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伊斯兰教史 > 第31章 教派的形成与发展(3)

第31章 教派的形成与发展(3)

小说: 伊斯兰教史      作者:王怀德;郭宝华

艾什尔里出生在巴士拉一个阿拉伯贵族家庭里,据传是穆罕默德的弟子艾布·穆萨·艾什尔里(AbuMūsaal-Ash‘ari,641—665年)的九世孙。曾师从穆尔太齐赖派教义学家祖巴仪(a1-Juba’i,?—915或916年),后转而反对穆尔太齐赖派。他不仅精通《古兰经》和“圣训”,而且熟知穆尔太齐赖派的理论,力求把伊斯兰教的基本信条和希腊哲学思想调和起来。他既反对穆尔太齐赖派的唯理论表现,也反对正统信仰的极端的形式主义。主张安拉的德性与其本体一样永存无始,安拉是独一的,全知、全能的,是万物的创造者;世界是有始的,它由安拉所创造、自然界的因果间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认识和判断一切事物均以《古兰经》和“圣训”为依据,但在实践中并不排除用逻辑推理和哲学论证的方法;承认“前定”,但将意志自由论和无条件的宿命论加以调和,说人的行为都由安拉前定,然而人有自由选择和掌握自己行为的能力,因而要在安拉面前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主张《古兰经》是真主的语言,但使用的文字、墨汁、纸张等材料则是出自人手的产物。此外,他还指责正统派无保留地承认权威。总之,艾什尔里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用他从对方手中借来的武器捍卫正统信仰,他的神学理论奠定了正统派神学即教义学(Kalām,凯拉姆)的基础。不过,艾什尔里的教义学只是到11世纪才有大的发展,当时塞尔柱王朝的宰相尼查姆·穆尔克(Nizamal—Mulk,1018或1019—1092年)在巴格达创立尼查姆大学,专门传播他的主张;到安萨里时,持这种观点的人成了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派教义学家,被称为“穆台凯里姆”,其教义学主张成了官方的经院哲学(新凯拉姆)。

安萨里(al-Ghazzāli,1059—1111年,拉丁语称其为阿尔加惹尔,Algazel)。他生于呼罗珊的图斯村,幼年在内沙浦尔受业于教长楚瓦依尼,后从事于教学和哲学研究。他探讨过伊斯兰教各个派别的思想,将各种传统的、“唯理论”的和神秘主义的因素加以综合,丰富了正统派的思想。人们给予安萨里很高的评价,正如希提所说:“无疑,他是伊斯兰教最伟大的教义学家,又是伊斯兰教最高贵最有创见的思想家之一。他确定了艾什尔里派最后的形式,而且确定了这个教派的金言(dicta),使其成为伊斯兰教普遍的纲领。伊斯兰教的这位教长,从此变成正统派的终极的权威。”①安萨里的影响在伊斯兰教以后的历史上长期都可以感到。

①〔美〕希提:《阿拉伯通史》上册,第512页,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三、什叶派

什叶派在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去世后不久即形成,起初是在围绕争夺继承权的斗争中出现的一个政治集团,后来演变成为一个宗教派别。

