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宦海悲歌:历代名臣的离奇死亡 > 第13章 时穷节乃见美名垂丹青——宁死不屈被害的名臣(3)

第13章 时穷节乃见美名垂丹青——宁死不屈被害的名臣(3)

小说: 宦海悲歌:历代名臣的离奇死亡      作者:史荣昕,蒋焱兰

史可法一面调集军队与农民军进行较量,一面又严厉地惩罚那些横行不法的贪官污吏;一面严格治军不许他们祸害百姓,一面又废除那些使老百姓不堪承受的苛捐杂税;一面招安义军首领,一面又捐资办学为国家培养人才。史可法之所以这样殚精竭虑,就是为了他精忠报国的人生理想。

史可法在乱世之中表现出来的忠诚与才干,得到了明朝统治者的赞许。崇祯十六年(1643),他被朝廷任命为南京兵部尚书。然而还没等史可法施展抱负呢,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八日,李自成的农民军已经打进了北京,绝望的崇祯帝把自己挂在煤山的一棵槐树枝上。明王朝的江山,终于无可奈何花落去了。

这样一来,早就抱定尽忠报国的史可法痛苦极了,他还在苦苦地寻觅着救国之路,尽管他知道,他的力量同强大的敌人比起来显得太渺小了。

就在崇祯帝自尽后不久,南京出现了一个被称为“南明”的小朝廷。这个南明小朝廷从成立那一天开始,就充满了明争暗斗,一群势力小人整天在那里闹闹哄哄,抗击清军,收复失地似乎与他们没什么关系似的。

史可法被南明小朝廷任命为宰相,可是在这个政治小人当道的小朝廷里,他无法施展他的才华。很快,他就被说着人话不办人事儿的奸臣马士英给排挤了出去。这时江北的靖南侯黄得功、兴平伯高杰、东平伯刘泽清和广昌伯刘良佐这四个藩镇正在扬州一带拥有重兵,他们何去何从,将对当时的局势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他们能联合起来抗击清军,南明在江北便多了一道屏障;如果他们要是归顺清军,南明小朝廷立刻就会陷入危难之中。史可法感到在南京城里和那些政治小人作无谓的权位之争,倒不如到扬州去督师,协调四藩,这样也许还能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

要想调停这四个藩镇的关系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事情,他们各自为政,骄横不法,名义是官兵,实际上干了很多盗匪的勾当。他们并不把国家的危亡放在眼里,一心一意只是想扩大自己的势力,扬州这个繁华的地区,就成了他们争夺的肥肉。

史可法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苦苦游说,终于使得这些骄兵悍将暂时不再搞“窝里斗”了,但这并不表示他们能联起手来共同对敌。

史可法真正地开府扬州,是在南明小朝廷的弘光帝登基后的第二个月,也就是崇祯十七年(1644)六月。这一年史可法才43岁。

史可法开府扬州之后,设立礼贤馆招募人才。凡是有一技之长的人,他都给以录用。即使是没什么特长的年轻人,但只要有报国之志,他也尽力笼络。许多想为国家尽力的人,纷纷来扬州投靠史可法的大旗之下。

史可法认识到,要想扼守住江南,首先要守住江北。江北一共有三道防线,也就是黄河防线、淮河防线和长江防线。

正当史可法在那里紧锣密鼓地调停藩镇、招揽人才、筹建河防的时候,收到了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的劝降书。劝降书大意说,是李自成逼死了你们的明崇祯帝,而清军打跑了李自成,这是清军为明朝报了君国之仇;清朝是从李自成手中取得了北京,而不是从明朝手中取得北京,因此明朝应当把清朝当为恩人。信中劝史可法不要再为南明小朝廷卖命,让他效法吴三桂那样顺天应时投靠大清朝,如果还是执迷不悟的话,清军很快就要杀过去了,南明小朝廷很快就垮台了。

很明显,多尔衮这是玩的软硬兼施的手法。一边以利益引诱;一边以刀兵威胁。这种手法对于史可法这样的忠义之士自然不起作用。多尔衮这封信算是白写了!

