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刀锋:开国大将风云会 > 第92章 大将南征胆气豪(18)

第92章 大将南征胆气豪(18)

小说: 刀锋:开国大将风云会      作者:张洪涛

11月7日夜,陈士榘同志已赴前指,我进一步就争取在长江以北与敌人决战的问题与张震同志商谈。我们多方分析后于11月8日辰时发电报告中央军委、陈邓并报华东局、中原局。在这份电报中,我们估计了蒋介石可能采取的两种方针:第一,以现在江北之部队再加上由葫芦岛撤退之部队,继续在江北与我周旋,以争取时间,加强其沿江及江南、华南防御。第二,立即放弃徐州、蚌埠、信阳、两淮等地,将江北部队撤守沿江,迅速巩固江防,防我南渡,并争取时间整理其部队,以图与我分江而治,俟机反攻。接着我们分析了蒋介石若采取这两种方针对我之利弊。认为蒋如采取第一方针,使我在江北仍有大量歼敌的机会。如能在江北大量歼敌,则造成今后渡河的更有利条件,且在我大军渡江后,在苏、浙、皖、赣、闽各省不致有大的战斗,也不致使上述各省受战争之更大破坏,使我军在解放后容易恢复。但如此对江北及华北各老解放区的负担仍将加重,又为不利。如果蒋采取第二方针,可以大大减轻我江北及华北各解放区的负担,使这些解放区迅速得到恢复,但我今后渡江要困难一些(当然困难是完全可以克服的),并且在渡江后,在苏、浙、皖、赣、闽各省尚需进行一些严重的战斗和部分的拉锯战,且在江南大量歼敌的条件比江北差,这又是不利的一面。我们建议如果各老解放区尚能对战争作较大支持,以迫使敌人采取第一方针为更有利。如果认为迫使敌人采取第一方针是对的,则我们在此次战役于歼灭黄百韬后,不必以主力向两淮进攻,即以主力向徐蚌线进击,抑留敌人于徐州及其周围,尔后分别削弱与逐渐歼灭之(或歼孙元良兵团,或歼黄维兵团)。

我们的建议电报发出后,先收到中央军委11月7日晚的指示:第一仗如能歼敌21个至22个师(整编旅),包括可能起义者在内,整个形势即将改变,你们及陈、邓即有可能向徐蚌线迫近,那时蒋介石可能将徐州及其附近的兵力撤至蚌埠以南。如果敌人不撤,我们即可打第二仗歼灭黄维、孙元良,使徐州之敌完全孤立起来。

但是,如果徐州的敌人南撤,我们怎么办?这个电报还未明确。接着收到了军委8日电示:虞(7日)午电悉。估计及部署均很好。随即又收到军委九日复示:“齐(8日)辰电悉。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华东、华北、中原三方面,应用全力保证我军的供给。”这个电报虽短,真是字字千钧。中央已下定决心将徐州之敌就地歼灭,将淮海战役变成南线决战。

后来,刘伯承同志率中野两个纵队由豫西进入淮海战场。中央军委于11月16日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以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为常委,邓小平为书记。

