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宦海悲歌:历代名臣的离奇死亡 > 第12章 时穷节乃见美名垂丹青——宁死不屈被害的名臣(2)

第12章 时穷节乃见美名垂丹青——宁死不屈被害的名臣(2)

小说: 宦海悲歌:历代名臣的离奇死亡      作者:史荣昕,蒋焱兰

伯颜听了这话就笑了:“文先生,你以为这兵是说撤就撤的吗?你没看我们都带着铺盖来的吗?我们不想走了,你们这地方多好啊,不像我们那儿,一年刮两次风,一次刮半年。”

文天祥长叹了一声:“唉!既然是这样,我跟你们没什么好说的了。别再劝我投降了,没用!”

伯颜点点头:“嗯!是个爷们!”

伯颜十分钦佩文天祥的威武不屈,便下定主意,把他扣押起来,找机会再劝他投降,为元朝效力。

伯颜扣押文天祥,让其他人回去,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对南宋大臣的情况非常了解,其他人都已老朽无能,没有什么号召力,而文天祥在民众中有着很高的声望,他振臂一呼,应者数万,这对元军攻击南宋是一块很大的拦路石,如果把他放回去,就等于放虎归山一样。

景炎元年(1276)二月初九,南宋君臣在临安举行降元和宣布退位仪式。文天祥听到了这个消息,眼泪哗哗地……

伯颜又来劝降了:“怎么样?老文,你们家老大都投降了,我们现在算是一家人了。你也别太那个了,发表个声明,咱们元宋一家亲嘛!”

文天祥愤怒地说:“谁投降我也不投降,就是做了鬼,我也是属于大宋朝的,跟你们没有任何关系。”

伯颜见文天祥仍然不降,就打算用船只把他押送到元朝的大都。路上,文天祥经过过周密计划,加上当地百姓冒死相救,文天祥终于从水路得以逃脱,一路夜行前往真州。

真州守将苗再成非常欢迎文天祥的到来,可扬州的李庭芝等人认为文天祥在戒备森严的元营中逃脱是绝对不可能的,因而肯定是被放出来的奸细,并要苗再成把他杀了。苗再成对李庭芝等人的建议深表怀疑,生怕错杀忠良,就把文天祥一行12人带到城外,叫他们自寻生路。文天祥准备去扬州和李庭芝讲清楚,其他人说那是自入虎口,方才决定弃扬州而奔通州(今江苏南通)。

通州守将杨师亮热情接待文天祥,他让文天祥在州衙好好休息,等待时机,东山再起。文天祥在这段安定的日子里,把自从离开临安后两个多月来一路上写下的100多首诗,编成了集子《指南录》,表达了向往南方、立志为南宋献出一切的决心。

在通州小憩之后,文天祥一行南下永嘉(今浙江温州),欲投奔益王赵星、广王赵员的元帅府。到达永嘉时,赵罡已到福安府(今福建福州),被拥立为帝(即端宗皇帝)。得知文天祥回来的消息后,他立即把文天祥召来,任命为同都督置府南剑州。文天祥便开始招兵买马,再举义旗。人们听到这个消息,纷纷响应。但由于叛徒作祟,文天祥的督府军在闽赣出师不利,军心有些动摇。文天祥处决了叛徒,重整军纪,督府军的战斗力有了很大提高和加强,第二年便相继收复了梅州(今广东梅县)、赣南十县、吉州四县,史称赣南大捷。

景炎二年(1277)五月中旬,文天祥率军反攻江西。江西军民立即奋起响应。文天祥的妹夫、吉州龙泉县令孙卓起兵收复了县城,另一妹夫彭震龙也起兵收复了永新县城。袁州萍乡县也被攸县人吴希爽起兵拿下。

文天祥率领抗元义军的连番大捷,使抗元声势越来越大,元军统率伯颜以及整个元军深为震惊。伯颜立即命李恒为元帅,率精兵赶赴江西增援。此时,湖南的抗元斗争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衡山、湘潭、安化、益阳、攸县、新化、宁乡等县城,已被当地义军收复。

