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 第27章 “忍辱负重”的思想(1)

第27章 “忍辱负重”的思想(1)

小说: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作者:华业

1.一切不如意就是辱

在佛法上讲,一切不如意就是辱,受一切痛苦就是辱。譬如我们老了病了,老病就是辱,老病招来自己许多烦恼,也带给别人许多烦恼。

南怀瑾先生在此讲的是佛祖对于“辱”的定义,辱的宽泛性。辱并不是一定是受之于别人,一切的自我感觉不良好都是辱。

以前,一位禅师的门下有500弟子,其中,有个小和尚的名字叫“恶者”。这个名字听起来让人心里很不舒服,于是,他想让师傅给他起一个好听一点的名字,而师傅让他自己到外边找一个吉利的名字。小和尚非常高兴,走街串巷地去找好名字。

一次,小和尚看见一群人正在为一个死者送葬,于是,他走上前去问道:“请问,死者叫什么名字?”送丧的人说,叫“有命”。他一听,摇摇头,不无痛惜地说:“名字叫有命,为何却没了命呢?”送丧的人冷笑.一声,说道:“名字只是一种符号,人都难免一死,怎见得叫有命就不会死了?你这小和尚也真糊涂。”

小和尚边想边往前走,一会儿,他来到了一个富家大户的门前,看见主人正在用皮鞭抽打一个女仆。小和尚见女仆非常可怜,就上前问主人道:“你为何这般打她?”主人气愤地说:“她欠了我的钱不还,难道我还不该打她?”小和尚又问:“请问这女仆叫什么名字?”主人答说“宝玉”。小和尚一听,惊叹道:“宝玉这名字多吉利,怎么没钱还债,并且还要挨打呢?”主人听了,讥笑道:“叫宝玉又怎么了,她还不是一个女仆?名字只是一个符号罢了,与有没有钱有什么关系?”小和尚一听,觉得有理,就决定不再找名字了,开始向寺庙的方向走。

在回去的路上,他遇到一个迷路的人,他问那人的名字,那人说叫“指南”。小和尚很好奇,就问他:“你既然叫指南,为什么还会迷路呢?”迷路人听了哈哈大笑,说道:“名字只不过是个符号而已,叫指南难道我就不会迷路了吗?”小和尚无言以对。

最后,他回到了寺里,来到了师傅的身边。师傅问他是否找到了满意的名字,小和尚懊悔地说:“我不再找了,我还是叫原来的名字吧,它只不过是一个符号而已。”

这个故事讲的是小和尚找名字,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他的辱不是来自别人,而是来自自我本身的感觉,而在他列出找名字的途中看到女仆受辱,来自于她借钱不还,而鞭打她的女主人也受了辱,这辱便来自于女仆借钱不还,他自我心中产生的辱感。而大多数时,我们受到的辱,来自外界而干扰了我们内心。

一个妇人是私生子,别人都对她指指点点,为此她整日烦恼不已。无论她走到哪里,这种烦恼都如影随形,不断地折磨着她。

有一天,妇人实在忍受不了了,便想投水自尽,一死了之。可是,妇人刚刚跳人河中,就被人救了起来。当听完妇人的不幸遭遇时,那个救她的人劝她投人佛门,寻求解脱。

于是,这位妇人拜访一位禅师,对其叙述自己的不幸。禅师在听完妇人的叙述之后,只是让她静默打坐,别无所示。

妇人打坐了三天,非但烦恼不除,羞辱之心反倒更加强烈了。妇人气愤不过,跑到禅师面前,想将他臭骂一顿。

“你是想骂我,是吗?只要你再稍坐一刻,就不会有这样的念头了。”禅师的未卜先知,让她既吃惊又心生敬意,于是,她依照禅师的教示,继续打坐。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禅师轻声问道:“在你尚未成为一个私生子之前,你是谁?”

妇人脑子里的某根弦仿佛突然被拨动了一下,她窘得双手捂着脸,随后更是嚎啕大哭起来:“我就是我啊!我就是我啊!”

