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职场励志 > 你可以做得更好 > 第15章 把专业化进行到底(2)

第15章 把专业化进行到底(2)

小说: 你可以做得更好      作者:李克石

虽说业多不养身,但现代企业的成长,是以产业的不断扩张为主要形式。每一次扩张都随着对新领域的进入而带来了新的专业化需求。专业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这样,一个聪明的员工要在企业不断的扩张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并有所发展,与企业同步成长,就必须做到一专多能或多专多能。搞财务的你要懂法律,做战略的你更要懂财务。机遇永远青睐头脑有准备的人,只有以专业化的目标不断提升和强化自己,才能从容面对来自企业扩张的挑战。

在劳动者形态上,从“工夫匠”向“创造者”的形象转变

现代企业的专业化人才,他们不仅是机械性的工作流程中的业务尖子,同时更是企业改革创新的中坚力量。在企业不断走向强大的过程中,他们以其精良的业务素质和精湛的技术能量,发挥着独特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的专业技术人才本身就是企业的领导者或已经进入决策层。像联想的杨元庆、海尔的杨绵绵等,都已经成为企业的最高决策者。

现代企业的专业化人才,他们不仅学有所长、业有所专,而且大都能够依托自己的专业素养,具有非凡的创业思维和竞争智慧;他们不唯书,不唯上,敢作敢为,开拓意识非常鲜明。

现代企业的专业化人才,他们不仅具有充分胜任工作的专业技能,而且具有灵活的商业敏感性以及较强的执行和推进战略的能力。

我举一个例子

应大集团董事长应泽从先生,二十年前16岁的他,兜揣2000元钱从浙江雁荡山脚下一个小山村到北京来打拼。当时他和长他两岁的姐姐住在租来的小平房里,每天坐着公交车到处跑布料批发市场。

二十年后,他的名字被列入“中国服装行业十大领袖企业家”之列;他被誉为中国皮装行业的“灯塔”;仅他所创造的品牌价值就高达2亿元。

应泽从说,二十年的摸爬滚打,最大的收获,就是让他成为服装行业、尤其是皮装行业“明白人”,使他能够以更专业的眼光和心态,实现自己的一个个梦想。开始时他负责采购布料,由姐姐负责加工。他每天都和几位老乡去布匹批发市场看布料,买布料,那时他对服装、面料一窍不通,但他注意观察和分析,不久对布料的质地、颜色等就悟出了几分学问。逐渐地他就成了这里的行家。他的判断能力越来越强,有些布料别人不敢买,他应泽从却敢买,做成服装后,总是供不应求。这就是俗话所说的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这样不到三年的时间,姐弟俩就已经赚了8万多元。

在此基础上,他创业的决心和勇气就更大了。后来他把生意又从北京迁到了天津。在天津,应泽从的生意越做越大。从最早在天津百货大楼只有一个联营柜台,之后又进入国际商厦;紧接着,他又打入天津华联商厦和劝业场等大型商场。由于专业,他对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把握越来越好;同样是由于专业,他的服装制作工艺和款式都可堪称一流,产品十分畅销。

他后来只“专业”地将产品定位在皮衣上。他投资上亿元引进了意大利、日本等国的先进生产设备,在皮衣选料上力争做到精益求精,全部采用意大利、英国等国家的优质真皮,力求一款一式、一针一线,都体现名牌风采。在面料上刻意求精,在设计上标新立异,在利润上力求合理,在服装上争创一流,“他的企业很快就在国内众多皮装生产企业中脱颖而出,在消费者中间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这“品牌形象”更是一个专业的创业者的形象。

在专业资质上,以获得专业资格认证为标志,专业化正在实现宏观上的制度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八章第六十九条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经过政府批准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职业教育法》第一章第八条也明确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文凭、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为专业资质的制度化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依据。

我国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推行专业资格证书制度以来,已初步建立起专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法律法规和工作体系。2006年年底,国家有出台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暂行办法》。该《办法》对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进行了明确界定,指出: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职业资格包括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从业资格是政府规定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某种专业技术性工作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执业资格是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技术工作实行的准入控制,是专业技术人员依法独立开业或独立从事某种专业技术工作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标准。

现在,全国共有专(职)业技能鉴定所(站)1.2万多个,考评人员10万余人,形成了覆盖全国的职业技能鉴定网络。到目前为止,全国累计已有2300多万人获得各类专(职)业资格证书。今后一个时期,专(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将以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为出发点,以“社会效益第一”和“质量第一”为基本原则,会进一步得到完善和全面推广,专业资格认证的覆盖面将会明显扩大,认证质量明显提高,专业资格资质的权威性在社会上明显增强。

