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历史年鉴之1916 > 第31章 1916日历(3)

第31章 1916日历(3)

小说: 历史年鉴之1916      作者:邱志伟

农商部设立林务处专管全国森林事务

(1月3日)

1915年12月31日,农商部曾奏称:“吾国幅员辽阔,边省森林丰富,固宜急起经营,而内地满目荒山,弃置尤为可惜,亟宜切实规划,以资兴利。”拟特设机关,分区派员专办,并拟林务处暂行章程。是日,袁世凯申令照准。15日,林务处成立,以农商部次长金邦平兼任督办,专管全国森林事务,以发明林学、保商兴利为宗旨。

北京政府决定对云南用兵

(1月4日)

统率办事处举行军事会议,决定对云南用兵策略。云南宣布独立后,袁世凯令将唐继尧、任可澄、蔡锷褫职,以云南陆军第一师师长张子贞暂时督理云南军务,云南陆军第二师师长刘祖武代理巡按使,意图造成云南内乱;又试图通过英、法势力,使云南取消独立。两者均未见效果,遂考虑直接用兵。用兵区域分为三类戒严区:由百色、泗城经兴义、威宁及泸州、宁远为紧急区;由桂林经贵阳及重庆为临时区;由雷琼经辰沅、荆襄及汉中为预备区。用清康熙年间平定吴三桂遗策,分川、湘、桂边三路进兵。川、湘两路暂由第三师全部与第六、七师各一部编成,以曹锟为总司令,马继增为第一路司令,以常德为根据地,伺机由湖南经贵州进兵云南,张敬尧为第二路司令,以重庆为根据地,由四川向云南前进;粤桂两军合组之桂边一路军,以龙觐光为总司令,以南宁为根据地,由广西百色向云南攻击。

各省军政长官电请袁世凯早正大位并明令讨伐云南。督理江苏军务冯国璋领衔联络各省军政长官42人,电请政事堂及统率办事处转请“颁发明令,令将出征”,讨伐唐(继尧)任(可澄)等。安徽将军倪嗣冲、巡按使李兆珍电请袁世凯“早正大位,以定名分,而安人心”,同时,各省抽调军队若干,由大员统率赴滇,“用伸天讨”。其后,7日奉天段芝贵;8日河南赵倜,吉林孟恩远;9日湖南汤芗铭、沈金;10日浙江朱瑞、屈映光,山东靳云鹏、蔡儒楷,陕西陆建章、吕调元,上海杨善德、卢永祥,山西阎锡山;11日湖北王占元、段书云,江西李纯、戚扬,广西陆荣廷、王祖同,黑龙江朱庆澜;12日四川陈宦;13日张勋等各省军政长官先后电请袁“早登大位”,并对云南实行军事讨伐。

袁世凯拟派周自齐为赴日特使遭拒绝。袁世凯不顾五国公使劝告,实行帝制后,以为欧战方酣,各国无暇东顾,所虑者唯日本而已,而日本首相大隈重信又有赞成帝制的口头表示,故遣使表面为庆贺日皇加冕,考察实业,实则准备以牺牲利权为代价与日本洽商借款及谋求赞助帝制。是日,外交部电令驻日公使陆宗舆通知日本政府,决定派上卿衔农商总长周自齐为赴日赠勋特使,以大总统所佩之同等大勋章一座颁赠日皇。5日,陆宗舆访日外相石井菊次郎,征询日政府对袁世凯实行帝制的意向。而周自齐奉袁密令后,6日与梁士诒密谈访日事宜。8日,外交部再电陆宗舆,告以周准备24日抵东京,希知照日外部。14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在使馆举行酒会,为周饯行,表示日本政府十分欢迎之意。15日,石井急电日置益,以俄国大使将至东京,不便迎接中国特使以免发生误解为借口,令拒周赴日。16日,日置益照会外交部,请周暂缓赴日;陆宗舆电外交部,称日政府“此次拒绝周使,即是蔑视元首之发端。其机关报口气图画,已不以友谊相待”。17日,陆宗舆再电外交部,极力主张延缓帝制,使“乱事无从蔓延”。日本拒绝原因据称在澄清“特使”之政治色彩,当时中日各报纷云“接受特使暗示承认帝制”,反映日本政府对袁世凯的政策变化。

