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金阊区志 > 第165章 杂记(5)

第165章 杂记(5)

小说: 金阊区志      作者:《金阊区志》编纂委员会

弘治年间,正是宁王朱宸濠野心勃勃之时,他手下罗致了一大批知名人士,享有孟尝君食客三千的美誉。在唐伯虎看来,这是礼贤下士,加之自己正好经济拮据,就接受宁王礼聘,来到江西南昌。“学得文武才,货与帝王家”,唐伯虎正是由于怀才京城不遇,便转向藩王,寻求另一通道。

在南昌宁王府中,唐寅一住数月,逐渐发觉宁王有野心,感到自己犯不着为眼前的荣华富贵而留下将来的祸患。于是,他就狂放装疯,寻求脱身。他歌哭无常,起居无节,佯狂使酒,箕踞谩骂,甚至遇到王府妃嫔乘轿外出也挡在道中解小便,口中高喊“骄其妻妾”。妃嫔个个掩面塞耳,花容失色。“骄其妻妾”是一个典故,但听起来却像“浇其妻妾”。这就激怒了宁王,认为“唐寅妄庸人也”,便将他放回苏州。

经历两次仕途风波,使唐伯虎悟到“富贵利运,一切皆空”,从此自号“六如居士”,取佛经中所谓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的意思。他在《桃花庵歌》中有“世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之句。待到宁王事败身死,唐伯虎已近“四十而不惑”。狂名已得,只有在人生舞台上继续扮演上苍给他安排的角色。

2.郝将军其人其事

80年代末,在阊门外上津桥堍新建了一座古朴典雅的石亭,亭中有一块镌有“故明郝将军卖药处”的石碑。

郝将军名太极,据史料记载为“云南晋宁州人,天启中奢安之变,守霑益有功。国变后,隐于医,卖药吴之上津桥。”从中可知郝将军是位军人,明亡后,他不愿受清代的官职,宁愿远离故土到苏州卖药为生。顾亭林有诗赞道(曾提一旅制黔中,水蔺诸酋指顾空。人楚廉颇犹未老,过秦扁鹊更能工。风高剑气蛉川外,水沸茶声鹤涧东。桥畔相逢不相识,漫将方技试英雄。”

郝将军官阶不高,其军职相当于现代的城防司令官。他任职期间,恰是明代最黑暗腐败的明熹宗天启年间,当时魏忠贤擅权,民怨沸腾,各地人民纷起反抗。据《明史》载:“永宁宣抚司奢崇明和水西土司知安邦彦先后反,天启二年陷毕节……霑益……冬十月,官军击败之。”郝将军守霑益有功,就是这段历史。不过,奢崇明和安邦彦都是贵州少数民族官员,变乱原因也无从查考。然郝将军守土有责,亦在情理之中。

“故明郝将军卖药处”碑,最早为清光绪三十年李超琼所书,民国时期李根源重写。“文化大革命”期间,此碑一度沦落在民间成为洗衣板。1985年经市文物管理部门访得此碑,遂于1989年立碑建亭于上津桥堍原址供后人瞻仰。

3.杜牧曾游寒山寺

在寒山寺大雄宝殿壁间刻石上有一首广为传诵的唐诗(长洲苑外草萧萧,却算游城岁月遥;惟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疏雨过枫桥。”

这首仅次于张继《枫桥夜泊》的吟咏枫桥的唐诗,情韵高绝,意境深远,为书法家所喜爱,一再把它书写成条幅。人们往往认为这是晚唐诗人张祜的《枫桥》诗,连寒山寺的刻石亦如此。但《万首唐人绝句》第32卷收录的杜牧《怀吴中冯秀才》诗,与上述诗句仅“游城”和“游程”、“疏雨”和“秋雨”两字之别。假如是异文诗,那么说明晚唐大诗人杜牧曾秋游枫桥寒山寺。首先,宋元丰七年(1084)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的《寺院》卷载述“枫桥之名远矣,杜牧诗尝及之”。南宋绍熙元年(1190)洪迈撰,明代万历甲辰(1604)又经居住在寒山别业小宛堂的苏州人赵宦光(明代著名古文字学家和书法家)和灵岩诗人黄习远芟补和整理,“凡三易寒暑而剞劂告成”的《万首唐人绝句》亦认作杜牧诗。其次,《怀吴中冯秀才》是首咏怀诗,诗人杜牧追忆逗留苏州时,由冯秀才向导,在“暮烟秋雨”中畅游枫桥寒山寺的往事,抒写诗人对冯秀才情感深挚的怀念。诗题和诗句是相吻合的。再从诗的风格上分析,张祜诗比较收敛,带点小巧;杜牧诗情致俊爽,风调轻利,这首诗较符合杜牧的风格。寒山寺唐诗刻石是清末宣统庚戌年(1910)重修寒山寺时由江苏巡抚程德全“随笔选录”镌石的,很可能是搞错了。

