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刀锋:开国大将风云会 > 第91章 大将南征胆气豪(17)

第91章 大将南征胆气豪(17)

小说: 刀锋:开国大将风云会      作者:张洪涛

“我错了,我错了,我罪该万死!”王耀武哭出声来,“我没有办法,我的老母、妻子全都在南京……”说着号啕大哭起来。济南战役仅8天时间就克城而去,歼敌10万余,是敌我双方都未预料到的。由于敌人的援兵迟迟未来,“攻济打援”的战役计划变成了“攻济”一项。这一方面说明了克城之快,敌来不及增援,另一方面说明粟裕在济、徐之间摆以重兵,使敌不敢贸然增援,眼睁睁看着济南10万守军被歼。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攻济打援的方针和重兵打援的布势是正确的。

9月29日,毛泽东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名义给粟裕发电:“庆祝你们的解放济南、歼敌10万的伟大胜利。你们这一勇猛、果断、敏捷的行动……证明人民解放军的攻坚能力已大大提高,胜利影响动摇了蒋介石反动军队的内部,这是两年多革命战争发展中给予敌人的最严重的打击之一……”数日后,毛泽东审定的新华社社论《庆祝济南解放的伟大胜利》指出:济南的解放,证明“任何一个国民党城市已无法逃脱人民解放军的攻击了”。济南守敌10万之众被歼后,粟裕手中还有18万生力军未动。因此,在济南城破巷战仍在继续之时,粟裕已开始运筹策划下一个战役——淮海战役。淮海战役的建议是粟裕提出来的。关于这个问题,他说:“在济南战役前,我就考虑到打下济南以后,华野向何处出动?1948年8月23日我们在上报军委的一个电报中提出:两个月以后,我们即可举全力沿运河及津浦南下,以一个兵团攻占两淮及高邮、宝应,则苏北局势即可大大开展。当时就是想以这一作战行动为下一个作战和渡江创造条件。济南战役敌人援兵没有来,我们有必要,也有足够的力量,同敌人在江北再作大的较量。所以,我在济南战役即将结束时,1948年9月24日早晨向中央军委提出举行淮海战役的建议。”1948年9月25日,中央军委复示:“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我军在这边积极准备下一个战役,蒋介石那里也开始有所察觉。

1948年10月23日晚。北平东城圆恩寺。蒋介石行邸小客厅。厅内在放映电影。先映出的是蒋介石与宋美龄1927年12月1日结婚时的纪录影片。接着又放映了一段蒋介石在“双十节”阅兵的短片。当看到银幕出现国民党军队金戈铁马、滚滚如流的镜头时,蒋介石显得十分兴奋。官邸门外。一辆轿车停稳后,郭汝瑰手夹黑皮包走进了大门。

蒋介石起身从小客厅出来去办公室。办公室内,蒋介石在大声咳嗽。稍停,向郭汝瑰问道:“你是从南京来的吗?”郭汝瑰:“是的,总统。”蒋介石:“有什么事情吗?”郭汝瑰:“报告总统,中原共军在近来占我兖州、济南之后,频繁调动,兵力不断集中。国防部判断,共军很可能利用我在东北战场不利的境地,突然发起徐蚌会战,使我国军首尾不能相顾。”蒋介石:“神经过敏、谈虎色变。我谅共军还没有准备好,他们在没有解决东北、华北的问题前,是不会在南京大门外做手脚。”郭汝瑰:“总统,据国防部通信总队所属的监察台侦听到的情况表明:共军‘华野’纵队一级的电台均南移,河南共军‘中野’纵队级电台也东移。为此国防部第二厅派了104部电台进入共区侦察,由于共军防范太严,仅在鲁北地区打进了4部电台,但目前为止,一封电报也没有发回来。这一切说明,共军正在准备搞一次战略型的行动。”蒋介石沉吟良久,然后痛苦地咳嗽起来。郭汝瑰一惊:“总统……”蒋介石使劲一控嘴巴说道:“国防部有什么意见?”郭汝瑰:“何部长昨天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研究了应变作战方案。会议建议,一旦徐蚌开战,由白崇禧统一指挥华中、徐州两个‘剿总’的部队,俟会战结束后,华中、徐州继续分治。这是方案的文本,请总统过目。”蒋介石接过文本道:“徐州还有多少粮食?”郭汝瑰:“维持20天左右。”蒋介石琢磨了一会儿道:“楚汉相持决于彭城,这个四战之地不易久守。你回去告诉何应钦、顾祝同,徐州方面应取攻势防御。开封、郑州、兰封可以放弃。如果陈毅部南下,徐州也可放弃,退守江淮,在淮河一带挫败共军攻势,争取第二线战略配置的时间。第二嘛,‘陆总’所属的12个陆军训练处加紧补训二线兵团。华中、徐州两总部由白崇禧统一指挥。

可是,白崇禧不愿来当“徐州王”。蒋介石吃了一惊:“为什么?”顾祝同:“昨天,白健生一到南京,就参加了何部长主持的军事会议。会上,他答应指挥徐蚌会战,并对一些部署提出了调整意见。可他今天一旦又变卦了,说什么也不肯挂帅了。”蒋介石:“为什么?”顾祝同:“他说守江必守淮。”蒋介石一摆手:“这个我知道。”

