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老子 > 第62章

第62章

小说: 老子      作者:老聃

【原文】

大国者下流[1 ],天下之交[2 ],天下之牝[3 ]。牝常以静胜牡[4 ],以静为下[5 ]。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6 ]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7 ]。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注释】

[1]下流:江河的下游。王弼注:“江海居大而处下,则百川流之,大国居大而处下,则天下流之,故曰,大国下流也。”

[2]交:交汇、汇合。

[3]牝:雌性的鸟兽。

[4]牡:雄性的鸟兽。

[5]下:谦下。

[6]兼蓄:兼并占有。河上公注:“大国不可失,则兼并人国而牧畜之。”

[7]欲入事人:以自己的所得侍奉大国,指小国向大国进贡。入,收入,所得。

【译文】

越大的国家越应该像江河的下游,自居谦下的位置,汇集百川,胸襟宽广,又要像雌性动物宽柔娴静,才能使小国趋向它。雌性的鸟兽温柔安静凝定,不争强甘居弱势,反而能战胜雄性。

所以大国对小国谦逊有礼,小国就会来归附;小国自谦友好地对待大国,大国就会庇护、帮助它。所以有时谦虚是为了使之归顺,有时谦虚是为了得到帮助和保护。而大国不过就是想兼并占有小国,壮大自己;小国也不过是想尽自己的能力侍奉大国,以求能得到保护。双方谦下就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强势的一方应该先表示谦逊。

【阐述】

春秋末期,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主地位,不断地发动战争,使得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社会也极不稳定。这类战争是老子极力反对的。

老子主张国家之间应和平相处,推崇柔弱和谦下之道。当然,老子的这个话也是有设想的“听众”的,那就是当时可以纵横捭阖震动四方的大国。

为什么要“大者宜为下”,主张让大国谦下呢?王弼认为:“小国修下,自全而已,不能令天下归之。大国修下,则天下归之。”小国只有保全自己的能力,实力弱小本来就处在了下位,再谦下也不会使天下的人归顺。大国则不然,它们实力雄厚,很使人向往,如果还能谦下待人,就会锦上添花,使天下归顺,所以大国谦下对大国更有益。

想一想,即便在今天的国际政治格局中,人类能否实现和平,保持发展,很大程度上还在于大国的态度和态势。老子在此章一再论说大国应该摆出来的姿态——“下”——也就是谦下包容,不恃强凌弱,不以大欺小。

此章中的“静”,有雌柔静定之意,更多表达的是一种心态,与躁进不安相反。比如,在贫穷面前,你就更需要一种安静凝定的心态。

贫穷应该说是“下”,根本就不讨人喜欢,人人都想离它远远的,但有人在称赏贫穷,还为此来祝贺别人的贫穷落魄。

叔向去拜见韩宣子,韩宣子正在为贫困而发愁呢!为什么呢?因为此时的韩宣子空有一个晋国正卿的虚名,却没有与之相应的财产,就连和众位卿大夫交往的礼物也置备不齐全。贫穷和困窘让韩宣子感到很没面子,窝了一肚子的火。

见到韩宣子闷闷不乐的样子,了解了其中的缘由之后,叔向却向韩宣子表示了祝贺。韩宣子对这份祝贺表示不理解,反问道:我都穷成这样了,你还来向我祝贺,不是在嘲讽我吧?韩宣子的反问也是人之常情——人一穷志就短,财一大气就粗。

叔向说:“从前的栾武子虽掌管着祭祀,而他家里连祭祀所用的器具都不齐全。可是他能发扬美德,遵循律法,美名闻于诸侯各国。诸侯亲近他,戎狄外敌归附他,因此安定了晋国。他执行法令没有弊端,避免了很多祸难。

当传到桓子时,桓子骄傲自大,奢侈无度,贪婪成性,肆意妄为,还借贷谋利、囤聚财货。本来应该遭受祸难的,却依赖父亲栾武子的美名,得以终其一生。

当再传至怀子时,怀子改变了父亲桓子的轨辙,学习祖父的德行。本来可以免除灾难的,却因父亲犯下的罪孽而受到连累,最后只得逃亡到楚国。

而郄昭子,他的财产抵得上晋国公室财产的一半,家里的人在三军将帅中占了一半;郄昭子依仗熏天的权势和资产,在晋国过着极其奢侈的生活;等最后死了,却只能陈尸于朝堂之上,他的宗族老小也在绛邑被诛杀殆尽。如果不是这样的话,8个姓郄的,有5个做大夫,3个做卿,该是何等的风光?然而权势太大,又不进德修业,这样的人一旦遭到灭族之灾,没有一个人对他表示哀痛。

现在你和栾武子一样的清贫,我认为你完全可以学习他的德行,因此才来表示祝贺的。如果你不担心在道德上没有建树,只为财货的不足而发愁,我向你表示哀悼还来不及呢,哪来的祝贺呢?”

听到这里,韩宣子赶忙下拜叩头,说:“在我即将灭亡的时候,全靠你拯救了我。不但我本人蒙受你的教诲,就是以后的子子孙孙、世世代代都要感激你的大恩大德。”

在叔向眼里,有贫穷之身而无贫穷之心,贫穷时不忘进德修业,就是值得祝贺的。大国大邦就像居于江河的下流,处于雌柔之位,其实,要想做个有作为的大人物,你也得有“处下”的定力。贫穷不可怕,怕的是“心”穷竭了。

喜欢《老子》吗?喜欢老聃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