4.康熙游虎丘

据清乾隆年间所纂《虎阜志》记载,康熙二十三年(1684),圣祖玄烨初游虎丘。十月二十七日,乘船出阊门,经山塘至虎丘。虎丘云岩寺住持早已率领徒众伫立恭候。康熙帝步人山门,由五十三参登上大雄宝殿,礼佛毕,至平远堂品尝山僧奉献的香茗,稍事休息之后,徐步走到塔前,询问了该塔的建造年代。康熙帝一路观赏,频频发问,如千顷云、剑池、可中亭、点头石等命名的由来,山僧一一奏对,并告诉康熙帝有关这些景物的軼闻及古人题咏的诗句。康熙帝在悟石轩望见千人石上士民甚众,感慨地说:如此人多,真是万人也容得下哟。一直游览到夜幕降临,遍山张灯奏乐时,康熙帝才登舟回城。

二十八年,康熙帝第二次游赏虎丘。在这次南巡前,康熙帝曾传谕江南督抚将百姓积年所欠一应地丁钱粮课税全部蠲除。由于清代土地、人丁数字极为混乱,不便用降低每亩、每丁单位税额的办法减轻赋役剥削,于是蠲免钱粮成为康熙帝推行轻徭薄赋政策的主要措施。康熙帝二度游虎丘,除再次观赏山景外,主要是想了解蠲免钱粮后江南百姓的反应。他行至新建的万岁楼,见中立御碑,上刻蠲免江苏钱粮谕旨一道,便问是谁建造,僧奏是阖郡乡官捐资,万民助力建成,康熙帝频频颔首。之后步人悟石轩,“盘桓良久,喜动天颜”,可见他对自己轻徭薄赋政策的成功是满意的。康熙帝在大殿后放目观赏阳山、穹窿、灵岩、狮山一带远景,还细细地注视阶前初绽的玉蝶梅,并以手轻轻托拭,流露出十足的人情味。

此外,康熙帝又于三十八年、四十二年、四十四年、四十六年重游虎丘。除赐物、赋诗留念外,还书赠“虎阜禅寺”匾额。

5.陈去病在阊门苏台旅馆

民国四年(1915)12月,袁世凯公然宣布承受帝位,下令改民国五年为“洪宪元年”,准备次年元旦正式登基,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12月25日,蔡锷等人为反对洪宪帝制,领导云南、贵州等省军民发起讨伐袁世凯的战争,因其组织的军队名护国军,所以称为护国战争,并宣布云南、贵州独立。为响应护国战争,广东、浙江先后宣布独立。但袁世凯命令江苏都督冯国璋对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和江苏人民的反袁活动采取镇压措施。当时陈去病在上海竞雄女校任教,与在沪的同盟、光复两会的柏文蔚、戴季陶等人讨论进行抵抗,策划在苏州举行起义。陈去病与阙玉麟、郑亚青、徐自华等人来到苏州,起居于阊门外苏台旅馆,指挥一切。他们事先与苏州警察所长有所联系。后来该所长反悔,警察厅长崔凤舞派军警包围苏台旅馆。徐自华获讯,密藏重要文告、旗帜暨印信于裹腿之内,空手从边门脱险,陈去病等人亦乔装逃逸。这是革命党人在苏州阊门石路策划的一次反袁斗争,虽然没有成功,但足以显现他们的英雄气概。

