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刀锋:开国大将风云会 > 第93章 大将南征胆气豪(19)

第93章 大将南征胆气豪(19)

小说: 刀锋:开国大将风云会      作者:张洪涛

但是,我在指挥上的难处还不仅于此,还有南线一头。南线的敌人有李延年、刘汝明两个兵团。黄维兵团被合围后,有个估计3天可以全歼。中央军委于11月27日电示我们,当黄维兵团快要歼灭,但尚未能歼灭之际,对李延年正面阻击兵力后退一步,引其前进,以主力从侧后打法,求得歼其一部。这使我极度紧张。我担心我们打上了李延年,而围歼黄维兵团的作战未能迅速结束,杜聿明又跑出来了,不仅不能再增调兵力打黄维,而且只靠北线7个纵队,也难于完成追击合围杜聿明的任务,杜聿明集团可能跑掉(当然完全跑掉也不可能),如果杜、黄会合,战场形势将起重大变化。当时我日夜守候,注视着情况的变化,设想着临机处置的方案。

军委28日发来电报。要我们在歼灭固镇、曹老集之敌以后,考虑以二、六、七、十一、十三等5个纵队乘胜渡淮南进,切断蚌浦线,合围并相机夺取蚌埠。但29日军委取消了这个决定。李延年这个人动作不积极,我们一动,他就向后缩,我们没有打上。幸好没有打上,当杜聿明突围时我们才得以从南线又抽出3个纵队,和北线的7个纵队,以及刚南下的渤海纵队,共11个纵队,一起参加兜围。

杜聿明于12月1日率30万人全部撤离徐州。我们以多路多层尾追、平行追击、迂回截击、超越拦截相结合,尽全力追击。实际上我们对杜聿明是网开三面,你向西去也好,向北去也好,向东去也好,就是不让你向南。其他方向都唱空城计。说明我们的力量也差不多用尽了。12月4日拂晓,我们将杜聿明集团全部合围于陈官庄地区,并于12月6日全歼了向西南方向突围的孙元良兵团。仅孙元良化装逃脱。杜聿明被我们“夹”住了,这时我才松了一口气。我们密切注视着形势。这时有消息称:敌宋希濂兵团已到浦口,向蚌埠前进;蒋纬国也到蚌埠指挥北犯;杜聿明曾建议从西安、台湾及甘肃抽调几个军空运蚌埠,组成一个兵团,与李延年、刘汝明、宋希濂合股北援。我们分析:歼灭杜聿明的作战估计还需半月至20天,中野及华野已分成三个战场作战,实力均感不足;尤其南线阻击李、刘兵力不足;不论杜聿明的建议是否能实现,即使宋希濂兵团赶到,我南线阻击部队必更吃紧,万一出乱子,势必影响对黄维的作战。为此,我们立即于12月10日晨发电刘陈邓并报军委、华东局,报告了上述情况和分析,建议再由华野抽出一部兵力,以求先解决黄维。对杜、邱、李暂采取大部守势,局部攻势。尔后,中野负责阻击李、刘、宋,我们再集中力量解决杜、邱、李集团。当即得到总前委电话复示同意,又经中央军委同意,决定集中足够兵力,首先歼灭黄维兵团。后来刘帅把这形容为“吃一个(黄维),夹一个(杜聿明),看一个(李延年、刘汝明)”。12月15日,黄维被歼灭。华野也已全歼了孙元良兵团,并将李弥兵团歼灭近半,将邱清泉兵团歼灭了三分之一。

