取了一系列重大的措施。把各文明国家和地区统一在一个民族和一个王朝的统治之下,这必然会促进各地经济的繁荣、东西方贸易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无数历史事实证明了这一点。此外,蒙古统治者在政治和宗教方面一般也采取·比较宽容的态度,他们的政权以蒙古贵族为主,同时也任用当地有能力的上层人士为官吏,协助他们进行统治。所以,在一定的条件下,他们的政权得到各地民族上层的支持。例如,河中地被征服后,就委托给大丞相、花剌子模人马合木·牙老瓦赤(Mahmud Yalaw Vach)及其儿子麻速忽毕(Mas’ud Beg)掌管。“因他们公正治理,他们恢复了该地的损毁,给那些敌人,况什么‘良医治不好时间造成的创伤’的人,一记耳光。”①在宗教方面,他们允许伊斯兰教与喇嘛教、道教、基督教并存,对各种宗教一视同仁。成吉思汗的子孙们,好些人都按其所好选择一种宗教。蒙古人西征后,不仅有大批各族穆斯林来华,被归入色目人之列,其地位高于汉人,而且许多蒙古人都改奉了伊斯兰教。例如,忽必烈皇帝的孙子安西王阿难答信奉伊斯兰教,他所部士卒15万人中穆斯林占半数以上。所以,中国著名学者陈垣在论及这个问题时写道:“中世纪时,虽被蒙古族兵威所征服,而蒙古人后裔竟渐次为回教势力所熏陶。其同化力之强,不可思议。”②

①《元秘史》,第263页。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上册,第114页,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②陈垣:《回回教入中国史略》。

喜欢《伊斯兰教史》吗?喜欢王怀德;郭宝华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