顾祝同:“他说主力应部署在淮河以南采取攻势防御,可现在徐州‘剿总’的几个兵团,却以徐州为中心,一字摆在陇海线上。”蒋介石:“他有权变更部署嘛!”顾祝同摇头道:“他说来不及了。”蒋介石哈哈一笑:“当年的‘小诸葛’,今天怎么变成司马‘疑’?你找他来,我和他谈谈。”顾祝同:“晚了,他不辞而别,已经飞回汉口了。何部长刚才打电话促其到蚌埠指挥,回话说‘南京可以直接指挥,不必重床叠架’给拒绝了。”蒋介石大怒:“娘希皮!狗上轿子不知抬举!立刻传我的命令,叫刘峙指挥徐蚌会战。徐州的部署不变!就是要用徐州做南京的屏障。”蒋介石看着顾祝同离去,他慢慢地踱到窗前,口中喃喃道:“真的来不及了吗?”

真的来不及了!11月6日,粟裕指挥华野大军按规定任务,从临(沂)邹(县)线分别齐头南进。粟裕本人率华野司令部于当天进驻临沂。各部以雷霆万钧之势发起攻击,淮海大战拉开了序幕。刘峙发现解放军已发动声势浩大的进攻,在徐州坐卧不安,连电告急,蒋介石五心不定,先令其第一百军星夜开往海州,以增强李延年部的防务;后又令其中途返回,改令黄百韬兵团及李弥兵团一部在运河以东、陇海路以北掩护李延年部西撤。朝令夕改,举棋不定。黄百韬兵团于6日晚接到蒋的命令,在新安镇等了2天。粟裕知悉李延年和黄百韬的行动后,及时捕捉住这一战机,命令担负歼黄任务的几个纵队急速前进,发起猛攻。黄百韬见解放大军如排山倒海之势压来,惊恐万状,急忙边打边撤。解放军穷追猛打,黄百韬的掩护部队被打得落花流水。黄百韬率主力逃到运河一线,面对滔滔河水,大吃一惊。原来他事前没有考虑到运河上只有一座铁桥,临时在那里架桥又不可能。偌大一个兵团,5个军加上直属部队,共好几万人,你推我挤,争着逃命,建制大乱,落水者、被俘者不计其数,辎重丢弃殆尽,好不容易才将部队撤到运河西岸,派兵封锁住铁桥,将队伍拉到碾庄、窑湾一带,想把部队整理一下,挖灶做饭,另想他策。

解放军追到运河一线,发现铁桥已被重兵封锁。战士们一边攻夺铁桥,一边纷纷跳入冰冷的河水,用肩膀扛着扎紧的云梯和门板,架起多座人桥,让大部队和骡马从人桥上过河。追击部队过河后又分成若干箭头,向西穷追猛打。黄百韬部惊魂未定,黄粱未熟,发现追击的枪炮声越来越近,更为慌乱,立即边打边向西撤。这时,突然听到西边也响起了密集的枪声,黄百韬以为援军赶到,喜出望外。殊不知西边来的也是解放军。原来徐州以西贾汪一线的国民党军第五十九军两个师、第七十七军一个半师,计2.3万余官兵,已在中共单线领导的特别党员、第三绥靖区副司令长官张克侠、何基沛率领下举行战场起义。徐州西大门因此洞开,另一路解放大军毫无阻挡地迅速东进,堵住了黄兵团西撤的去路。黄百韬派人查明西面来的不是援兵而是共军,大惊失色,怆然涕下,急急忙忙布置部队占据各村庄坚守,并向徐州刘峙连连呼救。徐州“剿总”前线指挥部内也已乱成一团。刘峙在电话中受到蒋介石的严厉训斥,神态十分憔悴,打电话命令派兵追赶张克侠、何基沛的队伍电话又不通,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第三绥靖区司令长官冯治安涕泪纵横,正向刘峙请罪,连自己的行李也带来了,连连说:“请总座将我冯某关起来吧,我对不起总统,请总座送我去南京请罪吧!”刘峙叹了口气,拂袖而去。他心里乱极了,黄百韬的不断呼救,更扰得他心烦,只得命黄坚守待援,并吩咐通知空军做好给碾庄黄百韬部空投物资补给的准备。

