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论语禅 > 第14章 八佾 (2)

第14章 八佾 (2)

小说: 论语禅      作者:曾琦云,倪新兵

中国的禅宗亦是如此,当时六祖慧能出生南方边远不发达地区,家庭贫苦,自己又是文盲,但是五祖弘忍却对他相当器重,并把禅宗的衣钵传给他。这是什么原因呢?据说慧能初到五祖处说他要成佛,五祖就问:“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慧能说:“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利?”慧能的回答让弘忍禅师大为惊异,佛性人人都有,清净并非从外获得,那么蛮荒地区的粗野汉与中原地区的文明人又有什么区别呢?众生都能成佛,岭南獦獠怎么不能成佛呢?

因此,孔子说夷狄能够学礼,与六祖慧能作为岭南獦獠也能够成佛,其意义相同。

论语禅:

礼不卑庶人,众生都平等。

争与不争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孔子说:“君子与世无争。如果有的话,那么射箭比赛可算一个例子吧!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喝酒言欢。这就是君子之争。”

孔子说“君子无所争”,即使要争,也是彬彬有礼的争,孔子以射箭比赛为例来说明了这个道理。这反映了孔子和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强调谦逊礼让而鄙视无礼的、不公正的竞争。

正直武士在比赛时既礼让谦逊,又非常公平。比赛之中不会放冷枪、暗箭。输要输得明白,赢要赢得有气节。即使古代两军交战,也都有礼节,战鼓一响,才开始交锋。现在的奥运会成为了和平的使者,那也是因为其中渗透着一种公平的精神,一种礼让的精神,所以它才能成为和平的使者。

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意思是,如果你什么也不争,那么天下人都没有力量与你争。俗人争什么?实际上就是争名争利。

《史记?货殖列传》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正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写照。若涉及到个人利益,即使父母兄弟也会有所不顾。所以世人争执的起因都是为了个人利益,甚至为了一点蝇头小利也会争得不可开交。若是能够看淡个人利益,世上便要少多少纷争。所谓进一步山穷水尽,退一步海阔天空。实际上想要争名利者,他何尝得到了名利;不想争名利者,他何尝得不到名利?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所以,君子站得高,看得远,他的处世之道必然是与世无争。

君子不争名,不争利,不争权,不争势,但是君子争仁,争义,争礼,争智,争信。虽然有所争,与普通人的争性质却完全不同。君子若无所争,也就不能成为君子了。

佛经说“心随物转,即是凡夫;心能转物,即是如来”,一般人被外物声色所引诱,故他就有所争,因为他充满了物欲,所以到处争夺,一切都想据为己有。如果反过来,看破声色是虚幻的假象,他就不会被外物所迷惑,当然也就无所争了。不仅不争,而且他随缘利益众生,像水一样总是低调做人,泽被众生,所以他就成佛了。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在《道德经》第八章老子还说“夫唯不争,故无尤。”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老子把水比喻成最高境界的善,因为水从来不争,不仅从来不争,它从来只流向低处,泽被众生。这种做人的态度实际就是具有大定力的禅者,这样的禅者因为具有大定力,所以他入世从不与世人争名争利,他只在众生需要他的时候,默默无闻地出现,一旦帮你后,他又悄然消失了,你再也找不到他的影子。

论语禅:

不敢为天下先。

美在天然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夏问孔子:“‘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先有一张白纸然后就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子夏又问:“那么,是不是说礼也是产生在仁之后呢?”孔子说:“商啊,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出自《诗经?卫风?硕人》,是描写卫君夫人庄姜之美的。“巧笑”是形容她笑得很迷人,“美目”是说她的眼睛很漂亮,“盼兮”是她的眼睛晶亮有神的样子,如现在的时髦话“电眼美女”,她的眼睛可以电倒你。

“素以为绚兮”,素就是像一张白纸那样,“为绚兮”,是说在白底子上画了很漂亮的图案。子夏在这里是寻找庄姜美的根源。因此孔子在他思考的基础上回答他:“绘事后素。”意思是“一张白纸才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因为庄姜就是一张纯洁无暇的白纸,所以她不用修饰就能显出一种天然之美、自然之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像《关雎》的“窈窕淑女”一样,借她来歌颂后妃之德。这里也是用庄姜之美,来显示美的纯洁无暇,揭示人的天然之性。

“礼”作为“仁”的表现形式,子夏在孔子的启发下,马上认识到“礼”是美的人性的自然流露,它是产生在“仁”之后的,这就是上文孔子所说的:“人而不仁,其礼何?”一个人如果没有了仁,所表现的礼也是虚伪的、做作的,甚至于对社会有害的。这就是说,仁就是美的本质和源泉,就像《诗经》中庄姜纯洁无瑕的本性,而“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仅仅是美的表现形式。如果只追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即使你天天涂脂抹粉精心打扮,也只是东施效颦。苏轼有一诗说得好:“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施的美来自天然,不是东施可以从外表上所能模仿的。仁与礼的关系也是这样,没有仁的本质,就没有礼的形式。所以动物是不可能有礼的,人之所以能够区别于动物,是因为人还有善良的本性,所以也只有人才是能够学礼的。如同绘画一样,质地不洁白,不会画出丰富多彩的图案。

一张白纸才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而有着各种私心杂念的人,他所表现的“礼”,不管其形式多么豪华夸张,都是虚伪的表现。惯于搞阴谋诡计的人,他善于隐饰自己,外表看起来文质彬彬,对于上司更是礼节隆重,可是在他礼貌的背后却隐藏了不可告人的目的,这种人只能说是“礼”的叛徒。相反,还有一种人,他表面上不修边幅,就像济公禅师一样,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看起来乞丐相,却有一颗菩萨心,这种人外表怎么也不可能文质彬彬,可实际上却是顿悟了的圣人,一旦出现在众生面前就会给人带来幸福,所以我们也不能以平常眼光来看待这种人。什么是“礼”,“礼”是从清净心里流露出来的。像济公禅师那样的圣人,他只有清净心了,哪里还需要世俗礼节的约束呢?

