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职场励志 > 20几岁一定要知道的100个心理常识 > 第23章 20几岁一定要知道的7个职场心理常识(2)

第23章 20几岁一定要知道的7个职场心理常识(2)

小说: 20几岁一定要知道的100个心理常识      作者:张兵

这种“三分钟热度”的心理,源于人的大脑天生就有一种难以摆脱的惰性,对事情想象得太完美,讨厌困难和阻碍。一个人对某件事物产生兴趣的时候,脑垂体会分泌激素让他马上就兴奋起来,恨不得立刻就做成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激素分泌分减少,这种兴趣能否持久下去,就开始需要一种意志力、决心和持久的恒心了。大脑对应的控制区,就从脑垂体转移到了额叶,也就是脑门的位置。

在这个过程中,那些意志力不坚定的人就会半途而废,忘记适才发下的慷慨激昂的誓言。还有的人,他的兴趣一直很高,也挺喜欢这件事,但在开始一件工作之后,随着难度的增加,他会从产生松懈和丧气的情绪,对困难退避三舍,最后也会放弃,给人留下只有三分钟热度的坏形象。

心理学家说,当脑垂体的激素分泌减少后,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对某件事的热度下降了,但是有些人可以平静地坚持下去,将兴趣最终 培养成自己的专长,取得成功。而有些人则是像前面提到的那样,经受不住惰性的引诱,变成让人颓丧的放弃者。

要想战胜“三分钟热度”原理对自己的影响,人们不仅需要坚强的毅力,在选择兴趣和制定计划方面,也要面面俱到,进行正确的定位。

第一,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兴趣是我们真正的老师,如果一件事情只是让你感到好奇,却不会带给你快乐和满足,那么做起来之后,一定会只有三分钟热度。

第二,制定计划要合理,别让自己感觉遥不可及。如果你要做的事情太难以完成,甚至每天制定的目标都比较高,会让你感到身体的疲劳和勉为其难,那么肯定会被体内逐渐产生的惰性击败,最后破罐子破摔,彻底放弃。

第三,最好找人监督和鼓励。让朋友、家人或爱人做你计划的见证者、实施的监督者和困难面前的鼓励者。这一条是很重要的,他们会赋予你巨大的力量,让你在马上就要放弃的时候,重新鼓起勇气!

你相信吗?如果你把一种兴趣、一份计划当成一种成功去完成,你每天的生活都会有优越的成就感!要想战胜“三分钟热度”,就得把优秀当作一种习惯,让自己每天都多坚持一会,再坚持一会儿!还有什么是做不成的呢?

人总是喜欢走下坡路——把一个人带坏容易,教好难

常听一些做父母的说:

“学坏容易学好难!”他们在对自己或别人的孩子大发感慨。的确,生活中有不少这样的现象:一个天赋很高的人,从小到大都很听话,父母和老师专心教育,倾注了极大心血,好不容易把他培养成材,出国留学,回来报效国家,负责重要的岗位。

但是突然有一天,你听说他琅珰入狱了。只是没经受得住几次金钱的引诱,就迅速沦为经济罪犯。

育人需要十年,可毁掉一个人,也许只需要十秒钟。反过来,一个人学坏很容易,只要看几眼,马上就学会了。但是要把他的坏习惯再矫正过来,却比登天还难。也许我们可以从小孩子的身上找到答案,因为他们童真无忌的表现,往往就是我们的天性。

周末,妈妈带着小童童去爷爷家玩,有个邻居的小孩也在那里玩耍。一会,奶奶洗了一些新鲜的水果端上来,让小孩子们吃。邻居的小孩特别贪吃,一只手拿着吃,另一只手伸进盘子里再抓着一个,不让别人吃。

没想到,平时一直被教导要懂礼貌、讲规矩的童童,对这一手很快就知道学以致用了!回家后,童童每日例行地可以吃两颗维生素软糖,这已经形成习惯了,每次只能吃两颗,多一颗也不行。

但是童童这次却一把拿出了4颗,飞快地把其中两颗塞进了嘴里。

妈妈生气地说:

“童童,一次只能吃两颗,把那两颗放回去!”童童眨着“狡猾”的眼睛,看着妈妈,一边揣测妈妈的心思,一边拿着那两颗糖就要走开。

妈妈只好动手把她手中的糖抢下来放回盒内,然后跟她讲道理。

可是童童大声地说:

“那个小哥哥可以随便吃,我怎么就不能?”说完就大哭大闹起来,把全家人搞得十分被动,每天都要跟她重新讲那些已经讲烂了的道理,十几天之后,童童才算接受了现实。

相信家有子女的年轻父母们看到这个故事,一定会心一笑。这些“歪门邪道”,小孩子学起来是多么得心应手,往往我们花了几年时间培养出来的好习惯,一夜之间就可能在他们身上消失殆尽!