“什叶”系阿拉伯语Shi‘ah的音译,意为“派别、同党,追随者”,后来在伊斯兰教中成为一个教派的专有名词,用来指称拥护阿里的人,所以什叶派又称阿里派。前面我们已经讲过,穆罕默德一逝世,他的门弟子们就在继承权问题上发生了分歧。阿里的家属及其支持者认为,继承权只能属于穆罕默德的亲属。阿里最有资格当哈里发(继承人),因为穆罕默德没有留下男性后裔,而阿里则是他的堂弟,也是他的女婿。他们的“证据是圣裔如果实,古莱氏如树身,果实比树身为贵”。①更何况阿里还是继赫彻底之后最早皈依伊斯兰教的人。他信仰虔诚,作战勇敢,聪明机智,为人忠厚而又仁慈,他曾不顾个人安危,协助穆罕默德离开麦加迁往麦地那;在麦地那,他曾受命代表先知处理公社事务,并赴麦加向多神教徒宣布新的启示和禁止非穆斯林朝觐麦加的期限,因此在穆斯林中享有很高的声望。但是,鉴于当时的形势,阿里及其追随者还是承认以前所推选出的哈里发。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出身于麦加倭马亚氏族贵族,他执政后任人唯亲,逐步改变了原有的方针,使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日益激化,终于在公元656年被起义的穆斯林所杀。阿里取得政权,是为第四任哈里发,并得到较为普遍的承认。但却遭到在奥斯曼时期得到加强的阿拉伯麦加旧贵族的代表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心怀不满的阿伊莎以及脱勒哈和祖白尔等人的反对,于是穆斯林之间的内战爆发。经过“骆驼之役”,脱勒哈和祖白尔战败身亡,阿伊莎被俘,受到礼遇,后隐居于麦地那。公元657年,阿里与穆尔维叶之间在隋芬展开决定性的战役。战争中优势明显地属于阿里一方,但在这关键的时刻,阿里缺乏果敢精神,却接受了对方的所谓“《古兰经》裁决”的建议,结果贻误战机,给敌人以喘息和重整力量的时间,还招致自己队伍的分裂,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公元661年,阿里在库法被自己队伍中分裂出来的哈瓦利吉派人所杀。穆阿维叶当上哈里发,建立了倭马亚王朝。阿里的长子哈桑放弃争夺政权的斗争,得到一笔优厚的年金后退居麦地那。公元669年,年仅45岁的哈桑死于麦地那,许多人认为他是被穆阿维叶送给他的一个女奴用食物毒死的。

①〔埃及〕艾哈迈德·爱敏:《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第1册,第282页,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公元680年穆阿维叶死后,什叶派重新萌发了夺回最高权力的决心,推选阿里的另一个儿子侯赛因为自己的最高首领。侯赛因指望依靠伊拉克居民的支持夺回已失去的权力,带领由自己的亲属和信徒组成的一支不大的队伍向伊拉克进发。倭马亚人一直在监视着他们的行动,这支队伍在卡尔巴拉附近被倭马亚王朝的军队所包围和消灭,侯赛因惨遭杀害。

由于什叶派力量在政治领域里遇到很大的阻力,因此他们转而专心从事宗教活动。一般人认为,“是在侯赛因死后,什叶派才成为一个特殊的宗教党派与神学派别”。①它首先在伊拉克扎下了根,进一步扩展到伊朗,因为这里有更为合适的土壤。当然,这并不是说什叶派从此放弃了政治斗争。事实上,他们一直在利用哈里发国削弱和王朝解体之机壮大自己的力量,建立自己的政权。在埃及、也门、伊朗都先后出现什叶派的国家。

①〔苏〕伊凡诺夫:《伊朗史纲》,第75页,三联书店,1973年版。

什叶派是伊斯兰教的少数派,但它是人数众多、影响巨大的少数派,分布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而主要在西亚。什叶派伊斯兰教是伊朗的国教,其信徒占该国居民的绝大多数;在伊拉克和北也门占居民的半数以上;在巴林占居民的百分之四十八左右。在巴基斯坦、印度、阿富汗、科威特、叙利亚、黎巴嫩、土耳其等国,也有一定的数量。中国穆斯林绝大多数属于逊尼派的哈乃斐法学派,但在某些方面也受到什叶派的影响,这和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过程与路线有关。另外,新疆现在还有几万名什叶派穆斯林。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什叶派本身又发生分裂,形成大小不同的支派。什叶派内部各支派之间在教义等方面存在着差别,有的还相距甚远。但多数支派则具有许多共同的特点。

