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纪实文学 > 精彩吴仁宝 > 第10章 常青树:“吃透两头”的小村官(2)

第10章 常青树:“吃透两头”的小村官(2)

小说: 精彩吴仁宝      作者:彭征,冯至

华西村的党员干部优秀与否,有一条明确的标准,那就是能不能做到“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这句话用更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在华西村里,要以村民的利益为本。这就是耿直的吴仁宝作为普通的农民干部独具魅力的领导艺术。

40多年来,吴仁宝老书记就是坚守着这样的标准,以身作则,带领华西村的党员干部及全体村民迎来了一次又一次辉煌。

1.“干部说假话,受苦的是老百姓”

1957年11月,江阴县撤区并乡后,现华西村地域由原属瓠岱乡改属华墅乡,取名华墅乡第23高级社,吴仁宝任江阴县华士乡23社支部书记、华士公社17大队党支部书记,这一年吴仁宝29岁,正是人生中思维敏捷、风华正茂的年纪。

上任不久后的吴仁宝就遇到了考验。

1958年,在中国农村历史上,是值得深思的一年。当时成立人民公社的高潮在农村一浪高过一浪;“一大二公”、“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口号响彻云霄;“大跃进”的战鼓谁敲得猛谁就是生产能手。那时候,西北农民向上报的亩产竟达到8000斤,在这样荒谬的报告基础上,江南农民仗着自己有“鱼米之乡”做后盾,在公社召集的村干部报产量会议上,大家都一个劲放卫星,各村报的产量数一路飙升,甚至夸张得最高报到了亩产1万斤!与贫瘠的大西北土地相比,这样夸张的描述和汇报也是“不过分”的,但却让处于江南富饶之地的华西村犯了难。

在这年里,华西这块土地也脱掉了“23社”的帽子,高唱起“大跃进”的战歌、成为华士人民公社的一个大队了。

在公社召集的村干部报产量会议上,各村包报的产量数全在七、八千斤,甚至还有的超过万斤!该轮到吴仁宝上台报告了,他望着台上会议主席期望的目光,犹豫了很久最后咬咬牙把6亩地的产量报在了1亩地上:“3700斤。”

全场哗然。会议主席原先都喜悦的面孔立即板了下来,当即半严厉半开玩笑地说:“仁宝,你太保守,太保守了。产量高低是政治问题,也是党性问题,你再考虑考虑。”

特立独行的吴仁宝笑了笑,说:“我估量着,每亩收3700斤还要靠风调雨顾,年景好呢!”

公社书记坐不住了,公开批评道:“太悲观了,3700,只及人家一半,你们肯定没有报足。人家万斤,你们为什么不能报万斤?”

另一位公社领导发狠了:“17大队肯定瞒产,这是说谎,向党说谎,这是什么性质的问题?你要好好认识错误……”

吴仁宝说:“这样吧,到收割时,公社派人来我们大队监督,多收1斤,我们宁愿挨饿也多卖给国家10斤;少收1斤,你们补给我们1斤就行了。”

于是,在场的公社干部哑口无言。

尽管有100个理由可以让吴仁宝报一个不至于让大家难堪的产量,但他还是坚持说了“真话”,他要把自己逼上绝境。

对于当初自己为什么把话说得那么决绝,多年以后的吴仁宝是这样解释的:“我觉得是符合实际的事情,从来就会管不住自己地跳下去。”

一个需要注意的背景是,自1958年5月国家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以来,干部们口头喊的、报告上写的都是如“一个米粒煮一锅,一个玉米装一车,高粱秆上安电线,坐着瓜皮过黄河”之类不切实际的口号,大家心照不宣,谁有异议就会被扣上右派的帽子,轮流批斗。上级到乡村考察,干部就号召大家人把周围40亩地即将成熟的稻子挖来堆积在一处,怕捂霉了,中间按上管子,夜里用鼓风机往里吹风,为的就是要模仿民歌描写的那样:“稻子长得密又浓,铺天盖地不透风。就是卫星掉下来,也得弹回半天空。”。吴仁宝在这样的背景下说了句“真话”,想来是让人捏一把汗的。

许多年后,无数的人评价,如果吴仁宝不是个敢于“跳下去”的人,那么后来的华西村和令人咋舌的财富也许将没有任何瓜葛。这是因为这种“跳下去”的“冲动”,此后的种种挫折和压力都没有改变吴仁宝的执着。

把目光再次回到1958年的报产大会。吴仁宝说下“真话”回到村里后,心里一直觉得自责,他挨个找到生产小队长做检讨:“我在台上说了假话,但我们内部可不能再说假话,内部假了,粮食都卖了,老百姓吃啥?”

