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墨子学院——墨子的兼爱非攻 > 第17章 机智与愚钝——人际交往的智慧(2)

第17章 机智与愚钝——人际交往的智慧(2)

小说: 墨子学院——墨子的兼爱非攻      作者:秦榆

格兰特将军立了大功后,他很谦恭地说:“李将军是一位值得我们敬佩的人物。他虽然战败被擒,但态度仍旧镇定异常。像我这种矮个子,和他那六尺高的身材比较起来,真有些相形见绌,他仍是穿着全新的、完整的军服,腰间佩着政府奖赐他的名贵宝剑,而我却只穿了一套普通士兵穿的服装,只是衣服上比士兵多了一条代表中将官衔的条纹罢了。”

这一番谦虚的话听在人家耳里,远比数次的自吹自擂好得多。惟有对自己的智商产生疑问的人,才爱在人家面前吹牛,以掩饰那些令人怀疑的地方。真正的智者,是不必自我吹嘘自我炫耀的,因为你的成绩,你的成功,别人会比你看得更清楚,而且会记在心上。

也许你以为格兰特将军的自谦,固然值得赞美,而李将军以败将的身份,居然也昂首挺胸、衣冠整齐,是否有些骄傲呢?其实不然,李将军虽然战败,但仍能坦然忍受耻辱,这正是他勇敢坚毅的地方。他这样做,是表示他把失败当作一种经验,而非一种耻辱,如果能再给他一次机会的话,他仍能挺身奋战、争取胜利。所以他也可以说是不失为一位伟大军人的风度。他之所以与格兰特持相反的态度,并非不肯谦虚,实在是由于两人所处的环境不同。

格兰特将军不但赞美了李将军的态度,而且也没有轻视他的战绩。他认为自己的成功和李将军的失败,都是偶然的机会造成。他说:“这次胜负是由极凑巧的环境决定的,当时敌方军队在维吉尼亚,几乎天天遇到阴雨天气,害得他们不得不陷在泥沼中作战。相反的,我们军队所到之处,几乎每天都是好天气,行军异常方便,而且有许多地方往往是在我军离开一两天后便下起雨来,这不是幸运是什么呢!”

格兰特将军把一场决定最后命运的大胜利,归功于天气和命运,这正表示他有充分的自知之明,始终没有让理智被名利的欲念冲昏。曾经有人说:“愈是不喜欢接受别人赞誉的人,愈是表示他知道自己的成功是微不足道的。”

假使你常常为芝麻小事而得意忘形,接受别人的称赞,自己拍自己的肩膀,把它当作一桩了不得的事情,那你无异是在欺骗自己,就像那些被魔术欺骗了的观众一样。

人生处在顺境和得意时,最容易得意忘形,终致滋生败象,乐极生悲。

看过特洛伊战争“木马屠城记”故事的人,都会记得特洛伊是怎样被毁灭的。

特洛伊人与入侵的希腊联军作战,双方互有胜负,后来联军中有人献计,假装全部撤退,留下一匹大木马,并将勇士藏在马腹内,其他的主力部队亦躲在附近。特洛伊人望见远去的舰队,以为敌人真的撤退了,于是在毫无防备下,将木马拖入城内,歌舞狂欢,饮酒作乐。就在他们睡梦时,木马中的敌人纷纷跳出,打开城门,里应外合,于是特洛伊灭亡了。

墨子曰:“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墨子以江河,裘皮大衣来作比喻,做人要谦逊。

自傲是人生一大误区。做人自谦,从个人来说这是最老实的态度,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个人无论如何神通也不过宇宙间一个尘埃而已。更何况山外青山楼外楼,水平高的人多的是,只是你未看见而已。从外人来说,自谦也是最实际的。朱熹在给其长子的家信中说:“凡事谦恭,不得盛气凌人,自取耻辱。”这就是说自谦招福,自傲招害。《三国演义》中的马谡,纸上演兵,盛气凌人,结果兵败人亡。所以《颜氏家训》中说:“满招损,谦受益。”真是为人之真言。

