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波波是谁?(5)
亲人和周围的人们常说:孩子要好好读书、长大要赚很多钱、要出人头地。老师们说:同学们!你们要努力读书考大学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古代社会里人们的追求什么?波波不知道!但是对于七十年代出生的波波来讲,却对自己生活的社会有了一定的认识。改革开放前,生活水平都差不多、人们对物质生活没有什么太多的追求、当时也没有条件和环境可以满足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虽然物质的条件很差,人和人之间没有物质利益的来往和冲突,感觉到当时的人很真实,人的交往都是出自真心的,生活虽然很苦,内心却让人感觉很温暖。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地提高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物质生活方式改变了中国人的思维,人们突然发现原来人吃饭不仅仅是要吃饱还可以吃的更精、更美、更珍贵!穿衣不仅仅是穿暖、还可以穿的更美、更时尚、更高雅、更高贵!住房不仅仅是遮风避雨睡觉的地方,人们要有公寓还要有别墅!没想到西方的资本主义所谓的享乐主义竟然可以一夜之间改变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道路上为了名和利变得虚伪了变得不真实了变得高高在上了,人的欲望被无限的放大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成了很多人的口号。缺乏物质的生活人活得很辛苦,可是为什么有了丰富的物质生活后,人无论是肉体还是精神上活得也很辛苦呢?人们所追求的物质生活对于人来讲到底是什么呢?难道只有获得了优越物质生活的人才是成功的人和有用的人么?
从所看到的世界里,波波也可以感受到这个世界向人们传递的关于成功的信息和生活方式。俊男靓女、非贵即富、时尚高雅、有钱有势等等这些少数人的生活方式成了媒体宣传的宠儿和所谓的社会主流。而社会真正处于主流地位的绝大部分普通人的生活在对比下成了丑陋的、平民的、低俗的、失败的代名词。
向外部探索,所能得到的就是上面的答案!成功等于金钱、权利和名声,三者只要获得其一就算成功了。这样看来,从社会的角度和媒体宣扬的角度来看,即非俊男靓女、非富非贵、没有时尚高雅包装、没钱没势的波波自己也真实的感觉到了自己人生的失败。对比之下虽然很沮丧,内心却又感觉社会所宣扬的那种西方式的虚无缥缈的高雅生活并不是自己真心想要的。望着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城市,波波无比烦恼!什么样的生活才是自己想要的呢?自己的真实需求是什么呢?
波波对“悟、空”两个字的解读
对于外部的探索并没有找到令自己满意的答案。波波想到,既然烦恼的主体是自己,要想了解自己的烦恼和需求,还是要从对自己的认识出发。难道要对自己有个重新的认识才有可能彻底的找到想要的答案吗?想到这里,波波才发现,长这么大以来,为了认识外面的世界自己还真没有时间静下心来观察和了解自己,竟突然对自己感觉陌生起来!
我是谁呢?我到底想要什么呢?
波波三十几年以来第一次面对自己提出了这个看似荒唐的问题。
波波想到,首先我是人!是人类的一员!这应该没有疑问。
波波继续推理到:但是人和动物不一样,人有社会和组织,还能制造工具。也有和其他动物一样的一面,都是有生命的生命体,每个人都不一样,千人千面,都有着不一样的外表和不一样的性格。也就是说人既有社会属性,也有自然属性。
波波想到,作为自然人,自己的身份比较好理解。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简单明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改变不了的。可是作为社会人来讲,波波还真找不到合适自己的定位。会讲流利日语、却不是翻译。会开游艇却不去做职业船长。会很多东西却没有把它们变成职业。自己在这个社会上是干什么的呢?身份是什么呢?既然什么也没干,当然没有人们所说的身份或者地位!所以,在社会人这方面波波是个没社会身份的人。
“既然作为自然人的波波没有办法改变自己的身份,是不以波波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可变的,那作为社会人的波波是什么样的人?真实的波波是什么样子呢?为什么波波在社会上是个“没用”的人呢?这里有什么样的道理呢?”波波不知不觉的自问道。
开动着比八岁时多了很多经验和知识的小脑筋,波波开始分析起来。“想到了“没用”两个字,那什么是“有用”呢?自己到底是“有用”还是“没用”呢?”
波波脑海里首先想到了杯子。“杯子是“有用”还是“没用”呢?”说到这里呢,可能很多人会说:“当然是有用呀,这还用问吗?”
“可是,有什么用呢?”。
有人会说:“装水、然后喝,也有人说喝茶。”可能答案会很多。
波波又想到:“难道装了水的杯子就是有用么?如果我不需要喝水,而面前有杯水,那这个装了水的杯子对自己来说还是没用的呀。因为我想喝茶,而面前的杯子里面是水。对自己当然没用。”
“那什么样的杯子才有用呢?”波波想到:“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空的杯子最有用了。想喝什么就倒进去什么。喝空就可以喝别的什么饮料啦。”
波波继续推理到:“只要是容器,那一定是它空着的时候,对于人来说才最有用。”
从有用和没用的问题里面竟然出现了“空”这个字。这个几十年来一直深深印在波波脑海里的字竟突然出现了。杯子要想变得“有用”就要是“空的”!这难道就是梦中白衫老者所提出的“悟空”中“空”字的意义么?孙悟空也确实两手空空,却七十二变,要什么有什么。还有那金箍棒要大就大,要小就小,太神奇了!
