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老子 > 第63章

第63章

小说: 老子      作者:老聃

【原文】

道者万物之奥[1 ],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2 ]。

美言[3 ]可以市[4 ]尊,美行[5 ]可以加人[6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7 ],虽有拱璧[8 ],以先驷马[9 ],不如坐进此道。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注释】

[1]奥:深处、奥妙、深藏。河上公注:“奥,藏也。道为万物之藏,无所不容也。”

[2]所保:所要保有的,要保持的。

[3]美言:老子提倡的是“行不言之教”、“处其实不居其华”,这里指花言巧语,华而不实的话。当然,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为得道君子的嘉美之言。

[4]市:买,换来。

[5]美行:做给别人看的,沽名钓誉的行为。也可以理解为体道者的良好的行为举动。

[6]加人:被别人看重,器重。加,使……重。

[7]三公:西周时期,设立了专门讲解阴阳之道的三个职位:养身、传授、德义,即太师、太傅、太保。

[8]拱璧:一种中间有圆孔的圆镜形玉。

[9]驷马:四匹马拉的车。古时只有天子、大臣才能乘坐马车,一车套四匹马。

【译文】

自然的运行规律,深藏在万物发展的背后,是善人的法宝,不善的人更要去学习保有。

花言巧语可以换来名誉地位,沽名钓誉的行径可以让你更尊贵。对于那些不善良的人,哪有抛弃他们的道理?所以天子即位,三公任职时,前面供奉着宝玉,后面跟着四匹马拉的车,还不如坐下来听人讲讲治国之道。

古代的人为什么把道看得那么重要呢?不就是因为,遵循自然规律能满足自己的要求,使有罪的人得到感化,以免再次犯错吗?所以“道”才被天下人看重。

【阐述】

为人之君,当行“无为”之道。此章中的“道”就是清静无为之道。

老子心目中的理想的圣人不是一副伶牙俐齿的样子,他宽厚淳朴,总是用自己的行动影响、感化别人,却并不在乎虚名。沽名钓誉、以哗众取宠来突出个人是老子坚决反对的。真正的圣人帮助别人是发自真心,而不是要获得人的称赞,绝不会粉饰自己的行为,而为自己获得利益。

圣人想要的和一般人不一样。一般人对声色犬马、金银财宝,趋之若鹜,对恬淡的生活,和治国大道弃之如敝履。而圣人正好相反,他们想要的正是恬淡宁静的生活和深奥的“大道”,对稀世珍宝却视如粪土。以此推衍下去,作为一个执政者一定要懂得如何治理国家的“大道”——清静无为,这其实比他所拥有的金银财物、香车宝马都重要得多。

大道是无比重要的,缘由是拥有大道的人可以做出更好的工作来。这个是可以验证的。比如,说话如何说得好听顺耳,还能办成事就很重要。这其中亦有道理可言。

韩国要修建新城的城墙,规定十五天内必须完成,段乔是主管工程的司空。有一个县邑晚了两天才完工,他毫不留情就把负责的官员关了起来。这个官员的儿子跑到封人子高那里,向他求援:“只有您才能把父亲从死罪中救出来,先生一定要帮我。”

封人子高说没问题,然后就去见段乔。封人子高攀扶着登上了城池,左右张望了一会儿,对段乔说:“这城墙真美呀,真是一件了不起的功劳,您一定会得到重赏。这么大的功劳,还能不杀一个人,不治一个人的罪,这更加难得。”

封人子高走后,段乔就派人连夜把囚禁的那个官员释放了。封人子高替人说情,却让人看不出自己是在游说,但实际上已经说服了别人。游说的技巧不能不算高超。应该说,段乔也是一个行内高手,他听了别人的意见并且实行了,让人看不出自己采纳了游说之辞,而实际上已经悄无声息地采纳了别人的意见。他们两个默契地一唱一和成就一段官场佳话。

赞美之辞,总是令人心情爽快。如果能在愉快的氛围中实现劝谏,那效果一定会更好。有的时候,赞美之辞不一定非得落实在上司的某件具体的行动上,而可以采用“顾左右而言他”的方式,让上司自己进行积极的联想,不自觉地改正错误。有时当发现某人做错了事,很多人会一针见血地向对方提出,这样不免会引发对抗意识。而对抗意识一旦产生,往往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如果换一种做法,通过讲述一个积极的榜样,让对方心里的不良动机刚刚产生就自行泯灭,并随之产生一种良好的愿景。在这种激发了对方正方向的心绪的情形下,很多事情就变得容易沟通与解决了。终归来说,我们多数人在心底里是理想主义者,总喜欢想让别人说自己有那个“好听”的动机。

这其中的道理还真耐人琢磨。

喜欢《老子》吗?喜欢老聃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