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论语禅 > 第75章 尧曰 (2)

第75章 尧曰 (2)

小说: 论语禅      作者:曾琦云,倪新兵

如何把出世的精神落实到入世中来,下面接着就是历代圣君的经典语言。商汤说:“有罪的人我决不敢赦免。那些作为天帝的臣仆的善恶,我也不敢隐瞒遮掩,您心里是很明白的。如果我本人有罪请不要牵连天下万方;如果天下万方有罪,那罪就由我一人承担。”商汤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愿意以自己之身去承担天下人民的惩罚,真是一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帝王。

周文王和武王也是一样,周朝有八百年天下,国泰民安那么久,与周王的贤德是分不开的。周礼的完备让全社会的人有了更高层次的精神修养,人们的道德风貌自然也是一代政治的典范。如果我们用阶级分析的观点来看周朝,认为它是奴隶制社会,广大人民在深受奴隶主的剥削和压迫,这个观点在后期的乱世是这样,在早期的盛世却不是这样。这里我们可以看见周朝的政治风貌,不仅有相当高的物质文明,更有相当高的精神文明,中国是礼仪之邦,周朝就是典范。

从“尧曰”这两节来看,上下都是紧密相连的,没有缺失。“尧曰”上节谈帝王的典范,“尧曰”下节就是开始对一般臣子提出了从政的要求。如何当好一个领导?孔子提出了“五美”和“四恶”的标准。这“五美”和“四恶”实际还是离不开修身,也就是一个领导者必须有高度的道德觉悟,他才能领导人民。如何当好一个领导者,从修养的角度来看,就是“忠恕”二字。“忠”就是要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他不可以权谋私,他必须公正廉明,孔子说“公正就会使百姓高兴”。“恕”是领导者如何对待手下人民的问题。“恕”就是要时时为别人着想,要时时宽恕别人的过错。从百姓利益出发让他们做有利的事,选择适当的时间给百姓劳役,这些都是恕道。反之,行“四恶”就是不恕。

论语禅:

除去小我的执着,进入中道的境界。

天人合一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孔子说:“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礼,就不能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言语的实质,就不能了解他说话的真正目的。”

这是《论语》最后一句话,真正地画龙点睛,不过我们很多人忽略了这最后一句话。这最后一句话是与开头第一句话互相呼应的,具有深刻的意义。它告诉了你整部《论语》的意义以及孔子思想的最终归宿。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是点睛之笔。这是孔子告诉你,如果不知道天命,那么你永远是难以成为一个君子的。天命,浅一点讲是因果善恶报应,知天命不仅要为善去恶,还要顿悟无分别无善恶的中道境界,止于至善。说到底,要知命,就是走向出世之道,从而得到人生的“觉悟”。

知天命,从入世走向出世,就是“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天”是出世,“人”是入世,要进入出世,先要入世。这就是说要想顿悟,先要渐修。从渐修到顿悟,从“人”到“天”,我们才能找到永恒的快乐之道。

整个一部论语就是说明从渐修到顿悟的过程,是中国禅宗禅修的活教材。禅宗的渐修,就是论语一开头所说“学而时习之”,入世修行,要觉悟自性,做好一个人,人做好了就能与天地同参,儒家叫做天人合一,禅宗叫做顿悟。其最高境界,是除去一切执著和分别心,入于中道,止于至善。

《论语》开头从“学而时习之”开始,让你找到“快乐之道”,而“快乐之道”的根源却是在于“觉悟之道”,只有你觉悟了,才有真正永恒的快乐。所以,这里的“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是与开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相呼应的。

“不知礼,无以立也”,说明“礼”是觉悟之道的核心。只有知道礼,才能立身处世。不过我们还要注意的是,这个礼并非就是简单的礼仪,它是整个伦理道德的核心。“礼”涉及到你生活的一切言行举止都要符合礼的规定,这与佛教所修行的“五戒”、“十善”没有实质上的区别。例如孔子提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已经相当于佛教的戒律从“身口意”三个方面来约束你的一切。

“不知言,无以知人也”是《论语》的编排者生怕读者不知道孔子的本意,让读者一定要认真分析圣人言语的实质,也就是圣人言语的本来意义,不要被一些现象所迷惑,误解了孔子的原意,而不知道孔子的真正意图。所以这句话应该翻译为:“不善于分辨言语的实质,就不能了解他说话的真正目的。”

从开头到最后,圣人千言万语无非就是要你觉悟,让你从觉悟中找到永恒的快乐之道。这就是一部《论语》的真实意图。而实现觉悟的理想,说简单是最简单的,说不简单又是不简单的。不简单,说了一部《论语》,还有四书五经,诸子百家,浩如烟海。说简单,实际只有两个字“修心”。整个一部《论语》,不是告诉你如何做学问,而是告诉你如何“修心”,所以才有很多很多做人的道理。如此去做人,即能明心见性。

当时代进入到21世纪,我们大部分人已经失去了内心的和谐和平静。我们的物质条件在不断改善,可我们的烦恼和病苦也越来越多。重新让我们的心回复到和谐平静中去,那么《论语》是治心的良药。

愿此书给我们烦恼的世界带来一剂良药,给我们散乱的心灵带来一种安宁。

心为众善之本,亦为诸恶之源。若能以《论语》修心,以《论语》参禅,则个人的幸福、家庭的幸福、国家的幸福,指日可待。

家庭和谐,从心开始;国家和谐,从心开始;世界和谐,从心开始!

论语禅:

心净则国土净,心安则众生安,心平则天下平。

主要参考文献:

[汉]郑玄,[清]刘宝楠注:《论语正义》,上海:上海书店1992.6.

[宋]朱熹:《四书集注》,长沙:岳麓书社,1993.

[明]《四书澫益解》,见大藏经《澫益禅师全集》

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2.3.

程树德撰,程俊英、蒋见元点校:《论语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90.8.

钱穆:《论语新解》,北京:三联书店,2006.7.

南怀瑾:《论语别裁》,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1.

古棣、戚文、周英:《论语译说》,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4.

曾琦云译著:《安士全书白话解》,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5.

夏传才:《论语趣谈》,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0.8.

金景芳、吕绍纲、吕文郁:《孔子新传》,长沙:湖南出版社,1991.12.

李泽厚:《论语今读》,北京:三联书店2004.3.

林在勇:《论语一日一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4.

于丹:《于丹论语心得》,北京:中华书局,2006.11.

杨润根:《发现论语》,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1.

徐志刚译注:《论语通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1.

老道主编:《论语人生》,珠海:珠海出版社,2001.2.

曾琦云:《每日论语》,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4.6.

李申:《论语精粹解读》,北京:中华书局,2002.3.

《印光大师文钞》,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6.

[汉]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98.

《中国大百科全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9.

张震点校:《老子?庄子?列子》,长沙:岳麓书社,1991.1.

蒋南华、罗书勤、杨寒清译注:《荀子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2.

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3.

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3.

王治心:《中国宗教思想史大纲》,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3.

[清]杨文会撰,周继旨校点:《杨仁山全集》,合肥:黄山书社,2000.1.

石峻等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北京:中华书局,1987.10.

曾国藩:《曾国藩全集》,长沙:岳麓书社,1994.

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3.

王燕、张生汉编写:《圣经、古兰经、佛经故事选》,海燕出版社,1991.4.

喜欢《论语禅》吗?喜欢曾琦云,倪新兵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