这件事对吴仁宝是影响很大,很多年以后,吴仁宝依然常常提起这事。这件事让他认识到一个道理:干部说假话,受苦的是老百姓。要能坚持实事求是不说假话,就得心里没有包袱,不能只想着升官,不能只想着当先进,只有这样,你讲的话才能真正为老百姓负责,为党的事业负责!

1958年,在其他乡的干部们纷纷高喊着不切实际的口号的时候,吴仁宝则带领群众暗地里叫着劲,努力改革耕作技术,使粮食亩产一下子跳到700多斤,比解放前翻了一番。

1959年,吴仁宝刚过而立之年。他带领华西人再创佳绩,夺取了农业的大丰收。吴仁宝的头炮打响了,而且成绩还不错。

2.牛棚惊魂

从1973年2月起,毛泽东把批林与批孔联系起来,多次谈到批林要批孔的问题。江青集团则乘机利用,以反“复辟”、倒退为名,掀起了批林批孔运动,对周恩来的纠“左”进行猛烈反攻。

这当然是吴仁宝逐步才认识清楚的问题。可他当时已看到开展批林批孔运动以来,周恩来在粉碎林彪集团后,努力批“左”,换来的比较安定些的形势又被打破,全国又开始动乱,停工停产,这样下去,国家怎么办?人民怎么办,一股忧国忧民的思绪又涌上了他的心头。

可无论如何,时为县委副书记的吴仁宝,这个全县批林批孔大会还是不能不参加。第二天一大早,吴仁宝骑着自行车朝江阴县城赶去。离体育场还好远,他看到体育场上已人山人海,周围贴满了黑黑白白的大字报,糊满了花花绿绿的标语口号。

吴仁宝刚走到台下,看了看表,时针已指向8点25分,离开会时间还有5分钟。台上的县委领导已向他招手,示意主席台已给他留好了座位。吴仁宝刚一坐下,一位县委领导附在他耳边说:

“外地批林批孔,都上挂下联,揪个活靶子,有实实在在的批判目标,群众造反组织也非要在我们县揪斗个活靶子不可。”

“谁?”吴仁宝敏感地问。

“县文教局局长牟达。”

“什么时候决定的?”

“昨天夜里。”

吴仁宝深感吃惊,虽然他与牟达谈不上有什么交情,可他想,我们不能去批斗一个无什么权势,没有反抗和保护自己能力的文教局局长。

吴仁宝抬腕看了看手表已8点28分,离开会时间只有2分钟了。时间已不容许他多想和有丝毫地犹豫。

“不能批人啊!”

“怎么不能批?”有人感到愕然,以为发生了什么事。

“江阴才安定下来,如果县委召开的大会带头批人,那结局会怎么样?今天能批牟达,明天就能批张达,王达,这个口子一开,就又要在江阴掀起批人、斗人的高潮。那还得了!说句不中听的话。批来批去,就批到你头上去了,还不乱成像‘文革’开始时那样!”

“那怎么办?怎么办?不批,群众造反组织不答应。牟达已被人叫上台来了,会议开始的时间也要到了。”

“中央有文件,有精神,批林批孔运动要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进行,是县委说了算,还是群众造反组织说了算?叫牟达下去!”吴仁宝斩钉截铁地说。

在台上的县委领导同志认为吴仁宝讲得有道理,都赞同和支持他的意见。

吴仁宝叫人走到牟达身边,叫他下去了。牟达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边走还边嘟嘟嚷嚷地说:

“叫我上来,又叫我下去,上上下下,搞得啥名堂!”

台下的群众只看到几位县委领导交头接耳地说什么,一个人上来又下去,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批林批孔运动是江青集团搅起的一次恶浪,它使中国又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动乱,有些干部又一次受到了冲击,干部、群众思想混乱,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又受到了挫折。而江阴在吴仁宝的抵制下,没批牟达,稳定了一个县,减少了因批林批孔运动造成的损失和破坏。

3.“一切后果由我来承担!”

喜欢《精彩吴仁宝》吗?喜欢彭征,冯至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