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金阊区志 > 第54章 卷城建城管交通邮电(22)

第54章 卷城建城管交通邮电(22)

小说: 金阊区志      作者:《金阊区志》编纂委员会

1995年国内经济宏观趋紧,基本建设规模收缩,资金短缺,世界贸易低速徘徊,全区贸易收购额回落。翌年外贸收购额继续下降,外贸生产企业较上年减少5家,为27家,其中14家的出口额减幅达51.9%。至1997年,外贸收购额降至7091.7万元,比1994年历史最高额下降73.1%;外贸企业减至21家,其中出口额超千万元的仅1户。为此,区外经局全方位、多领域拓展外经工作,在对外劳务输出、办理外国公司驻苏办事处方面有所突破。

1997年先后派出2批64人到韩国从事水产品加工,签订合同额20.16万美元,实现外经营业额6.8万美元。日本三笠贸易株式会社在区设立苏州商务事务所,营造“三外齐上,三外联动”的新局面。1998—1999年的外贸出口额又有回升。1999年完成出口额10023.88万元,其中创汇301.1万美元,出口企业19家,其中区工业局所属企业5家,校办企业2家,街道企业11家,其他企业1家。

(第二节)三资企业

三资企业系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这三类企业之总称。1988年3月16日,金阊区召开发展外向型经济动员大会,此后陆续引进外资,兴办三资企业。

1991年4月15日,经省外经委批准,台胞周大汉独资开办苏州皇鼎动画有限公司;年内还批准1家合资企业。2家企业共投资30万美元,合同外资22.15万美元。翌年,新批三资企业6家,其中,苏州外贸工艺编结厂与港资合资开设金诚工艺品有限公司;桃坞街道的华通工贸公司在全区街道中办成首家合资企业——中日合资有田合成洁具有限公司,投资总额30万美元;石路街道毛家桥居委会的金阊卡片印刷厂与台资合作,组建金阊印刷有限公司,成为全市居委会办合资企业的开端;区饮服公司、音像器材公司与香港中南国际有限公司办成南洋海鲜酒家有限公司;校办的吴中服装厂与香港金麟实业有限公司办成八安制衣有限公司;区园林绿化处与美国加州集团公司办成金光园艺品有限公司。

1993年新办三资企业15家,投资总额275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6万美元,外资实际到位率82.85%。投资领域已从单一的工业企业向房地产、餐饮等三产项目拓展;投资规模从几万十几万美元向数百万上千万美元扩大。是年,金阊协和大厦和江枫别墅两大建设项目也是区内最大的合资项目,外资比例分别达到55%和80%,外资实际到位率分别达到100%和80%,项目按期顺利进行。翌年,开放型经济进一步加快,全年新增三资企业12家,总投资3460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967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00万美元。利用外资加快石路商贸中心的建设,石路商城、五洲大饭店、威尼斯商厦等项目引进外资后,建设进度加快,充分发挥外资嫁接改造效应。

1995年受世界贸易低迷的影响,仅新增三资企业家,新增合同外资29.6万美元,累计开办三资企业31家,实际利用外资2000余万美元。翌年,新批三资企业6家,新增资金1家,新增总投资106万美元。三资企业当年出口创汇2.836万美元;苏州汽车电器厂与美国TRW公司合资开办天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1176万美元。1997年,新办外商投资企业2家,新增总投资81.5万美元。

1998年底至1999年初,区外经局对全区各经济部门和街道的可供合资、合作、出租、出让的土地、厂房、设备进行摸底统计,采用“能合则合,能租则租,能卖则卖,内外并举”的办法,拓宽渠道,向外推出一批招商项目,并改革和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大胆尝试委托招商、中介联系等招商办法,积极参加各类招商活动,新办2家独资企业。原有的三资企业,由于资金、销售等问题,有的签约后未曾开业,有的开业不久,因经营不善而关闭,至1999年末,全区区属企业兴办的三资企业只剩13家,见下表。

