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职场励志 > 一分钟打动他人心理 > 第37章 留有余地好回旋(3)

第37章 留有余地好回旋(3)

小说: 一分钟打动他人心理      作者:任利红

1972年5月,基辛格随尼克松总统访苏结束后,便前往德黑兰作短暂的停留。在到达德黑兰的当天晚上,伊朗首相胡韦达邀请基辛格去看舞女帕莎的表演。帕莎的高超舞技使基辛格看得出了神,以至于演出结束后,他和帕莎交谈了许久才回到住所。

第二天,在总统的座机上,美国《纽约时报》记者马克斯·费兰克尔向基辛格打趣道:“你喜欢她吗?”对于如此唐突和不怀好意的戏弄,一般人一定会窘态百出,而基辛格却不假思索、一本正经地回答:“她是个媚人的姑娘,而且对外交事务有着浓厚的兴趣。”

这位记者误解了,兴奋地追问:“这是真的吗?”

基辛格更加详细地说:“那还有假?我们一起讨论了限制战略武器的方案,我费了好些时间向她解释怎样把SS—7导弹改装成在V级潜艇上……”

那位记者听到此时,才知道自己上了当。

如果对方提出的是你不能回答或不想回答的问题时,你就可以巧妙地利用其他因素转移话题,让对方无法得到想知道的答案,同时也打破了尴尬的局面。

有过求职经历的人都知道,求职面试时,经常会碰到一些很难回答的问题,使得交谈因此陷入僵局,气氛也变得十分紧张。此时,你最需要做的就是不要轻言放弃。如果因此泄气的话,一切皆前功尽弃了。反之,此时如果你还能耐着心、沉住气,很可能利用一句巧妙的话就可以很快打破僵局。

托米在总结某一次面试经验时说:“我觉得自己在面谈时说得非常顺畅,但突然有位考官问我是否是在复述别人说过的话,我自认为所谈的都是自己的观点,因此考官如此提问,使我觉得自尊心受到了莫大的打击,我真想拔腿就走,但我忍住了,并且立刻表示,可能是我对此认识不深,请他指教。这一句话打消了考官的疑虑之心,打破了僵局。”

可见,能够随机应变的人可以利用一句话打破僵局,而直爽、不知变通的人就可能因一句话制造出僵局。

诗诗是不懂应酬的女孩。有一次,她去一家房地产公司应聘销售顾问。主考官问道:“你为什么来本公司应聘?”诗诗脱口而出:“因为以前的公司突然倒闭了,我一下子没了工作,所以我只好先到你们公司谋一个职位。”虽然诗诗说的是实情,但主考官听了十分反感,因为这是犯了面试的大忌的。主考官冷言相问:“那么你是把我们这里当成收容所,临时来混混了?”诗诗一听,才知道自己说漏了嘴,连说“不是”,谁知慌不择言的她这次又说错了话:“我主要是看你们公司待遇高。”其结果可想而知——诗诗被主考官十分不悦地扫地出门了。主考官在诗诗临走的时候还扔过来一句:“你要是再这样下去,你会一直找不到工作的。”

其实,女孩诗诗在自知说漏了嘴时,首先要做的就是稳定心绪,然后找出更合适的理由来作答。她可以从容地说:“那不至于,我更看好你们公司的发展前途。”如果一时找不到更好的理由,索性采取“反击法”,气氛也可以得到缓和,而不是临场乱了阵脚,慌不择言,以至于坏了大事。

所以,在人际交往中,谁都有可能会遇到冷场、尴尬的局面,这并没什么,只要你能够耐住心、沉住气,随机应变,用一句妙语打破僵局,就可以为自己制造一个绝地反击的机会,给自己赢得回旋的余地。

反应6:不伤和气地进行争辩

在人际交往中,大至思想观念、为人处世之道,小至对某人、某事的看法与评论,这些程度不同的差异都会外化成人与人之间的争执与论辩。留心我们周围,争辩几乎无所不在:一场电影,一部小说,一个特殊事件,某个社会问题都能引起争辩;甚至连某人的发式与妆饰也能引起争辩。并不是说所有的争辩都是毫无意义的,在必要的时候,争辩是明理的最好方式,而争辩的本质也是为了明是非,求真理。然而,由于参与争辩的任何一方都想推翻对方的看法,树立自己的观点,故争辩和寻常说话不同,它是带有“敌意”的语言行为,因而有所谓的“唇枪舌剑”之说。于是,大凡争辩留给人们的印象大都是不愉快的,很容易使人们的良好的交际愿望落空。

事实上,如果你能够在开始与对方进行争辩之前多进行一些思考,在争辩结尾搞好“善后”工作,就能使你在这种特殊的交际场合,既做到个人心情舒畅,探求了真理,又不伤双方的和气,从而使争辩成为一种愉快的、和平的思想交换。