华野第二阶段作战任务的变换,并不意味着任务的减轻。我在解放战争的战役指挥中有三个最紧张的战役:宿北、豫东和淮海。而淮海战役中最张的是第二阶段。我曾经连续七昼夜没有睡觉,后来发作了美尼尔氏综合征,带病指挥。战役结束后,这个病大发作起来了,连七届二中全会也没有能参加。我在第二阶段特别紧张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第二阶段是承前启后的阶段,全战役的关键,我必须把注意力的重心放在这一阶段,以争取全战役的转折早日实现。淮海战役的转折是在杜聿明集团被围死,李延年、刘汝明兵团被阻住,我军已能集中足够兵力全歼黄维兵团的时候。因为,在此以前,战场形势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此以后,我们已有把握夺取全战役的胜利了。其次,在大兵团作战中,钳制、阻击方向集中相当大的兵力;有时大于主攻战场,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就是这样。钳制、阻击战场不仅直接保障主攻战场,而且关系到战役下一阶段的发展,稍有失误,便会给全局带来难以预料的结果。淮海战役第二阶段,我钳制、阻击敌人一个剿总指挥部、5个兵团,兵力约40余万人,距主攻战场最近只有五六十公里,其对全局的影响是可以想见的。第三,我们要在几个方向作战,加之情况复杂多变,特别是徐州的敌人全力突围,作战方式立即由钳制、阻击转换为追击、合围,这些都大大加重了指挥员临机处置的难度。在第二阶段,华野部队因部署多次调整及转移使用兵力,作战行动很紧张。解放军进入徐州城。华野共16个纵队,先后归中野直接指挥参加歼击黄维兵团的有第七、第十三、第三、鲁中南纵队及特纵主力共5个纵队;另以5个纵队担负阻击李延年、刘汝明,保障中野侧背安全,并作为战役预备队;而追击合围杜聿明时最大使用兵力为11个纵队。这不仅可以看出转移使用兵力之频繁,也可以看出当时兵力使用已达到极限了。我各纵都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黄维兵团被歼后,被解放军重重包围在陈官庄地区的杜聿明集团,陷入绝境。在此情况下,解放军完全可以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一举全歼包围之敌。就在这时,西柏坡中共统率部发来了毛泽东对杜聿明集团“暂缓攻击,转入战场休整”的指示。毛主席的指示是根据全国的战争局势提出来的。当时,在华东、中原战场上,蒋介石的黄百韬兵团、黄维兵团已被全歼,杜聿明集团又被我人民解放军重重包围,孤立无援,已成瓮中之鳖。在华北战场上,平津战役已经开始。东北野战军在胜利完成解放东北全境的任务后,迅速挥师入关,与人民解放军华北部队合力围歼华北的国民党军队。而在华北的60多万国民党军队,为人民解放军在东北的胜利所震惊,正赶忙收缩兵力,企图海运南逃或西窜绥远。此时蒋介石对华北方面的敌军,也打算“俾万不得已时撤回江南”,派船接运。

正当蒋介石举棋不定,还没作出最后决策,华北的敌人准备南撤而没撤走的时候,毛泽东于12月16日对淮海前线总前委作了如下的指示:“从即日起,两个星期内对包围的杜聿明匪部不作最后歼灭之部署,以便蒋介石在华北战场不能立即下决心海运平津之敌南逃。”

毛主席的这条“缓兵之计”,就是要淮海前线解放军总部,对已被围的杜聿明所部,实行政治劝降,不作军事总攻,在淮海战场造成一种缓和的态势,使蒋介石产生解放军只能包围而不能吃掉杜聿明的错觉,从而对于北平、天津北线60万蒋傅军的南撤,就下不了决心,使其犹豫不决,以便东北解放军利用这一段时间,出敌不意,入关占领塘沽和新保安,切断华北傅作义军队的东西逃路,完成了对华北蒋傅军的战略包围。到了那个时候,不但蒋军南线淮海战场杜聿明所部无法逃脱,就是北线华北傅作义指挥下的60万大军也无法逃脱包围。这样,从南线徐蚌战场到北线平津战场,蒋介石前后就有总共130余万军队,处在解放军南北两线230多万大军的包围之中,不投降就将全部被歼灭。到了这一点,蒋介石从两年前发动的反人民的全国反革命战争,就完全地输了。