6.苏州旅社中的名人活动

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在武昌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湖南、陕西、山西、云南、江西等省迅速作出反应,纷纷宣布独立。消息传到苏州,时任江苏巡抚的程德全却持谨慎态度。程尽管由于当年夏天为保举应德闳署理藩司“违反旧制”,被参劾而受到降三级留任的严重处分,因而对朝廷已心怀不满;是,他老谋深算,考虑到南京、镇江、杭州等地均驻有满洲八旗兵,两江总督张人骏又秉性顽固,故采取了一种“迂回战术邀请文坛巨子、状元张謇偕其幕宾杨廷栋、雷季兴悄然从南通来苏,草拟上疏,奏呈清帝提前立宪,以试探朝廷态度。张謇与程德全商议后,选择惟盈旅社为下榻之处。其原因(一是该旅社位于钱万里桥畔,与火车站相距甚近,交通方便,信息灵通;二是“惟盈”地处僻静,景物宜人,为业中之最,出人皆名门富贾、各国宾客,很少受外界滋扰,他们的行踪也就不易被察觉。

奏稿由杨廷栋执笔。杨字翼之,吴县(今苏州)人,中举后留学日本习政治经济,才思敏捷,笔锋犀利。世人对奏稿结尾“岂不懿欤”四字尤为赞赏。后来杨请吴湖帆绘“秋夜草疏图”,张謇作序,杨自撰跋,与疏稿同时装池,并遍征海内诗词名家题跋,一时成为雅事。程德全直到11月3日上海光复后,才于4日深夜召集亲信决定“反正”,并于翌日即11月5日宣布江苏独立。于是,一夜之间,这位清王朝的封疆大吏,剪掉辫子就成了“中华民国政府江苏都督”。

位于广济桥堍的大东旅社,业主是清末邮传部尚书盛宣怀之孙盛毓邮。民国十四年正式开业,耗资12万银元。无论建筑面积还是从结构用料、内部陈设而言,“大东”均执当时苏城旅社业的牛耳。特别是实际经营者马志千长袖善舞,充分利用旅社的地理优势为社会上层服务,以提高“大东”的知名度。例如民国十七年9月19日,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夫人黄纫艾女士病逝于上海。他们伉偭情笃,于不但即请辞审计院院长等本兼各职,以寄托哀思,而且遵照夫人临终时希望安葬在苏州的遗嘱,决定派内弟黄小山及职员彭佩青、何物华来苏筹划。“于宅治丧事务所”就设在大东旅社。由于于右任的社会声望,因而丧礼极为隆重,苏州的党政要员、社会名流均前往致祭。特别是李根源先生的挽联(风雨数相过,最难忘截发留宾,杀鸡为黍;佩环遽归去,无可奈哀鸿唳月,锦瑟思年”,情真意切,传诵一时。

7.蔡元培留园婚礼

蔡元培先生与其夫人周养浩女士的婚礼于民国十二年(1923)7月10日在苏州留园举行。那一天,留园张灯结彩,充满喜庆色彩。午后3时,蔡元培乘马车往惠中饭店迎亲。当时周家为方便迎娶,特意从苏州乡下到城里,在饭店开房间。迎亲到留园后,4时举行婚礼,礼堂设在涵碧山房。有乐队奏乐,丝竹管弦,热闹非凡。两人鞠躬行礼后,有宾客要求新郎演讲,蔡元培就即席谈了此次订婚的经过。

结婚那天,北京大学教授胡适寄来贺信,建议在婚礼的喜庆中,由蔡元培发起成立抢救保圣寺唐塑的组织,作为新婚纪念。蔡元培认为这一建议甚好,立即征得新夫人同意后,慷慨捐出银洋百元,作为抢救和保护的基金,同时修书当地教育会,指出保护文物古迹的必要性。“五四”运动以后,有一个时期寺庙纷纷改作学校,当时角直教育会亦准备将保圣寺全部改建为学校,得到蔡元培的信后就不再实施,剩下的半堂古塑罗汉终于得到保全。

