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论语禅 > 第25章 雍也 (3)

第25章 雍也 (3)

小说: 论语禅      作者:曾琦云,倪新兵

有人认为“山节藻棁”是古时装饰天子宗庙的做法,所以孔子在这里批评臧文仲僭礼。臧文仲不顾周礼的规定,竟然为一只大乌龟(活的乌龟)修建了一间大屋子,装饰成天子宗庙的式样,这在孔子看来就是“越礼”之举了。所以,孔子指责他“不仁”、“不智”。

这样解释错了两个地方。一是臧文仲藏了一个大龟壳,而不是一只活乌龟。因为龟壳是用来占卜吉凶用的,臧文仲将它看成神物,为了去凶趋吉,以为给大龟壳修了一所豪华的房子就能达到自己的心愿了。二是藏一只乌龟没有什么僭礼的地方,给他修了一所漂亮的房子无非是铺张浪费,也没有什么违礼的地方。

臧文仲此举,完全是他的迷信所致。以为媚神就可以求福,这是孔子非常反对的,所以孔子在这里批评他“不智”。因为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你臧文仲人没有做好,媚神又有什么用呢?澫益禅师《论语禅解》:“夫子论‘知’,只是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以民为本,应该敬鬼神而远之。

当时人们说臧文仲是个智者,但孔子却批评他不务正业,如此谄媚鬼神,怎么能够说是“智”呢?智者信而不迷,敬鬼神而远之。

曹操的《龟虽寿》说:“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人的命运在自己而不在天,乌龟被称为神龟,即使有三千岁,可仍然还是要死的,蛇龙腾云驾雾,可也有一天会化为土灰。这说明世间一切都是无常的,任何物质有生必有死。如果执着自己的色身不放,为满足享受而造恶,就是不明智的。臧文仲祭祀神龟,不管他是什么目的,只要是把命运系在一只自身难保的乌龟上,就是不明智的。

“心”的保养,使之健康,才是最重要的。生命虽然有规律,但是主宰却在你的心。如果善自保养身心,使之健康愉快,不是也可以延年益寿吗?所以说“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迷信”一词本来来源于佛教,与佛教正信相反的都是迷信。什么是正信呢?相信作恶必然得恶报,相信作善必然有善报,这是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既然善恶都是自己作主,那就要精进修行改变命运。宿命论是迷信,因为它认为命运不可改变。佛教是信而不迷,即相信因果,但不迷信命运。通过禅修,明心见性,断恶修善,去改变自己的命运。这就是正信,而不是迷信。

当然,命运是有规律可循的,既然一切事物有因有果,那么这种因果的规律也是可以探索的。所以中国古代的占卜、算命、看相、风水等不能都说是迷信,其中有规律可总结。其中阴阳和谐、五行平衡的学问是有辩证法因素的,这些道理在中国的易学里面得到了系统的阐述。

论语禅:

信而不迷。

愚不可及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孔子说:“宁武子这个人,在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则能发挥出他的才能;在国家政治黑暗的时候,则好像很愚蠢。他的那些才能是别人可以学到的,而他的那种愚蠢却是别人难以学到的。”

“愚不可及”的宁武子,是大智若愚。

清朝名士郑板桥曾经说:“聪明难,糊涂亦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由聪明转入糊涂难,是因为自己处处在让步,遇事退一步,把利益权位都让给人家,心里很乐意,并不希望人家事后报答。孔子所说“愚不可及”,宁武子就是这样的人。

人只要没有私心,他有时候就要装傻,别人捡到了便宜当然很高兴,而无私的人明知自己有所失,但是他故意装作糊涂,因为他就是要别人得到利益。这样的人还不值得歌颂吗?这样的傻子不是太可爱了吗?

禅修中忍是最难修的,没有大定的人很难忍,一遇到别人挖苦打击就难以忍受,可仁者就是要忍,遇到别人非礼自己,就装糊涂。寒山问拾得说:“如果世间有人无端地诽谤我、欺负我、侮辱我、耻笑我、轻视我、鄙贱我、恶厌我、欺骗我、我要怎么做才好呢?”拾得回答道:“你不妨忍着他、让着他、任由他、避开他、耐烦他、尊敬他、不要理会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然后又作一歌,其中有言曰:“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

因此,“愚”是不计较外界一切好坏,看起来愚蠢,实际是装傻,这种愚蠢不是一般聪明人所能学会的,更不是一般的小聪明所能理解的。世人怕吃亏,所以就聪明,把一切得失都算得清清楚楚。如果突然出现一个不计得失的人,人们自然奇怪,这种人肯定被那些聪明人当作傻子。可仁者就是愿意作这样的傻子,宁武子就做了这样的傻子,受到孔子的称赞。

宁武子经历了卫国两代的变动,由卫文公到卫成公。这两个朝代是完全不同的,而宁武子却安然地做了卫国的两朝元老。卫文公时代,国家政治清明,宁武子确实表现得很有才干;卫成公时代后,卫国的政治、社会都很混乱,情况很糟糕,卫成公在晋国伐卫时逃奔陈国,一直到四年后才返回卫国,卫国才算基本平定下来。这期间,宁武子一直在卫国,他表现出很愚的样子,似乎无所作为。但他对卫国的安定巩固是起了作用。

一般的聪明人,自诩有才,往往锋芒毕露、头角峥嵘,最后亦因此才招来祸患。《三国演义》中杨修博学能言,智识过人,自恃其才,小觑天下之士。曹操的心思他都知道,可最后他就死在他的聪明上。“大智若愚”,并非真愚,而是仁者的智慧,是禅者的智慧,他把名利看空了,也就什么都不去计较了,外表看来就好像是傻乎乎的。宁武子就是这样的人,他看起来傻乎乎的,可他韬光养晦,只要是利益国家和人民的事情,他就暗中在其中斡旋,该做的事做了,该尽的责任尽到了,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有言曰:“守愚者,愚而甘愚;小慧者,慧而不慧。”其意思是,有定力的大智慧人,应该甘心自己做个愚人,并且一心守住这种愚。那些所谓的小聪明人,表面上看起来聪明,实际他们不聪明,守愚者不会向这些人学习。