毛主席让蒋介石吃了定心丸,果然不出所料,蒋介石在淮海前线解放军停止攻击杜聿明的20天中,犹豫不决,没有把华北数十万蒋军从塘沽撤到上海。当东北解放军百万大军入关,控制塘沽和新保安时,蒋、傅60万军队再想从东西两头撤逃,已经来不及了。就在毛泽东给总前委发出指示的第二天,12月17日,他又给淮海前线司令部写了一篇《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淮海前线总前委,当即把毛主席写的这篇《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通过解放军前沿阵地向被围的杜聿明所部官兵广播,同时在各个阵地前沿普遍开展火线劝降工作。在解放军的强大政治攻势下,不愿为蒋介石卖命的蒋军下级军官和广大士兵,开始成班成排,后来发展到整连、整营的官兵,纷纷放下武器向解放军投诚。从12月16日算起,至1月5日为止20天中,前后就有1.4万多人投奔到解放军方面来,约等于两个师的兵力。这不但在数量上瓦解了敌军,更重要的是大大动摇了敌人的军心,为全歼敌军创造了有利条件。而此时,淮海平原风雪交加。杜聿明残部饥寒交迫,抢劫当地群众的粮食、牛马、鸡犬以果腹,继而连野草、树皮、麦苗、骡马皮都吃光了。好不容易盼到29日,天气转晴,飞机骤至,但投下的竟是近万份黄百韬“歼灭”纪念册等宣传品。官兵看到后破口大骂:“老子们要吃饭,投这些废物干什么!”解放军不断通过广播、喊话、送饭吃等办法加紧政治攻势,并以陈毅的名义,分别给杜聿明、邱清泉、李弥等送信,敦促其全军放下武器。国民党部队整排整连的士兵陆续投诚。但杜、邱、李等高级将领仍执迷不悟。杜在当天给蒋的电报中还表示“生一息尚存,誓为钧座效忠到底”。

1949年1月6日16时,刘、邓、陈、粟、谭命令各纵队对所包围之敌发起总攻!炮火连天,杀声动地。各纵队从不同方向勇猛插向敌阵。9日黄昏楔入敌中心阵地。敌土崩瓦解。10上午10时结束战斗。邱清泉被击毙,李弥率少数残部逃遁。杜聿明下落尚未查明。陈毅、粟裕交代一定要找到杜的下落。是日夜,陶勇给粟裕打来电话说:“陈茂辉报告,他们那里发现一个自称为兵团军需官高文明的战俘,可能是杜聿明。”粟裕说:“你叫陈茂辉派人严加监视,明天上午送到你指挥部,千万不能给跑了!”次日晨,陈毅、粟裕兴致勃勃地赶到陈官庄东北地区陶勇的指挥所。不久,陈茂辉派人将那姓“高”的“军需处长”送到。陈、粟、陶等以礼相待,他终于承认自己就是杜聿明。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的最高潮。是役歼敌徐州“剿总”1个总部、22个军部、56个师共56万人,其中包括蒋介石五大主力中的第五军和第十八军。此战,华野部队歼敌44万人,占歼敌总数的80%。华野在战役中也伤亡了10万人。从此,蒋介石的老窝南京就完全暴露在人民解放军的炮口之下,为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天堑,解放全中国开辟了胜利的道路。关于淮海战役第三阶段,粟裕说:战役到了第三阶段,形势就完全明朗了。我军已占绝对优势,杜聿明成了瓮中之鳖,绝对逃不脱被全歼的命运。问题是从全局来看,什么时候发动总攻为有利。中央一度要我们围而不攻,目的是为了稳住傅作义,不使其海运南撤。再就是对饥寒交困中被围之敌,进行瓦解工作,以尽可能地减少我军的伤亡,以最小的代价来换取总攻的胜利。这对我军保存更多的骨干,使之在渡江南下作战中发挥作用也有重要意义。杜聿明被围后,开始突击了三天,我们顽强阻击,紧缩包围。大约到了第四天,他就软下来,第五天就更软了,第六、第七天就没有劲了。坦克也用尽汽油了。他们同我们对峙起来。我们把敌人的包围圈越缩越紧。敌人靠空投汽油,空投馒头、大饼、大米。可是敌人的战场越来越缩小,开始大部分物资空投在敌人范围内,以后是一部分物资空投到敌人那里,最后只是一小部分投到敌人那里,大部分投到我们阵地范围来了。敌人饥寒交迫,把麦苗、树皮、马皮等一切可以吃的东西都吃光了,为了争抢空投物资,竟致互相残杀。我们的形势越来越有利。敌人的士兵在他们那儿士气十分低落,可是一到我们这边,马上可以打仗。我们实行即俘即补即教即战的政策,非常成功。淮海战役开始,华野为36.9万人,战役过程中伤亡10.5万千人,战役结束时达到55.1万人,这中间除整补了几个地方团外,补进的主要是解放战士。我们有完善的后勤保障。后方党政军民全力以赴,使战争支持了2个月。我曾经说过,华东的解放,特别是淮海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山东民工的小推车和大连生产的大炮弹。淮海战役时,我们不仅自己有吃的,还可送给敌人去吃。敌人被包围了,我们每天晚上送大米饭、馍馍,送到阵地前面,第二天早上喊话。开始敌人不敢来吃,怕我们打枪,后来见我们并不打枪,就来了。每天早晨来抢饭吃,越来越多了。就这样被我们从政治上瓦解了不少。我军包围敌人一个多月,毙伤、瓦解了敌人十来万人。