为什么人总是喜欢走下坡路呢?因为这完全符合自然规律,符合人的心理需求。破坏永远比建设来得容易,盖一座大楼要几个月,炸掉它却只需几秒钟;一颗树木成材要用十几年,你想毁掉它只要抡一抡斧头就可以了。人对生活的心理需求,总会有一种不受约束的渴望在时隐时现。所以,每个人的潜意识,对规矩是天生充满厌恶和抗拒的,不想受限制。而那些为人称赞的好习惯,却需要一个人拥有良好的自控力,去遵守大家约定俗成的好规矩。让一个人建立这样一种遵守规矩的好习惯,需要从小就开始一次又一次的监督甚至强制,而一种坏的行为习惯(对规矩的破坏),这个人一下就能学会,而且会时常自发表现,以前长期的教导就毁于一旦了。

美国的科学家山姆·菲兹曾经针对这个现象,提出过自己的研究观点。他认为,正因为每个人都有惰性,所以大脑天生对那些需要运用“分析与逻辑能力”的事情兴趣较低,对那些直观的、不需要分析即可识别的事情则更有喜欢。遵守社会公德、积极上进的良好习惯以及其它教育性的内容,恰恰需要更多的分析和逻辑能力,而那些破坏规矩的简单和不良的行为,则具有相当强烈的直观性。即使一个完全理性的成年人,在没有任何外界压力的情况下,他也会倾向于去吸收这些不需要耗费多少脑细胞的事物,比如某种很简单就能学会的不良习惯,转而用它们代替可能过去三十年才养成的良好作风。

你看,这种“学坏容易学好难”的行为趋向,难道不是我们天生的吗?

“好”有条条框框,“坏”却可以随心所欲!就以人的动物本能性来说,潜意识也更加喜好后者。只不过,在这个高度文明的社会里,环境可以改变人。所以,我们大部分人都能够将好的习惯坚持到底,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道森定律:保持平常心才能正常发挥

传说中的后羿是天下无双的神箭手,别说百步穿杨,就是天下的太阳,也能射下九个来。他射出的箭从未失过手,再远和再小的目标也能被他射中。有一次,夏王想当面见识一下他这招无敌于天下的神技,就把他请入宫中,找了一个开阔的地方,远远地竖起一块靶子,对后羿说:

“如果你能射中这个箭靶,我就赐给你一万两黄金;如果射不中,那我可就要削去你一千户的封地了。”

后羿本来很有信心,可是听了夏王的话,心情一下紧张起来,既激动又有些担心。他感到这一箭的重要性太大了,关系到他是获得万两黄金还是失去千户封地。一时之间,他心潮澎湃,情绪难以平复,平时看上去根本不在话下的箭靶,好像也远在千里之外了。在这种情况下,他射出了平生以来最差的一箭,偏离耙心足有好几寸远。

夏王叹口气说:“真是让人失望,后羿是一位天下闻名的神箭手,今天怎么大失水准呢?”

对此,美国管理学家卢因有过一句非常准确的概括,他说:

“过度追求目标,可能就会有损行动与效率!”在心理学上,有一个着名的道森定律,说一个人要想发挥出高水平,需要保持一个平常心,心态越放松,就越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甚至超水平发挥。后羿平时的射箭,没有巨额赏赐的诱惑,也没有损失封地的风险,有着一颗平常心,水平自然可以正常地发挥出来。但是当射出的箭关系到他的切身利益时,他就很难静心调整状态,射出一支歪歪斜斜的箭,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心理学家叶克斯和道森首先通过动物做了实验,他们发现,在增加课题难度的情况下,受测动物在课题中表现出的最佳水平也在逐渐下降。这种现象在随后对人类的实验中也得到了证明,就是说,随着焦虑感的增加,一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意志力也会增强,但是当焦虑感上升到一定程度时,这种过强的焦虑心态,对一个人能力发挥则会产生阻碍作用。

比如,当学生参加大型的考试时,由于刚入考场时由于过度紧张,很可能会出现记忆暂时遗忘的现象,从而发挥失常。而如果心情平静下来后便会很顺利的答完试题;面试时一时紧张,对面试官提出的问题明明知道答案,却回答得驴唇不对马嘴,从而失去就职机会。这都是道森定律在作祟。

