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中国文化性格 > 第32章 青藏文化——神秘的高原,神秘的脸(3)

第32章 青藏文化——神秘的高原,神秘的脸(3)

小说: 中国文化性格      作者:秦榆

藏族另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民居就是帐篷。已经定居的牧民也还是离不开帐篷,帐篷有碉房无法替代的易拆易迁的效果,夏天到高山放牧、参加看花节赛马会等都需要帐篷。帐篷又称帐房,或牛厂,藏语称为“咱”,是根据牧民“逐水草而居”,的生产生活特点而形成的,可随时拆卸,轻便,为组合式建筑。帐房与碉房迥然不同,它是牧区藏民为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方式而采用的一种特殊性建筑形式。普通的帐房一般较为矮小,平面呈正方形或长方形,用木棍支撑高约2米的框架;上覆黑色牦牛毡毯,又称“黑帐篷”,中留一宽15厘米左右、长1.5米的缝隙,作通风采光之用,遇雨雪,可随时关上。但天窗平时是不关的,否则表示对天神不敬,会有祸事;四周用牦牛绳牵引,固定在地上;帐房内部周围用草泥块、土坯或卵石垒成高约50厘米的矮墙,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干牛粪(作燃料用),帐房内陈设简单,正中稍外设火灶,灶后供佛,四周地上铺以羊皮,供坐卧休憩之用。帐房具有结构简单、支架容易、拆装灵活、易于搬迁等特点。

藏族是一个爱美也善于表现美的民族,因而对于居所的装饰也十分讲究,常见的有在室内墙壁上方绘以吉祥图案,客厅的内壁则画蓝、绿、红三条色带,以寓意蓝天、土地和大海。日喀则的民居在门上或绘制日月祥云图,或悬挂风马旗,而昌都芒康的民居则竭力渲染外墙和门窗,富于彩绘装饰,气势不凡。

富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是西藏民居区别于其他民族民居的最明显的标志。民居室内外的陈设显示着神佛的崇高地位。不论是农牧民住宅,还是贵族上层府邸,都有供佛的设施。最简单的也设置供案,敬奉菩萨。富有宗教意义的装饰更是西藏民居最醒目的标识,外墙门窗上挑出的小檐下悬红蓝白三色条形布幔,周围窗套为黑色,屋顶女儿墙的脚线及其转角部位则是红、白、蓝、黄、绿五色布条形的成“幢”。在藏族的宗教色彩观中,此五色分别寓示火、云、天、土、水,以此来表达吉祥的愿望。还有以墙体装饰表达藏传佛教派别的。如萨迦民居的墙上涂有白色条带,在条带上再涂以相同宽度的土红色和深蓝灰色色带,中空为白色,在建筑主体或院墙直角转弯处及较宽的墙面上,还自上而下地用土红色和白色画出色带,以标识该地区信仰的是萨迦派。

西藏最具代表性的聚落方式是宗教聚落。宗教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增添了西藏民居的魅力,如拉萨的八廓街民居群即是围绕大昭寺发展起来的,是城镇宗教聚落的典型代表。农牧区的民居聚落的形成以寺院为中心,自由布置、彼此错落,形成不相联属的格局。西藏民居在注意防寒、防风、防震的同时,也用开辟风门,设置天井、天窗等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气候、地理等自然环境不利因素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达到通风,采暖的效果。

五、青藏食俗

一般来说,信佛之人要六根清净,要四大皆空。但是,试问,如果只有宗教文化而没有世俗文化,还能够称其为某种文明么?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汉人的这种佛教观,在藏民那里也没有多大的不同。我们不如来看看藏民的食俗便可窥之一二。

1.酥油茶和青稞酒

说到西藏不得不提青稞酒和酥油茶。到了西藏,如果你喝不惯青稞酒酥油茶,你等于没有到西藏,等于不了解我们的藏族同胞。

如果说青稞酒多了一分精神的分享,酥油茶就多了一分物质的实惠。酥油茶是西藏僧俗民众、男女老幼日常饮、待客、礼仪、祭祀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饮料,富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喝过酥油茶的人,既久久难以忘怀,又寻根究底地渴望进一步认识它。所以,我们现在就来讲述一下酥油茶的故事。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西藏牧民创造了酥油茶。酥油茶是一种极富营养和充满热量的茶。酥油茶是藏族最普通的饮料。顾名思义,酥油茶当然离不开酥油,也离不开茶。酥油是从牛、羊或马等牲畜的能里提炼出来的奶油。夏季牦牛奶里提炼的则为纯白色,当然也不错。酥油是百草的精华,是最滋养、纯净、美好的食物。敬神供佛时,点灯,涂抹作为神佛标志的石头、树、转经筒等,都要用酥油。酥油还可以用来软化皮革、保护皮肤席作特种工艺的酥油花等等。茶的来源,是在13世纪。藏族历史学家班觉桑布在《藏汉史集》中,专门记载了茶从中原汉地输入西藏的经过和故事。他在介绍茶的知识时,把茶和酥油联系在一起,这已经是充满着文化韵味和汉、藏民族智慧的光华。制作方法是,先将茶砖熬煮成浓稠的茶汁,然后与酥油、佐料一起倒入酥油茶桶中,搅至水乳交融后煮开饮用。一旦操作起来,熬煮的茶叶产生了效力,茶叶就像红花,更加香味扑鼻,让人容光焕发。加之牦牛奶提取的酥油,饮酌之后,就更能调养身体,使人容光焕发。此外还有一种“呼鲁呼嘎”茶,这种茶叶,黑色而又有油亮,因为这种茶树叶片本身光滑而柔软,经过炮制后,也就自然色泽金亮而有油脂性。这种茶适合多放一些水进行煎煮,否则就不能完全发挥茶性。