首先,什叶派的基本思想是继承权问题上的正统主义。该派穆斯林认为,先知穆罕默德的后裔对伊斯兰教和哈里发国的最高职位拥有特殊的权力,他们不承认艾布·伯克尔、欧默尔和奥斯曼的继承权,认为这些人和后来的倭马亚朝及阿巴斯朝的历代哈里发都是篡权者,只有穆罕默德的后代即阿里及其直系苗裔才具有合法的继承权。他们指责奥斯曼和逊尼派删掉了确认阿里为继承人的有关经文和“圣训”。据说,穆罕默德曾经说过,他给他的公社留下两件重要的东西——《古兰经》和他的家属,还曾在麦加和麦地那之间的盖迪尔·胡木水泉当着许多老友的面正式宣言:“我是谁的主子,阿里就是谁的主子”①,以此确立了阿里的继承人地位。他们把这说成是封职纪念日,每年教历12月18日都要举行庆祝。他们说,安拉将神质赋予了穆罕默德,穆罕默德又将部分神质传给自己的继承人阿里及其后裔。然而,对什叶派来说,重要的不是神化穆罕默德,而是神化阿里。阿里的神圣和威望不只是基于他是穆罕默德的亲属,而是基于他本人的品质。什叶派的传说暗示,安拉对阿里是与穆罕默德同样看待的。事实上,在许多什叶派人的观念中,穆罕默德的形象与阿里相比是有逊色的。他们断言,安拉曾经对穆罕默德说过:“如果没有你,我就不会创造世界,但如果没有阿里,我也不会创造你。”②然而,在不少什叶派穆斯林的观念中,阿里与主要殉教圣徒侯赛因相比,又退居第二位,后者的鲜血更能唤起信徒。还有的穆斯林将他们所信仰的某个人置于穆罕默德、阿里和侯赛因之上,例如什叶派的分支德鲁兹派对哈基姆的神化。但不管怎么说,崇拜穆罕默德的后裔,亦即阿里和法蒂玛的后裔,是什叶派的一个共同特点。

①〔德〕赫伯特·戈特沙尔克:《影响遍全球的伊斯兰教》,第73页,1980年德文第2版。

②л。u.克里莫维奇:《伊斯兰教》,第115页,莫斯科,1965年俄文版。

其次,神圣伊玛目观念在什叶派教义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这是与前一个问题密切相关联的。逊尼派把伊玛目(阿拉伯语Imam的音译,意为“站在前列的人”、“首领”、“表率”等)看做是一般的宗教首领,在多数情况下是指集体礼拜时站在前面主持礼拜的人,有时与哈里发同义,也用来称呼那些著名的宗教学者,例如把四大法学派的创始人都称为大伊玛目。而什叶派则专门用它来指称阿里及其后裔,将其看作自己的政教合一的宗教首领。他是基于安拉的训示而产生的,是先知使命的继承人。阿里为第一代伊玛目,以后秘密承袭,每个伊玛目在临终前都指定了自己的继承人,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传下来。伊玛目受安拉的保护,是超人,从不犯错误。伊玛目始终都应该存在,最后一位也没有死,而只是暂时隐遁起来。这位“隐遁伊玛目”终将以救世主(Mahdi,马赫迪)的身份再现,届时真理和正义将普降大地。不过,什叶派穆斯林在伊玛目的数目和谁是最后一位伊玛目——“隐遁伊玛目”问题上有分歧,于是形成什叶派的不同派别。在伊斯兰教历史上,不止一次地有人以“马赫迪”的身份出现,并且得到不少信众的支持。有时还把“马赫迪”当作反封建起义和反对外敌侵略的旗帜。在“隐遁伊玛目”再现之前,一些掌握他的学说的杰出学者代行他的使命,例如最著名的大阿亚图拉(阿拉伯语Ayatulah的音译,意为“神的象征”、“真主的反映”)在一般什叶派穆斯林的心目中就起着这样的作用,所以他具有很大的权威和号召力。

