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职场励志 > 你可以做得更好 > 第16章 把专业化进行到底(3)

第16章 把专业化进行到底(3)

小说: 你可以做得更好      作者:李克石

工作技能专业化的形成,通俗说来,就是一个从“专”到“化”的过程,专,指专一、专攻、专治、专心,《荀子》说“专心一致,思索孰察”;《潍南子》中说“信不专一,不能专诚”;韩愈在《师说》里讲“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等等,都是在描述某种技能的专业取向问题;化,是指一种特质形成之后的稳定状态。因此我们说,所谓专业化,简单说来,就是,从“专”到“化”的过程。

对于一种工作技能,“专”不是目的,仅仅是手段而已,“专”而“化”,“化”而“行”,这是最重要的。一个青年员工要想在职场上,久远地站稳脚跟,或者在事业上有所追求,你就应该让专业在专业化的路上,扎实地走下去,这也是一条通往成功的正确途径。

举一个例子。

有一次,我去江西省安监局搞调研,他们向我介绍一个青年员工的事迹,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叫戴培炎,是乐平矿务局东方红煤矿通风科瓦斯监测监控工。在矿务局前不久举办的职工技术比武活动中,在强手如林的竞争大赛中,小戴荣获了瓦斯监测监控“状元”称号。

他之所以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就在于对技术精益求精、深专深研的到家功夫。十年前,戴培炎拜师学艺,练就了一身电工手艺,被当时的东方红矿五路岭井负责人招去负责电气设备的安装维修。随着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瓦斯监测监控工作越来越重要。年轻好学的戴培炎被矿领导点名去萍乡接受专业培训。从此,他从电工的角色转化为监测监控工。通过学习与实践,戴培炎深深体会到煤矿的安全工作其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他刻苦专研,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技术素质。

瓦斯监测监控工作是集电子、电工于一身的工种。为了熟练掌握该设备的维护技术,戴培炎不知放弃了多少个休息日,从书本上学,向同行的师傅学。他养成了严谨的求学态度,技术上有疑必查,有问题必探个明白。有一天,该矿一个采面的瓦斯监测信号时有是无,前个班的同事查个许久也没有找到故障点,只是简单地要求更换传输电缆。戴培炎充分利用他掌握的瓦斯监测原理及电工技术,经过认真分析和精心排查,他准确地找到了故障点,以较快的速度将其修复……就这样,他以精湛的监测技能,成了东方红矿不可多的的技术人才。

这里我们看到,小戴的成功并不神秘,是完全可以复制的:就是刻苦钻研,勤学苦练,以精湛的技术本领投身于自己的工作岗位,从而由“专”而“化”,成为技术上的顶尖人才。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由“专”而“化” 的过程呢?

(一)沿着选定的专业方向,矢志坚持,精益求精

我举一个例子。

被人称作“中国的金手”的小提琴制作专家郑荃,他精心制作的每一把小提琴,都可谓精益求精,美轮美奂。

24年前,他去国离乡,怀揣朝圣之心,赴意大利克雷蒙那学习提琴制作艺术。克雷蒙市市是意大利的小提琴制作中心,那里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小提琴。 19年前,他手捧意大利第一届全国提琴制作比赛小提琴金奖,摘得保加利亚国际中小提琴制作比赛小提琴、中提琴两枚金牌,被称为“中国的金手”。在出国最热的时候,他放下意大利排队的订单,载誉归国。他亲手制作的一把琴价格达到6位数以上。

制作一把好琴,需要好木材。郑荃就带着他的学生,千里迢迢跑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云南的深山老林里,寻找适合制作提琴的木材。郑荃说做提琴的木头是会歌唱的,提琴的音色、共鸣和木材有很大的关系。他跑到原始森林找木材,就是想证明中国人用中国自己的木材,也能制作出世界一流的小提琴。

历尽千辛万苦,郑荃终于在深山老林里找到了“会歌唱”的好木材。1993年,他用中国木材做的一把小提琴,在意大利获得提琴声音比赛第一名。很多外国提琴制作家都对中国能有这么好的做琴木材感到惊讶。