5.不必强争,万事以“理”为先

【原文】仁人以其取舍,是非之理相告,无敌从有故也,弗知从有知也,无辞必服,见善必迁。(《墨子·非儒下》)

【译文】仁人以他取舍是非之理相告,没有道理的跟有道路的走,不知道的跟知道的走。说出理由的必定折服,看到善的必定依从。

墨子指出要以理为先,有理说服没理的。在现实中也是如此,以理说服他人是不错的办法。

美国总统威尔逊说过:“假如你握紧两只拳头来找我,我想我可以告诉你,我会把拳头握得更紧;但假如你找我来,说道:‘让我们坐下商谈一番,假如我们之间的意见有不同之处,看看原因何在,主要的症结在什么地方?’我们会觉得彼此的意见相去不是十分远。我们的意见不同之点少。相同之点多,并且只须彼此有耐性、诚意和愿望去接近,我们相处并不是十分难的。”

某工程师嫌房租太高了,要求减低一点,但是他晓得房东却是一个极固执的人他说:“我写给房东一封信说,等房子合同期满我就不继续住了,但实际上我并不想搬家。假如房租能减低一点我就继续租下去、但恐怕很难,别的住户也曾经交涉过都没成功。许多人对我说房东是一位很难对付的人。可是我自己心中说:‘我正在学习如何待人这一课,所以我将要在他身上试一下,看看有无效果。’”

“结果,房东接到我的信后,便带着他的租赁契约来找我,我在家亲切招待他。一开始并不说房租太贵,我先说如何喜欢他的房子,请相信我,我确是‘真诚的赞美’。我表示佩服他管理这些房产的本领,并且说我真想再续住一年,但是我负担不起房租。”

“他像从来不曾听见过房客对他这样说话。他简直不知道该怎样处置。随后他对我讲了他的难处,以前有一位房客给他写过40封信,有些话简直等于侮辱,又有一位房客恐吓他说,假如他不能让楼上住的一个房客在夜间停止打鼾,就要把房租契约撕碎。他对我说:‘有一位像你这样的房客,心里是多么舒服。’继之不等我开口,他就替我减去一点房租。我想能多减点,我说出所能负担的房租数目来,他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临走的时候,他又转身问我房子有没有应该装修的地方。假如我也用别的房客的方法要求他减房租,我敢说肯定也会像别人一样遭到失败。我之所以胜利,全赖这种友好、同情、赞赏的方法。”

有一段关于风和太阳的神话。风和太阳争执谁的力量大,风说道:我能证明我的力量大,看,地下正走着一个老者身披大衣,我能比你更快地使他把大衣脱掉。

于是太阳躲进乌云里,风使出他的威力狂吹,但是风吹得越大,那老者越用手拉紧他的大衣。

最后风筋疲力尽了,停止了,太阳从云彩里走出来,开始对着那老者和气地笑。不久那老者便用手拭他前额的汗,并将大衣脱去。于是太阳对风说:“仁慈和友善永远比愤怒和暴力更为有力。”

这个是有趣的寓言,但愿也能给你一些深刻的启示。

与人说话,带着愤怒只会招来更加的愤怒,用事实与道理和别人交谈,至少不会得到别人对你的愤怒,灵活面对生活,灵活的做人。

6.聪明与愚笨之间

【原文】慧者心辩而不繁悦,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墨子·修身》)

【译文】聪明人心里明白而不多说,努力做事而不夸说自己的功劳,因此名誉扬于天下。

人人都渴望聪明,但聪明过了头,则适得其反。假如你能把握好糊涂与聪明的界线,则可能大不一样了。超凡的才华加上非凡的承担责任的勇气换来的不一定就是成功!人生如戏,演绎着幻化无穷的各种偶然情况,稍有懈怠就会有闪失,因此必须学会在愚笨与聪明之间划清楚只有自己知晓的界线。