波波感到很兴奋,因为对自己的不经意的认识中,竟然和儿时梦中白衫老者的问题发生了神奇的联系,而且隐约的感觉到白衫老者所提出的问题就在对自己的认识当中,虽然还不知道最后的答案,可是波波还是感到了一种难以抑制的冲动和兴奋。
波波继续想到,如果把我们学校里学的专业比喻为杯子里面装的液体,每个人比喻为各种不同型号的杯子的话,那么上学的过程就是不断往杯子里加入液体的过程。直到加满为止。从小学到大学再到博士、博士后就是往自己这个杯子里加入液体的过程。可一旦加满,就加不进去其他的任何液体了,也就是说这一辈子只能带着这个装满液体(专业)杯子去找需要这种液体的人或者公司。好处是总会找的需要的人或者公司。坏处是要和这个专业一辈子相处,不管“你”喜欢与否。换一种说法就是这个专业可以让你得到一个工作解决生存问题,反过来,人也被专业所限制无法按照自己的意志任意转换社会的角色,很多人就在这个有限的专业范围内忙碌一生。
想到这里,波波感觉到好像有点理解空的含义了,看似无用、什么也不是的“空”字其实是有着大用处和大道理,空就是代表了有的可能!空孕育着有!要想无所不有,空就是前提和条件。
波波想:“空的意思好像有点明白了,可“悟”字怎么理解呢?字典里对“悟”字的解释是“觉醒”的意思。对于这个解释,波波也感觉到很奇怪,难道说没有“悟”的人都在梦中么?都是睡觉的状态么?从字形上看,一个“心”和一个“吾”字构成了“悟”字。除了自然人的我、社会人的我以外难道“心里还有一个我”么?
波波不解的想到:“从字面上看,“悟”字很直接地告诉了我们“悟”的真正含义就是“内心的自我”,发现了“内心的我”之后的状态就是“悟”的状态,是一种觉醒的状态。“内心的我”只能靠内心去感受去悟是看不见、听不到的,所以“悟”字有竖心旁。“吾”字是由“五”和“口”组成的,意思就是“自己”、“我”的意思。波波想到,人和人之所以有区别主要通过面部的不同来区分的。而面部对于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是由眼睛、鼻子、嘴、耳朵构成。通过面部的不同我们可以区分每个自然人的不同,知道面前的这个人是谁!
对着镜子,波波看着自己的脸,一对眼睛、一只鼻子、一对耳朵、一张嘴构成自己。波波又想到:“为什么“吾”字的构成是五和口呢?明明脸上除了两只眼睛、两个耳朵、和嘴五口以外,还有两个明显的鼻孔,加起来一共是七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七窍才对呀。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怎么少了两个“口”呢?难道古人造的汉字有错误么?或是古人造字时有更多我们今人至今无法理解的其他含义在里面而故意写成“五”和“口”的吗?”波波感到很是不解。
对于自己的眼睛、鼻子、耳朵、嘴,波波太熟悉不过了,得益于面部的这几个器官的存在,才能够在茫茫人海中将自己与其他人区分开来。可为什么“吾”字是五和口字构成的呢?百思不得其解的波波突然灵机一动,不妨从它们的功能上区分一下,看看这些面部器官都有什么不同,可能就会找到答案。
波波想到:眼睛的功能是看,眼睛一睁,整个世界就进入眼帘。耳朵就是听,睡觉醒来后各种声音就会钻进耳朵里。眼睛看到的都是有形状的,有颜色的。耳朵听到的是眼睛所看不到的声音,声音是无形无色的。鼻子功能是呼吸还可以附带的闻到气味,虽然呼吸不是鼻子特有的功能,嘴巴也有同样可以呼吸的功能,但是人在除了运动或者鼻子有病的情况以外,呼吸这个过程都是由鼻子完成的。用嘴巴呼吸虽然也可以维持生命,但是那是一种迫不得已的状况,每个人都知道感冒时鼻子不通气用嘴呼吸是一种很痛苦的事情,这也说明鼻子是用来专门呼吸的,而嘴不是专职呼吸的,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用嘴呼吸的。还有就是嘴巴,除了刚刚提到的在有些时候可以代替鼻子呼吸外,嘴巴最主要的功能是用来讲话和吃饭的。
波波总结了这些面部器官的功能后,想到这些器官的功能有什么区别呢?这些功能是否有着同等的重要性呢?想到这里,波波突然想到,这个世间有盲人、聋人、和哑人。盲人就是看不到外界、眼睛失去了功能的人、聋人就是听不到声音、耳朵失去了功能的人,哑人就是说不出话、嘴巴失去了部分功能的人。可却从没有听说过没有鼻子不会呼吸的人,或者没有嘴巴不会吃饭的人。波波想到,作为一个人可以看不见东西、听不见声音、说不出话,但是不能没有鼻子和嘴巴,也就是说人要呼吸和吃饭才能活着。