三、专业化意味着对自身的超越

著名画家黄永玉大师曾经讲过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螃蟹、猫头鹰和蝙蝠去上恶习改正培训班。数年以后,他们都顺利完成学业并获得博士学位证书。不过,螃蟹仍横行爬行,猫头鹰仍白天睡觉晚上活动,蝙蝠仍倒悬在树枝上。

这说明什么,数年学习,强化训练,但习性依旧,毫无改变,究其原因,兽性使然。

人是有思想的动物,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人能够实现对自身的超越。

我们这里要强调的,就是工作技能的专业化,则意味着对自身的超越。

为什么这么讲?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几年前我曾奉命到东北农村一个叫五棵树的小镇去搞有关农业产业化方面的调研,这个座落在松花江畔的小镇,可谓人杰地灵,当今主管农业的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先生就是这个小镇生人。这个小镇经济发展的势态在周遭一带是相当红火的。其中家庭养牛很有规模。有一个姓肖的农民,在众多的养牛专业户里,是最出色的一个。他之所以最出色,就是同样都是买牛卖牛这样一个“养殖”流程,他总是能比别人多挣钱;比别人多挣钱的秘密不是别的,就是他具备高超的“相架子牛”的本领。什么叫“相架子牛”?就是在牛市买“架子牛”时(当地人把没经过育肥的瘦牛称为“架子牛”,而买回之后,经过几个月的育肥,变成“肥牛”,便再出售,所谓一买一卖,就是这个过程),能准确地估量出这“架子牛”现在的产肉量,而又能立刻估算出三个月之后这头牛能出多少肉,而估算的准确度是什么情况?当时他家有一头正在育肥的牛,陪我们同去的镇上主管农业的一个姓康的副镇长,也算牛市上的行家,他抬手摸摸那头正在吃料的黄牛,很内行也很自信地说:这牛现在能出530斤肉。肖马上很认真地附合道:差不多,也就535斤吧!?你看在他眼里,一头活牛能产多少肉?5斤的差距他都不放过,那康镇长告诉我:肖的估计不会有一、二斤的差距。就是凭着这样一双非常独特的专业慧眼,他买“架子牛”不会花冤枉钱;卖肥牛,不会少卖一分,所以几年下来,同样是养牛,他赚的就最多。他是那个镇第一个住上别墅的农民,也是第一个用上手机,第一个买了轿车的农民;后来,他被镇上保送到省农业大学畜牧专业深造,如今已是那个镇上的畜牧发展的专业技术人员了。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这个案例就说明一个问题,专业化确实能为一个人实现对自身的超越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我曾经听一个教管理学的大学老师讲工作专业化的优点,他列举了这么三点:(1)工作人员只需较少的时间爱你就可掌握工作方法和步骤;(2)工作速度较快,产出高;(3)对工作人员的技能和受教育程度的要求较低,因此人员来源充分,工资水平也不高;

我觉得这位老先生,他对专业化的理解,未免太肤浅了,或者说,他把专业化庸俗化了。如果我们所强调的专业化,仅仅是这样三个优点,那么,从长远的发展的眼光看工作的专业化,那么专业化无论对员工个人的成长,还是对企业的长盛不衰,都没有什么大的益处。你比如他总结的第三个优点“对工作人员的技能和受教育程度的要求较低……”专业化在本质上是一种提升,怎么成了对“技能和受教育程度的要求较低”呢?显然,是对专业化作了庸俗化的理解。

我们说,专业化意味着对自身的超越。

专业化是对简单化工作方式的超越

简单化就是不能够按全面的工作流程执行到位,而且无端地“走捷径”,貌似迅速,好像聪明,实则聪明反被聪明误。

我年轻的时候,在沈阳军区某集团军当战士,有一天连部通知,明天早晨,团里要搞野营拉练。当时通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十点钟,根据以往的经验,这样的野营拉练,一般早晨四点多钟就会集合。熄灯以后,我摸黑儿脱衣服。我记得当时为了马上就寝,我脱衬衫的时候,一个袖子翻了过来;按要求,这翻过去的袖子是应该马上翻过来的,然后要规矩地放在指定位置。可我那次,就毛毛草草地扔在那儿,入寝了,哪知道第二天早晨,起床号角一响,营房内不允许开灯,需要在夜色中起床,打行李。这下子麻烦了,一着忙,就忘了晚上有一个袖子翻了过去这个茬了,摸黑儿穿就是穿不上;想起来是有一支袖子反着的,又不知道具体是哪支袖子。好容易认定后再翻个来,规定的时间已经结束,结果待战友们穿戴整齐,背着行李走出军营的时候,我还没有打完行李……。这件事给我留下的记忆非常深刻,因为我当时受到的惩罚是连队按规定的时间准时出发,而我需要一个人按指定的行动路线,在冬天的凌晨,于湾湾的山路上去追赶大部队。我由此得到的教训就是,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毛草行事,必须按规定的步骤,规范地执行到位,否则欲速则不达,会适得其反。

