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老子 > 第56章

第56章

小说: 老子      作者:老聃

【原文】

含德之厚[1 ],比于赤子[2 ]。毒虫不螫[3 ],猛兽不据[4 ],攫鸟不搏[5 ]。骨弱筋柔而握固[6 ]。未知牝牡[7 ]之合而朘作[8 ],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9 ],和[10 ]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11 ],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注释】

[1]含德之厚:道德修养深厚的人,指上德之人。

[2]比于赤子:婴儿。张之纯注:“赤子,婴儿也。天真未凿,无施无为,故以为此。”

[3]毒虫不螫:毒虫,蛇、蝎之类有毒的虫子。螫,毒虫用刺将毒液输入人体。

[4]据:猛兽用爪、足抓取事物。

[5]攫鸟不搏:攫鸟,用爪子抓食物的鸟。搏,用爪子抓取。

[6]握固:将手握紧。

[7]牝牡:男女。牝,雌性鸟兽。牡,雄性鸟兽。

[8]朘作:婴儿的生殖器竖起。朘,男孩的生殖器。

[9]嗄:嘶哑。

[10]和:调和、和谐。

[11]益生曰祥:益生,贪图享受。祥,不祥、灾、妖。王弼注曰:“益之则夭。”

【译文】

德行醇厚的人,淳朴、至真,犹如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因为不伤害任何事物,所以有毒的虫子不会来蛰他,野兽不会用爪子来挠他,凶猛的鸟不会来袭击他。身体柔软,筋骨还没定形长成,小手却能攥得很紧。并不知道有男女合欢的事情,小生殖器却会自发竖起来,这都是因为精气充沛的缘故。整天地大声哭叫,声音却不嘶哑,因为气血充盛,可以自动调和,使身体达到很和谐的状态。

知道自发地调和就是叫了解了事物发展的规律,知道事物发展的规律就叫明智,过分追求物质享受不是好兆头,好胜使气使身体过于劳累,那是逞强。物极必反,事物强盛到一定程度,就会转向坏的一面,这就是不遵循常道,不遵循常道就会提前消亡。

【阐述】

本章中老子借助“赤子”,讲述一个通行的道理,那就是正如王弼所说:去除不该有的欲望,不去强求不属于自己的,天地间的万物你不去触犯它,它对你也无害。万物自然而然即共处于天地间,这就是和谐。婴儿代表一种最原初的状态,把有道的人比喻为婴儿,是指他能归于至朴,永远不偏离根本,总是顺其自然地发挥能动性。

赤子之心就是人之本心。有人就说,要听从你内心的声音,特别是当心是坚强有力的时候,更应如此。不要与自己的本心背道而驰,因为它能预先敏感到很多事情。它是你与生俱来的先知。有许多人,总是为一些事情所惊扰,满怀恐惧;然而,他们却并不设法预防,只是听凭命运的捉弄,可是,这样无所作为的内心,恐惧又有何益?有的人不是这样,恐惧之心总是给他们预示,长鸣警钟,在他们失败之前挽救他们。

刚出生的婴儿,不知世界为何物,心灵至纯,阴阳调和,所以怎么啼哭嗓子也不会嘶哑。婴儿的状态就是“和之至也”,就是最和谐的状态。和,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和正常状态。要想养生也要经常保持和的心态,努力创造与大自然和社会相和谐的生活环境。《黄帝内经·素问》在谈到养生方法就非常推崇“和”:“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与世,举不欲观于俗,外不牢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白数。”这和老子的养生思想一致。