第三,什叶派强调《古兰经》的“隐意”,有自己的“圣训集”(“四圣书”)。什叶派与逊尼派的经常性对立,使某些人产生一种错误的认识,以为什叶派大概不承认先知的“逊奈”(圣训)。其实则不然,什叶派既承认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对“圣训”也并非全都加以否定。不过,他们认为,《古兰经》不能令人满意,因为它没有反映出阿里的地位和作用,有关阿里的经文在编辑时依照奥斯曼的偏见被删除了。说《古兰经》的真正经文将随“隐遁伊玛目”的重现而显示出来。他们在《古兰经》中补充了《二星宿》一章,用来比喻穆罕默德和阿里,这显然是更晚期的作品。另外,什叶派还用比喻的方法解释《古兰经》,把他们所希望的意思赋予某些章节的经文。至于谈到“逊奈”,什叶派认为只能以先知家族的威望为基础,而不承认其他的权威,如逊尼派所承认的先知门弟子们的传述。什叶派编的圣训集共有四本,叫做“艾赫巴尔”,其内容与逊尼派的《圣训实录》大部分相同,区别主要在于正文前的传述人。

第四,什叶派较为普遍地实行“塔基雅”(阿拉伯语Takiya的音译,原意为“谨防”,指信仰的内心保留)策略。即为防避宗教迫害而隐瞒内心的信仰。遇有必要时,不仅可以否认自己的教籍,放弃履行宗教仪式,甚至可以辱骂自己的信仰,但这只是在口头上,内心对自己信仰的忠诚则丝毫不减。这是《古兰经》所认可的一项原则(16:106),遵循哈乃斐教法学派的逊尼派和哈瓦利吉派都不同程度的奉行,但将其作为基本教义之一的则只有什叶派。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什叶派之所以这样做,不是自由选择的结果,而是为形势所迫。长时期内,逊尼派在大多数地区一直占统治地位,掌握着政权;什叶派是宗教上的少数派,为摆脱迫害和减少流血牺牲,不得不采取这种策略。

第五,什叶派崇拜圣徒和圣墓。历史记载表明,在争夺哈里发国最高权力的斗争中,什叶派伊玛目多遭横死,加之长期受迫害,信徒中逐渐形成一种忍受和赎罪思想。什叶派上层利用这一点,极力倡导对圣徒的崇拜,以此来维护组织内部的团结和信仰的虔诚,树立宗教领袖的威信。什叶派将阿里、哈桑、侯赛因以及后来死去的伊玛目都视为殉教圣徒,其中尤其突出侯赛因。除全体穆斯林公认的圣地外,他们还将圣徒死亡和埋葬的地方,主要是卡尔巴拉、纳费夫、古姆和马什哈德,作为圣地朝拜。什叶派信徒常到那里礼拜和哭泣,许多人都希望自己死后能葬在圣地。什叶派的哀悼日也与圣徒崇拜密切相关,教历1月10日为该派最大的节日之一——纪念侯赛因遇害的阿术拉哀悼日。在这个月里,什叶派穆斯林沉痛地悼念其殉教的伊玛目,有些人整月不理发,不刮脸,不洗澡,视此为悲伤的标志。他们不仅在清真寺里举行悼念性的祈祷仪式,而且还在街道和广场上聚会游行。一些非常虔诚的信徒身穿白色长衫,头剃得光光的,跟在载有圣徒形象的车后面,一面哀叫,一面用链条抽打或用匕首轻刺自己,鲜血滴在白色的衣服上,出现点点血斑,以此表示哀伤,达到领悟殉教者“圣灵”的愿望。这种行为有时会导致一些人因出血过多或血液中毒而死亡。在伊朗的一些城市里,还演出一种神秘的宗教剧,侯赛因惨死的情景是其主要内容。

还有一点,就是什叶派允许临时婚姻(Mut‘h,穆塔尔)。根据男女双方的协议,确定相结合的时间,期满后婚姻关系就自动废除。这是伊斯兰教产生前阿拉伯半岛存在的一种习俗,穆罕默德对此是宽容的,后由哈里发欧默尔加以废除。既然什叶派不承认欧默尔权力的合法性,那么他们继续对临时婚姻持宽容态度就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了。

什叶派在发展中逐步分裂为三派:十二伊玛目派,伊斯玛仪派和栽德派;这三派以后又分裂出许多小的派别。它们在教义、仪式和组织形式方面既有共同点,也有颇大的差别,下面我们分别加以论述。

(一)十二伊玛目派

喜欢《伊斯兰教史》吗?喜欢王怀德;郭宝华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