但是,由于义军都是临时组织起来的,没有战斗经验,又都是步兵,无法阻挡元军铁骑的冲击。在李恒所率的精锐铁骑展开攻势后,几次作战后,义军数万军队就损失了大半。文天祥只好带着所剩不多的兵力边战边退。张汴、赵时赏、刘洙等将领都相继殉国。

与此同时,南宋流亡政府移到浅湾(今广东饶平南澳岛),后到钢洲(今广州湾口外海中)。端宗在钢洲病逝。此时仍对宋朝忠心耿耿的张世杰、陆秀夫,拥立8岁的卫王赵昺继位,号祥兴。由于两人感觉钢洲不安全,又转移到新会县往南80里的大海中的崖山,这是南宋朝廷的最后落脚地。

当文天祥率督府军余部在南岭过冬时,终于知道朝廷在崖山。景炎三年(1278),朝廷封文天祥为太保、信国公,以示嘉奖,但对文天祥的军事计划不怎么赞成。后来,文天祥率军到潮阳,准备以潮、惠为根据地,收复附近的失地。元军主帅张弘范得知他们的行踪后,立即分水、陆两路直奔潮州。文天祥从元军俘虏中得到这一消息后,奏告了崖山,并立即率兵撤出潮州,退居山中,以避其锋芒。

但是,由于叛徒引领,张弘范的弟弟张弘正率轻骑200名紧随而来。就在文天祥在五坡岭安营休息时,遭到了张弘范大军的突袭。文天祥想自杀都没不得及,被元军俘获,他率领的督府军全军覆没。

文天祥被押送到张弘范的大营中,元军将领要他向张弘范下跪。文天祥坚定地说:“我文天祥可以死,但不能跪!”张弘范早在伯颜营中就领教过文天祥的刚正,知道要他下跪比登天还难;想杀他,自己又没有杀死这个宋朝丞相的权力,便装出宽宏大量的口气说:“我不杀你,杀了你倒成全了你的忠义之名。我不是狭隘之人,我对你将以礼相待。”说罢,亲自为文天祥松绑,礼敬有加。文天祥说:“既然你这个人如此讲究,那就给我一把剑,让我自刎好了。”张弘范为小心起见,要求属下对文天祥严加防范,以免他找机会寻死。

祥兴元年(1279)正月初六,张弘范兵分两路向崖山开进,文天祥也被押送随行。船过珠江口外的零丁洋时,有人告知,元军中有一姓韩的军官是张世杰的外甥,张弘范派此人前往崖山劝降,遭到张世杰的严厉拒绝。

张弘范又拿出纸和笔,让文天祥写信劝张世杰投降。文天祥奋笔疾书,写下了著名的《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看到这首诗,不禁感慨道:“好人好诗!”他知道要让文天祥招降已不可能,便决定攻打崖山。

二月初六,两军对峙了20多天后,决战的时刻终于来临,元军向崖山发起了进攻。经过一天恶战,宋军大败。激战中,陆秀夫眼见突围出去已经很难,便让妻子儿女跳海自尽,随后背上9岁的小皇帝赵昺纵身跳入大海。张世杰率100多艘船只护送太皇太后突围出去,余下的800多艘船只全被元军俘获。张世杰突围后,突遇飓风,船被风浪击破,突然又获悉皇帝已跳海而死,便跳海殉国。宋朝至此灭亡。

文天祥亲眼目睹了宋朝的最终覆灭,痛心疾首,后在《集杜诗南海》序言中写道:“崖山之败,亲所目击,痛苦酷罚,无以胜堪。”他深感自己也无回天之力,便“坐北舟中,向南恸哭”。他认为宋朝的灭亡应归咎于那些奸臣。

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四月二十二日,因忽必烈命令,文天祥被押往大都。押送途中,文天祥两次自杀都没有成功。被押行的还有宋朝官员邓光荐,他们虽然成了囚徒,但一路之上谈诗论史,还计划着有朝一日再举义旗,驱逐元军。十月初一抵达大都,元朝政府把文天祥囚禁在会同馆。