人的一生都是在元气的消长、调和中度过的。所以要达到养生的目的,就要注意调节自己的元气。出生之时,遗传了父母的元气,那是先天之气;成长的过程中也会从饮食和空气中补从能量,那是后天之气。如果父母是身体健康、乐观开朗的,子女就会获得充足的先天元气。如果父母就有病或营养不良,子女就会先天不足,体弱多病。健康的婴儿出生时,精气是最充足的,虽然也会补充后天之气。但是随着他的成长,他就会去感知这个世界,去经历,去拼搏,心智不断地成熟,精气却在不断地消耗,等到元气耗尽,他的生命也就终结了。要想健康长寿,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尽可地少消耗元气。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相结合才能长久,所以要善于积蓄,补养后天之气是健康长寿的必要条件。

老子说,不合乎大道的,很快就会完蛋。过分强大就会衰老,贪生纵欲是不会长久的,无论你是谁!元禧,北魏时期的宗室大臣,孝文帝之弟。孝文帝对待这个弟弟礼遇有加,魏太和九年(公元485年),元禧被封为咸阳王。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又任长兼太尉。冀州的一干人一致认为元禧为政清察明审,希望朝廷把冀州分封给他。皇上没有同意,而是另有任用,赏赐帛两千匹、粟五千斛。元禧食邑三千户,而其他五王都是食邑两千户。

你看看元禧发展的“势头”有多好。但元禧有一个问题,就是天性骄奢淫逸,贪财好色,即便已经有姬妾数十人,心里痒痒得仍觉得不够。元禧受遗命辅政,他虽为宰辅之首,却对政事怠慢推诿,无所是非,还偷偷地索取贿赂。平素衣锦穿绣,乘坐的车驾豪华鲜丽,背着刚登基的皇帝恃势弄权。奢华的生活很爽快,但消费起来需要大量的金钱,这个道理元禧何尝不明白。钱财从何而来?对于不爱惜政治生命的人来说,既然手中有莫大的权力,暗地里把权力当做砝码,收受他人财货就成了想当然的事情。

这位咸阳王的奴婢数以千计,田地、房屋等产业遍布远近各地,臣属、门吏和僮隶除了经营这些,还控制着盐、铁的生产和销售。为满足私欲而经营产业,辅政大臣的政治风险无疑增加了很多。

事实上,不仅仅是功高震主能让人主有压力,产业太大了、财富太充足了、言行太显摆了,都足以让人主为之警觉。史书上说,刚刚登基的魏世宗元恪对元禧的行止“颇恶之”,皇帝的深感不满应该说是有道理的。权力具有唯一性,排他性是其天性。魏世宗主持朝政之后,元禧的心气意念就开始不安了。诛杀元禧的传闻不时传来,元禧感叹道:“我不负心,天家岂能如此待我!” 宫廷内的权力斗争规则是最无情的,这个元禧心里是清楚的,由此常常心怀忧惧。政治上很被动的元禧决定铤而走险,打算在魏世宗到北邙山打猎时起兵。接下来,是不出意外的失败。

临死之际,虽已语无伦次,但元禧还在泣涕诉说着先帝的旨意和重托。生命将尽的元禧已经丧失了志节,由此不能慷慨陈辞去求得当朝天子的宽恕。待到与诸姐妹、公主诀别时,元禧言及自己的几个爱妾。公主且哭且骂:“正因为多有这些妾婢,贪逐财物,才畏罪造反以致有今日之事,还有工夫叮嘱问候此等女祸!”元禧羞愧得哑口无言,遂被赐死在自家房第之内。诸子的属籍遭到剥除,诸女则只能充当奴婢,家财被分割给他人,剩下的零头又赐予内外百官。分到他家财物的人,多的能得到百余匹布帛,少的也可以拿到十匹左右。元禧的儿女们只得过着缺衣少食的生活。

咸阳王的妃嫔歌唱道:“可怜咸阳王,奈何做事误。金床玉几不能眠,夜踏霜与露。洛水湛湛弥岸长,行人哪得渡?”这歌一直流传到了南朝。那些在南方的北人,即便享有荣华富贵,每当把这一歌词被之弦管,唱者和听者莫不为之动情流泪。这是一首悲歌,印证的是老子的话:“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喜欢《老子》吗?喜欢老聃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