为什么要发明这种有营养有热量的茶呢?青藏高原气候干燥,缺少蔬菜,而藏民多以肉食为主,所以清热败火的酥油茶是他们日常必不可少的饮料。酥油茶芬香甘美,强身健体,御寒保暖,其美无穷;而且,如果舍得费工加料,酥油茶确实可以打成色香味俱佳的高级饮料,一时这种饮料进一步成为批量生产的商品,

喝了这样的茶能驱风解毒,就像汉人用茶的中草药治病一样。你也可能在冬天里取饮一杯,和藏族同胞同享一下生活的乐趣吧!

关于酥油茶,在当今的年代,西藏在评价文学艺术的民族特色时,还创造了独特的用语,即“酥油茶”标准,在评价或讨论时,最热门的话题往往是“有没有酥油茶味,酥油茶味浓不浓?”有味的即是好的,民族的,无味的即是不好的,非民族的。无论是比喻或实际含义来说,这一术语都是既贴切而又意味深长的。就好像我们说,冯友兰的哲学只在有《新原人》中才是原汁原味的,这也就是在夸奖《新原人》是有民族味的、是好的。

我们一开始就强调酥油茶有着极强烈鲜明的民族个性,刚进藏的汉人或汉族干部,要适应高原,先要过生活关,其中有一条就是能不能喝酥油茶,酥油茶就是西藏民族的精神象征。

“酒是语言的源泉,灯是黑夜的眼睛”。这种隐语是藏族对酒的一种独特的理解和认识,为西藏酒文化的发展指出了一种思维的走向。直到如今,在藏族人中,酒歌仍然是一束鲜丽的鲜花,这大概就是喝了酒找到了语言,于是就手舞足蹈地唱起了歌、跳起了舞的真实写照吧!至于灯,它在所有的文明中都是和光相连的。基督教的上帝创造我们了这个宇宙或世界,正是从光开始的。西藏人离太阳最近,他们当然不缺光;当他们找到灯时,光明就从佛陀的智慧中找到了藏民的现实生活世界,找到藏民的性格特征。

在西藏,最为普遍的饮料就是青稞酒。青稞酒以青稞酿成,酒精成分在10度左右,味道酸甜,似内地的米酒,更象是四川一带的醪糟。

六世达赖喇嘛曰:“头酒,不曾醉,二酒不曾醉,情人敬一杯,马上醉酥醺醺。”这是藏族人对酒和人的情感相互关系的生动理解和美妙体悟。

但是,大多数藏族姑娘并不喝酒,因为在藏民看来,“女人喝酒不如狗”。

有趣的是,在西藏地区,大凡开酒店和摆酒摊的,却又大多数是女子。当男子到店中豪饮之时,女子们就在一旁唱歌劝饮,这可能既是习惯又是分工。在某些地区,妇女怀孕到一定时候,竟然要经常喝点青酥酒,生育后,酒中加入红薯、酥油等加热饮用,则是为了补养。怀孕喝酒,这和当代科学的观点相左,孰是孰非,当请专家继续研究。也可能因为,在西藏这一高寒地区,他们需要更多的热量,所以,在别的地方不合适的生活习惯,在青藏地区可能就是有益的。

青稞酒是藏民喜庆宴会不可缺少的饮料,节假日里,聚会活动更是无酒不足以成礼,无酒不足以成宴。结婚庆典之时,参加庆贺的人们更是要喝他个昏天黑地,一塌糊涂;出门进门,迎宾送客,上马下马,对歌跳舞,在这儿所有的人际交往场合,藏民们都是要不断地敬酒和接受别人的敬酒的。在有的社交场合,酒还可以充当和事佬,理亏的一方,如果能送对方一坛酒以表赔礼道歉之意,一般情况上,是没有和解不了的事的。内地入藏的游人,即使不会喝酒的,也能痛快地喝上几大碗。

喜欢《中国文化性格》吗?喜欢秦榆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