这里你是否也体会到一个道理?专业化就不能让简单化大行其道。你专业地对待一项工作,你就会按着专业要求、专业规程、专业标准、专业逻辑,完成每一个步骤,每一个节点,每一个环节,这样你就完全超越了简单化的工作方式,完整执行 ,遵规操作。

专业化意味着对随意性工作习惯的超越

越是缺乏专业修养的人,工作中就越会表现出随意性的一面,随随便便,拖拖拉拉,毫无规范可言。

相反,专业化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坚持标准,坚持规则。在时间、空间、方向、性能、参数、质量、范围等一系列的标准范畴上都有明确的,甚至是精确的规定,这样就必须杜绝随意性。

今年年初,美国宇航局公布了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的最终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宇航员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有违背规则,随意操作的严重问题。宇航局的官员说:希望美国今后所有的载人航天飞行能从中吸取教训。

2003年2月,“哥伦比亚” 号航天飞机在返航时失事解体,7名机机组宇航员全部遇难。

调查报告指出,“哥伦比亚”号返航解体时,乘员舱与航天飞机其他部分曾相互脱离,但舱内机组人员的肩带等坐椅约束装置、加压服,以及头盔等设备没有发挥应有的保护作用。而降落伞着陆系统又需要宇航员在清醒状态下手工操作才能使用。报告特别强调,“机组人员存在飞行安全操作方面极不严格”的问题。返舱时有3名宇航员没有戴手套,原因可能是嫌弃手套设计得太笨重,无法灵活地进行舱内操作,但手套在压力突降时能给宇航员提供重要保护。另外,还有1人没有在自己的坐椅上,1人没有戴头盔。

看看,航天飞行,本身是专业性要求非常高的领域,而这样的领域,这几位“胆大”的宇航员,居然如此大胆妄为,随意操作,结果酿成生命大难,悲哉?惜哉?

死者长已已,生者足以戒!

专业化是对狭隘的工作思维的超越

专业化不是越专越窄,更不是目光狭隘。专业化在点上实现突破的同时,必须有面的背景与基础。这好比我们建桥梁要打等距离的钢筋水泥做为支点,但每一个桩都要必须牢固地建立在巩固它的基础之上,是一个道理。这其实也是我们前面提到的一专与多能的关系问题。如果一个专业人员,只“专”于他自己固守的那一方面技能,而对与这个技能有关的“上下游”技术、知识毫无知晓,这从发展的角度讲,他决不是合格的专业人员。

真正的专业化是对狭隘的工作思维的超越。

力帆集团的老总尹明善说自己是“一考就中,一干就好,一学就精”,学车工别人三年出徒,他只用了一个星期,第二个星期就可以带徒弟;学修鞋,别人给鞋修毛边,一天撑死30多双,他能修150多双,而且质量又最优。什么原因?就是他的事业开阔,思维活络不是一根筋。他自学英语,以优异的成绩入选重庆电视大学英语教师;后来又当上出版社编辑;经他创办的重庆教育书社是重庆市最早也是最大的书商;他编辑发行的《中学生一角钱丛书》发行量超过千万册。……有这样的“视野”基础,他作摩托,也很快就“专业”起来。

这里我们看出,尹明善先生不仅智商非常高,而且也是各种知识非常广博的人。他能在任何他所从事的领域,都能达到优秀并专业的程度,就得益于他在更多的领域,都有所涉猎,有所积累,于是触类旁通,相互作用,对后来的“深入”都具有提示和参悟的作用。

所以我们说,专业化绝不意味着狭隘,这一点,我们必须清楚。

四、专业化:从“专”到“化”

在世人眼里,古乐曲《广陵散》在流传中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太平广记》中有一段关于嵇康学《广陵散》的记载。传说魏晋才子嵇康当年远游途中下榻月华亭。有人告诉他,这里过去经常杀人。嵇康为人潇洒旷达,一点也不怕。一更时他在亭中弹琴,琴声悠扬动听。忽听到空中有人叫好。嵇康边弹边问:“你是谁呀?”回答说,“我是一个古代幽灵,死在这里,听你的琴弹的清新悠扬,我以前爱好琴,所以来欣赏。”嵇康接着弹琴,幽灵就和着琴声打拍子。嵇康说,夜已深了,你怎么还不现形见我,你的形象可怕我也不会在意的。“幽灵”就现了形,和嵇康谈论琴艺方面的理论,并向嵇康要过琴来,自己弹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曲子,嵇康请求幽灵把这首曲子交给他,幽灵答应了。

这就是著名的《广陵散》。

嵇康从“幽灵”那儿学得《广陵散》,缘于“幽灵”对他的欣赏,欣赏他琴弹的是那样的动听,那样的专业。看来专业的魅力,可以起到出神入化的作用。

喜欢《你可以做得更好》吗?喜欢李克石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