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修心 > 第37章 活佛说佛 (8)

第37章 活佛说佛 (8)

小说: 修心      作者:仁孜尼马

他在开始读这本书的第一天,有人竟然给他送来了宝石,他喜出望外,觉得这本书的加持力量可实在是太大了,于是他就开始推荐给别人,让他的弟子们也诵念这部《八部招财经》。而另外的那一位学佛者,他讲的法不多,看的书更不多,但他一边看书,一边按照经书去修,最后他开始行动行善。他每天给弟子们讲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佛菩萨神众也不会保佑只求而不行动的人。八部招财法门是能招财的,但如果只知道去求,却不为自己增添福报的人,是永远也无法增添财运的,我们应该一边求佛菩萨神众加持我们开发招财的智慧和方向,一边老老实实地努力积福才能够所求满愿。

两位师父的观点差别非常之大,爱讲法那位师父的弟子们每天什么都不做,天天就坐在那里念经求佛菩萨神众赐给他们财运,他们念呀求呀,一直等待着发财,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可他们还是没有发财,也没有得到什么,年底也无收成,大家还要为第二年的生计操心。实修佛法那位师父的弟子们,按师父的意思,每天有时间就念佛祈祷积德行善,同时也老老实实地努力种地放牛,那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牛羊肥壮,年底收入丰厚,更无须担忧第二年的生活。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佛也要有实际行动才行,光“说”佛是成不了佛的,学佛就是学智慧,智慧不是嘴上讲的,而是用行动去做的。招财也要增添福报,光说招财,或者光念招财经,是招不了财的。招财经是增添财运与福报的方法,不能光靠嘴上讲,还要用实际行动去为自己增添福报,找机会开发智慧。

辛饶弥沃佛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不主动努力与勤奋,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与成就,那就是愚痴的想法。”辛饶弥沃佛的《无垢经》里有云:“做难事,要勤奋,有成就。”做世间法也好,出世间法也好,一定有很多难处与困难,我们做任何难的事情,必须有努力奋斗和敢于吃苦的精神,做事情才有好的结果与成就。

学佛也一样,辛饶弥沃佛他自己为什么在三大阿底僧劫发菩提心、修炼六度、消除业障、积累资粮呢?因为成就佛果必须要具备这些条件。所以,我们要增添财运,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只要我们认真地念佛祈祷积德行善,同时也老老实实地努力奋斗而做事,你成功的机会就一定比其他人多,也比任何人快,这样一来,我们可以相信自己一定能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如果你光念一万部招财经,而不去努力奋斗,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佛经里也没有这样讲过,佛也没有说过:“你只求我,不要辛劳做事,我就给你金银元宝。”

现在大多数学佛的人,都想念经求佛发财,那是错误的观点,因为你只念经求佛,佛菩萨神众也给不了什么物质的东西。但我们可以一边念经学佛求发财,一边老老实实地努力做事,这样一来,你的成就就会比其他人快速百倍千倍,而且发达也将比别人快速万倍。成就佛也一样,你光说佛学,光研究佛学,却不肯去实修的话,你同样成就不了佛。做事情也一样,只要能够放弃投机取巧的心态,实实在在脚踏实地地去努力修行,成功必定就离你不远了。只要还存有一点儿取巧、碰运气的心态,你就很难全力以赴。不要梦想天上掉馅饼,也不要妄想神众会给你金银元宝,还是先老老实实地积德行善,为自己多增添福报吧!

◎自作聪明的人是失败者

我再也听不到他老人家慈祥的谆谆教诲了,再也不能听到他老人家的修心密法,再也没有机会在他老人家跟前出家受戒了,但是后悔也于事无补,只能怨自己没有珍惜这么珍贵的法缘。

这篇文章并不是为别人写的,而是我自己写的一封检讨书,也是忏悔书。

记得我刚满十五岁时进入益西寺,有缘拜见了大名鼎鼎的大师欧珠降泽,因为听说他老人家是虹化身夏扎哇的弟子,戒律很严格,长期在山洞禅修,是个真正的大成就者。我每天都去看他,他每次都满脸笑容地迎接我,并且为我讲一些做人的道理和佛法的基本知识,多么慈悲啊!多么温暖啊!我越看越感觉到他是个真正的菩萨,越听越觉得佛就在眼前,我跟他学到了很多关于修心方面的法门。于是我下定决心拜他为师,还想在老人家跟前出家受戒。