8.程德全与寒山寺

寒山寺为苏州著名古刹,千余年来屡经兴废,其现存规模系清末两次重修后形成。光绪三十二年(1906)江苏巡抚陈夔龙稍作复兴,宣统三年(1911)继任巡抚程德全续加修建,并延请苏州文人叶昌炽编撰《寒山寺志》。叶昌炽《缘督庐日记》辛亥农历四月初八日记云(中丞募修寒山寺,嘱搜辑唐宋以后艺文。文字之役,无不可承教,允之。”自此叶即全力投人搜集资料和编撰的工作。稿成之后,程德全将叶稿交寓居苏州的高密名士郑文焯厘定,因而使叶深感不快,不仅对郑冷嘲热讽,对程更是怀恨不消。叶在民国元年农历七月二十三日的日记中还写道(去年辑寒山寺志,为夫己氏作也。不幸脱稿适逢国变,遂留未归……去秋仆属稿时,其人假面犹未剥,朝廷畀以畺寄,俨然重臣也。圣人云(不逆诈,不亿不信。’人非蓍龟,孰能前知,阳货、桓魁焉浼我。旧稿幸在,病中拟稍加董录而出之。惟书法,不易一字。再加一序,以寓诛贬辨奸之论,讨逆之檄,绝交之书,皆于是乎在。”观此可知,叶已非止于对郑删稿之不满,而且是对程德全响应辛亥革命行动的激烈攻击。叶昌炽在《寒山寺志后序中》中以“寂鉴遗民”自署,其遗老之面目暴露无遗。程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功过是非姑置不论,仅以募修寒山寺来说,应是对苏州地方做了一件好事。程在《寒山寺志序》中云(凡古之迹当保存,惟保而能存,故于寒山寺独张其事,非徒振游观于既替,修承平觞咏之雅而已。”那么,促使他修建寒山寺究竟还有什么别的原因呢?序中没有说。经查阅程德全在苏州任期的信稿,才知另有原因。宣统二年农历六月初十日,为重修寒山寺,程在给盛宣怀、张之洞、张謇等人的劝募信中写道(潘昌煦自东国来书,诏有日僧假募捐重建之名,意在越俎而谋,所据册铭疏书章程钟图等,几若为彼僧所应尽义务”,因此,程决定募修寒山寺,“以复旧观,杜异族之觊觎”。又在宣统三年闰六月十八日给赵尧生的信中说(弟今年体中颇佳,政亦稍暇,因在署前组织植园一所,百物畅茂,士女游观,即为异日公园基础。又重建寒山寺,实因外人觊觎。一意兴修,今幸落成,俾知吾国中尚有地主也。”观此可知程修寒山寺之动机所在。又所言植园,其址在书院巷旧巡抚衙门前蜜蜂洞一带,建园后不久即废。

9.寒山寺诗碑与俞樾

寒山寺的钟与张继诗碑是名闻中外的胜迹。这块诗碑的墨拓东渡扶桑,为日本友人所珍视,影响与日俱增。这块诗碑为清末著名学者俞樾用行书所写,它那苍劲浑厚的笔力与张继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诗,堪称珠联璧合,诗书双绝。据考证,寒山寺张继诗石刻,始于北宋王珪。王为仁宗时翰林学士,他在嘉祐二年丁母忧,四年十月复拜学士。在此期间,曾居苏州,书张继诗刻石,程师孟所谓“张继留题内翰书”,即指此。这可以说是张继诗的第一块石刻,久已不存,无法获知其详。第二块石刻为明代文徵明所书,岁久漫漶残缺,存字不多。至光绪三十二年,当时的江苏巡抚陈夔龙于寺中新葺数楹,嘱俞樾补书,重刻于石。就在这年的十二月,即书碑后的数十天,俞樾病逝于苏州寓庐——曲园。这块诗碑也就成了他的绝笔之作。俞樾(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以古文经学、诸子学和小学见长,还擅长诗词,旁及小说、戏曲,著作甚富,合辑为《春在堂全集》。他的书法亦为当时人所重,以篆、隶法作真书,有江声之风,别具一格,并留下了大量的墨迹。清代乾、嘉之际由于碑刻的大量出土,研究金石碑刻的人也多了起来,阮元首倡“南帖北碑”论,于是读碑之风日渐活跃,学碑的人如何绍基等亦大显于世,开创了新的书风。俞樾在这种风气中受阮元、何绍基等人的影响,并得到了他们的直接教诲与熏陶。他藐视仕途进取的“馆阁”书体,“自幼不习小楷书”,刻意研习汉隶,以至“寻常书札率以隶体为之”,“下笔非篆即隶”,并著有《读汉碑》等书论。俞樾学识渊博,修养很高,字如其人,书卷之气溢于缣素,这是一般书法家所追求而又难以达到的。他崇尚古拙风骨,厌恶媚俗习气,用笔厚重遒劲,圆润稳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风。

10.周恩来总理游虎丘留园

喜欢《金阊区志》吗?喜欢《金阊区志》编纂委员会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