唐代禅师懒残也是一个不修边幅,不顾世俗礼节的高僧。其名为懒残,说他性懒食残,与众不同。更特异的是皇上的使者来了,他也不谢恩,鼻涕流下来被使者讥笑,他也毫不在乎。圆悟克勤所著《碧岩录》卷四说:“懒瓒和尚隐居衡山石室中,唐德宗闻其名,遣使召之。使者至其室宣言:‘天子有诏,尊者当起谢恩。’瓒方拨牛粪火,寻煨芋而食,寒涕垂颐,未尝答。使者笑曰:‘且劝尊者拭涕。’瓒曰:‘我岂有工夫为俗人拭涕耶?’竟不起。使回奏,德宗甚钦叹之。”

懒残禅师为什么不擦鼻涕?他回答“我怎么有功夫替俗人擦鼻涕”,这就是禅师开悟的话,因为开悟了,才知道这个肉身是臭皮囊,能擦外面的鼻涕,能擦去里面的肮脏吗?所以这个禅宗的公案告诉我们,不能用世俗的礼节去衡量开悟的禅师。对于一般人来说,皇上派人下诏了,这是莫大的荣幸,哪敢有丝毫的怠慢?可禅师不同,他看破了世间名利,没有名利心就一切无所求,无所求他就能够展现本地风光,哪会为了个人名利巧言令色呢?

论语禅:

一张白纸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心诚则灵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祭祀祖先就像祖先真在面前,祭祀神灵就像神灵真在面前。孔子说:“我如果不亲自参加祭祀,那就等于没有祭祀。”

什么叫做“祭如在”?就是在祭祀的时候就要相信神真的就在自己面前了,如果相信神真的就在自己面前了,那么祭祀的人还敢马虎吗?

凡人俗眼,虽然常常说举头三尺有神灵,可终究肉眼看不见神灵,所以在祭祀的时候,就会马虎应付了事。如果相信有神灵,祭祀是请神灵降临,那么主祭者端上一爵奉献神禘的酒以后,他就会相信神灵已经降临,这个时候一定非常肃穆和恭谨,哪敢得罪神灵呢?如果主祭者不相信神灵真的来了,他就会马马虎虎予以应付,不仅得罪神灵,也违背了祭祀的规矩,这样的祭祀还有什么用呢?以虔诚的心行祭祀,就会让灵魂进行一次洗礼,得到了清净心,那么自然也得到神灵的保佑,对于个人来说吉祥如意,对于国家来说百姓就会得福。“禘礼”的变质,反映人心不古的现象。如果没有心灵的净化,“礼”的变质将世界变得越来越无”礼“。

佛教有句俗话,“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意思是修行功夫不高的小和尚,他没有一颗虔诚心,不知道自己念经时佛就在自己面前,所以念经时只是口里念念心里没有产生恭敬之情。再如禅宗打坐的和尚,看他坐得端端正正,可实际上心里正杂念纷飞,这样打坐,就是打一百年又有什么用呢?禘礼亦如此,没有恭敬心,一切都无用。

论语禅:

信则灵,不信则不灵。

为心祈祷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王孙贾问孔子说:“与其讨好奥神,不如讨好灶神。这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是这样的。如果得罪了天,什么祈祷都不起作用了。”

王孙贾是卫灵公的大臣,时任大夫,他在的时候人们常常祭祀两神,一是奥神,指屋内位居西南角的神;二是灶神,指灶旁管烹饪做饭的神。他听人说“与其讨好奥神,不如讨好灶神”,就想问孔子到底讨好哪尊神为好。

孔子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意思是你的行为如果违背了天意,不管你去祈祷多大的神灵都不起作用。这句话带有禅者的精神,中国的禅宗从来否定去寻找外在的佛,主张当下承当寻找本有清净佛性,所以中国的禅宗往往与宗教相区别开来。孔子亦如此,他否定神灵可以主宰个人的命运。

孔子所说“获罪于天”,这个“天”不能理解为上帝,而是指个人的行为不符合天意,天意是无私的,是最正直的,如果你的行为正直无私,即使不去祈祷神灵,你也会吉祥如意。不求神灵保佑,神灵也因敬佩你而自动愿意保佑你。例如佛教居士有五戒,凡是遵守五戒的人,身边有二十五神保佑他。

孔子虽然说神灵不能主宰人的命运,但并没否定神灵的存在。在生正直,死后为神。神也是凡人修来的,既然他修成了神,那么只要我们在生正直,也同样会修成神。神既然是正直的化身,他自然也会保佑正直的人。

禅者认为,人类的幸福是靠自己创造的,只要抓住现在,面对现实,才能使人生充实而有意义。孔子亦如此,他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就像这滔滔江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了,应该珍惜时间啊,抓紧时间修行,学而时习之,不要虚度光阴,这是孔子的忠告。

喜欢《论语禅》吗?喜欢曾琦云,倪新兵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