辱的消除,不在于别人停止对你的侮辱,而在于自己不去多管别人辱你的这样的“闲事”。

有一个小和尚非常苦恼,因为师兄师弟们老是说他的闲话。无处不在的闲话让他无所适从。

念经的时候,他的心却不在经上,而是在那些闲话上。

他跑去向师父告状:“师父,他们老说我的闲话。”

师父双目微闭,轻轻说了一句:“是你自己老说闲话。”

“他们瞎操闲心。”小和尚不服。

“不是他们瞎操闲心,是你自己瞎操闲心。”

也许有人会说,佛法中的对辱的处理过于消极,但实际情况是“无言就是最大的蔑视”,何况有些事本身就是“越描越黑”。本无辱感,何来辱呢?

2.众生堪忍

忍辱并不是完全讲侮辱,大家不要搞错了,一切的痛苦能够忍的都是辱。……反正能够忍得住就这样忍下去;所以说娑婆世界的众生堪忍,能够忍受。

南怀瑾先生是佛教中所说的居士。身居佛门的出家之人尚且要忍受许多“辱”,身居在世的“居士”更要忍受许多辱,何况入世甚深的俗人呢?众生堪忍,就是说既然不回避,又无计可施,那就忍受吧!

一天,天台山国清寺的丰干禅师在松林漫步时捡到一个小孩,问了附近村庄人家,没有人知道这是谁家的孩子。丰干禅师只好把这男孩带回国清寺,等待人家来认领,大家都叫那孩子“拾得”。

就这样,拾得在国清寺安住下来。长大以后,上座就让拾得担任添饭的行堂工作。时间一久,拾得也交了不少道友,尤其与其中一个名叫寒山的相交最为莫逆。因为寒山贫困,拾得就将斋堂里吃剩的饭渣用一个竹筒装起来,给寒山背回去用。

有一天,寒山问拾得:“如果世间有人无端的诽谤我.欺负我。侮辱我、耻笑我、轻视我、鄙贱我、恶厌我。欺骗我,我要怎么做才好呢?”

拾得回答道:“你不妨忍着他、谦让他、任由他、避开他、耐烦他、尊敬他、不要理会他。”

寒山再问道:“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处事秘诀,可以躲避别人恶意的纠缠呢?”

拾得回答道:“弥勒菩萨偈语说:老拙穿破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有人唾老拙.随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人弱心不弱,人贫道不贫。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办。如果能够体会偈中的精神,那就是无上的处事秘诀。”

日本东京有一个武功高强的武士,精通禅道,尽管他年纪很大了,但在和人交手的时候,仍然次次获胜。

一天晚上,一个年轻力壮的武士前来拜访。这个武士不但武功高强,而且胆大妄为,横行乡里。他和人比赛的时候,经常先用各种方式将对方激怒,逼得对手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先出手,然后,他自己抓住这个时机,平静而仔细地观察对方的漏洞,一旦抓住对方的弱点,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进行反击。因为使用这种招数,再加上自己的超常武功,年轻武士在和人交手时,也从未失败过。

年轻武士久仰老武士的声名,但因为年轻气盛,仍不把老武士放在眼里。他这天前来拜访的目的就是踢馆,想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名望。

弟子们担心老武士年龄太大,不是年轻武士的对手,都纷纷劝他不要接受挑战,或者挑选自己的年轻弟子迎战。可是,老武士接下了对方的战帖,并决定亲自出战。

两大高手比赛的消息不胫而走,人们纷纷来到市区的大广场前,观看这场不同寻常的比赛。

比赛开始了,年轻武士像往常那样,开始侮辱老武士,对他扔石头、香蕉皮,还往他脸上吐口水,用脏话侮辱他,想以此来激怒他,但老武士不为所动。

这样折腾了好几个小时,老武士始终一动不动,既不生气,也不抢先出手。这是年轻武士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情况,他骂得嗓子都哑了,并且精疲力竭,已经没有力气和勇气向老武士进攻了。最后,血气方刚的武士不战而退,灰溜溜地逃跑了。

回来后,老武士的弟子们都气不过,纷纷质问道:“师傅,您为什么不好好教训一下那个狂妄自大的家伙呢?”“就是!那个小子太过分,师父您怎么能忍受?再说,这样也有损师傅您的声名。”

面对弟子们的质问,老武土没有辩解,反而问道:“假如有人带着礼物来见你,你不接下礼物的话,礼物归谁?”

