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佛是一棵树:用佛法智慧经营成功人生 > 第21章 佛法中的六度空间——成就完美团队的六扇门(6)

第21章 佛法中的六度空间——成就完美团队的六扇门(6)

小说: 佛是一棵树:用佛法智慧经营成功人生      作者:房放

有时候站在上海的街头,看着繁华都市里匆匆而来,急急而去的人们,焦急的神情镌刻出疲惫的面容,凌乱的脚步拖动着沉重的步伐,心中总有种说不出的惆怅。应该是生活的压力实在太大,现今的人,要远远比过去的人活得劳累和紧张。也许看上去他们的脸色兴奋,但是仍然掩饰不住内心的焦虑,还有严重的睡眠不足,心态急躁、精神紊乱、思维忧郁这些都市病的流行,要大大超过股市的涨幅,难道,这就叫做现代文明?

四个二十岁的青年去银行贷款。银行答应借给他们每人一笔巨款,条件是他们必须在五十年内还清本利。 第一个青年想先玩二十五年,用生命的最后二十五年努力工作偿还,结果他活到七十岁都一事无成,死去时仍然负债累累。他的名字叫做“懒惰”。 第二个青年用前二十五年拼命工作,五十岁时他还清了所有的欠款,但是那一天他却累倒了,不久他死了,他的骨灰盒上挂着一个小牌,上面写着他的名字:“狂热”。 第三个青年在七十岁上还清了债务,然后没过几天他去世了,他的死亡通知上写着他的名字:“执著”。 第四个青年工作了四十年,六十岁上他还完了所有的债务,生命的最后十年,他成了一个旅行家,地球上的多数国家他都去过了。直到七十岁死去的时候,他面带微笑。人们至今都记得他的名字就是“从容”。 当年贷款给他们的那家银行就是“生命银行”。而他们透支的,就是一种叫做“明天”的信用卡,只是许多人错误的以为,这张卡永远也刷不爆。

“世界就是一座赌场,他们把你推进门,给你一种叫做“时间”的筹码;那是一种装在黑色袋子里的东西,谁也说不清自己手中的分量,掂起来似乎很轻。”

“每天太阳升起时,黑色袋子里就少一些东西,变得更轻。懵懂的人们,一天比一天不安,他们试图找回失去的一切,于是加大赌注,在赌场上厮杀。换来的,也许只是暗处,揶揄的笑……”

“这世界本身就是个圈套,人们身在其中却乐此不疲,追逐着连同自己在内的猎物。结局谁知道?谁不知道?”   “人其实每天都在赌自己的运气, 看看自己能不能活到明天……”

我不是很喜欢《伊莎贝拉》的黑色和忧郁,但是对于这句贯穿全剧的台词,却是绝对的欣赏,尽管它直接的有些让人受不了。

我们可以选择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度过我们的生活,但是在选择之前必须要想明白一件事情,这辈子,我干嘛来了?

无论你当下的情况究竟如何,是轻松潇洒,还是不堪重负,但是静下心来,回首来时之路,你就会悄然的发现:人生的绝大多数困境,都是因为漫无目标而造成的。

事实上,这个地球上的大部分人似乎都不是很明白自己真正想追求的终极目标到底是什么?不过,相应的还是有些人活得比较透彻。我们应该学会羡慕这些人,越早明白自己的目的,离成功越近。

按照孔老夫子的话,五十知天命。可是如果非要等到年过半百,才猛然醒悟这辈子自己为何而来,这样的人生一定会留下许多遗憾。

其实,只要具有创新的人生态度,并充分展现真实的自我,生命的目标就会渐渐的明确。

如果你想全力以赴,我们的内心自然就会涌现出许多意想不到的奇思妙智,帮助我们完成那些看上去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谓,有志者,事竟成。当你下定决心必须去做好某件事时,哪怕是多么微不足道的小事,这就是你的精进之心在悄然的生起,也是你内心的召唤。