这个时候的史可法还心存幻想,他幻想着清朝不再侵犯中厚,甚至幻想着能同清朝一起消灭农民军,幻想着大明政权还能起死回生!

但是,他的幻想很快就被残酷的现实击得支离破碎。从南北两个方面传来的坏消息,使史可法义愤填膺。

在南京,马士英、阮大铖这些政治小人还在那里大闹“窝里斗”,他们费尽心机排斥打击那些正派而有才干的东林党人,高弘图、姜日广等明朝的元老纷纷以告退的方式来进行抗议。朱由崧这个庸碌小人当上皇帝之后,根本不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而是一心想着享乐,国家都到了这个份儿上了,他还在那里张罗着选美女呢,不光要处女,漂亮和小媳妇也可以考虑!这样的政权要是不垮那可就太奇怪了!

南明小朝廷干的这些没心没肺的荒唐事儿,使天下有识之士都感到痛心和失望,一提起来大家头都摇得快要掉了。史可法多次上书苦苦地劝谏,希望朝廷能够整顿朝纲,发愤图强。但他的苦谏换来的却是政治小人们的讥讽。史可法不再对这个腐朽的小朝廷抱什么幻想了,他只能以一己绵薄之力担起历史赋予他的重任了。

这个时候的北方,爱新觉罗·福临已经在北京即皇帝位,史称顺治皇帝。他为了安定民心,废除了明末加派的赋税,同时命令多铎攻打江南、阿济格向西对付李自成。十月,清军攻占宿迁;十一月,山西也被清军占领;十二月,多铎的大军渡黄河南下。满洲强大的军队中原大地上纵横驰骋,势如破竹,到了第二年(1645)正月,清军功破潼关,占领西安;三月,清军平定河南;四月,多铎率领的清军渡过淮河,明将刘泽清投降。局势变得得异常危急起来。

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之下,史可法决心死守扬州。没有多久,多铎的大军气势汹汹地大举南下。史可法指挥四镇将领浴血奋战,开始的时候打了一些胜仗。可是这个时候,南明政权的内部却发生了内讧。驻守武昌的明军将领左良玉为了跟马士英争权夺势,率领重兵围攻南京。马士英慌了手脚,急忙将江北四镇的军队撤回,对付左良玉,还用弘光皇帝的名义要史可法带兵去守卫南京。

史可法明心里十分清楚,现在清军打到家门口了,这种时候不应该离开。但是为了平息内乱,他还是带兵向南京方向赶去,部队刚过了长江,就传来了左良玉已经兵败的消息。史可法急忙又带兵回到了江北,这个时候清兵离扬州已经很近了。史可法发出紧急檄文,要各镇将带兵到扬州来抵御清军。但是几天过去了,竟然没有见到一兵一卒。史可法悲愤万分,但他也只能仰天长叹,他只能带领扬州的军民,与强大的清军做最后一搏了。

清军的大队人马到了扬州城下的时候,多铎马上派人入城劝降,一连派了五个人进行威胁利诱,都被史可法严词拒绝了。多铎见劝降无效,就下令把扬州城紧紧包围起来。扬州城里一时人心惶惶,一些胆小的将领开始打自己的小算盘。第二天,就有一个平时比谁都能喊口号的总兵和一个平时做起报告唾沫横飞的监军,带着自己的人马,偷偷地出城投靠了清军。这样一来,城里的守卫力量就更加单薄了。

史可法召集起全城官兵,勉励他们戮力同心,与清兵血战到底。本来他也想带头喊两句口号了,但一想到那个投降的总兵,他把举起的拳头又放下了。他分析了一下形势,认为西门是最重要的防线,就亲自带兵防守西门。将士们见史可法这样坚定沉着,都深受鼓舞,纷纷表态,一定要和督师一起,同敌人血战到底。

清兵对扬州城发动了凌厉的攻势。扬州军民在史可法的指挥之下,奋起抵抗,清兵的进攻被一次次打了回去。多铎也急了,他咬牙切齿地说:“我看你史可法能挺多久,我让你尝尝我大炮的厉害!”多铎一声命下,清军用上大炮了。多铎探听到西门防守最严,又是史可法在那里亲自防守,就下令炮手专向西北角轰击。一颗颗炮弹在西门口落了下来,城墙渐渐地塌了下来,终于被轰开了一个很大的缺口。