蔡锷通电讨伐袁世凯

(1月5日)

2日,戴戡即奉护****第一军总司令蔡锷派遣,率部离滇前往贵州策应独立。是日,蔡锷通电讨袁,誓以四事:“一曰与全国国民戮力拥护共和国体,使帝制永不发生。二曰划定中央地方权限,图各省民力之自由发展。三曰建立名实相副之立宪政体,以适应世界大势。四曰以诚意巩固邦交,增进国际团体上之资格。”7日,蔡锷函劝北方各师旅团营长效鲁仲连之力拒强秦,取消帝号,法华盛顿之争取天赋人权,建树共和,共襄义举。切勿存心观望,坐失事机,甘为公众之敌。并密电四川将军陈宦、师长刘存厚,请一致反对帝制,速为策动。袁世凯颁令讨伐唐继尧、任可澄、蔡锷。袁世凯令“着近滇各省将军巡按使一体严筹防剿,毋稍疏忽。兹派虎威将军曹锟督率各师,扼要进扎,听候调用”。袁世凯同时申令各省长官晓谕人民“分别顺逆”,勿受蔡锷等“煽惑”。7日,袁世凯颁令嘉慰龙济光、张勋、冯国璋、陆荣廷、段芝贵等“公忠体国,义愤同深”,“著各于所部,简拔精锐,听候随时调用,其防扎地面,务须严密戒备,以保治安而卫黎庶”。8日,袁世凯特任王占元为襄武将军,督理湖北军务,继张锡之职,任命王金镜为陆军第二师师长。10日,袁世凯任命伍祥桢为川南镇守使,以加强对云南用兵事宜。19日,曹锟奉袁世凯命,离岳州西上入川督战。

广东共和军在惠州举事讨袁

1月6日。前广东都督陈炯明在惠州等地联络各处民军约万余人,组成讨逆共和军,陈自任总司令,下设18支队,由林海山、叶匡等分任司令。是日,发布“保障共和、征讨逆贼”檄文,将所部分为十路,于宝安县属之淡水、白花及惠州等地,同时起义。义军与龙济光军展开激战,先后攻占惠州属平山、平海、稔山及白花等地,并一度包围淡水。8日,龙军援军到达,经力战20余日,各路共和军相继失败。28日,袁世凯据报特令加督理广东军务龙济光郡王衔,并颁巡按使张鸣岐一等文虎章,其余参与战事人员分别获得奖叙有差。

参政院议决驳复龙建章“艳”电所请

1月7日。贵州巡按使龙建章曾于1915年12月29日通电请求另行表决国体问题,或由元首取消帝制。是日,参政院开会议决驳复,以所谓民意、法律驳斥再付公民公决说、元首宣言取消说,均不能成立,并称所谓人民疑惧心理,纯由唐(继尧)、任(可澄)造成,不能归咎中央。

政事堂通电各省将军、护军使、镇守使等切实查报地方治安情形。政事堂担心袁世凯称帝和对云南用兵之后,各地方是否会发生重大变乱,如若发生,是否能够迅速平定,要求各地方迅速切实查报。

江苏中华革命党人议计起义讨袁失败

1月8日。1915年12月下旬,江苏中华革命党人决定响应云南起义讨袁,并取立足地作为基础。经江苏中华革命军司令长官周应时、苏州革命军司令吴江左、清江革命军司令臧在新等计议,定于是日发动武装起义,起义地点原定于苏淮,后改为镇淮,同时联络南京、常州、苏州、扬州、通州响应。未料7日晚镇江机关为敌侦破,臧在新亦在阜宁被原定参与起义的军官捕送南京,导致镇、清两地未能如期举事,其余各地无法响应,起义中止。臧在新旋被杀害。

蔡锷致电南洋华侨筹饷接济。电称云南常备各旅团与贵州各团营合编为护国第一、二军,拟长驱西北,会师武汉,直捣幽燕。但“义师既起,需饷浩繁,滇黔瘠区,库储无多”,请海外父老昆弟“解囊相助”。并函请柏文蔚任南洋筹饷总代表。