最后,我们对杜聿明的包围圈越来越小了,到了1月6号那天总攻击的时候,他还有十几万人,我们只用了3天就全部解决了。解放战争以来,敌人突围没有一次突好过。每次突围都是失败。一突,士气就突掉了。这次杜聿明也不例外,30万人突围也是失败了。粟裕还顺便谈到敌方的指挥,他说:敌人犯错误是淮海战役取得胜利的客观因素。战役开始前,敌人对我军的战略意图并无所知,对我军主力的攻击矛头指向何方,模糊一片,曾一度想撤离徐州。战役开始后,敌人没有估计到我们会同他们决战,仍然以旧眼光看我们,以为打一仗就会停一停。敌人并不是一开始就有同我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打算的。战役开始后,敌人着着被动,部署错乱,终至完全失败。从敌人的失败,我们可以看出蒋介石这个人很“小气”。他有一个怪脾气,你要他一点,他连半点也不给你,如果你拿下他大的呢?他连小的也不要了。这次淮海战役,他又很小气。开始舍不得丢四十四军,黄百韬在新安镇等待连云港撤来的四十四军,结果,黄百韬陷入重围。黄百韬陷入重围以后,他又舍不得丢黄百韬,不但派邱清泉、李弥来救,还派黄维来救,结果,黄百韬没有得救,黄维又被包围了。他又让杜聿明来救黄维。结果黄维没有得救,又丢了杜聿明的3个兵团。杜聿明只能打胜仗,不能打败仗;只能在有利条件下打仗,不能在不利条件下打仗。他在印缅作战时,有美国的供应,出过风头。在东北时,有火车、轮船、飞机源源供应。但这次被我们包围在永城地区,突不出,守不住,被我们全部歼灭。

第五军邱清泉,一直是华野寻歼的对象。五军战斗力比七十四师稍差,与十八军不相上下,各有所长。邱清泉好打滑头仗,跟友邻关系不好。这次解决他没有遇到多大的困难。关于淮海大战,粟裕还强调指出:淮海战役是在中央军委和总前委直接领导和指挥下取得胜利的。淮海战役这个大题目要请小平同志来讲。

毛主席对淮海战役有一句精辟的概括:一锅夹生饭,硬是被你们一口一口地吃下去了。我的理解,是指淮海战役发展成为南线战略决战并取得胜利的条件,不是一开始就成熟的,形势的发展变化多端,中央军委、总前委审时度势,统一筹划,集中集体的智慧,正确指导了战役全过程,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还乘敌之隙,充分利用了敌人的错误,终于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喜欢《刀锋:开国大将风云会》吗?喜欢张洪涛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