想到这里,波波突然有点明白了,原来鼻子和吃饭时的嘴巴,也就是呼吸和吃饭这两件最重要的事情是为自然人服务的,也就是为了这个看得见的人的肉体服务的,是这个肉体赖以存活下去的必备的、最基本的功能,不是可有可无的。而眼睛、耳朵、说话的嘴巴并不是肉体存活的必须器官,是可以没有的,或者不使用的。有些残疾人就是天生就失去了这些器官的功能。正常的人也可以主动地做到闭眼不看、塞耳不闻、捂口不说。还有一些境界高的人从内心可以做到不看、不听、不语的境界。这样来看,也就是说眼睛、耳朵、说话的嘴巴不是为了自然人也就是肉体服务的,不是为了人的生存服务的,人活着可以没有眼睛、耳朵和用来说话的嘴巴,但是却绝对不能没有鼻子和吃饭的嘴巴。所以,鼻子的主要功能是呼吸,嘴巴的主要功能是吃饭!其他的闻味道和说话都是附属功能,不是最重要的。而眼睛、耳朵和用来说话的嘴巴是为了人在社会中与其他人进行交流、沟通服务的,是为了人的社会部分服务的。通过眼睛看到的和耳朵听到的来了解我们身外的这个世界和社会,并通过嘴巴来表达自己对世界和社会的认识和理解。由于每个人对于世界和社会所观察的角度、听到的角度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每个人对于世界和社会的理解也是因人而异、各不相同的。相对于人的自然属性而言,五官外貌是人的肉体的话,那么相对于人的社会属性而言,这些认识和理解就是人的精神。想到这里,波波总结到:鼻子和吃饭的嘴巴是为肉体服务的,眼睛、耳朵、说话的嘴巴就是为了精神服务的。
波波又想到,“吾”字的意思就是“我”的意思,强调“自我”的目的是为了区别于别人。通过鼻子和吃饭的嘴巴能够区分开我与他人的不同么?波波想了想,觉得不能!因为每个人都会呼吸和吃饭,从呼吸和吃饭上并不能区分开自己与其他人的不同。就像面对一群在吃草的羊一样,我们无法通过吃草动作和呼吸来区分羊和羊不同,在吃草和呼吸方面每只羊都是相同的,这样区分也毫无意义。要想区别开自己与他人的不同,只有通过自己所看到的、所听到的、然后大脑对这些信息加工整理后形成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后通过嘴巴和行动表达出去以后,才能看出自己与他人的区别来,才能够真正的将自己与他人完全区别开来,才能强调“自我”也就是“吾”的存在与不同。因此,“吾”字由“五口”构成也就可以明白和理解了,“吾”字就是两只眼睛、两个耳朵、一个嘴巴这五口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精神的“自我”。
波波又想到前面说到的杯子的问题,如果每个人的专业(也就是社会属性)比喻为杯子里的液体,每个人的肉体(自然属性)比喻为杯子。那杯子的主人是谁呢?难道除了社会属性的人和自然属性的人,换种说法就是难道人除了肉体和精神以外,还有其他的什么也存在么?而这个杯子的主人那难道就是“悟”字所说的“心中的我”么?难道我们所看到的肉体或者能够直接感受到的精神不是我的主宰么?这个内心的自我虽然很难感觉到,可是波波却又很真实的感觉到有种另外的声音存在,就像那次救援的最后关头一样,靠社会人的常识和经验,以及自然人的眼睛和手都已经无法去辨别方向实施救援,自己最后就是任凭内心一种坚定信念的安排最终终于成功了。
波波想到这里,有点明白了,那就是在社会人的我和自然人的我以外还有一个默默地很难被发现的我的存在,只不过才刚刚发现而已,还很难确定这个我的特点,还不是很熟悉,波波就把发现的第三个我称为“真我”。波波想到:正是由于这个“真我”是如此的难以被自己所发现,所以古人造汉字的时候,为了能够将这个道理和信息传给后世子孙,于是就有形有意的造了这个“悟”字。而只有发现了真我之后也就是发现了心中的我才能算是“悟”,也就是觉醒了。
波波继续的想象着,如果人的这三个方面都发展的很强大的话,难道就成了《西游记》里所说的“三头六臂”的神通么。想到这里波波很是开心。觉得《西游记》里说的还越来越可信和有意思了。
波波渐渐地有点明白了孙悟空为什么叫“悟空”了?为什么会三头六臂、七十二变了?波波想到:“如果孙悟空想变成一只鹰的话,那首先孙悟空就应该不是鹰,而且不能成为鹰,那他才有变成一只鹰的可能。而一旦孙悟空想成为一只鹰的话,那他以后就只能是一只鹰了,就没有了后来的七十二变化了。孙悟空在需要的时候变成需要的鹰,用过之后,抛弃鹰的外形和鹰的好处,不留恋鹰,变回自己,这样就有了下一次变为其他什么动物的可能,抛弃学到手的,变回自己等于就是给以后的变化留出了机会和可能。”
喜欢《找回丢失的世界:与孔子对话录》吗?喜欢姜波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