确实一个人的体力和时间,是很有限的,然而能够发挥的力量却是无限的。就像小小的蚂蚁能够拖动比自身重量大上几倍的物体。其实一点也不奇怪,人类的身体天生就隐藏着我们难以相信的无限力量。

这股力量就是潜能。

三、阿莱耶识

潜能也就是人类原本具备却忘了使用的能力,这种能力我们称为“潜力”,也就是存在但却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潜能的动力深藏在我们的深层意识当中,也就是我们的潜意识。所谓的潜意识指的就是潜藏在我们一般意识底下的一股神秘力量,又称“右脑意识”、“宇宙意识”,脑内革命作者春山茂雄则称它为“祖先脑”。潜意识内聚集了人类数百万年来的遗传基因层次的资讯。它囊括了人类生存最重要的本能与自主神经系统和功能,包括宇宙法则,即人类过去所得到的所有最好的生存情报,都蕴藏在潜意识里。因此只要懂得开发这股与生俱来的能力,几乎没有实现不了的愿望。

潜在意识的世界,是超越三度空间的超高度空间世界。潜意识一经开启,将会和宇宙意识产生共鸣,宇宙资讯就会以图像方式浮现出来,心灵感应,超能力也将一一出现。世界公认的天才爱因斯坦把第四度空间定位为“时间和空间合而为一的世界”,这项说法在现实世界固然难以想像,但在潜在的世界却是可能存在。每一个人都具备潜意识的存在,只是过去并没有这种认识。潜意识的发现始自于催眠术,而第一次提出人类具有潜在意识学说的人,就心理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

根据维也纳大学康士坦丁·梵·艾克诺摩博士估算,人类的脑神经细胞数量约有一千五百亿个,脑神经细胞受到外部的刺激,会长出芽,再长成枝(神经元),与其它脑细胞结合并相互联络,促使联络网的发达,于是开启了资讯电路,然而人类有95%以上的神经元处于没使用状态,这些沉睡的神经元如果能够唤醒,几乎人人都可以变成“超人”。

如果将人类的整个意识比喻成一座冰山的话,那么浮出水面的部份就是属于显意识的范围,约占意识的5%,换句话说,95%隐藏在冰山底下的意识就是属于潜意识的人类力量。就算是像爱因斯坦,爱迪生如此的天才人物,一生中也不过运用了他们潜意识力量的2%都不到。因此,对于任何人而言,不论你聪明才智的高低,成功背景的好坏,也不论你的愿望多么的高不可攀,只要懂得善用这股潜在的能力,你就一定可以将你的愿望具体的在你的生活中实现出来。

潜意识如同一部万能的机器,任何愿望都可以办得到,但须要有人来驾驶它,而那个人就是你自己,只要你有心控制,只让好的印象或暗示进入潜意识就能够如愿。潜意识大师摩菲尔博士说过:“我们要不断的用充满希望与期待的话,来与潜意识交谈,于是潜意识就会让你的生活状况变得更明朗,让你的希望和期待实现”。只要你不去想负面的事情,而选择有积极性、正面性、建设性的事情,你就可以左右你自己的命运。

在佛学之中,将潜意识,人类自身的这种无穷潜能,称之为“阿莱耶识”。“阿莱耶”是梵文,译成中文的意思是指在终年积雪的雪山宝顶上,永远不化的那一堆积雪。要想开启这个我们与生俱来的神圣宝藏,就必须依靠永不懈怠的精进之心。

生起精进之心后,自然会努力地工作,多努力就有多的成就,少努力就只有少的成就,不努力就不会有成就。这不是要跟别人比,而是尽自己的全力去努力。此时,你会惊奇地发现,怎么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这么多的事情、做了这么多的工作,成就了这么可望不可及的事业?唯有依靠精进力,才能以有限达成无限的功能。

