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金阊区志 > 第155章 人物(7)

第155章 人物(7)

小说: 金阊区志      作者:《金阊区志》编纂委员会

22.张一鹏(1871—1944)字云抟。吴县(今苏州)人。张一鏖之弟。早年设开智书室于观前街,后人南洋公学肄业,回苏后,创办唐家巷小学,与张一鏖发起成立“苏学会”。清光绪十九年(1893)中举人,后人日本法政大学,毕业后历任法部主事、京师地方检察厅厅长、吴江地方检察厅厅长、云南高等检察厅厅长。自滇返沪后,任《时事新报》主编。辛亥革命后,张任平政院三庭庭长,民国二年(1913)任江苏司法筹备处长,到任后裁撤省内36处地方及初级审检厅,遭到江苏各地反对,又因牵涉宋教仁案而离去。六年任江西省财政厅厅长,同年12月署理司法部次长。九年代理司法部总长,到东北视察,创特区法院。十四年辞官,在苏州、上海任律师,并为东吴大学法学教授。十六年3月24日,在国民革命军主持下,苏州成立吴县临时行政委员会,张一鹏任主席兼民政局长,至6月临时行政委员会撤销而离任。三十三年1月14日张一鹏到南京任汪伪政府司法行政部部长,后因“视察”监狱染斑疹伤寒,于是年7月14日在上海去世。

23.费巩(1905—1945)原名福熊,字铁寒,后字季曾。原籍吴江同里镇,其祖父时即迁居苏州。费仲深次子,清光绪三十一(1905)生于苏州。民国六年(1917)到上海,十二年进复旦大学社会科学科政治学系学习。十四年冬在苏州与袁慧泉(原名袁家弟)女士结婚。袁系袁世凯孙女,即袁克定之女。婚礼极其隆重,妆奁行列长达三四里,从拙政园门口起,直达桃花坞大街今176号费宅。婚礼在西侧鸳鸯厅内举行。十五年6月,费巩大学毕业,十七年秋出国留学,先到法国,后转到英国牛津大学政治经济学科,获荣誉毕业生文凭。回国后,先任《北京日报》社评委员,后在中国公学、复旦大学任教。二十二年秋,应聘到浙江大学任教。期间,他努力追求真理,支持进步学生,驱逐反动校长郭任远。抗日战争爆发后,浙大迁往贵州,在竺可桢校长再三邀请下,他以决不参加国民党和不领取训导长薪俸为条件,担任训导长。仅半年,就被国民政府教育部以放纵共产党活动、阻挠国民党党务工作的罪名,胁迫去职。三十二年春,蒋介石发表《中国之命运》,宣称两年内决定中国之命运。费巩发表讲演和文章,尖锐地抨击国民党的专制独裁统治。三十四年2月,他在郭沫若、柳亚子等人发起的《文化界对时局进言》上签字,公开反对国民党,支持共产党。民国三十四年3月5日凌晨,他由重庆去北碚的复旦大学讲课,途经重庆千厮门码头,被国民党特务秘密逮捕,发生轰动国统区的“费巩失踪案件”。当时,费巩的亲友、同事、学生及重庆各界都密切关注着费巩

的安危,多方了解,奔走营救,复旦、浙大的学生会分别发表告各界同胞书,并以罢课抗议反对当局暴行。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南方局获悉后,即加强查探费的下落,周恩来亲自出面与当局交涉,要求释放这位有影响的爱国民主教授。三十五年1月,在旧政协会议上,周恩来、董必武等代表中共向国民党提出和平谈判的八项要求中,提出“立即释放叶挺、廖承志、张学良、杨虎城、费巩”。同时,延安《解放日报》、重庆《新华日报》都发表文章、社论进行揭露。费巩先被关押在重庆卫戍司令部稽查处,后被关进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特别监狱。在狱中,他天天痛骂国民党,特务们对他软硬兼施,施以毒刑,均无济于事。事后,特务们根据密令,残酷地杀害了费巩。为毁尸灭迹,竟惨绝人寰地将遗体丢人硝镪水池中化掉,时费巩年仅41岁。1978年9月,上海市革命委员会正式追认费巩教授为革命烈士。费巩的遗著有《中国政治史》、《世界各国政体》、《比较宪法》、《中国经济问题》、《政治经济学原理》、《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制度史稿》。(参见第三卷(第五章)(第三节)之“费仲深故居”)