11月11日,粟裕命令围歼黄百韬兵团的各纵队发起猛烈的攻击,经过逐村逐庄的争夺,黄百韬兵团伤亡十分惨重,残部龟缩于碾庄周围的狭小地带拼命地呼救。蒋介石严令刘峙催促各部火速救援,同时亲自召见杜聿明,命杜迅速赶往徐州,“一定要解黄百韬之围。”11月12日,敌人7个军在飞机、战车掩护下,向碾庄推进。粟裕命令阻击部队坚决将援敌堵在侯集、林佟山一带。黄百韬被团团围困,多次突围未成,即以碾庄为中心,逐村顽抗。粟裕于11月14日率华野司令部赶到徐州以东地区,当晚召集围攻黄百韬兵团的6个纵队负责人开会,调整部署,组织统一指挥。会后即由谭震林统一指挥5个步兵纵队和1个特种兵纵队,加强了对黄百韬兵团的进攻。此时,黄百韬已深感自己凶多吉少了,他对自己的一个朋友说:“看来这次,我这个兵团是首当其冲了。作战厅郭汝瑰、许朗轩、张宗良等人做出这样的计划来,使人伤心。大军作战,随时变卦,动摇军心,影响士气,难道他们不知道么?我兵团兵力十几万人,陈毅主力30多万,如果集中来攻,我军必败。尤以西撤途中,侧面受敌,最为忧虑。请告刘老总(刘峙)注意,要其他兵团快点来援,迟了就会误大事。古人说,胜则举杯相庆,败则出死力相救。但在我们这里是办不到的。真让人痛心啊!”黄叹了一口长气,又说:“这次战事与以前战役性质不同,是主力决战,关系存亡,请告老总,注意激励各级战场指挥官,否则同归于尽,谁也走不了。请你面报总统,我黄某受总统知遇之隆,生死早置之度外,绝不辜负总统期望。我临难是不苟免的,请记下来,一定要转到呀!”他最后又说了一句:“国民党是斗不过共产党的,人家对上级指示奉行到底,我们则阳奉阴违!”

在解放军锐利攻势下,黄百韬兵团被迫龟缩在碾庄圩附近,四面八方应战,陷入重围。从11月7日至22日半个月的作战过程中,所谓徐州派来解围的部队,实际上在解放军钳制打援的战略布置下,远距碾庄圩30里外,就不能越雷池一步。因此黄兵团除顽抗待毙外,别无办法。乞灵于援粮援弹与放毒等诡计,俱无济于事。在被围困中,蒋介石曾三次写亲笔信用飞机投给黄百韬,多方鼓励,但也终成废纸。至19日,我军已将碾庄外围据点全部肃清。当晚即对敌兵团部驻地碾庄发起总攻。敌依凭几座院落构筑起来的蛛网阵地节节抵抗。20日拂晓,碾庄圩终被突破。黄百韬非常顽固,曾向蒋介石表示:“国事千钧重,头颅一掷轻,个人生死是不足惜的。”这时,他喟然长叹,退入碾庄东部的大院继续指挥残部负隅顽抗。解放军勇猛攻击,又打了两昼夜,歼灭其大部,遂于22日晓发起对黄百韬的最后攻击。是夜,大雾弥天,数十步外不辨人马。黄百韬见大院四周均被炮火所围,即带领少数近卫突围向西逃跑,途中举枪自杀。他手下的第六十军军长刘镇湘被活捉。