四、旅行前的准备

精进的利益不胜枚举,《善生经》(《善生经》,收录在《中阿含经》第三十三卷中,编号第135经,东晋时代僧伽提婆所译。整部《善生经》,充满着释迦牟尼佛对社会大众的细腻关怀,是佛陀对在家人的伦理生活、道德生活、财富生活、智慧生活、慈悲生活的重视,是佛陀对在家人追求真美善人生、幸福人生的指导和谆谆告诫。而这些指导,这些告诫,正是现代人最需要,也最缺乏的。人类从来没有出离过这种需要。)写道: 生精进力能成就事业:滴水常流,则能穿石;不断钻木,可以取火。懂得牺牲奉献,勤奋努力的人,必定能够突破一切难关,开创远大的事业。

菩提树下,佛陀参悟出生死无常,但佛陀不是教人忍气吞声,怨天尤人的活着,伟大的佛陀一直号召人类勇猛的精进。只有精进,才有希望《无量寿经》(《无量寿经》(Aparimitayur-sutra),佛教经典。一名《大无量寿经》,简称《大经》、《双卷经》等。与《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合称净土三部经。一般认为,在1~2世纪印度贵霜王朝时期,流行于犍陀罗地区。三国魏康,僧铠译。2卷。)说:勇猛精进,志愿无惓。《维摩诘经》(《维摩诘经》是佛教众多经典中般若部的一部大乘经教,属于真空法性部的经典。是经也称《不思议解脱经》或《维摩诘所说经》。其汉文译本比较多,有六种以上版本。我们通常读的是后秦弘始八年(406年)由鸠摩罗什在长安大兴善寺译出,称《维摩诘所说经》,也称《不思议解脱经》,共有三卷。)说:精进,才是菩萨净土。

《菩萨本行经》(《菩萨本行经》收录至大藏經第三冊,主要记载了佛教徒创造的佛本生故事)说:一切众事,皆都精进而得兴起。’确实如此,世间所有的一切事情,都是由精进而成就的。

而一提到精进,一般人很快会想到疲累与紧张,因为精进很容易让人觉得是自我要求太高而把自己逼得透不过气来,事实上并非这样。

佛教认为精进本身不会带给人疲惫,真正造成疲倦的原因是来自本身的贪、嗔、痴,以及长久以来累积的懒散习气。

例如,当我们看一本书的时候,肩膀的僵硬,姿势的不当,往往会引起肌肉、关节的紧张,紧张则加速疲倦的形成;因为某些事得意忘形而过度亢奋,或熬夜用功,也会造成疲倦。此外一些挥之不去的念头(欲念)干扰,也可能导致想专心又专心不了,想放下不读又放心不下的两难困境,于是视而不见(只读其字而不明整句大意)的情况频频出现,乃至一再重读相同的段落,硬逼自己专心,结果却适得其反,变得更加疲倦;再者,因为对某人某事不满(嗔心),情绪随之波动起伏,也会加速疲劳;还有本身习性懒散,喜欢一拖再拖,生活缺乏计划,久而久之,生命不见朝气与活力,整天昏昏沉沉,疲惫于是大增。

归结起来,疲累大部分的原因,除了生理上(感冒、生病或过度操劳)的影响之外,通常都由情绪起伏、生活不节制及欲念缠绕所造成,要解决懒散,减少疲累,提早发现问题是一个最基本的方法。

精进之力要对治的就是‘懈怠坠落’,清代续法大师续法大师(1641-1728),后又名成法,字柏亭,别号灌顶。清初著述宏富的华严学者。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东)人。续法生活简朴,平易近人,“一衲十年,一履三载”。他勤于写作,虽年迈而手不停披。续法乃清初华严中兴人物。当时华严典籍散失殆尽,而大师能搜考群籍,为弘扬华严学说撰述如此宏富。故佛教界论其功续绩,皆与毕严五祖宗密相提并论。),把这四个字分开解释为︰‘懈则根身疲倦,怠则心识放逸,坠则堕下难上,落则退后不前。’

