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论语禅 > 第74章 尧曰 (1)

第74章 尧曰 (1)

小说: 论语禅      作者:曾琦云,倪新兵

中道的境界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子张问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尧说:“啧啧!你这位舜啊!按照上天的规定,帝位已经落到你的身上了。真诚地遵守那不偏不倚的中道,让恩泽遍布全国,一直到四海的尽头,上天赐给你的禄位也就会永远保持,以至终身。”舜也这样告诫过禹。商汤说:“我小子履,谨用黑公牛作祭品,明白地禀告皇皇上帝。有罪的人我决不敢赦免。那些作为天帝的臣仆的善恶,我也不敢隐瞒遮掩,您心里是很明白的。如果我本人有罪请不要牵连天下万方;如果天下万方有罪,那罪就由我一人承担。”周朝大封诸侯,使善人都富贵起来。周武王说:“我虽然有至亲,但不如有更多的仁德之人。百姓有过错,都在我一人身上。”认真检查度量衡器,审察国家的政治法则,政令就会通行四方了。恢复被灭亡了的国家,承续已经断绝了的家族,提拔被遗落的人才,天下百姓就归心朝廷了。所重视的四件事:百姓、粮食、丧礼、祭祀。宽厚就能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劳敏捷就能取得成绩,公正就会使百姓高兴。

子张问孔子说:“怎样才可以从政呢?”孔子说:“尊‘五美’,除‘四恶’,这样就可以从政了。”子张问:“五美是什么?”孔子说:“君子要多给百姓以恩惠而不需要花费财物,君子役使百姓而不使他们怨恨,有欲望而不贪图财利,安祥而不傲慢,威严而不凶猛。”子张说:“怎样叫做多给百姓以恩惠而不需要花费财物等等呢?”孔子说:“从百姓利益出发让他们做有利的事,这不就是多给百姓以恩惠而不需要花费财物吗!选择适当的时间给百姓劳役,这不就是役使百姓而不使他们怨恨吗!想要得到仁,这不就是有欲望而不贪图财利吗!君子对人,无论势力大小,财富多少,都不怠慢他们,这不就是安祥而不傲慢吗!君子衣冠整齐,目不邪视,庄重使人望而生畏,这不就是威严而不凶猛吗!”子张问:“什么叫四种恶政呢?”孔子说:“不行教化,只管杀戮,叫做虐;不行告诫,眼看着就要犯罪,叫做暴;前期松懈,突然限期,误期而致人于罪,叫做陷害;好像是给人财物,却出手吝啬,只能叫做小气的小吏。”

一部《论语》,天然一体,首尾呼应,完美无暇。这最后一章虽然内容不多,可是却意味深长,既是全书的总结,也呼应了开头。上面两节,表面说的治国平天下之事,实际上又字字不离开修身。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儒家入世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

把《尚书》的内容列入这里,有人说章节杂乱,互不衔接,怀疑有缺失的文字。我们不是考古学家,但以我们的理解来看,这一章不但没有缺失文字,而且上下衔接,首尾照应,浑然一体。

首先是尧舜禅让的心传。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三代是以天下为公的时代,是孔子所推崇的治世。三代之治可为万世政治之典范,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源头。我们看看尧把天下传给舜,他传了什么?

“天之历数在尔躬”,尧是顺从天命来禅让天下,上天是愿意把天下交给仁者来治理的,仁者以天下为公,以天下为家,故称国家。尧顺从天命把天下禅让给舜,他就说“按照上天的规定,帝位已经落到你的身上了”,那么在这个时候,尧就向舜传授了治国的秘诀:“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允执其中”就是治国的秘诀,这句话来自《尚书?大禹谟》,原文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惟”是助词,没有实际意义。“危”是危险。“道心”从浅层次来看是指伦理道德的准则,从深层次来看是天人合一之心。“微”是精微不可思议。“精”是精心,“一”是一意。“允”是真诚。“厥”(jué)是“其”,即允执其中。全句含义是:

人心危险啊!道心微妙不可思议啊!君子要精纯专一,真诚地遵守那不偏不倚的中道。

什么是中道?《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天命就是自然,自然就是本性,恢复本性就是修道,修道就要立教。要时时观照自己的本性,不可片刻离开,离开就会出现偏差。要警惕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随心所欲,在别人听不见的地方胡作非为。独处的时候一定要时时反省自己。人位于本位的时候,喜怒哀乐还没有出现,这就叫做中。这个“中”实际也是人还没有产生情感的时候,即《心经》所说的“无眼耳鼻舌身意”,自然也就不会有喜怒哀乐了。一旦离开了“中”,实际就是触境动心了,那怎么办呢?那就要纠正出现的偏差,就叫做“和”,“和”就是因为不“中”,所以要调和。只有进入了“中和”的境界,才能恢复本性,万物各安其位,和谐一体。

因此,作为统治者就要抛弃一切私欲,让天下处于中和的境界,那么和谐社会也就来到了。所以说要有和谐的社会,统治者先要有中和的“心”。让自己处于“中”的位置,就不会出偏差。若有偏差,作为君王就要调和。调和是去掉个人的私欲,让帝王的恩泽遍及天下臣民,即使在非常遥远的边地也不放过。所以尧对舜说“四海困穷,天禄永终”,意思是让恩泽遍布全国,一直到四海的尽头,上天赐给你的禄位也就会永远保持,以至终身。

可是对这句话,有不少误解,其错误就在于把“四海困穷”的“困穷”作为困苦贫穷来理解,所以朱熹解释为“四海之人困穷,则君禄亦永绝矣”。今人杨伯峻翻译为:“假若天下的百姓都限于困苦贫穷,上天给你的禄位也会永远地终止了”。大家这样一解释,那么中道和修心的深刻意义就完全消失了。圣明的君王治理天下,不仅要百姓没有物质上的困乏,还要有精神上的解脱。孔子也多次强调“君子忧道不忧贫”。天子的责任是让天下人民都觉悟起来,不仅物质上没有缺乏,更有精神上的充裕。所以“四海困穷,天禄永终”的意思是去掉个人的私欲,让帝王的恩泽遍及天下臣民,即使在很遥远的边地也不放过。困,极;穷,尽。

“中道”是出世之道,已经到了不思善不思恶的无分别的境界,所以尧的精神是出世的,舜又把这心印传给了禹,说明了尧舜禹三代心心相印,心心相传,他们都在以出世的精神做出世的事业。

喜欢《论语禅》吗?喜欢曾琦云,倪新兵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