关于围歼黄百韬兵团的作战,粟裕说:华野围歼黄百韬兵团是一个大仗、硬仗,是由运动战转为村落阵地攻坚战。打黄百韬有许多值得谈的问题,我只讲讲几个特点。

第一,黄百韬兵团辖4个军,后来敌四十四军从海州西撤也归他指挥。黄百韬兵团的战斗力虽不算一等强,但也不弱,在敌徐州集团中算中等偏上的。在作战中一定数量的增减有时反映了一定质量的变化。这次战役的第一个阶段就要歼灭敌人5个军,这样规模的仗我们过去没有打过。这一数量的增长必然带来兵力使用和战术、技术等一系列的新问题,增加指挥与作战过程中的难度。这是打黄百韬兵团的第一个特点。第二,解放战争,我们打了一系列的运动战。随着战争规模的发展,在大兵团作战中,当我们以野战方式对敌人达成包围后,由于敌人有强大的后援力量,加之敌人积20年作战经验,构筑工事的效率和守备技术已有大的提高,在被包围后,迅速构筑工事顽强抵抗,作战方式就转换为阵地战了。例如孟良崮战役就是先为运动战,后为阵地战。打黄百韬,这个特点表现得更为显著。孟良崮敌人是以山岩巨石为依托,居高临下,进行固守和反冲击,还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碾庄一带的地形、工事情况与孟良崮不同。碾庄周围共有十几个村庄,每个村庄都有二三尺高的土围子,土围子周围为洼地、水塘,地形开阔。该地有原敌李弥兵团构筑的完整的防御阵地。黄百韬退守到这里后,利用这里的地形和原有阵地,构筑堑壕、交通壕,形成环形阵地,每个村庄都可以独立防守,村与村之间又可以火力互相支援。起初,我们力争在运动中急袭歼灭之,强调动作勇猛迅速,但也考虑到用野战急袭难以达到全歼的目的。所以我们在11月9日到各兵团的电报中就指出,如敌已固守村落据点,我应完成包围,绵密组织火力,应将对运动之敌与驻止之敌的打法严格分开。但是,我们是从迅猛的追击状态转换为攻坚,许多攻坚准备难于在运动中完成。这一点又不同于打济南。打济南我们是在充分准备的条件下攻坚的。所以,完成对黄百韬的包围后,开始三天进展不快。我们即于11月14日晚召开担任主攻的六个纵队首长会议,调整部署,明确作战方式应由野战攻击转为近迫作业。要求利用暗夜把交通壕挖到敌占村庄附近,距敌前沿阵地50米至30米处。要逐个争夺敌人的火力点及所占村庄。在逐点争夺中,要集中炮火。在选择攻击村落时,要采取先打弱敌,后打强敌,攻其首脑,乱其部署的方法。同时增调炮弹、炸药,加强攻击力量。在战役指挥上重视和掌握作战方式的转换以及由之引起的战术、技术上的变化,是一条重要经验。

第三,从11月14日对黄百韬转入阵地攻坚战到22日将其全部歼灭,历时8天。在华野围歼黄百韬兵团的过程中,中野担负钳制、阻击,11月16日凌晨攻克宿县,以一部阻击由蚌埠北进的李延年、刘汝明兵团,另一部阻击黄维兵团。两大野战军的协同作战,使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完成了全歼黄百韬兵团和切断徐蚌线,孤立徐州的任务,为同敌人决战于长江以北,夺取全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这里就可以看出,如果不是两个野战军共同作战,是打不成淮海战役这样大仗的。在研究淮海战役和大兵团作战时,必须把主攻战场和钳制、阻击战场结合起来看,必须把战役的各个阶段联系起来看。黄百韬兵团被全歼后,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是以中原野战军为主来打黄维。此间,粟裕指挥的华野的任务有多次变更。关于这一段时间的情况,粟裕说:11月11日中央军委设想战役第二阶段歼灭邱清泉、李弥,夺取徐州。鉴于情况多变,中央军委又于11月15日指出:下一步作战方针,需待黄百韬兵团被歼后,依据邱清泉、李弥、黄维三部的情况最后决定,唯目前华野仍应争取在歼灭黄百韬后再打邱、李。我们根据军委的指示,部署在邱清泉、李弥兵团积极东援的情况下,首先分割包围歼其一部,然后再看形势。但是邱、李兵团惧我军围歼,虽我军主力撤出部分阵地,东援仍不积极。这一情况我们在11月15日到18日的电报中作了反映。在碾庄即将被我攻克时,邱、李进一步调整部署,重点收缩至大许家以西加筑工事,原设想的邱、李积极东援的情况并未出现。

11月19日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同志于研究敌我双方情况后认为,华东野战军打黄百韬兵团已相当疲劳,完成歼灭黄百韬任务后,如不休整,接着又歼邱、李兵团,不易达成预期目的;同时中野以现有兵力阻击黄维及李延年、刘汝明兵团,困难较大。建议第二阶段华野以主力一部钳制徐州之敌,争取休整,以主力另一部协同中野歼击黄维兵团并担负阻击李延年、刘汝明兵团任淮海战役中,黄百韬死守碾庄,被我军击败。