教育部颁布一系列教育法令。教育部颁定《修正师范学校规程》,定师范教育本旨为注意教养学生勤于体育;富于美感,勇于德行;明建国之本原,践国民之职分;尊品格而重自治,爱人道而尚大公;实事求是;具有高尚之志趣;注意教授法和养成自动之能力等。并规定师范预科、本科、讲习科、设备、职员等事项。

教育部公布《国民学校令施行细则》、《高等小学校令施行细则》,对初等小学、高等小学以及蒙养园、盲哑学校等各类学校有关教则、编制、设施、职员、学费作了规定,特别突出修身、读经等教学科目,强调涵养儿童孝悌忠信诸德,注重《论语》、《孟子》大义。同时废止民国元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发的《小学校教则》、《课程表》,及有关高等小学各项之规定。

教育部还公布《地方人员兴学人员考成条例》。并批准商务印书馆将前编辑的民国新教科书生理及卫生学、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学、化学、物理、算术、代数学、几何学、三角学等10种书名,一律改为新体教科书。12日,又通知各书局修改教科书,除理科、算术、体操等科外,对国文、修身各科,凡涉及国体及标明共和之处,由书局自行修改。

唐继尧代表李宗黄抵达上海

(1月9日)

唐继尧为联络各方讨袁以壮声援,特遣派李宗黄、唐继虞为驻沪代表,负责与各方联络。李携带唐继尧致孙中山、陈其美、陆荣廷、梁启超、冯国璋等私函,自昆明出发,取道河口、海防、香港,抵达上海,并往访中华革命党。在香港时,曾与陆荣廷义子国会议员曾彦、孙中山驻港代表钮永建联络。10日,李访陈其美商讨袁事宜。并得日本武官青木帮助,由孙洪伊安排,李2月15日乔装自沪,乘日舰赴宁,在南京宪兵司令陈调元牵线下,17日与冯国璋密商共同讨袁,希望冯在长江下游出兵,最低限度亦需严守中立。冯以环境扦格未作表示。此后不久,李宗黄征得唐继尧同意,再赴南京晤谈,冯国璋始允严守中立。

英、法、俄、日就承认袁世凯实行帝制商榷

(1月10日)

俄驻英大使访英国外交大臣葛雷并递交照会,建议协约国承认袁世凯将行帝制,以免陷于被动,致招煽动“党人”起事反袁嫌疑。葛雷即表同情,并于11日将照会内容转告驻英日使上达日本政府。12日,日外相石井答驻日英使称:无必要因德、奥等国承认帝制而改变态度。此时,日驻华公使日置益亦报告日政府,谓英、法、俄驻华公使认为,若袁行帝制,应在适当时机予以承认,以免中国政局继续“****”。

叶德辉等电请袁世凯“立颁登极诏书”

(1月11日)

湖南长沙教育会长叶德辉与符定一、蔡湘、陈建中等在电文中称:“中国文化重在三纲五伦,天生民立之君,经训昭垂,古今不易”,国民代表已研定国体,而蔡锷、唐继尧、任可澄“扰已定之国基,树人民之公敌”,吁请“大张天讨”。

河南巡按使田文烈等奏请

(1月12日)

将前明蓟辽督师袁崇焕从祀关岳庙,为袁世凯称帝制造依据。14日,湖北宜昌神龛山石洞发现石龙,袁世凯令妥为保护,竟传为祥瑞。

1月13日。哈尔滨双合盛火磨以20万卢布买妥俄商地列金火磨,继续生产“红鸡”牌面粉。

龙建章潜离贵州

(1月14日)

云南宣布独立后,贵州巡按使龙建章地位尴尬,试图周旋于袁世凯及讨袁力量之间,故有请重决国体通电之举。其通电被驳回,即以母病告假三个月,是日离开任所。15日,袁世凯以龙建章滇乱未平,率行请假,“实属有意规避”,令着先行离任,付文官高等惩戒委员会依法惩戒,遗缺特任贵州护军使刘显世之兄刘显潜署理,设法拉拢,借以削弱西南力量。17日,贵州省绅商农工各界数千人在省议会举行联合大会,一致议决“为身家计,为地方计,为国家前途计,皆非先由本省亟谋自主不可”,并公推刘显世为都督。