(第六章)饮食服务

明清时期,苏州阊门一带是东南地区著名的商品集散中心,饮食服务行业随着商业的发达而兴盛,商业性酒楼茶肆、旅店客桟不断扩大。清咸丰十年(I860)阊门商市毁于兵燹。清末,沪宁铁路修筑之际,大马路、石路修通,旅社、菜馆纷纷择址兴建,广济桥、鸭蛋桥、阊门吊桥等地饮服业日盛一日,阊门外商市逐步复兴。民国初期,世风移易,饮食服务业的经营方式、服务设施也逐渐更新。民国二十六年(1937),阊门商市遭日机轰炸,旅馆、菜馆等大半被毁。沦陷期间,饮服业畸形发展,石路一带烟、赌、娼盛极一时。抗日战争胜利后又遭通货膨胀、抢购风潮打击,大批商户倒闭。解放后,人民政府荡涤旧社会污泥浊水,全行业逐步清理,不断革除行业陈规陋习。“文化大革命”期间,传统老字号被改名,名点名菜一概取消,代之以大众化菜肴,并提倡顾客“自我服务”。改革开放后,商业体制改革,国营、集体、个体饮食服务业同步发展。90年代后,现代化商住大楼在石路地区群起,餐饮业在金门商市、学士街形成餐饮专业街,名店、老字号亦焕发青春,金阊区内餐饮服务更为繁华。

(第一节)菜馆酒楼

一、历史盛衰情况

唐宋时期,阊门一带的酒楼已十分兴盛,且有夜市。白居易诗云:“皋桥夜沽酒,灯火是谁家”。明清时期,民间酒楼菜馆随手工业、商业繁荣而发展,阊门外形成繁华的商市,也是饮食业最集中之地。山塘街介于阊门商市与吴中名胜虎丘山之间,酒肆鳞次栉比。商办酒肆菜馆逐步向豪华高雅的园林式酒楼发展。清顾禄《桐桥倚棹录》载:山塘街斟酌桥三山馆,明末清初为“饭歇铺”,后经赵姓数世操业,“遂改置凉亭、暖阁,游者多聚饮于其家”。清乾隆年间,戴大伦在引善桥旁建山景园酒楼,“疏泉叠石,略具林亭之胜”,且诗画楹联布置精当,桌椅台凳、饮食器具讲究。山景园还“客至则先飨以佳茗,此风实开吴市酒楼之先”。还有一家聚景园,开设于白公祠塔影桥畔,与三山馆、山景园并称“虎丘三家名餐馆”。除菜馆酒楼极为兴旺外,灯船、沙飞船、游舟上的船菜、船点也日臻完美,自成一格。“艄舱有灶,酒茗肴馔,任客所指”,“船至大者可容三席,小者亦可容两筵”。菜馆酒楼筵席也越办越丰富,越办越奢侈,据清人笔记,上述三家酒楼有“满汉大菜及汤炒小吃”170多种,其中菜肴147种,以鱼作馔的有32种,筵席有八盆四菜、十大碗等名色,每席少则纹银一两,多则十余两。

辛亥革命后,达官显宦的宴请自官署转向酒楼,且讲究排场,少则几十桌,多则上百桌,菜馆业为迎合此风,先后开办“礼堂”筵席,租用邻居私宅大厅,可设大场面宴请,一些旅馆、客桟也利用大厅承办筵席。民国十四年(1925)12月7日《苏州明报》载,“城内外各饭店约计700余家”。民国十六年,《旅苏必读》曾载苏州各帮菜馆情况,城内外近50户,其中设在金阊区内的有:京菜馆久华楼(鸭蛋桥)、晏月楼(阊门大马路)徽菜馆六宜楼(皋桥)、聚成楼(吊桥)、聚福楼(渡僧桥)、添新楼(大马路)’常熟菜馆嵩华楼(大马路素斋馆功德林(横马路同安坊口)回教菜馆清真馆(姚家弄口)粵菜馆广兴(养育巷)苏帮菜馆大庆楼(大马路)、义昌福西号(石路)、新太和(大马路)、太白园(横马路)、南乐园(南濠街)、大雅园(养育巷)、德元馆(中市下塘)、金和祥(东中市)、西德福(东中市)西菜馆一品香(阊门外大马路,创于清末)、铁路饭店(广济桥)、惟盈旅社(钱万里桥)。区内菜馆约占苏城之半数。