24.朱葆良(1900—1947)江苏无锡人。名医。师从无锡章治康。民国十年满师后来苏州娄门外开业,后迁至马大箓巷。每日门诊达百余人,求医者远道而来,愈者不计其数。

25.唐崇侃(1927—1948)又名唐琪。吴县角直人,随家迁居苏州城内。他自幼聪慧博闻,勤奋好学,为人有正义感,对当时在日本帝国主义奴役下的苏州人民的悲惨生活满怀愤慨。他在吴县县立中学读书时,常偷阅马克思主义书籍,从而懂得革命道理。民国三十三年(1944),在吴县县中由中共苏州地下组织负责人徐懋德介绍加人中国共产党。三十四年8月,在中共苏州地下组织领导下,他联合一批进步青年筹建“文心图书馆”!0月正式成立,唐为负责人。民国三十六年初,文心图书馆建立中共地下支部,唐崇侃为书记。唐崇侃还帮助进步女作家严文涓(严必增)编辑《苏州日报》副刊“每周文艺”。三十五年5月,《苏州日报》专栏“读书周刊”由唐崇侃任主编。是年,唐考人东吴大学,人学后他主编东吴文学社在《苏州日报》副刊上定期刊出的文艺刊物《葑菲》。他还推动艺声歌咏团、正风业余剧社等群众文化团体宣传革命文艺。民国三十七年初,党组织调唐崇侃到大别山区鄂豫军区。他先在大梧山顶一个村庄参加土地改革,后又担任新华社前线记者,随军在前线采访。是年8月,他在隋县采访时,国民党飞机轰炸县城,部队转移城外。他得急病,当时无医无药,由民工抬往后方,逝世在担架上,时年仅21周岁。

26.季小松(1873—1948)字厚柏,原籍江阴,生于苏州。父松泉曾任木渎总镇。小松14岁进阊门外张三益树木号当学徒,满师后留店工作。光绪二十六年(1900)至胥门王永顺木号任经理。该店规模较小,连同店主父子仅六七人,资金千余元。小松任经理后,除外出推销及照顾门市、整理账目外,凡翻排装船、整理板庄,事无巨细,无不同店友一起操作。经过努力,业务日益发达。至辛亥革命后,王永顺木号已成苏州木业之首位。继又设王永顺桐油号,投资房产。由于季小松善于经营,至抗日战争前,号内伙友工人达60余人,资财在70万元左右。至民国二十七年(1938),季小松66岁时辞去经理职务,前后在王永顺历店东三代,供职近40年。季小松还积极从事苏州地方的社会活动,连续四任商会副会长,并兼任商团团长,置身于士绅之间,常与军阀政客周旋。在江浙军阀战争期间,带领商团维护苏州城防治安,应付各路军阀部队对苏州地方的需索。民国十六年3月,国民革命军进驻苏州后,商界组织商民协会,季小松任主任委员。二十年1月,总商会改制,他任监察委员。二十一

年“一二八”淞沪抗日战争时,他积极参与各界人士的捐献活动,参加张一鏖主持的难民救济工作,并捐助棉衣500套。二十六年“七七”抗日战争爆发,他参加吴县各界抗敌后援会,曾随张一鏖等人携带慰劳品赴南翔劳军,并征集大量木板以供伤病员及难民铺床之用。苏州被日军侵占后,拒不出任伪职,曾避走上海。