有一天,寺庙举行受戒法会时,我高兴得一晚上没有睡觉,我一直盼望快一点儿天亮。一夜的时间那么漫长,终于等到天亮了,我高兴得来不及等到寺庙开门,很早就跑到寺庙外面等了一个多小时。

寺门一打开,我就第一个进入寺庙等待受戒。那是宗教开放以来第一次举办的受戒法会,全寺除了我一个年轻人以外全都是四十岁以上的老和尚。寺庙里本来也有很多年轻人,但他们根本没有受戒。

举办完受戒法会之后全寺庙的和尚都夸奖我,很多人说我还那么年轻,就有这么大的慧根和福报。就连我自己也觉得跟他们是有点儿不同,感觉自己很聪明,而且今天还接受了戒律,修行方面也得到了不少法,寺庙里的僧人们也很尊重自己,于是心中产生了傲慢。

从此以后,我很少再去欧珠降泽大师那里了,后来基本上就没有再去。是我对上师失去了信心吗?不是,我心中非常尊重他,他永远是我的佛。只是觉得上师所有的修行方法我已经都接受到了,再去也得不到什么法门,就不要打扰他老人家了,其实在这个想法的背后应该是我觉得自己已经很了不起了。

有一天,我有一个朋友叫阿格,他平时不太懂礼貌,说话也很直率,那天他急急忙忙地跑过来说:“欧珠降泽大师就要回山洞了,马上就离开寺庙了,刚才还问你在哪里。你啊!连自己的师父都不送,你还说我不懂礼貌,你懂吗?”听说后我赶紧跑过去送上师,这时上师已经上马了,我跑过去抓住上师的脚,恳求上师不要走,上师还是笑眯眯地对我说:“你来了,你要好好学佛修心,佛法是很博大的,修心是很深奥的,学佛要向前看,见心要往内观,祝你平安。”

上师就这样离开了寺庙,去山洞闭关。本来我想得很简单,以后有时间再到上师那里去看他,万万没有想到那一次的道别竟成为了永别,从此我再也没有见过他。因为上师离开寺庙的第三天,由于寺庙曾经在“文革”中遭到严重破坏,需要重修,寺庙规定所有僧人都要参加修寺,我以后三年的生活就是白天修建寺庙,晚上学习佛法。

有一天,寺庙里年纪比较大的管家登加跟我聊天说:“欧珠降泽大师是个真正的修行人,他有很多修心秘密窍诀,特别是大圆满象雄耳传方面的很多修法传承和窍诀,可惜呀!寺庙的事情很多,我没有时间去求学,可以说没有这个缘分,你年轻,很多事情还不懂,比如说上次你受的戒不是出家人的戒律,是居士五戒,因为出家的戒律必需要在居士五戒的基础上才可以接受,受完居士戒三年以后才有资格接受出家戒。今年就已经三年了,有时间你再去欧珠降泽大师那里接受出家戒吧,这是很难得的机会啊!你要多跟欧珠降泽大师求些修心的方法啊!”我一听,才知道自己还不是一个真正的出家人,于是第二天就起程到上师那里。

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上师在三天前就已经圆寂了,我跪在上师的遗体前,眼泪不停地往下流,诚心地忏悔和祈祷,我真得很后悔,而且越想越后悔,深深地忏悔!这时上师的外甥充翁嘉泽走过来递给我一个袈裟,他说:“这个袈裟是欧珠降泽圆寂前早就打算送给你的,但没有想到,他走得太突然了,圆寂前还再三地吩咐我,必须要送给你。”

上师啊!我的佛!我再也没有见到我的佛最后一面,但在我的心中上师永远是个活生生的佛。遗憾的是,我再也听不到他老人家慈祥的谆谆教诲了,再也不能听到他老人家的修心密法,再也没有机会在他老人家跟前出家受戒了,但是后悔也于事无补,只能怨自己没有珍惜这么珍贵的法缘。现在一切都晚了!