所以,只要你的争辩是出自公心,就大可以采取积极的态度,使用积极、文明、恰当的论辩语言去参加辩论。

(1)树立正确的辩论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辩论道德观,即为追求真、善、美而去积极地争辩,同时要做到观点正确,旗帜鲜明。

(2)把辩论置于科学基础之上,以理服人,让事实说话。

辩论者要有高深的涵养;不搞诡辩,不揭隐私;不搞人身攻击;不把观点的敌对引申为人际的敌对;不靠嗓门压人,有理不在声高,如果你能有理有节地道出你的论点,其效果不亚于如雷贯耳。

(3)用真情、善意、美感与人辩论,就能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理与情恰恰是通往“积极争辩”的双轨,缺一不可。有位诗人说过:“全是理智的心,好像一把全是锋刃的刀,让使用它的人满手流血。”在争辩中,“理”是争的目的和取胜的保证。然而人又是感情动物,如果你在论辩中既能做到以理制理,又能做到以情明理,你的辩论将会成为一种愉快的、和平的思想交流,既争出了公理,又增进了人际和谐,达到了积极论辩的目的。

(4)为争辩定下一个积极的格调。

卡内基曾经说过:“很多时候你在与别人争论时是赢不了的。要是输了,当然你就输了;如果赢了,你还是输了。”在与别人进行沟通的时候,一旦与对方产生分歧,如果是面对面地争论,就不会产生胜利者,无论愿意与否,所有人在这种争论中都只能充当失败者。因为这种争辩的结果只会有两种:第一,双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的观点绝对正确;第二,双方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因为面子问题或虚荣心,而不愿意在对手面前俯首认输。所以,聪明人都懂得,这个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都给对方一个台阶下,从而也给自己一个台阶下。

在沟通的时候,如果发现对方语言中出现错误,只要无关大局,就不要大肆张扬,故意搞得众人皆知,让本来可以忽略的小过失一下子变得显眼起来;更不要抱着讥讽的态度,认为“这下可抓到笑柄”了,就小题大做,拿别人的失误在众人面前取乐。因为这样不仅会让对方难堪,伤害其自尊心,更容易让对方产生反感甚至报复心理,从而影响彼此之间的社交关系,沟通的目的也是达不到的。

有家公司的待遇很差,员工们都感到苦不堪言。每当有员工对此提出异议时,公司老板就会说:“我之所以不愿改善员工的待遇,就是由于我的员工都是庸才,而且工作不努力,更谈不上对公司有什么贡献,而且多数人还都是兼职,根本就没必要改善待遇。”如果有员工拿其他公司与自己公司作比较时,老板又会说:“其他公司的员工都是正规院校出身,而我的员工净是杂牌军。”

一段时间之后,公司的一个部门经理终于忍无可忍,决心要向老板提意见。为了使自己的意见能被老板接受,他想了一个办法:针对公司近来迟到人数逐渐增多的现象,他对老板反映说:“公司的新员工简直都没办法到公司上班了!”

“为什么?”老板奇怪地问。

“坐人力车吧,觉得车费太贵;坐电车吧,又挤不上去,而且公司发给员工的钱也不够支付员工每月的电车费,您说他们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以步当车,一文不费,还能锻炼身体,这是多好的事啊!”老板说。

“不行啊,鞋袜走破了,他们又买不起新的了。不过我有个办法,希望您出个布告,提倡赤足运动,号召大家赤脚走路来上班,这样问题不就解决了吗?谁让他们命不好,生在这个时候呢!谁让他们不去想发财的路子,非要当苦命的员工呢!他们坐不起电车、人力车,也不能穿鞋袜整齐地来上班,都是活该啊!”部门经理摇摇头说。

他一面说一面笑,说得老板也不好意思了,只好同意改善一下员工的待遇。

(5)不伤面子地进行反驳。

在争辩中,要做到既反驳对方又给对方留面子,在开始反驳时,态度必须从容,说话必须稳重,先把对方的话总括扼要地陈述出来,问对方是否是这个意思,再对对方对的方面表示赞同,使他高兴,后用“但是”两字一转,逐层反驳,把轻的放在前面,重的留在后面,越说越紧,越说越硬,直到他无法再争辩。就像上例中的那位部门经理那样,一步步把对方的观点驳倒,并使其接受自己的观点。

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子,就是一位善于反驳,而又能恰到好处地给人留有面子的语言大师。

齐国国君齐景公的一匹最心爱的马突然得病死了。齐景公知道后非常生气,下令当场肢解马夫,并大声说:“谁敢为他辩护就杀死谁!”