粟裕看到淮海大战的序幕揭开不久,一切发展均比预期的还要顺利。他想,而今东北全境已经解放,解放战争已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这里应该调整作战计划,应该考虑怎样打法才能给蒋介石以决定性的打击,从而加快解放战争在全面胜利的步伐。他征询华野其他负责同志的意见,大家认为:在淮海战场上,蒋介石可能采取的方针大体有两种:一种情况是以徐州部队和葫芦岛撤退的部队继续在江北与我们周旋,争取时间,加强沿江、江南和华南的防御;另一种情况是放弃徐州、蚌埠等地,将徐州附近的部队撤过江去,加强沿江防线,企图与我划江而治,俟机反攻。如果出现前一种情况,我军应在长江以北大量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渡江作战造成更为有利的条件,并使江南各省免遭大的破坏,解放以后易于恢复。但这样打法,老解放区的负担势必会加重一些。如果出现后一种情况,沿江和江南一下子增加了五六十万国民党军队,会大大增加我军今后渡江作战的困难,渡江以后向苏浙皖赣进军也还要进行严酷的战斗。粟裕反复考虑后,向中央积极建议:如果老解放区能继续支持战争,我军应迫使蒋介石采取第一种方针,让徐州之敌滞留长江以北地区,我军在歼灭黄百韬兵团后,不再向两淮进攻,而以主力向徐州、固镇线进击,把敌逐步削弱和歼灭在徐州附近地区。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对粟裕这第二次建议也十分赞赏,立即给粟裕回了电报并告陈毅、邓小平和华东局、中原局,同意了粟裕等的意见。接着,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5人组成淮海战役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统一指挥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同时,要求组织好后方人力物力,支援前线,以保证淮海战役的胜利。这样一来,就把粟裕在济南战役时提出的淮海战役(史称“小淮海战役”)变成了后来的淮海战役(史称“大淮海战役”),这其中,粟裕仍然功不可没。关于“小淮海战役”计划演变成“大淮海战役”(南线战略作战),粟裕说:淮海战役演变为南线战略决战,是中央军委审时度势,不失时机作出的战略决策。我于9月24日向中央军委的建议是:战役可分为两个阶段,攻占两淮,并乘胜收复宝应、高邮,而以全军主力位于宿迁至运河车站沿线两岸,以歼灭可能来援之敌,如敌不援或被阻,即行战役第二步,以三个纵队攻占海州、淮海战役中解放军的运粮队伍。连云港。中央军委在9月25日复电中指示:黄百韬兵团将回至新安镇、运河车站地区,你们第一个作战应以歼灭黄兵团于新安、运河之线为目标,歼灭两淮、高宝地区之敌为第二个作战,歼灭海州、连云港、灌云地区之敌为第三个作战。先打黄百韬,加重了我们的任务,我们预计第一仗打黄百韬是个大仗、硬仗。

但是,这时的淮海战役计划,还只是由华野在中野的战略配合下来进行的。中央军委在10月11日指示中提出:孙元良3个师将东进,望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即速部署攻击郑徐线牵制孙兵团。这个指示,估计淮海战役结束“将是开辟了苏北战场,山东、苏北打成一片,邱、李两兵团固守徐蚌一线及其周围,使我难于歼击”。

这时,刘伯承同志率中野两个纵队在豫西作战,把敌人引向桐柏山区;陈毅、邓小平同志率中野主力于10月22日晚攻克郑州,24日收复开封。25日陈毅、邓小平同志向中央军委建议所部下一步不去淮南,而是集结于永城、亳州地区,无论出宿蚌线或打孙元良都更方便。中央军委同意了他们的建议,并于30日指示陈、邓进至肖县地区,对徐宿(县)、徐砀(山)两线相机行动。这样,中野、华野便将在战役上协同作战了。我于10月31日电报中央军委:“此次战役规模很大,请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中央军委于11月1日复示:“整个战役受陈邓统一指挥。”这就从组织领导上明确了两大野战军在一个战场进行战役协同。这是淮海战役演变为南线决战的一个重要条件。演变为南线决战的第二个重要条件是辽沈战役的胜利结束,没有辽沈战役的胜利,我们也不敢下那样的决心。11月2日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一个多月东北野战军歼敌45万人,全国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我军已在全国范围内,在数量上、质量上、技术上都占优势了。

这时,当面敌情也发生了重要变化。11月7日我们得知敌四十四军已在6日撤离海州,向黄百韬兵团靠拢,我军立即进占海州、连云港。原定攻打海州已不需进行。当时东北之敌只剩下锦西葫芦岛一处。中央军委几次通知我们这处敌人的动向。海州、连云港被我攻占后,如蒋介石将该处敌人经海路南调徐州战场,也只能绕道上海、浦口,再转运到蚌埠,将失去及时支援的时机。同时,长期隐蔽在国民党军中的何基沛、张克侠两将军即将率部在台儿庄、贾汪地区起义,一旦起义成功,华野可以通过其防区迅速切断黄百韬的退路,全歼黄百韬兵团已更有把握。此外,我们又得到敌人有撤退徐州,以淮河为第一线防御之说。有了上述这些条件和情况,我觉得淮海战役发展为南线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我们对战役发起后及下一步作战形势作了估计,我和陈士榘、张震于11月7日午时联名发电谭震林、王建安,并报中央军委、陈邓,建议中野主力直出徐蚌段,切断徐敌退路,使邱、李不能南撤;华野主力于歼灭黄百韬后,协同中野攻击徐蚌段,孤立徐州;下一步或继歼黄维兵团,或歼灭孙元良兵团,或夺取徐州。当时我们认为,不论如何发展,孤立徐州、截断徐敌陆上退路,甚为必要。

喜欢《刀锋:开国大将风云会》吗?喜欢张洪涛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