弟子齐声回答道:“当然是归送礼的人。”

老武士微微一笑,说道:“妒嫉、愤怒和侮辱难道不是同样的道理吗?如果这些东西你都拒收,它们还是归对方所有。”

老武士最后说:“从对招的角度来说,他是有,我是无,无招胜有招。”

弟子们听了这番话,才明白了师傅的用意,也从中领悟到了许多的道理。

西晋太尉王夷甫曾经嘱托一个同族的人办事,过了一段时间也没有办;一次王夷甫在宴席上和那个人相遇,于是借机会对他说:“前一阵嘱托您办的事情,怎么还没有办?”族人大发雷霆,举起食盒摔在他脸上。王夷甫一句话也没说,洗完手和脸之后,拉着王导的胳膊,和他乘一辆车离开了。王夷甫在车里照着镜子,对王导说:“你看我,根本就不计较这些挨打受辱的小事。”

人们在无缘无故地遭到羞辱,肯定会还以颜色,而王夷甫在大庭广众之下,被族人用食盒砸到脸上却不动肝火。王夷甫之所以这样做,固然是因为他气量大,为人宽宏,但更重要的是他清楚自己和族人的身份以及对事情理智的态度。尽管族人没有遵守诺言办成事情,还毫无道理地动手打人,但王夷甫贵为朝廷重臣,如果和他一般见识,也用食盒还击,那就有失身份了。而且事情没有办成已经是事实,就算自己责骂族人出了气,也于事无补。这样想来,与其跟一个小人无谓地争斗,还不如趁机显示自己的宽宏大量,博得一个好名声。人们应该像王夷甫一样,在遇到突发的事情时保持清醒,不要意气用事。同样是遭到别人的羞辱,如果因为一时冲动以牙还牙,可能当时觉得很解气,但事情的后果也许会更糟。

3.忍是最难做到的

我们要想学佛,要想修行成就,“忍”是最难做到的,就像打坐修息,为什么定不住啊!两个腿痛,你就忍不住了。这个忍就是忍辱里的一忍啊!

佛门堪净,不论是僧众、居士还是信徒都应小心行事,来此之人都是虔诚学佛的,所以南怀瑾先生说,要想学佛,要想修行成就,就要先忍。

天刚破晓,朱友峰居士就兴冲冲地抱着一束鲜花和供果,赶到大佛寺想参加寺院的早课。

可是,没料到刚踏进大殿,左侧突然跑出一个人,正好与朱友峰撞个满怀,将他捧着的水果撞翻在地。朱友峰看到满地的水果忍不住叫起来:“你看!你这么粗心,把我供佛的水果全部撞翻了,你得给我一个交待!”

那个人名叫李南山,他非常不满地说:“撞翻已经撞翻,顶多说一声对不起就够了,你干吗那么凶啊?”

朱友峰十分生气:“你这是什么态度啊?自己错了还要怪人吗?”

接下来,两个人互相咒骂起来,互相指责的声音很大。

广圄禅师正好经过这里,问明原委后,说:“莽撞地行走是不应该的,但是不肯接受别人的道歉也是不对的,这都是愚蠢不堪的行为。能坦诚地承认自己过失及接受别人的道歉,才是智者的举止。”

停了片刻,广圄禅师又说:“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必须协调的生活层面的事情太多了,比如,在社会上,如何与亲族、朋友取得协调;在教养上,如何与师长们取得沟通;在经济上,如何量人为出;在家庭上,如何培养夫妻、亲子的感情;在生活上如何使身体健全;在精神上,如何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能够如此才不会辜负我们可贵的生命。想想看,为了一点小事,一大早就破坏了一片虔诚的心境,值得吗?”

听到这里,李南山先说:“禅师!我错了,实在太冒失了!”他说着便转身向朱友峰说:“请接受我至诚的道歉!我实在太愚痴了!”

朱友峰也由衷地说:“我也有不对的地方,不该为点小事就大发脾气,实在是太幼稚了!”