在会同馆期间,文天祥被视为上宾,每天被美酒佳肴款待,但文天祥只吃友人送来的食物。接着,劝文天祥投降的人一个接着一个而来。开始时是南宋状元丞相留梦炎,但他才露面,就被文天祥一顿怒骂而狼狈退下。随后是恭帝、后来被元朝封为瀛国公的赵显。元朝统治者想利用君臣关系来强制文天祥投降,可是,年仅9岁的赵显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劝降。文天祥一见赵显,立即跪下,并痛哭流涕地不断说道:“圣驾请回!圣驾请回!”再也没有多余的话说。赵显便匆匆退去。

接着,元朝平章政事阿合马高踞堂上,命人带来文天祥,并要他下跪。文天祥说:“南朝宰相见北朝宰相,我凭什么下跪?”

阿合马感到很没有面子,他对文天祥说:“你不要不识时务,现在你的小命就握在我的手里了,我说杀了你就可以杀了你,你还如此强硬!”

文天祥立即接上他的话说:“好啊,那就请你现在就杀了我吧。”

阿合马更没面子了,他说:“哼!你想死?偏不让你死!”说完命人把文天祥关押到兵马司衙门。

元朝统治者见文天祥态度如此强硬,就把他押到污秽不堪的牢房里。在这样的环境里,文天祥深有感触,“地狱何须问,人间见夜叉”,但他又觉“朝夕淡薄神还爽,夜睡崎岖梦自安”。

这期间,忽必烈曾在一次议事中问周围的大臣:“你们说说,南方、北方的宰相谁是最好?”大臣们回答:“北为耶律楚材,南为文天祥。”忽必烈听罢立即下谕,将赏赐文天祥宰相之位。但文天祥拒绝了这些赏赐。其实,元朝统治者内部意见也不一致,一些人想用文天祥在人们心中的威望来稳固南方,于是提出劝降;另一些人则认为文天祥对南宋忠心不死,留着是个后患,主张斩首。

十二月初,忽必烈在经过一番深思后,决定当面和文天祥交谈。文天祥被押入皇宫后,忽必烈并没有要他下跪,但文天祥还是给忽必烈作了个揖。

“你已经在这里很长时间了,如能做大元朝的忠臣,大元中书省有你一席。”忽必烈让人传话。

“哦,官儿是不小,不过我文天祥已经当过,不稀罕了。现在大宋朝已经亡了,我的心意已定,只有一死以报国了。”

忽必烈唯一的希望破灭了,想到要让文天祥屈服已经不可能。恰好近来四处正传说中山府(今河北保定)有人组织了数千人,准备进攻大都、劫救文天祥,便批准将文天祥斩首。十二月初九这一天,文天祥被押到柴市。

来到刑场,文天祥问清了南方在哪里,就面向南方拜了两拜,表示对南宋的忠心不改,然后对刽子手说:“好了,现在你动手吧!我这人的脖子比较硬,让你受累了!”说完从容就义,时年47岁。前来观看的百姓无不潸然泪下,直到文天祥就义后几天,元大都的街头巷尾还经常传出哀哭声。

文天祥死了,但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传颂,他的丹心正气永存人间,与日月同辉。

史可法:独撑危局的“夜明珠”

史可法是明朝末年著名抗清民族英雄。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自缢身亡,福王朱由菘在南京组建南明政权,以史可法等人为东阁大学士,史可法力主抗清,前后上书数十次,但朝廷上下无人过问。清顺治二年(1645)四月,清军进攻扬州,史可法英勇抵抗,决不降清,扬州被攻破后,史可法自刎未死而被俘。清豫王劝降,史可法说:“我早就想好了,城破只求一死。”不屈就义,时年44岁。人们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将其衣冠葬于城外梅花岭。

史可法,字宪之,号道郐,他出生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河南祥符人,也就是现在的开封。他的先人在明太祖时做过锦衣百户,官职虽然不大,却是皇帝的身边的人。爷爷是万历间举人,做过知州,为官清廉。老爸没有什么功名,是个本分人。史可法的爷爷曾对人说过:“别看我儿子不行,我这孙子肯定不是一般的人,谁要是不信,那就骑驴看账本——走着瞧吧!”