苏州沦陷时,石路闹市遭日机轰炸,义昌福菜馆等许多店铺被夷为平地,城外饮食店向城里转移,游船消失,船菜船点从此上岸进菜馆。沦陷时期,石路商市一度畸形发展,酒楼兴旺。抗日战争胜利后,菜馆业因米价暴涨而陷人困境,连实力雄厚的义昌福也亏损累累,全市菜馆业中停业达半数以上。至解放前夕,苏州有菜馆135家,其中设在金阊区的有49家,如下表:

二、解放后发展情况

解放初,因消费对象发生变化,全社会崇尚新风,昔日奢侈宴请大减,故大菜馆尤其是礼堂宴请式菜馆渐被淘汰。1956年全市有37户菜馆实行公私合营,其余134户实行合作化。合营后,菜馆业撤并为28个网点,其中设在金阊区的有六宜楼、德元馆、卫生粥店、老仁和、正源馆、五福楼、义昌福、老正兴、一福楼(后并人卫生粥店)、协顺(后并人德元馆)等10家。合营后,菜馆业改进服务措施,革除行业陈规陋习,厨师、服务员得到社会尊敬,苏帮传统名菜名点得到发扬。

1958年“大跃进”时,因支援“大炼钢铁”,菜馆业网点收缩。1960年后,农业减产,菜馆供应菜肴减少,最少时仅有10多个花色品种,连“雪花菜”(豆渣)也一度列人挂牌菜谱。1963年后,随着工农业生产好转,饮食业得到恢复和发展。同年10月,全市菜馆业有合作商贩133户、724人,其中合作商店52户、643人(金阊区有18户、227人),有证个体80人(金阊区41人)。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菜馆业中老字号统被砸掉,改为“革命化”店名,传统名菜被批判为“封、资、修”,菜肴在提倡“大众化”口号下,取消特色,并提倡顾客“自我服务”,自己洗碗。网点进行大撤并,尤其是集体性质饭店撤并更多,人员被下放苏北农村,个体户全部被取消。

1979年后,菜馆业重新恢复和发展,义昌福等菜馆恢复老字号,传统名菜名点逐步恢复并不断创新。80年代初,旅游业兴起,促进苏州菜馆业快速发展,大小菜馆纷纷扩建翻建,装潢门面,更新设备,餐厅雅室陈设向现代化、豪华型、艺术型发展。1982年,菜馆业网点国营有23户,其中金阊区7户:义昌福、老正兴、五福楼、燕月楼、六宜楼、正源馆、青春饭店。’集体有11户,其中金阊区4户:庆丰楼、环秀、枫江、西园饮食店。1985年1月,回民菜馆庆乐居(阊门五福楼隔壁,创于抗日战争期间,1963年改为饼馒店)恢复。

改革开放后,市区个体菜馆业发展较快,尤其在石路商业区、留园、西园、虎丘等风景名胜附近网点更多,以快餐店为主。旅馆、宾馆也纷纷开办餐厅,并向社会开放。90年代后,金阊区大手笔改造石路商业区,老字号义昌福菜馆扩建更新,虎丘正源馆重新装修,阊胥路石路口新建南洋海鲜酒家(997年拆除,1999年重建于神仙街)。1995年配合全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区商业局所属餐饮业开展“厨房革命”,彻底改造更新厨房设施,全部达到“创建”标准。