元代名士许名奎在他的文章中就详细阐述了德量从隐忍中增大的道理:

不能忍受别人冒犯的人,发起怒来不会顾及别人;不能忍受别人压抑的人,怨愤时不会考虑自身。受到一点挫折就好像在大庭广众之下受到侮辱,就怒发冲冠,难道这是壮士?不能忍受挫折,不是害了别人,就是害了自己,不如忍耐性情从旁慢慢观察胜败。名誉在屈辱中得到显彰,德量从隐忍中增大。黥布恃仗意气,以为会拜他为汉将,当汉王坐在床上洗脚召见他时,他气得要自杀,召见后受到的礼遇超过了他的想像,又大喜过望。黥布最后未能以功名终其身,当时就已经见出他的度量了。

仕途的升迁,就像台阶那样一级一级地升高。攀引跨越,何必那么急躁。有远大见识的人,退隐而至恬淡无争的境界。朝廷官府征召他做官,第一次委任,他辞掉,第二次委任,他仍然推辞,还要等待第三次。热心名利地位的人,不能忍受贫寒;向灶献殷勤的人,不能忍受谗言的诱惑;跳墙去幽会的人,不能忍受男女间的情欲;翻墙盗窃的人,不能忍受贪财的物欲。爵位称做天爵,俸禄称做天禄。可以继续做就继续做,可以马上离职就马上离职。用车装载着黄金锦绣,为权力地位奔波。吃的粮食比玉贵,烧的薪柴比桂木贵,随顺着鬼而见到神。就像做了一场虚幻的南柯梦,对事情又有什么补益?

东晋大臣王述性情急躁。有一次吃鸡蛋,他用筷子去叉,没叉到,立即大发脾气,拿起鸡蛋扔到地上。鸡蛋在地上滚来滚去还没有停,他又下地用木屐去碾,又没碾着。他气得要命,从地上拿起鸡蛋放进嘴里,嚼碎了立即吐出来。王羲之听说后哈哈大笑,说:“即使是王承有这种急性子,尚且没有丝毫可取之处,更何况是王述呢?”谢无奕性情粗暴蛮横,因为一些事情和王述产生了矛盾,就亲自去数落他,还毫无顾忌地破口大骂。当时王述表情严肃,面冲着墙不敢动。骂了半天,谢无奕走了。过了很长时间,王述转过头问身边的小吏:“他走了吗?”小吏说:“已经走了。”王述这才回到座位上。当时的人都赞赏他虽然性情急躁,却能够有所容忍。

王述是个急性子,脾气火暴。但是当谢无奕在自己家门口大骂,他却能够从容平静。王述虽然急躁,但没有丧失理智,做事情的时候很有分寸:他可以对鸡蛋又扔又碾,但对人却十分容忍。其中的道理也很简单:对没有生命的鸡蛋发脾气,鸡蛋不会报复自己;但是如果对人出言不逊,很可能遭人嫉恨。如果和自己有仇怨的人太多,日后难免被人家找机会报复,这时遭受的损失就不是自己碾碎的一个鸡蛋了。性格急躁的人往往由于自己言行粗暴得罪人,这实在是性格上的一大缺陷,会给自己的前途发展造成种种障碍。所以脾气大的人应该看到这种坏脾气给自己带来的危害,努力培养平和冷静的心态,从根本上改掉急躁的毛病,这是标本兼治的最好方法。但是如果短时间做不到,可以选择适当的发泄方式,比如像王述一样将火气发泄在不会给自己带来危害的鸡蛋上,这样就不会和别人发生冲突,避免了遭人怨恨,不失为性情急躁者安身立命的一条好方法。

4.忍:不动嗔念,只有慈悲

像佛说的身体被人家残害,而只有慈悲的,不动瞋念,到达忍受没有痛苦的境界,这是理的境界,智慧的成就。

“如果有人打了你的左脸,你应该把右脸也伸过去给他。”这句话听来是不是很愚蠢,但南怀瑾先生却认为这才是修行的至忍境界。这不是退让和怯懦,也不是思想愚固,而是人性中的宽容与理解。因为如果你把右脸也伸过去了,那打你之人还好意思再打吗?他肯定会脸红心跳。但是如果他又打了,那么,说明这人蛮横无理,已经无可救药,既然这样。既然你忍无可忍,也无补于事,那又何必跟这种人斤斤计较,一般见识呢?

喜欢《南怀瑾的济世佛道》吗?喜欢华业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