史可法正在那里指挥军民堵缺口的时候,大批的清军已经怪叫着向城里杀来。史可法一看大势已去,就拔出佩刀准备自尽。随从的将领们连忙抱住史可法,从他的手里夺下了刀。史可法还是不愿意撤退,部将们连拉带劝地把他保护出小东门。这个时候,有一批清兵冲了过来,看见史可法穿着的明朝官员的装束,就立刻围了上来。

史可法怕伤害到别人,就高声说:“我就是史可法,你们快杀我了吧!”清兵们听说他就是史可法,就带着他去见多铎。公元1645年四月,扬州城被彻底攻破,多铎多次劝史可法归顺清朝,史可法宁死不从。多铎见史可法态度如此坚定,就下令杀害了他。失去了史可法这颗“夜明珠”,大明王朝就再也没有一丝亮光了,很快就沉入万劫不复的深渊里了。

杨业:不吃契丹饭的忠烈名臣

杨业原为北汉将领,年轻时以骁勇闻名,屡立战功,被称为“无敌将军”,后归顺宋朝。

雍熙三年(986),宋军分三路攻辽,杨业与主帅潘美等连克云、应、寰、朔四州。但东路宋军于岐沟关大败,辽军乘胜大举反击,潘美、杨业等奉命掩护四州民众后撤。终因寡不敌众,负伤坠马被俘,绝食三日而死,所部几乎无一人生还。

杨业是并州太原人,他老爸杨信在后汉担任麟州刺史。杨业少年时就有侠肝义胆,善于骑马射箭,喜爱打猎。每次打猎,所得猎物总是比别人多。杨业曾对他的同伴说:“打猎这是小伎俩,以后我要当一名将军,去为国家建功立业,现在也就是练习练习。”

他青少年时代就投归北汉,奉事北汉皇帝刘崇,担任保卫指挥使,并以勇猛矫健而闻名。经过多次提升以后,出任北汉建雄军节度使。在战争中多次立功,几乎每战必胜,北汉的老百姓都称他为“杨无敌”。

太平兴国四年(979),宋太宗亲自统帅大军攻打北汉,兵至太原城下。因为平日早就听说杨业的名声,太宗曾经出重金想购求他。不久,太原城在宋军的包围下已成了一座孤城,形势危在旦夕,杨业劝北汉主刘继元主动投降,来保全太原城中百姓的生命。刘继元投降后,宋太宗派遣宫中的使者召见杨业。

宋太宗见了杨业,果然是一表人才,很是喜爱,他说:“你就是‘杨无敌’?”

杨业不好意思地说:“回陛下,过去是,现在不是了。我现在是败军之将。”

宋太宗连忙说:“别这样说,杨将军,希望你振奋精神,以后保卫我大宋江山。你还是‘杨无敌’,朕相信你!”

杨业听了这话,感动得眼泪当时就流了出来,他对宋太宗说:“陛下,就冲您这句话,我杨业一定为大宋尽忠到死。”

宋太宗听杨业这样一说,非常高兴,立即授予杨业右领军卫大将军的官位。出征北汉的大军凯旋回朝后,又加授杨业郑州刺史之职。后来宋太宗考虑到杨业对边防事务十分熟悉,而且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因此,又升任他为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并将许多宝物密封在口袋里,赏赐给他。

有一次,正当契丹军队侵入雁门关时,杨业率领部下数千百骑兵从代州北面的西陉寨出发,抄小路赶到雁门关的北口,从契丹军队的背后发动突然攻击,将契丹军队打得一败涂地。因立有战功,杨业被升为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事。从此,契丹军队一看见杨业的军旗,就立即领兵逃走。这就引起了许多防守边境的主要将领的妒忌,有的人偷偷上书宋太宗,对杨业进行诽谤攻击。宋太宗看了这些奏疏后,都不予追问,还将那些攻击杨业的奏疏封好,交付杨业自己处理。