27.江杏溪(1881—1949)名如礼,以字行。苏州人。父椿山为苏州阊门“扫叶山房”书店店员。江杏溪13岁习业于嘉兴孩儿桥的旧书铺。光绪二十五年(1899)回苏,创设“文学山房”书店,因经营有方,至30年代初,文学山房已具相当规模,古书盈架,购销以万金进出。诸如冯桂芬、朱达夫、管礼耕、叶昌炽、丁士涵、沈秉成、单镇等藏书名家所散之书,多有聚集于此,并时加搜集海内孤本。于是南北名家学者常往来于“文学山房”,选配古籍,砥砺学术。江杏溪经营“文学山房”数十年,经其手所获宋元刻本、明刊插图本、名人稿本、抄本甚多,遂将此类善本古籍聚集刊印成《江氏聚珍版丛书》(亦称《文学山房丛书》),计4集、28种。此书一出,风行一时,远至日本及欧美诸国。后得蒋凤藻《心矩斋丛书》及谢家福《望坎楼丛书》书版,亦重印发行。1949年江杏溪病逝于苏州,终年69岁。

28.陆鸿仪(1880—1952)字棣威。苏州人,生于木渎镇。光绪二十九年(1903)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三十二年选送日本中央大学,攻读法律。宣统三年(1911)夏,学成归国。辛亥革命后,先后任北京政府司法部佥事,大理院推事、庭长,修订法律馆总纂、副总裁。民国十二年(1923)因曹锟贿选总统,愤然辞职南归故里。后在苏设立律师事务所,为民伸冤,揭露贪赃枉法,不恂私情。二十五年救国会“七君子事件”发生后,他担任章乃器辩护律师。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激于义愤,自费印发日本军国主义者田中在1927年炮制的大陆政策(gp《田中奏折》)3000份,以揭露其侵华阴谋。“八一三”事变后,陆鸿仪携眷人川,受聘任《新华日报》社法律顾问。抗日战争胜利后回苏仍操旧业,赁天官坊陆宅设事务所。拒为汉奸出庭辩护。三十四年中共苏州地下组织领导建立的文心图书馆成立,他慨然出任董事长。三十六年上海同济大学爱国学潮案中,他出任辩护律师,配合中共组织营救被捕的无辜学生。后奔走于上海、苏州之间,多次参与营救被非法拘捕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1949年9月,陆鸿仪当选为苏州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特邀代表。1949年10月赴京,任最高人民法院委员兼民事审判庭庭长。1952年2月3日病逝于北京,终年73岁。

29.戎聚华(1878—1952)字法琴。丹阳吕城人。祖辈务农,因家庭破产,光绪二十一年(1895)后流浪至苏州,至齐门内周顺龙鞋底作当学徒。二十七年满师后在桃花坞、隆兴桥开设戎镒昌鞋底作,以制作认真、服务周到赢得顾客,因而业务发达。后扩大规模,迁至东中市,经营各种皮件,更名戎镒昌皮件店。自设工场,制作皮件。由于做工考究,式样新颖,宣统元年(1909)获省物产贸易会奖;二年得南洋劝业会一等奖;参加莱比锡、芝加哥等博览会均获奖誉。民国二十六年(1937)将阊门店铺迁至观前街营业,更名戎镒昌皮件股份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长。抗日战争期间,在上海开设戎镒昌皮件厂。抗日战争胜利后,戎聚华夫妇回到苏州,整顿店务。戎聚华曾任吴县县商会会长、县参议会参议员等职。

30.宋友裴(1869—1953)名光燎,字友裴,辛亥革命后改名宋度。原籍苏州,生于安徽桐城。因家道中落,13岁时随祖父及父返回苏州。光绪十五年(1889)中秀才,二十八年乡试中副贡。三十一年任苏州钱庄业会商处文书,并代表钱庄业参加苏州总商会任理事会董。后当选为总商会商务公断处处长,并兼任钱业小学、树德高级小学、树德初级中学校长。

民国初年,任金阊市民公社社长。民国七年(1918),苏州振兴电灯公司将产权暗售日商,引起社会公愤。宋友裴邀丁春之等集资购柴油发电机在太监弄和东、西中市一带供电,以示抗衡。后成立苏州电气公司,宋友裴奔走筹集股款。公司成立后,任协理。十三年收并振兴电灯公司后自动辞职。二十四年任苏州电气公司董事长,直至1951年公私合营,因年迈辞职。1953年5月病逝,终年85岁。