唐继尧与任可澄致书梁启超盼长江下游发动

(1月15日)

唐、任在书中称滇黔虽已起事,但西南局势尚未见明朗,对于大局也非至关重要,而“长江下游一有动摇,全局立可解决”,盼长江下游发动。并称德、法两国领事对云南独立态度亲善,而英领事稍持异议,请梁积极为西南策划外交及建国问题。梁与江苏督军冯国璋有联络,时正在上海联络陆荣廷,谋与云南一致讨袁。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表《一九一六年》。文章称:“1915年与1916年间,在历史上画一鸿沟之界:自开辟以迄1915年,皆以古代史目之,从前种种事,自1916年死;以后种种事,自1916年生。吾人首当一新其心血,以新人格;以新国家;以新社会;以新家庭;以新民族;必迨民族更新,吾人之愿始偿。”要求1916年之青年,其思想行动须“自居征服地位,勿自居被征服地位”;须“尊重个人独立自主之人格,勿为他人之附属品”;须“从事国民运动,勿囿于党派运动”。

上海、江苏饥民发动闹荒风潮。上海南汇县饥民反对屯田缴价、清丈沙田,数百人在御界桥一带向富户要索钱米,并集议起事。15日,饥民数百又至张江栅要索钱米,要求停办屯田、清丈,警察开枪镇压,死伤数人,大动公愤。饥民愈聚愈众,连日来在南汇、川沙各处“闹荒”者达六七千人。19日以后,“闹荒风潮”漫入上海、奉贤县境,饥民两三千人连日拥至上海县三林塘、六里桥等处要索钱米。淞沪护军使连夜派兵渡浦驶往镇压,饥民旋被击散。2月13日,江苏南县饥民300余人至七团镇“闹荒”,被防军击散。

蔡锷率云南护国第一军主力自昆明进击四川

(1月16日)

中路先遣队董鸿勋支队已于1月10日先行出发,抵四川永宁(今叙永)后曾与驻永宁川军第二师师长刘存厚会商响应之计。是日,蔡锷率中路主力赵又新、顾品珍第二、三梯团自昆明出发,取道黔境向四川进军,并发布《告滇中父老书》、《谕四川同胞文》,再次重申护****讨袁决心及严明之纪律。

孙中山于东京致书康德黎夫人

(1月18日)

孙中山吁请英国官员勿受袁世凯欺瞒,指出:“英国竟无视袁世凯昭然若揭之亲德倾向而甘受愚弄,实令人诧异。”“香港、上海及新加坡等地之英国官员,居然与袁世凯合作而热衷于迫害我爱国同胞;其行动似乎受命于袁世凯,而非本国政府,视袁世凯直若其主子或上司。此种行径必贻英国政府以不良之后果。”。

留沪国会议员孙洪伊等活动反袁驻沪国会议员谷钟秀、孙洪伊、李述膺等致电驻华各国公使,谓袁僭称皇帝,已失其元首资格,凡有对外交涉均属一人之私图,我全国国民断无承认余地。3月3日,孙洪伊等在沪再发表通告各友邦书,谓“袁世凯叛国称尊”,国民“决心除此残贼”,望各国亲善民国政府,“弃绝背叛之独夫”。21日,孙洪伊等布告誓除****袁世凯。25日,谷钟秀、孙洪伊等50人通电各国公使,表示“誓除袁氏,以靖乱原,断不取一时姑容,永贻后患”,并望各国“同情”。

留尼汪岛华人向当地总督提出“中华商会”新章程,6月24日获得批准。

新华宫发现图谋刺袁事件

(1月19日)

刺袁案主谋为京师警察厅督察长袁英,其为帝制功臣十三太保之一袁乃宽次子,并与袁世凯认作同宗,故行动不为人所注意。袁英先是致书各省督军,约期举事,并以血书运动模范团。张作霖得袁英函后,即向段芝贵告密,段以原函密呈至京,事遂发,袁英被捕入狱,内史沈祖宪、内尉瞿克明等人亦有牵连。新华宫经查后,得炸弹50余枚。此案几经调查,终因牵涉甚广,未加深究不了了之。

喜欢《历史年鉴之1916》吗?喜欢邱志伟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