纪晓岚是个智者,而且他是个“愚笨”的智者,这种经过人生幻化的智者就不是普通的智者。他的智慧帮助他渡过了许多劫难,直到晚年,机智仍与他相伴,他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纪晓岚这位已79岁高龄的老臣,再次出任会试考官。在此之前,他已有两次充任会试正考官,两次乡试主考官,还曾被任命为武科会试正考官。每次主考,他都谨慎从事,严防出错。在这次主考阅卷中,他还感慨地写下诗句,好像是表示自己要慎重取人。可总是天不遂人愿,偏偏在他最后的一次主考、特别谨慎从事的时候,却出了一点不大不小的麻烦。

原来,会试后不久,按照规定的程序,经过斟酌,确定了前几名的名单和次序,并对试卷加有详细评语。当时尚未发榜,属绝密信息。谁知这些情况都一一透露了出去。举子之中,连纪晓岚的评语也一清二楚。这下可捅了大娄子。

举子们免不了议论纷纷:“试卷诗未等提榜,怎么漏了出来?”

“前几名莫非有考官的亲戚?”有人推测说。

“说不定啊,钱能通神,营私舞弊者多矣!”又有人附和道。这些话传到纪晓岚耳朵里,他觉得此事非同小可。按照当时科举纪律,泄密之人不仅丢官、蹲监狱,甚至还要杀头。有关人员也要牵连进去,正考官和副考官负全责,自然脱不了干系。历史上这样的例子着实不少,牵连之广,处罚之严厉,可是触目惊心。此次科场风波如不妥善处理,势必将引发一场灾难。

考虑到此,纪晓岚把另一名正考官左都御史熊枚和副考官内阁学士王玉麟、戴均元找来,商讨此事。

熊枚说道:“被取之人与诸考官并无任何关联,系秉公取录。即使有私情,也只有保密,绝不会泄密的。”

“泄漏此事看不出目的,可能事出偶然。”戴均元感到有些迷惑不解。

纪晓岚也觉得此事奇怪,泄漏此事无非把水搅浑而已,对大家都没有好处。可能是无意中出错。他反复权衡,最后决定把事情揽在自己头上。于是他坦然地对他们说道:“此事待我去面见圣上。”

嘉庆帝这时早已得到禀报,虽然很恼火,但也不明白为何会出现这样的事。他下令追查,又把纪晓岚召来问话:“老爱卿,此事系何人所为?”

“启禀圣上,臣即是泄漏之人。”纪晓岚慢条斯理地说。

“你——”嘉庆皇帝听后很吃惊。他知道纪晓岚向来办事谨慎,这种事决不会出在他身上,可能另有隐情,于是接着问道:“卿又何故泄漏呢?”

只见纪晓岚非常平静地说道:“为臣书生意气,每有佳作,反复吟咏,难免在朋友谈论中漏出几句。此事实出无意,如圣上动怒,纪晓岚甘愿领罪。惟求圣上开恩,不要株连他人。”

嘉庆皇帝自然明白纪晓岚的用意,无非是要消解此事。现见事情也仅仅是偶然出错,也就怒气消了一半,于是下令撤回追查此案的大臣。一场将要掀起的大风波,就在纪晓岚巧妙周旋下而平息下去。那些参与此科会试的大小官员个个感谢纪晓岚,至于那真正泄密的人,虽不敢明言,他的感激更是至诚至深的。

此事并不见于正史,只见于野史的零星记载,但嘉庆七年的会试确有一些波折,纪晓岚也曾将情况做过解释:“臣等竭二十余昼夜之力,往来商榷,务核其真,虽识见祷昧,不敢自保其无讹,然黜伪崇真之念,则协力矢之,均未尝逾越尺寸也。”但不管什么原因,嘉庆皇帝并没有怎么追查此事,纪晓岚也没有受到什么处分,这其中或有纪晓岚与嘉庆关系密切的因素,但主要的恐怕还是查无实据的原因。然而,此事确实反映了纪晓岚承担责任的勇气和魄力,恐怕这是纪晓岚之所以被他人尊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做人必须在愚笨与聪明之间划清界限,不能盲目越出,既要让对方明白己意,还要让对方能接受。这就是一门学问。

7.避免与人争论不休

【原文】国家发政,夺民之用,废民之利,若此甚众。然而何为为之?(《墨子·非攻中》)

【译文】国家发动战争,剥夺百姓的财用,荒废百姓的利益,象这样多,然而又为什么还去做这种事呢?