中国历史上的济公禅师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守愚者”,他言行类似疯癫,嗜酒肉,生活落拓,寝食无定,寒暑无完衣,所受布施供养,不久即付酒家。对于老病僧人,他尽力备办药物相助。常抱不平,多管闲事。后常居杭州净慈寺,他到严陵山(今浙江桐庐)一带募化,使净慈寺得以恢复旧观。临终前作偈曰:“六十年来狼藉,东壁打到西壁,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

苏东坡是一位学佛的在家居士,他一生坎坷,经几大起大落的官场经历,对于聪明与愚蠢深有领悟,于是为自已的孩子作一首诗:“他人生子要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但愿我子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论语禅: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菩萨的志向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孔子在陈国,说:“回家吧!回家吧!家乡的学生志向远大,但行为粗率简单;文彩可观,但还不知道怎样来约束自己。”

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自己的车马和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老师的志向。”孔子说:“让年老的安养,让朋友们互相信任,让年少的人得到关怀。”

凤凰啊,凤凰啊!谁知道你是凤凰呢?这是孔子在楚国听到一个人为他唱的歌。

孔子困于陈、蔡之间到被楚国聘请的这一段时间,是孔子一生中处境最倒霉的时候,倒霉到与学生们一起饿肚子。《史记?孔子世家》有记载:孔子迁居蔡国第三年,吴国讨伐陈国。楚国发兵救陈,听说孔子在陈、蔡边界上,就派专人去聘请。陈、蔡当局暗中商量说:“孔子是有才德的贤人,他的言论无不切中时弊。如今他久居陈、蔡之间,我们的施政方针都不合他的意思。如果他被楚国聘用,那么我们就危险了。”于是两国就派人把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无法行动,粮食也断绝了,弟子们饿病了,都无精打彩,但孔子依然讲学、诵诗、唱歌、弹琴。后来楚王派军队来,孔子才从困境中解脱出来。但到楚国后,楚昭王听从了子西的话,又没有重用孔子,当年秋天,楚昭王就死了。

楚国一个装疯的人,名叫接舆,一天唱着歌经过孔子的车旁说:“凤凰啊,凤凰啊!你有如此高尚的道德,为什么不受重视啊!过去了的不可挽回,未来的事业还可以追求。算了吧,算了吧!现在从政的人都很危险啊!”孔子听到这首歌时已经是六十一岁了。

孔子听罢接舆这首歌,急忙下了车,想跟这位佯狂的楚人说几句话,可这位佯狂者却扬长而去,孔子呆呆地站在那里,怅然良久。

孔子自鲁定公十三年春离开鲁国,到各国周游,这种羁旅生活已经过了十几年。对于一般人来说,既然仁政主张没人接受,理想也无法实现,那又何苦抛开妻室,背井离乡,四处流浪呢?可孔子是入世的菩萨,菩萨是什么人?菩萨是仁者,他来到这个世界本来就是普度众生的,即使明知前面荆棘满地,也在所不辞。所以明知不行偏要行之,明知不可偏要可之,这就是菩萨。

什么是菩萨的志向?菩萨是无我的人,所以他的志向无时无刻不是利益众生。看看孔子和子路、颜回谈志向,我们可以知道什么是菩萨的志向。子路的境界不错,他已经“无物”了,可以把自己的东西与朋友共享;颜慧境界更高,他已经“无善”了,做了好事也不告诉别人。但他们还没有到达大菩萨的境界,大菩萨的境界是“无我”的,也就是孔子所说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即利益一切众生,即不做有度之相,把普度众生看作自己的本分。

然而,佛教是讲缘分的,菩萨有不同的缘分,也就有不同的使命,所以大菩萨也有不同的志向和愿意。当孔子看见自己的仁政不能在各国实现,隐士接舆的话启发了他,让他醒悟到自己今后的志向是从事教育事业,传经布道,后继有人,让大道流传于世,那才是自己更伟大的使命。正好,孔子的学生这时有不少在鲁国和卫国做官,此时也都纷纷来信,希望他们的老师早些回去,缘分也已经成熟了,于是孔子决定带领弟子们离开负函北上。

鲁哀公三年,孔子回到陈国。此年秋季桓子病故,其子季康子继位,季康子便派人召孔子学生冉求回去,也有请孔子回鲁之意。冉求将要离开孔子的时候,孔子就说:“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子贡知道孔子思归,告诉冉求回鲁国活动并邀请孔子回鲁。

孔子一行从负函回到陈国,在陈国稍事停留又继续北上。经宋国的仪邑、卫国的蒲邑,回到了卫都帝丘。鲁哀公十一年,孔子和他的学生结束了长达十四年的羁旅生涯,回到了故乡,这一年孔子六十八岁。

回家吧,回家吧!家乡的人民需要我!这是孔子的心声,也是孔子的使命,更是孔子的志向,所以孔子就是一个入世的菩萨。

论语禅: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忏悔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孔子说:“完了,我还没有看见过能够发现自己的错误而又能从内心责备自己的人。”

经常忏悔的人很难得。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要改正自己的错误就得深深忏悔,即从内心深处反省自己。孔子说:“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天下完了,为什么呢?因为没有看见过能够发现自己的错误而又能从内心责备自己的人了。

喜欢《论语禅》吗?喜欢曾琦云,倪新兵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