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历史年鉴之1916 > 第17章 文学之星(7)

第17章 文学之星(7)

小说: 历史年鉴之1916      作者:邱志伟

达迪耶的早期剧作有历史剧《桑维人国王阿斯米安·达伊莱》(1936)等。他在戏剧方面的代表作是讽刺剧《托戈·格尼尼老爷》(1970),揭露一个非洲黑人同白人掮客勾结而成为暴发户,最后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这个剧在非洲各国巡回演出深受欢迎。《刚果的贝雅特里齐》(1970)以欧洲人初次侵犯非洲的历史为背景,写黑人们受骗上当,女主人公贝雅特里齐因宣传反抗而被殖民者活活烧死。《风中的声音》(1970)写一个造反的奴隶由于野心而蜕化为独裁者的悲剧。历史剧《风暴岛》(1973)再现海地奴隶出身的著名黑人政治家图森·卢韦蒂的书迹,他是1791年那次声势浩大的黑人起义的领袖,不幸被拿破仑派兵镇压。达迪耶还发表了几出短剧:《大骗子西迪》,《困难的处境》和《海誓山盟》等。

布埃罗·巴列霍,安东尼奥

(1916~)西班牙剧作家。1916年9月29日生于瓜达拉哈拉市一个技术人员家庭。父亲曾在军队服役,当过工程兵校级军官,后因参与内战,被共和政府枪决。

布埃罗从小酷爱文学,大量阅读文学名著,特别是西班牙经典作家佩雷斯·加尔多斯、巴列·因克兰、乌纳穆诺的作品,这为他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故乡中学毕业后,随家迁居马德里。1934年入该市圣费尔南多美术学院学习绘画,并潜心研究美术理论。

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布埃罗毅然投笔从戌,志愿加入共和政府步兵营,不久随部队开赴前线,在第15师卫生总部工作。1939年内战结束,布埃罗被佛朗哥当局逮捕,先扣押在巴伦西亚的斗牛广场,后又转移至索内哈集中营。一月之后,获准回马德里,但不久再次被捕,并被指控犯“叛国罪”,判处死刑,他在死牢里关押了八个月,后被数次减刑,转狱,直至1946年才获得自由。长期的狱中生活使布埃罗对西班牙当代社会有了更加深刻的体验,养成了严峻冷静地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的习惯,对他的戏剧创作活动影响极大。

出狱后,布埃罗即拿起搁置已久的笔墨,为首都报刊撰稿绘画,并开始其戏剧创作生涯。为了反映战后西班牙人民要求变革现实的强烈愿望,布埃罗不顾当局严苛的审查制度,接连创作多部剧本,成为西班牙战后最具代表性的杰出戏剧家。

1949年10月14日,他的三幕剧《楼梯春秋》于马德里西班牙剧院首演,获巨大成功。以后又连续上演180余场,上座率经久不衰。是年,中断了15年之久的西班牙戏剧创作最高奖——洛贝·德·维加戏剧奖恢复评选。在200余部参加评选的作品中,《楼梯春秋》独占鳌头,荣获该奖。该剧以一幢公寓的一座楼梯为背景,反映了几代房客因社会的和个人的原因,无法实现他们改善物质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愿望。作品中的人物和楼梯是作者借以反映西班牙战后受压抑的时代的戏剧符号,而房客们天天上上下下那个楼梯,则象征在时间的流逝中人们之间的互不理解,代表了社会的停滞不前和人们的麻木与孤寂。西班牙文学评论家布朗认为:“《楼梯春秋》一剧开辟了当代西班牙戏剧创作的新纪元,为改革旧的传统戏剧奠定了基础。”

1960年,布埃罗·巴列霍描写17世纪西班牙名画家贝拉斯克斯(旧译委拉斯开兹)的历史剧《宫娥图》问世,再次轰动西班牙剧坛。该剧连续上演达260余场,为西班牙戏剧史上所罕见。《宫娥图》是贝拉斯克斯于1656年绘制的一幅油画,剧本的舞台设计即以此画为依据,演出时令人仿佛感到名画复活,别具奇趣。该剧写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四世是个昏君,文治武功俱不足道,只知一味提高税收,搜刮民财,因而国内****频仍,民不聊生。宫廷画师贝拉斯克斯竟对贫民深表同情,不尊王室,国王震怒,但无以治罪。佞臣献计,诬陷贝拉斯克斯私画裸女(指其名画《镜中的维纳斯》),以逼他毁画,并将他法办。但贝拉斯克斯毫不畏惧,反而从容坚定地回答:“永不毁画,因为这是艺术!“西班牙文学评论家多梅内奇认为:“《宫娥图》一剧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作家力图从历史的角度来探索决定西班牙命运的渊源,他事实上要反映的是当今西班牙的社会问题和西班牙人民的精神面貌。”

1974年,其另一代表作《基金会》面世,又一次获得各界好评。该剧通过身陷囹圄的五名死囚的一段经历,剖露了西班牙战后的现实,寓意深刻。25岁的托马斯因散发传单而被捕,供出了同伴,受到良心谴责,因而精神错乱,产生幻觉。在他的眼里,监狱成了进行研究工作的基金会,关押的死囚成了工程师、医生和数学家。后在同伴阿塞尔劝导下,渐渐回到现实。阿塞尔策划越狱,狱方获悉后即采取行动。图利奥被拉去处决,马克斯被提去审问,阿塞尔在提审时坠楼身亡,托马斯和利诺被罚囚地下室。此剧力图告诉观众:战后西班牙严酷的现实不啻一场恶梦,人们的舒适感只是一种幻觉。