31.萧退庵(1876—1958)原名守忠,后改名嶙,字盅孚,改名蜕,号退闇、蜕庵,别号甚多。常熟人,出身于书香门第、艺苑世家。幼年受家庭熏陶,治学严谨,博通经史,兼精小学,能诗善文,潜心医术。竭毕生精力研究书法艺术,四体皆工,篆书尤为精妙,获“江南第一书家”之誉。萧氏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同盟会,加人“南社”,以文字鼓吹革命。民国初年离乡来苏,先客居山塘,行医为业。后执教明德小学。一度去上海,继蔡元培之后任爱国女中代理校长兼国文教员,有时也给人治病。不久返回苏州,鬻书法换斗米,以维持生计。退庵弟子甚众。沪上大书法家邓散木即出其门下。他重“书艺”,也重“为人”,秉性耿直,待人诚恳,而对势利场中的权贵则不屑一顾,汪精卫、蒋介石等托人向他求字,并表示以重金相谢,均被他拒之门外。萧氏医术高明,曾被推为上海中医公会副会长,移居苏州后,为苏州中医学会顾问。建国后,经友人介绍,被聘为江苏省文史馆馆员。

32.贝理泰(1866—1958)号哉安、鞠缘。苏州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中秀才,后未再应试。光绪十八年至宣统三年(1911)历任上海吴淞口货捐分局、上海南绸捐局、长洲、吴县、新阳、金匮、南汇、镇洋等县赋税会计员。民国四年(1915)人股参加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六年任总行董事兼苏州分行经理(行址设在西中市)。随后成立中国旅行社苏州分社,贝兼任经理,直至民国二十年辞去银行及旅行社经理职务,仍留任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董事。1955年该行公私合营,仍被推选为董事。贝理泰热心地方公益事业,曾兼任多种社会团体的职务。宣统三年,即与绅商杨世伟等6人,发起募捐巨款1.2万元开辟从阊门至虎丘的马路。民国七年被选为苏州总商会会董,十一年选为会长,连选连任至17年卸任。他在商会会长任期,正值军阀混战,他周旋于地方绅商和过境军阀部队之间筹措款项应付军阀需索。冀望苏州平息战争而组成的“和平期成会”,他为总干事之一。民国三年至十七年间,他还兼任吴县育婴堂董事、救火联合会会长、红十字会会长等职。二十年担任临时市民公社社长。

33.尤皞民(1897—1959)字祥麟。苏州人,世居小日晖桥。祖父尤松泉为晚清针灸名医,父叔辈均为针灸中医。尤皞民少年时,祖父即亲传针灸,家学渊源,又勤奋钻研,技术日精。从业后,诊务繁忙,有“小日晖桥一根针”之誉。且行医收费较低,对贫病者又免费施诊。解放后热心发展中医事业,1950年获苏州市人民政府奖状。1951年春,他放弃优厚的收人,与名医陈明善筹组泰让桥联合诊所,并摒弃“传子不传婿”的旧习,带十几名徒弟,传授针术。尤氏继承家传,博览群书,兼收诸家之长,擅长子午流注针术,选穴严谨,手法因人而异,对体弱病人,施针“少、慢、轻、浅”,疗效颇佳;诊治癫狂、经带等病,尤有独到之处。尤嗥民从1955年起为苏州市政协第一、二届委员,第二届常委。

34.蔡铣(1897—1960)字震渊。苏州人。7岁读书,12岁学画,15岁从父习医,祖传眼科。19岁从画家汪云奇学花鸟画,从陈靖生学仕女画。民国十六年(1927)在苏州景德路开业行医。同时继续钻研绘画,后在苏州美术专科学校任教,同时在中小学兼任图画课。抗日战争期间居沪3年,以卖画口口。三十年返苏州,仍操医业,兼作绘画。1953年起代上

海王星记扇庄画檀香扇扇面。1954年11月参加檀香扇生产合作社,1958年6月至苏州工艺美术研究室从事设计工作。其作品《夕阳归渔图》、《松鼠》、《洗马图》、《花草白兔》、《仿杨升没骨山水》等5幅国画曾在法国巴黎国际博览会上展出。195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并当选为苏州市人民代表。

喜欢《金阊区志》吗?喜欢《金阊区志》编纂委员会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