看来,在做事情的时候,调整自己的心态非常重要。特别对20-30岁之内的年轻人来说,正处于决定一生的方向的十字路口,更需要放下包袱,轻松上路,不管面对任何工作,都要努力以不紧张、不懈怠的心态去应对。

道森定律告诉我们,无论对任何事情,我们的期待都应该保持适度,热情都应当控制在一个不高不低的程度。所谓“过犹不及”、“物极必反”,有时你希望越高,心态越急,结果反而会不好。就像在生活中,给自己制定过高目标的人,往往难以成功。倒是那些心态平和、无欲无求的人,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不要埋怨这个社会给你的太少,离开了社会你将什么都得不到

朋友见面,同学聚会,有时候大家就会一起相互抱怨:这个社会如何不公平,老板如何黑心,同事如何势利;物价像火箭一样向上涨,工资水平却稳如泰山;付出像老黄牛那么多,得到的却像一根草那么少。抱怨社会,好像已成为失意者的免责金牌了,只要不顺心,比如生意亏损、工作遇挫、爱情失败,就可以把责任全都归咎于社会,横竖没自己半点责任。

像这样经常埋怨社会的人,还常常把自己当成一个强者,认为凭借自己的能力,现在获得的发展空间太小了,单位的实力配不上自己,同事的能力更不用说了,给自己提鞋都不配!

有个快三十岁的男人,已记不清第几次失业了,他“骄傲”地抱着箱子从公司大楼走出来,晚上就趴在酒吧的桌子上醉得一塌糊涂。

酒吧老板就问他:“前几天看你还情绪饱满,今天这是怎么啦?

能跟我说说吗?”

年轻男人把杯中酒一饮而尽,苦笑着说:“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地方,怎么就这么难呢!真是伯乐不在、时运不济啊!”

酒吧老板听了,摇摇头笑起来,就跟他讲了自己的故事。这位老板年轻的时候,也和该男子一样,四处碰壁,感觉自己怀才不遇,一身本领得不到施展,经常抱怨社会。可是抱怨来抱怨去,问题根本没有解决。直到后来,他遇到了一次更大的挫折,差点把身家性命赔进去,促使他坐下来,从头至尾,冷静地反思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他说:“那天,我终于明白了,即使让我失败的这些机会,也是社会给我的。所以应该抱怨的对象不是社会,而是我自己。我要从自己身上找问题,所以,从那以后,我决定再也不埋怨这个环境,而是先适应它,再改造它!”

酒吧老板的话,讲出了一个每个人都需要知道的道理。现实就是,人的成长就是社会化的,根本就无法离开社会。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社会给予我们的。所以,一个人应该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掌握 社会经验和行为规范,成为一个社会的人,然后再反过来积极地改造社会环境。这就是心理学中的社会性定律,它决定了我们从身体到心理,都是社会的组成部分。若真离开社会,人也就无法称之为“人”了!

人的存在于这个社会是息息相关的,如果一个人长时间脱离社会,就会引起很大的麻烦,像“狼孩”的故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鲁滨孙漂流记》中的鲁滨孙,在离开社会后,生活会变得异常艰辛。所以,每个人都必须得生活在这个社会中,这是逃避不掉的现实。

根据社会性定律,我们就应该明白,抱怨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是在逃避问题。

社会的公平与不公平,都是相对的,社会从来不会有针对某个人的不公平。埋怨社会的人,实质上是在为自己的消极心态寻找理由。

只有那些不想成为自己生命主宰的人,才会经常将抱怨挂在嘴边。如果埋怨成为一种习惯,就像搬起石头经常砸自己的脚。生活也就成了一个牢笼,处处不顺,处处不满,最终自己会被这种情绪压垮!而且,经常抱怨的人会渐渐失去前进的动力,变得一切都所谓,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了沮丧,他们还会失去朋友和家人的支持,因为人人都讨厌那些喜欢抱怨的人。

所以,不要埋怨,不要寻找理由!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多想一想解决的办法,确立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你要明白:是金子,早晚会发光的,沙子不可能永远把你埋没!但如果你自己不想冒头,甘心被沙子盖住脑袋,并把这一切的责任都推到沙子身上,那么你永远也无法看到明媚的阳光!

美国的着名演说家拉里·温格特曾写了一本书,书名叫做《别抱怨了,行动起来!》。是的,只有具体的行动,才能改变自己糟糕的命运!从现在开始,就闭上嘴,别发牢骚,积极而主动地行动起来吧!

喜欢《20几岁一定要知道的100个心理常识》吗?喜欢张兵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