布埃罗·巴列霍的重要作品还有:《沙上留言》(1949)、《炽热的黑暗》(1950)、《编织梦境的女人》(1952)、《黎明》(1953)、《今天是节日》(1956)、《面朝下的扑克牌》(1957)、《民族梦想家》(1958)、《圣奥维多协奏曲》(1962)、《天窗》(1967)、《理智之梦》(1970)、《神仙光临》(1971)、《爆炸》(1977)和《鳄》(1981)等。他的作品多被搬上银幕,译成多国文字。

布埃罗·巴列霍曾多次获重要文学奖。1949年获洛贝·德·维加奖,1957、1958、1959、1980年获国家戏剧奖、1960年获“批评”文学奖,1986年获塞万提斯文学奖。1971年1月29日,当选西班牙皇家语言科学院院士。

布莱昌·尤利

(1916~)德国作家。1916年6月9日生于贝克尔维茨。

布莱昌属少数民族中的索布族人,用德语和本民族语言写作。父亲是石匠。他曾学过国民经济,1933年后在一个索布族抵抗运动组织中从事地下工作,1937至1938年流亡捷克和波兰,1938至1939年被捕入狱,1942至1945年上前线作战。战后布莱昌担任了民主德国索布族青年领导工作,1949年起成为专业作家,曾多次获得国家奖和其他文学奖,1964年成为民主德国笔会中心成员。他的第一部小说集《田野上长小麦》(1951)就已经显示出自己的叙事才能和观察事物的锐利眼光。这个集子主要描写了索布族人民的过去和现在,他们的生活和斗争。其中比较优秀的是短篇《扬却娃老大娘怎样对付当局》。作者用幽默的笔法刻划了一个机敏、智慧的普通农村妇女形象。小说《五十二周是一年》(1953)叙述了一个索布族老雇农经过困难的冲突和斗争最后加入社会主义集体的变化过程。

布莱昌的代表作是从50年代末开始创作的三部曲:《文科中学生》(1958)、《迷惘时代的大学生》(1960)和《壮年》(1964)。作品继承了德国“发展教育小说”的传统,描述一个索布族青年哈努什如何经历各种矛盾冲突,寻求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最后成为一名党的工作者,投人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过程。这既是一部反映人的个性成长发展的小说,同时也是再现索布族人民从旧制度统治下倍受压迫到工农政权下获得翻身解放的小说。作品开始时,主人公动摇于顺应统治者还是和自己出身的民族结合在一起这二者之间,这也反映了索布族人民在这个世纪经历的社会、政治和思想矛盾。到了第三部《壮年》,作者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到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的矛盾和斗争上。在表现这个主题时,布莱昌把个性和典型性紧密结合,语言风趣幽默,表现了索布族人民的智慧、开朗和无穷的潜力。

此外,60年代他还写了歌颂和波兰建立新型睦邻关系的短篇小说《克拉考之行》(1966)、儿童文学读物和有象征寓意的故事《黑磨坊》(1968),书中涉及到剥削和人的异化等问题。70年代以来,他的两部长篇小说引起强烈反响:《克拉巴特或世界的变迁》(1976)和《父亲的肖像》(1982)。尤其是前者标志着布莱昌的创作达到了高峰,被称为“索布族的民间史诗”。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根据关于克拉巴特的民间传说把古典史诗、神话故事、科幻小说、哲理思考和评论融为一体。地点在作者的故乡劳希茨,时间却追溯到远古时代。围绕着魔术师克拉巴特这个中心人物,作者提出和探讨了人类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在内容上空前广泛;艺术形式上各种体裁相互渗透,对现代小说艺术的发展有一定贡献。

埃布纳·埃申巴赫·玛丽·封

(1830~1916)奥地利女小说家。1830年9月13日生于梅伦附近的茨迪斯拉维克,1916年3月12日死于维也纳。

她生长在捷克一个世代贵族之家,母亲生下她之后就去世了,父亲很快又结了婚。她是在祖母和许多仆人的照料下长大的,18岁时嫁给了堂哥莫里茨。她丈夫当时任奥匈帝国陆军上尉,1898年去世时已是官爵显赫的陆军元帅。婚后,她跟随丈夫在克洛斯特布鲁克住了八年,1856年定居维也纳。她与当时维也纳的一些德国和奥地利的作家如劳伯、黑贝尔、格里尔帕策等交往甚密。

她的文学创作始于戏剧。她曾声称要成为“19世纪的莎士比亚”。《苏格兰的玛丽·斯图尔特》(1860)、《玛丽·罗兰》(1867)、《森林小姐》(1872)、《男人的忠诚》(1874)等剧作虽然曾经公演,但并未获得成功。

在格里尔帕策的鼓励下,她转向小说创作,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成就。第一部小说《博彻娜》(1876)获得了广泛的好评。此后,她写了大量批判社会现实,反映下层人民疾苦和贵族生活的中短篇小说,如《女钟表匠洛蒂》(1880)。《乡村与宫廷的故事》(1883)、《一位画家的经历》(1889)、《罪不可赎》(1890)、《玛格丽特》(1891)、《旧学校》(1897)等。长篇小说《教区的孩子》(1887)是她的代表作,写了一个失去父母的孤儿在与社会的抗争中成长的故事。

她的作品注重反映社会问题,对下层人民的疾苦寄予同情,对贵族阶层的荒淫生活给予鞭挞。埃布纳·埃申巴赫是一位具有浓厚的人道主义思想的作家,她幻想以人类的爱和对“善”的信念消除社会的矛盾和弊端。

埃布纳·埃申巴赫的小说在德语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被公认为是19世纪德语国家重要的女小说家。1898年,她获得了奥地利最高荣誉勋章——艺术与科学勋章。1900年,维也纳大学授予她哲学名誉博士称号。

喜欢《历史年鉴之1916》吗?喜欢邱志伟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