这都是自作聪明带来的祸,从此以后我每天都对自己说,自作聪明的人,才是个真正的失败者。

◎无常

人生如此短暂,无常更是难测。不如用珍贵而有限的生命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同时也要分秒必争地去为自己积攒解脱的资粮。

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方,死亡都可能随时找得到我们。我们根本就没有办法躲避死亡的打击,也没有能够免于一死的道理,假如有人希望能躲避死亡和免于一死,那就是错的。地球上的任何人一来到人间就开始争取和迷恋爱情、享受欢乐,追逐钱财、攀爬地位、贪图富贵,他们忘却了死亡的恐惧,只顾眼前短暂地享受人间所谓的欢乐,但是到最后又不得不遗憾地离开,就好像是农村赶集的人潮一样,相会短暂、聚了就散。时光匆匆、人事忙忙,人们迷迷糊糊地生活在梦幻一样的世界里,却怎么也不想去提一个“死”字。假如没有他们的父母、亲戚、儿女、朋友等要面对死亡的话,他们可能永远也觉醒不过来,可他们觉醒过来时,却毫无准备,然后情绪如狂风暴雨般征服着他们,让他们哭得死去活来、怒气冲天、伤心欲绝!

如果我们想挣脱死亡的魔网,那我们就要采取截然不同的方式,那就是,让我们揭开死亡的神秘面纱,让我们熟悉无常与死亡,让我们习惯无常与死亡,让我们随时要想到会死……我们不知道死亡正在哪儿等待着我们,因此让我们处处等待死亡。

对死亡的修行,就是解脱的修行。死亡的修行为什么这么难呢?我们又为什么会害怕死亡呢?因为在我们的意识深处,知道自己终将会死的。我们越想逃避那种恐惧,它就会变得越可怕。我们越拖延对死亡的正视,就越对它无知,恐惧和不安全感的阴影就越会萦绕在脑际。

有两件事情我们是可以确定的:首先,我们总有一天一定会死;其次,我们不知何时或如何死。还有两件事情是不可以确定的:其一,不可以确定死因;其二,我们不可以确定会在何地死。因此,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不知道何时会死,就像明天的灾祸,谁也难以预料。

我们生活在死亡的恐怖中,因为我们的本能欲望是要活着的,而且还想继续活下去,而死亡却无情地结束了我们所眷恋和熟悉的一切。我们认为死亡来到时,就会把我们投入一无所知的深渊里,或把我们变成一个全然不同的人。我们想象死后自己变成一片迷惘,处在极端陌生的环境里。就像单独醒来一般,在焦虑的煎熬中,身处陌生的国度中,对那块土地和语言一无所知,没有钱财,没有对外通道,没有护照,没有朋友……

我们害怕无常和死亡的最大理由是,我们不知道我们自己到底是谁。我们相信自己有一个独立的、特殊的和个别的身份,但如果我们勇于面对它,就会发现这个身份是由一连串永无止境的元素支撑起来的:我们的姓名、我们的传记、我们的伙伴、家人、房子、工作、朋友、信用卡……我们把自我建立在这些脆弱而短暂的支持之上。当这些完全被拿走的时候,我们还知道自己到底是谁吗?

“无常”是佛陀为我们开示的法义,是佛教常用的一个专业术语,也是我们人生和世间万物的真相。世间一切法,成住坏空,刹那不住,所以称为无常,“无”就是没有,“常”就是固定不变;“无常”就是没有恒久固定不变的意思。无常就是生、死,得、失、悲、欢、离、合、爱、恨、情、仇这些现象互相转换交替的变化。

如果我们能够明白人生的无常的道理,那就应该尽快从如痴如醉的人生梦中觉醒过来。我们不能再这样在轮回的旋涡里继续无止境地随波逐流了。无论世间怎样诱人的财富和美好的情感,都是生带不来、死带不走的,如果我们还常常地去执著这些东西的话,那还有什么意义呢?人生如此短暂,无常更是难测。不如用珍贵而有限的生命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同时也要分秒必争地去为自己积攒解脱的资粮。那就是赶紧修行积善、增慧增福,尽快走上一定能让你得到解脱的佛道。

我们既然已经认识了无常、那就要看透甚至去超越无常。佛经常教诲我们要看破、放下。如果我们能真正做到放下我执;放下对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执著;在无常的得失之间尚且能保持泰然自若、如如不动的清静心,那你就是个随缘自在的洒脱之人。你的人生也一定会更加绚丽多彩、吉祥如意!衷心地祝福你,朋友!

◎一切众生都是父母

把一切众生当做父母,这就是菩提心;修行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喜欢《修心》吗?喜欢仁孜尼马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