然而在史可法出生的时候,不但家运没好起来,国家也成了烂摊子。明神宗朱翊是一个“草包”皇帝,一天到晚不干正事。起初,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厉行改革措施,这一切有太后支持,神宗皇帝还像个人样儿。等到万历十年(1582),张居正一死,神宗好像忽然甩掉了包袱,便露出了他的本来面目。他宠信宦官,搜刮财货,迷恋神仙,沉湎酒色,在位四十八年突然有二十多年不与臣下共议朝政,是中国历史上最没心没肺的懒皇帝。有了这样一位皇帝,大明江山要是不垮就怪了!

据说,史可法的母亲要分娩时,梦见文天祥走进他家,然后就生下了史可法。也许这个时候已经千疮百孔的明王朝,正需要一个文天祥式的英雄人物。若干年以后,当史可法为了他忠心耿耿的大明的江山抛洒热血时候,人们曾用“生来自有文信国;死而后已武乡候”的句子来怀念他,文信国就是文天祥。史可法果然承担起了历史赋予他的重托,成了文天祥式的英雄。

青年时代的史可法受到东林党人左光斗的关怀与教诲。天启元年(1621)的一天,史可法回到原籍大兴应考,在一座古庙里边读书。这是一个大雪天,顺天府学政左光斗进入史可法读书的古庙躲避风雪的时候,一眼就看到了趴在桌子上进入梦乡的史可法。左光斗看到桌子上放着一篇文章,就拿过来看了看,这一看他的头就像鸡啄米似的点起来没完了。因为这文章写得太好了,后来他忍不住叫了一声好,把睡梦中的史可法吓得一下子跳了起来。当时的场面挺搞笑的。从那以后,史可法这个名字在他的脑海里就成了才子的代名词了。

不久,府试开考,主考官就是左光斗,他将史可法点为顺天府秀才第一名。从那之后,左光斗就经常把史可法带回家中,两个人一边喝着小酒一边谈古论今,议论时局,都表示为了挽救黎民于水火之中,甘洒热血写春秋。

因为东林党与阉党之间的斗争越来越升级,大权在握的魏忠贤恨不得将东林党人全都一棍子打死。天启四年(1624),当时担任左佥都御史的左光冒着巨大的风险,上书朝廷弹劾当时跺上一脚天下乱颤的魏忠贤,历数他有十八个脑袋也应当一齐砍掉的累累罪行。没想到奏章还没送上去呢,听到风声的阉党就先下手了。

左光斗被罢官、下狱,墙倒众人推,别人都躲得远远的了。只有史可法拎着一瓶米酒,当然还有猪耳朵之类的下酒菜到狱中去探望。左光斗见史可法来了,先拿过酒喝了一口,然后又把下酒菜接了过去。史可法正想陪他喝两口呢,没想到他突然勃然大怒,说:“你真是一个没用的奴才!这里是什么地方,你怎么能来?国家大事坏到这种地步,我已经完了,还指望谁来支撑呢?你这个样子太让我失望了,与其等奸人来捉拿你,不如让我现在打死你得了!”

说着,左光斗作出要投掷铁链的样子。史可法只得含着泪水离开监狱,但却永远铭记着恩师的遗言,决心用自己的生命来报效祖国。

史可法于天启七年(1627)中举,崇祯元年(1628)中进士。这一年他27岁。

在整个崇祯年间,史可法先后担任过西安府推官、户部主事及员外郎、户部都给事中、右参议和安庆、庐州、池州、太平四府巡抚等官职。明朝末年,腐朽的明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内有越来越强大的农民军的凌厉攻势,外有后金军队的虎视眈眈。在这种极其险恶的形势之下,对于忠心报国的史可法来说无疑是一个考验。

他在西安任职的时候,一方面赈济灾荒,救助饥民,显示出卓越的处理政事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奉命摆平内乱,为巩固明王朝效犬马之劳。

他在户部任职的时候,管理国库,筹集军饷,面对着大量的钱财他却一直两袖清风,此时此刻的史可法,他所考虑的就是如何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喜欢《宦海悲歌:历代名臣的离奇死亡》吗?喜欢史荣昕,蒋焱兰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