雍熙三年(986),宋朝军队又开始大规模地讨伐契丹。宋太宗任命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令杨业给潘美当副手,并命令西上门使蔚州刺史王侁、军器库使顺州团练使刘文裕对这支军队进行监护。当时,潘美手下的各路宋军已经接连攻下契丹境内的云、应、寰、朔四个州,大军已经到达了桑乾河边。然而,恰遇曹彬率领的部队打了败仗,各路北伐军队只好收兵回朝,潘美等人仍回归代州。

不久,宋太宗发布命令,要把云、应、寰、朔这四个州的老百姓迁往内地,命令潘美等人率领军队护送这些老百姓。这时,契丹的十几万军队开始反扑,又把寰州从宋军的手里夺了回去。杨业对潘美等人说道:“现在契丹的军队士气旺盛,这个时候最好不要与他们交战。现说了,朝廷这次只是命令我们把四州的居民护送到内地,并没有要我们同契丹军队作战。因此,我们只要率领军队从大石寨这条路走,先派人秘密通知云、朔这两个州的守将,等我们的大部队离开代州城那一天,就命令云州的老百姓快快出城。我们的军队一到达应州,在寰州的契丹军队必然会来阻止我军。这时便可命令朔州百姓迅速出城,直接进入石碣谷。我们派遣持强弩的士兵一千人列守在石碣谷口,并派一些骑兵在山谷中间的道路上作为援兵。这样,我们就可以安全地带走云、朔、应、三州的老百姓了。”

可是,王侁却不同意杨业的意见,他说:“我不同意老杨的说法,我们率领着几万精锐的部队,他们可都不是吃素的!我认为,只管朝雁门关北面的平川大道上击鼓而行,这样才能壮我军威。”刘文裕也居然赞成王侁的这个愚蠢的意见。

杨业说:“不能这样,这样出兵一定会失败的。”

王侁说:“这我就奇怪了,您平日被人称为‘杨无敌’,怎么现在遇到敌人却不敢上前呢?难道你有别的想法吗?”

杨业说:“我杨业并不是贪生怕死,只是现在出兵交战对我方不利,白白牺牲士兵而不能立功。既然现在您责备我,那好,我就首先出战。”

临出兵的时候,杨业流着眼泪对潘美说:“这次出兵一定凶多吉少。我杨业本来是北汉投降的将领,按理说早就应该死了。太宗皇帝不仅留我一命,还如此看重我,委任我为地方长官,并授予兵权。眼下我并不是放纵敌人不去进攻,只是想等候更有利的时机,以便能多少建立一些功勋,以此来报答陛下对我的知遇之恩。现在,你们这样误会我,那好,我只能首先战死在敌人跟前了。”

于是,杨业指着代州西北的陈家谷口说:“请各位将军一定要在这里埋伏下步兵和弓箭手,分成左右两翼准备支援。我战败撤退到这里的时候,你们就命令伏兵从左右两边夹击敌军救援我。如果你们不按我说的做,那我的部队就一定会被敌人消灭了!”

潘美和王侁就按照杨业吩咐的那样,带领部队在陈家谷口埋伏下来,他们从寅时一直守到巳时,王侁派人登上托罗台嘹望前面战场,没有看见什么,以为契丹的军队被杨业打败逃走,就想与杨业争功,马上带领军队离开陈家谷口。潘美阻挡不住,也只好带领军队沿着灰河向西南前进了二十里。可是不久,就传来了杨业兵败的消息,潘美立即命令部队撤退。杨业奋力战斗,从中午一直打到傍晚,大队人马退却到了陈家谷口。

当杨业见陈家谷口并没有一兵一卒的时候,当即就捶胸大哭,边哭边说:“完了完了,这帮家伙把我‘涮’了,今天我不死都不行了。”随即再次率领部下奋力拼杀,直到身上受伤达几十处,士兵们也几乎全部战死,他还亲手斩杀了百十来个敌人。后来因为战马受了重伤,无法前进,他终于成了契丹军队的俘虏。

喜欢《宦海悲歌:历代名臣的离奇死亡》吗?喜欢史荣昕,蒋焱兰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