个体私营餐饮业先后形成金门商市餐饮区(位于金门路南侧,阊胥路与淮阳路之间)、学士街餐饮街(干将路至景德路),并出现西园饭店(西园弄5号)、八仙楼菜馆(金门商市楼仙坊2号)、和平酒楼(学士街446号)等领衔企业。各类中外快餐纷纷落户石路商业区:994年7月,洋快餐肯德基石路分店于人民影剧院东侧开张;1997年11月,麦当劳在阊胥路石路口开业;翌年5月,顶鼎鸡在阊胥路358号设店迎客;1999年12月,麦哈基假石路义昌福一楼开张营业。在新建的南浩街(北段)、神仙街上,自1999年5月开街以来,半年多时间,先后开设玉蜻蜓早茶酒楼、神仙酒楼、老妈火锅等20余家餐饮店。至1999年末,金阊区内共有私营餐饮店8家,个体餐饮店417家,“三资”企业2家,而公有制餐饮店仅剩2家:义昌福菜馆、南洋海鲜酒家。

(第二节)苏州船菜

船菜起源于苏州,相传吴王夫差划龙舟宴游,开宫廷船菜之风。至唐代,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曾募工疏浚“七里山塘”,修建白公堤,从此,乘船宴游虎丘,成为历代相沿、久盛不衰的民间习俗。船菜逐渐形成专门美食,越制越精。船菜均选用上等原料,制作精细,有的菜仅够每人一箸或一匙,致使其菜只能浅尝,食客细嚼缓咽,得以品尝真味。船菜色香味形精细多姿,烹调技艺高超卓群,饮食业擅长者往往以“船式”自诩。

清代,游船都停泊于虎丘野芳浜及普济桥。民国十六年(1927)前后,阊门北濠弄口、广济桥下,常有几只花船停泊候雇,有的船约一丈多宽,二丈多长,有红木雕刻的栏杆,大理石镶嵌,布置精雅,船上可供中晚二餐,中餐有八冷盆、四热炒、六小碗、四粉四面二道点心;晚餐有四冷盆、六热炒、四大碗,两餐约各费五、六元(比照菜馆里一桌“吃全”5元,当时米价一石7元)。包天笑《衣食住行百年变迁中云(19世纪末,苏州一席‘吃全’大洋贰元。船菜则没有明价,坐一天船吃一席菜,以及各种犒费花费等都包括在内,全凭老爷赏赐,吝者至少亦给八十元,豪者可给百余元。”

据《吴中食谱》载:船菜“妙在各有真味……而尤以点心为最佳,粉食皆制成各种鲜果、花卉、人物、动物等形状,如桃子、佛手、荸荠、柿子,还做‘暗八仙’,如铁拐李的‘葫芦,、吕洞宾的‘雌雄剑’、汉钟离的‘风火扇,、何仙姑的‘荷莲’等,形态古朴、色调鲜艳,馅心以玫瑰、夹沙、薄荷、水晶为最多”。另据王四寿船菜食单记载,冷盆八只:豆腐皮腰片、鲞松卷、出骨虾卤鸡、牌南、炝虾、糟鹅、胭脂鸭、熏青鱼。正菜三十道:珠圆玉润、翠堤春晓、满天星斗、粉面金刚、黄袍加身、王不留行、赤壁遗风、红粉佳人、玉堂富贵、遍地黄金、金星乌龙、桂楫兰桡、卸甲封王、不尽滚滚、花报瑶台、玉楼夜照、雨后春光、玉女晚装、老树着光、江南一品、春色迷人、深潭印月、醉里乾坤、堆金积玉、秋风思乡、八宝香车、紫气东来、琉璃世界、鱼跃清溪、八仙过海(上述各菜,因时令而更换品种)。四粉(糯米粉点心)玫瑰松子石榴糕、薄荷枣泥蟠桃糕、鸡丝鸽团、桂花糖佛手;四面(面粉点心):蟹粉小烧卖、虾仁小春卷、眉毛酥、水晶球酥。上述点心色泽鲜艳,玲珑剔透,人口而化。二道甜点:银耳羹、杏露莲子羹,最后上每人一小碗燕窝汤。

(第三节)馄饨面馆

一、类型与特色

喜欢《金阊区志》吗?喜欢《金阊区志》编纂委员会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