务。我们在收到刘陈邓首长的电报后,立即于11月20日发电报告刘陈邓及军委:完全同意刘陈邓指示。华野可抽出4至5个纵队,必要时还可增加3个纵队,协同中野歼击黄维、李延年,建议首先求得彻底歼灭黄维兵团。同时建议对华野部署进行调整,以原负责歼灭邱、李的华野北线部队,大弧形包围徐州,继续监视钳制徐州之敌,阻其南援。如果徐州、蚌埠、蒙城的敌人,以宿县为中点对进,打通南北联系,我们负责阻击,以全力保证歼灭黄维的胜利。并且决定当晚派两个纵队南下。这时我们收到中央军委11月19日19时的电示:刘陈邓主力歼击黄维,以1个纵队对付刘汝明,无力顾及李延年。在此种情况下,华野必须将对邱、李之作战,在目前短时期内只限制于四五个师的范围,以便抽出必要兵力对付李延年。21日5时军委再次电示:“华野今后一个时期内的主要任务是歼灭李延年。”23日8时刘陈邓首长也发来电报指出:“战役第一步由中野全力对黄维,华野全力歼灭李延年、刘汝明(宿县城由华野控制),尔后再视战况发展,实行调整。”按照这时的设想,战役第二阶段,除阻击徐州杜聿明集团外,围歼的对象同时有两个,一是黄维兵团,一是李延年和刘汝明兵团。

情况仍在变化。11月23日刘陈邓首长来电指出,歼击黄维之时机甚好,李延年、刘汝明仍迟迟不进,要我们以两三个纵队对李、刘防御,至少以四个纵队参加歼击黄维的作战。11月24日15时中央军委电示:“完全同意先打黄维。”这样,第二阶段歼击对象为黄维最后定下来了。华野第二阶段的作战任务也就变换为钳制、阻击徐州杜聿明集团及南线之李延年、刘汝明兵团;同时以必要兵力直接参加打黄维。后来杜聿明突围,钳制、阻击杜聿明的任务发展为追击、合围。

在第二阶段中,徐州敌人的动向一直是我最关注的问题。当时我特别关心围歼黄维兵团的时间。依据我们打黄百韬的体会,估计黄维被合围后,我军难于以野战手段迅速达成全歼,势将转入以近迫作业为主的阵地攻坚战。因此对围歼黄维兵团的时间要作足够的估计。我把这一点作为部署华野钳制、阻击作战的出发点。我分析杜集团下一步的动向有两个可能:一是固守徐州;一是突围。敌人突围对我并非不利,因为如敌人固守徐州,以坚固设防的大城市为依托,将加大我军歼击该敌时的难度。问题是如果敌人突围,我们必须把敌人围死在一定的地域,以求全歼。我们决定不把敌人堵死在徐州,而准备对付敌人突围。

对于杜聿明突围的方向,分析有三个可能:一是沿陇海路向东,经连云港海运南逃,但要迅速解决装载三个兵团的船只、码头是困难的。二是直奔东南走两淮,经苏中转向京沪,但这一路河川纵横,要经过水网地区,不便于大兵团、重装备行动。三是沿津浦路西侧绕过山区南下,这一带地形开阔,道路平坦,距黄维兵团又近,可以同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呼应,南北对进,既解黄维之围,又可集中兵力防守淮河。敌人极大可能走这一路。一旦杜聿明与黄维会合,战场形势将发生不利于我的大变化,所以这也是对我们威胁最大的一着。正在这时,我们收到军委发来的军情通报,得悉杜聿明将从两淮方向撤退。这使我左右为难。我虽认为敌人不会由此方向逃窜,但又有情报,万一敌人由此方向逃窜,而我军部署失当,个人贻误军机且不说,势将影响同敌人进行战略决战。相信这个情报吧,如果杜聿明不从这边走,而是向西南,与黄维会合,后果更难设想。我再三分析,认为敌人走两淮的可能性不大。我们将北线7个纵队部署于徐州以南津浦路的东西两侧,注意力的重心放在西南,如杜聿明3个兵团向两淮方向突围,要经过水网地区,速度不会快,我们也可以赶得上。

喜欢《刀锋:开国大将风云会》吗?喜欢张洪涛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