别看提琴不大,可是它的制作工艺严谨复杂,被称为弦乐之王。要制作一把优质的提琴,就更难了。事实上,郑荃回国后忙于教学,每年只能制作三四把提琴,可是找他定做提琴的人很多,订单甚至排到了10年以后。有人提出来让学生们以他的名义帮他做琴,他却不同意。郑荃带了很多学生,他们做的琴只要最后一刀是郑荃动手的,就可以作为郑荃的作品卖,但对郑荃来说这是不能被接受的。所以,从最原始的锯木头开始,每一道制作工序,郑苓都一定要亲手去做。他认为一把提琴从构思到制作完成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中间如果有别人插手,就不能充分感受木材的本质。他说做一把琴的过程,就是与木材交流的过程。在挖它、锯它、刨官的时候.人会产生一种直觉,这种直觉会影响最后的制作结果。2003年的一天,郑荃又带着他的学生,来到四川金沙江畔的原始森林。他们在险峻的山岭上寻找一种直径不能小于40厘米的云杉树,还必须是年轮明显细腻,木质弹性好、密度小的云杉树。因为只有这样的树才能做出世界上一流的提琴。…… 就是凭着这样的执着和专业精神,他缔造了中国的艺术提琴制作业,使中国艺术提琴占据了60%的国际市场,20多年直追国外400年才能达到的高度。他也成了唯一被国际提琴制作协会授予“国际提琴制作大师”称号的中国人。

面对郑荃老师这种令高山仰止的专业精神,你是否会感到,专业化的道路着得很神圣?

(二)对自己所掌握的专业技能,要创造一切条件,给予不断的复训

伦敦城里有座伦敦塔,说是塔其实不是塔,而是一座小城堡,这里是英国早年的皇宫。皇宫搬到白金汉宫后,这里却不可思议地成为了物园。动物园搬迁后又成了造币厂。再以后就成为了监狱。现在监狱又搬了,这地方又成了珠宝馆。这似乎是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表面看求,是一条杂乱无章的逻辑线,没有任何道理。可是在英国人看来,这是再明白不过的事情,因为这五种用途有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需要严格的保卫和看守,才不会出问题。要不然,皇上会不安全,野兽会逃出来伤人,钱币会被盗,罪犯会越狱,珍宝也有失窃的危险。

这是对伦敦塔其坚固的一种反复强调,这种反复强调的结果,就是认证了它的持久的坚固性。

而我们的专业素养,不仅仅需要反复强调,更需要反复强化。研究表明,专业性很强的专业(技术)人员是需要定期复训的,我听说一个飞行员在训练结束时可以掌握80%的技能,之后逐日递减,半年以后只能掌握全部技能的60%。因此,一个好的组织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复训制度,以确保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素质的恒定。

对于书本上的专业知识,我们通过阅读,可以记住10%;通过听课,可以记住20%;听看结合,可以记住50%;自己复述一遍,可以记住80%;一面复述一面做,可以记住90%。复述的效果就是这样显著。复训是复述的延伸和扩展,复训,让技能不断固化,是由“专”而“优”的重要方法。

(三)扎实地去丰富实践经历

除了阅读本身,人类所有的技能,其实践的作用都大于知识的学习。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说他每天最少要有两三个小时用来专门阅读,他说他的阅读分三个层面。一是为工作而阅读;二是为职业而阅读;三是为自己而阅读。阅读是知识积累的过程,你想,做为白岩松,他每天的工作“实践”至少要八个小时,“两三个小时”为自己、为职业、为工作的阅读,相对于他的“实践”的时间,还是小比例的。无论从那个角度讲,白岩松如今都是主持人这个圈子里的佼佼者。

我去年年底见证过一次白岩松的“厉害”:2008年11月11日,赵本山先生的《关东大先生》在沈阳举行关机仪式。白岩松、朱军等京城名嘴,以朋友的身份到沈阳去给捧场。因为11月11日是所谓的“光棍节”,但白岩松却由这四个“一”联想开去,他用四个“一”来肯定《关东大先生》:第一次和网络媒体强强合作,第一次拍100年前的电视剧,第一次给中国观众带去不一样的电视剧内容,赵本山第一次不正眼看人。这“四个一”加一起,还有一个意义,就是希望他能获得“五个一”工程奖。

用当下侃人的话说:白岩松真是太有才了。但当年的白岩松,尤其是刚上大学的白岩松,是个连在多人面前每说一句话都脸红的“内向”青年。从那个样子到今天这种“太有才”的状态,重要的是实践的练就。或者是一种不断像实践学习的结果。

把实践当学校,认真地对待工作中的每一次努力,这也是我们走向专业化的必经之路。

五、把握好有关专业化的几个问题

这是美国《达拉斯晨报》上的一篇文章:

喜欢《你可以做得更好》吗?喜欢李克石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