懈,就是我们的身体(六根)很疲倦,提不起精神来。怠,是心里面(精神)任意的放逸。坠,就是堕下来,好像东西掉下来,没有办法再上去了。落,就是落伍、退后,不能再向前。说得明白一点,就是精神不振,一天到晚没精打彩、懒洋洋的,意志消沉,什么也提不起劲来。懈怠(懒惰)是因,结果就会堕落,这是必然的。

习气上的懒散,有赖于目标的坚定不移和意志力的突破。给自己设立长期、中期与短期的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没有目标或目标模糊,就容易流于敷衍与无聊。此外,还要进一步时常提醒自己实践目标的决心,把原有懒散的习气,用精进努力的习惯来取代。懒散是一种长期累积下来的习气,在改变习惯的过程中,难免会感到很不适应,当好习惯建立以后,也许,我们会对懒散消失得这么快,感到意外的惊喜;同时,我们也会为自己有能力培养好习惯而增加一分自信。

了解做一件事的理由,远比如何做它来的重要。目的就是行动的理由,目标就是追寻过程中的阶段成就,或者一个个特定的步骤。你的目标或许是经营某种事业,那么你的目的就是通过事业而获得成功,为他人提供更多的服务;或许你的目标是努力赚钱买一套大房子,那么你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舒服又宽敞的居住环境,带给家人更多的快乐与享受。

其实寻找人生终极目标的过程,往往都会给你打来极大的快乐。

许多人都在强调他们只关心如何赚钱、赚钱、再赚钱,倘若通过赚钱后随心所欲的SHOPPING来获取享受并不是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目的,那他们活着是为什么?生活的目的是什么?是要拼命的获得更多?还是要活出个活力充沛的人生?

目的是你赋予目标及行动的意义,行动的目的就是我们行动的意义。目的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我们所需要的一切,目的是我们生活中最最主要的激励因素。

目的通常被视为行动背后的任务或无形的理由,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团队不仅要事先设立好目标,还必须设定详细任务加以说明的理由。而团队的凝聚就是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才能走在一起。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不妨常常去问问自己:“我一直在想什么?我为什么一直在想着它?我一直想做却未能作的是什么?为什么我一直没有完成它?”

可能这些问题的答案一时半会并不能明确,但是重复的思考会让清晰的想法慢慢的浮出水面。如果你能把自己的目的定义出来,你就可以随时检测出是否正在背离人生理想的道路。

然而不幸的是,我们却喜欢以物质的多寡、地位的高低来衡量和评价自身的努力,而这样的操作并没有太多实际的意义。

即使你认为获得某些特定物质的享受或地位的拥有能带来快乐,但是你并没有发觉满怀信念的,不断去热忱追求人生的目的让你更快乐、感觉更充实、精力更充沛。要是想知道的自己的所得和所为是否偏离目的,只要试着自问:“如果不是为了维生,我会花精力在这些事件上吗?如果最终不能获利,我还会这样做吗?”学会习惯提醒自己诸如此类的问题,久而久之,便不会让我们宝贵的生命虚度与无聊之中。

就像大道无形,快乐同样也是无形的,快乐的关键就在于不只得到我们想要的。当成功人们开始寻找更高层次的人生意义时,为世间行善基本上都是他们的第一选择,至少也会给予所爱和所关心的人更多。人到晚年似乎都会相信,施比受更有福。

在开车进行长途旅行之前,我们会仔细的查看汽车的安全状况以防止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我们会检查油箱是否已装满,发动机是否已更换机油,轮胎的胎压是否正常,引擎的运转是否正常。

只有等这一切都达到自己理想的状态,我们才会拥有一路平安的安全感。

人生也一样。

行走在人生的旅途上,我们必须学会检视自己的能力、明确自己的目标、善待自己的精力,要确保每一部分都能顺利地运作,才能如愿的走完人生的路程。简单的说,保持正常的状态,妥善的管理好你的精力与精神,才能一路潇洒又自在的走来。

五、管理者的精进波罗蜜

喜欢《佛是一棵树:用佛法智慧经营成功人生》吗?喜欢房放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