相国晏子对于齐景公这种无故杀人的行为十分不满。为了解救马夫,劝谏齐景公,他急中生智,走上前去一把揪住马夫的头发,右手举起刀,问齐景公:

“大王,我有个问题不太清楚,要向您请教,古代尧舜这些贤明的君主肢解人时,不知是从哪个部位开始下刀的?”

齐景公好大一会儿才明白,晏子原来是在讽喻自己,他只得挥手说道:“相国,别指桑骂槐了,我不肢解他就是了。”

即便是反驳也要低调,即使取得争辩的胜利,也要使对方不觉得是失败,因此,要把反驳时严肃的气氛尽力缓和下来。如果你要教训他几句,更要把教训的话留在最后,最好是在看见对方的面部表情已有感悟的表示的时候,再开始说教训的话。同时,你的态度必须诚挚,以显出你的善意,千万不要有斥责或讥笑的意思,免得对方恼羞成怒,引起新的纷争,因为你虽有理由与技巧使他折服,但也必须动之以情,使他心悦诚服。而且理由越是充分,反击越是强烈,语言就越要婉转,语气就越要平和。

还要注意的是,在争辩的过程中,如果彼此都是代表人的身份,随时要把代表人与当事人本身分开。万一对方盛怒之下,对你做人身攻击,你必须用和气的态度向他说明你是代表人,不是当事人。即使对方出口辱骂,你也要大度包涵,付之一笑。

此外,若是为维护主张而争辩,有时就可用补正的方式,而不必完全以攻击的态度。比如,倘若是在会议上,你只要争取多数人的同情,促使各方面的响应,让各方面群起而攻击,使对方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就可以了,大可不必单枪匹马地和他争辩。这种四面合围的方式,不但力量雄厚,声势浩大,而且你也可以不必费极大的气力。

总之,在社交中,争辩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而积极的争辩也是有助于双方的提高的。所以,即使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反驳的时候也要尽量给对方留些情面,在让对方能下来台的基础上进行反驳,做到既反驳了观点,也给人留了面子。

反应7:插话也要把握好时机

在听别人说话时,要懂得把握好插话的时机,不该说话时就不要说,但要不时地做出反应,如附和几句“是的”等话语。因为在别人说话时一言不发也不好,对方说到关键的时刻,说完后,你若只是看着对方而不说话,对方会感到很尴尬,他会以为没有说清楚而继续说下去。

有一些人,过分相信自己的理解和判断能力,往往不等别人把话说完就中途插话,这种急躁的态度,不仅弄错了问话意图,中途打断对方,还有失礼貌。

还有不少人在倾听别人说话时表现出唯唯诺诺的样子,好像什么都听进去了,可等到别人说完,他却又问道:“很抱歉,你刚才说什么?”这种态度,对于说话者来说是有失礼节的事。

所以,把握好插话的时机非常重要。即使你真的没听懂或听漏了一两句,也千万别在对方说话途中突然提出问题,必须等到他把话说完,再提出:“很抱歉!刚才中间有一两句你说的是……吗?”如果你在对方谈话中间打断,问道:“等等,你刚才这句话能不能再重复一遍?”这样,会使对方有一种受到命令或指示的感觉,显然,他对你的印象就没那么好了。

听人说话,务必有始有终。但是能做到这一点的人都不多。有些人往往因为疑惑对方所讲的内容,便脱口而出:“这话不太好吧!”或因不满意对方的意见而提出自己的见解,甚至当对方有些停顿时,抢着说:“你要说的是不是这样……”这时,由于你的插话,很可能打断了他的思路,要讲些什么他反而忘了。

中间打断对方的谈话是没有礼貌的行为,有时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说不定对方会想:“那么你来讲好了。”

一个精明而有教养的人与人交谈时,即使对方长篇大论地说个不休,也决不会插嘴,这说明打断他人的言谈,不仅是不礼貌的事,而且什么事情也不易谈成。

在宴会、生日舞会上,很多人看到朋友正和另外一个不认识的人聊得起劲,就有加入进去的想法。但是,一方面你不知道他们的话题是什么,而且你突然加入,可能会令他们觉得不自然,也许因此而使话题接不下去,以至于场面气氛转为尴尬,进而无法收拾。此时,大家一定会觉得你很没礼貌,也因为你这位不速之客,导致自己和朋友遭人耻笑。

所以,如果碰到这种情况,你最好等他们说完再过去找你的朋友,即使真有事必须当时告诉他,给他一些暗示,他就会找机会和你讲话。

还有一点要注意,不要静悄悄地站在他们身旁,好像在偷听一样,尽可能找个适当的机会,礼貌地说:“对不起,我可以加入你们吗?”或者大方地、客气地打招呼,叫你的朋友介绍一下,就能很自然地打破这个僵局。

喜欢《一分钟打动他人心理》吗?喜欢任利红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