墨子在《非攻》篇大篇幅地阐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农民不耕作,士人不当官,物质资料减少,人口下降这对双方都是不利的。这就如我们在生活中,无谓的与他人争论一样,与人无休止地争论,这样谁都得不到好处。林肯说得好:“与其为争路而被狗咬,毋宁让路于狗。因为即使将狗杀死,也不能治好被咬的伤口。”

20世纪初的美国总统威尔逊,他有一名得力助手,就是财政部长威廉麦克阿杜,他也曾以多年的从政经验,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你不可能用辩论击败无知的人。”

有一次唐斌参加朋友的婚礼,席间有一位年轻人在说明新郎与新娘的关系时,用了“青梅竹马”这个成语。他为了夸耀自己的博学,还念出了这首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不过,这位年轻人却搞错了,他所念的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写的长干行,而他却误以为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所写的诗,可能因为这首诗蕴含的感情深厚,害得他误以为是出自女性作家之手。

当时唐斌年轻气盛,又认为中国文学是自己的特长。为了夸耀这点,他毫不客气地当着众人的面,纠正那人的错误;可是不说还好,这样一说,那人反倒更加坚持自己的意见了。

就在他们争论不休时,恰巧唐的大学老师坐在隔桌,这位老师是专攻唐代文学的博士,现在任教的课程也都是和诗有关,于是他们就找这位老师评判,各自陈述观点,老师却只是静静地听着。然后在盖着桌布的桌下,用脚轻踢了唐斌一下,态度庄重地对他说着:“你错了,那位先生主说的才对。”

对此唐斌非常的疑惑,回家就查到了那首诗,准备找老师问个明白。

第二天,他在教授研究室里找到老师,还没等他开口,老师就先说了:“你昨天说的那首诗是李白的长干行,一点也没错。但我们都是客人,何必在那种场合给人难堪?他并未征求你的意见,只是发表自己的看法,对错根本与你无关,你与他争辩有何益处呢?在社会上工作别忘记这点,永远不和人做无谓的争辩。”

“永远不和人做无谓的争辩。”这句话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座右铭。

在辩论结束之后,争论的双方十有八九比原来更坚持自己的论调。

其实,争辩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假如我们辩论输了,那便是无话可说;假如我们赢了对方,把他的说法攻击得体无完肤,那又能怎样呢?我们如果得到一时的胜利,那种快感也维持不了多久。

相反的,你的胜利必然会对别人的自尊心造成极大损失,使他面子上下不来,对方可能因此而忌恨你,伺机报复你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因此,当你要与人争辩时,不妨想想两个方面的结果:一个是毫无意义的“表面胜利”,一个是对方的好感。这两件事就如孟子所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你需要的是什么呢?

8.言行傲慢易惹祸,言行谦逊易获福

【原文】其傲也出,于子不祥。(《墨子·公孟》)

【译文】言行傲慢,对你不吉祥。

墨子非常强调做人谦虚的重要性,在其它地方他也同样强调过。

每一个人都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适当的对自己进行吹棒也无可厚非,但绝不能让这种吹捧成为一种固有的心态,为逞一时之快,盲目的进行吹嘘必会遭人所厌。吹嘘的心态每个人都有一些。在取得成绩时希望让人知道,最好能受到赞美,这种心理很正常。但是你要知道每个人都讨厌别人的吹嘘。有涵养的人会顾着你面子,假装微笑,假装欣赏,而你可千万别认为每个人都这么有涵养。大部分时候,你不会那么幸运。很多人会在你吹嘘自己的时候很冷静地刺你一下,把你自我吹嘘时不小心露出的漏洞给捅出来。

喜欢《墨子学院——墨子的兼爱非攻》吗?喜欢秦榆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