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金阊区志 > 第25章 园林名胜文物古迹(6)

第25章 园林名胜文物古迹(6)

小说: 金阊区志      作者:《金阊区志》编纂委员会

【温将军庙】在原通和坊12号、14号。又名温天君庙。南宋淳祐时建,元代毁。明洪武初,道士韩靖虚重建。万历时,乡绅蒋彬舍宅广其址。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重建,列人祀典。同治中重修。1966年庙中神像被毁,门前石狮被砸,成为民居和居委会驻地。隔巷有戏楼北向,硬山顶,面阔7.1米,进深6.3米,台口高3米,檐口高6米,外檐雕饰垂篮和挂落。台下辟3门,一大两小,门面贴砖。台南紧接临河楼屋3间,为后台。1994年干将路拓建时,殿宇、戏楼全部拆除。

【朱明寺】在景德路。晋隆安二年(398)富家朱明舍宅为寺,号朱明寺。民国时为商团团部和救火会驻地。50年代以后为苏州军分区机关所在地。寺院建筑已无存。

【景德教寺】在景德路,故址即今王鏊祠堂。晋咸和二年(327),中书令王珉舍宅建寺。元末火毁。明初归并于永定寺。永乐二年(1404)重建,嘉靖二年(1523)废,十一年在寺基上建王鏊祠。现为中国苏绣艺术博物馆馆址。

【火神庙】在景德路212号。明万历年间申时行出资建造。清康熙五十二年修,乾隆七年(1742)知府拓地扩建,咸丰十年毁,同治六年重建。大殿中供奉的神像,正中为青娄圣帝,其左为火德星君,右侧是东厨司命(灶神)。民国时期为救火会驻地,景德路南侧的四眼大井就是当时为救火用水开凿的。50年代改为小学,庙门、戏台、大殿尚存。1997年景德路拓宽时拆除,四眼井亦被填没。

【九华寺】在景德路408号,又名十庙,亦称十殿庙。殿内墙壁上早年绘有彩色十殿阎王。清末民初已衰败。遗址现为金门塑料厂硬塑车间。

【海宏寺】在海红坊4号、号。俗称海红寺。元代楼子和尚创建,清顺治时重建。同治六年僧人苇江修而居之。十二年,吴县知县将不守戒律的苇江逐出,寺院没收为官署。光绪初年为督粮通判署,后改为法政学堂。民国及日伪时曾为律师公所。解放后设海红小学,现为金阊区培智学校。现存大殿曾于1993年整修。相传金圣叹曾居此。

【土地庙】在养育巷280号。建于明代,现已拆除。

【志贞庵】在养育巷309号。1958年因养育巷拓宽,大部房屋被拆除。1999年道路再次拓宽,庵已无存。

【财神庙】在古吴路37号。现为金门化学浆糊厂厂房,原建筑大部尚存。

【朱天庙】在学士街227号。原有十余间房子,学士街改造时拆毁。

【休休庵】在申庄前。一名圆觉寺,又名普光王禅院。南宋咸淳中创,元至正间重建,明成化时修。万历时申时行重修,清代申时行裔孙重修。乾隆七年(1742)申氏义庄因大风坏屋,遂移人休休庵,该庵便成为申氏家庵。现为民居。

【静息庵】在高井头1号。原为家庵,修行者以信奉静修为主,故名。现为民居。

【静心庵】在王天井巷19号。已被庵主拆卖。

【崇义庵】在高师巷24号。木桶厂1956年拆除。

【三茅观】在三茅观巷27号。宋淳熙年间道士倪玄素始建,奉祀三茅真君。三茅真君为道教供奉之神,即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传说是汉景帝时(前156—前141)咸阳(今属陕西)人。大茅君名盈,字叔坤,在句曲山(今江苏句容境内)修道;二茅君名固,字季伟,官执金吾;三茅君名衷,字思和,为五官大夫;均从盈得道。谓太上老君拜茅盈为“司命真君”,茅固为“定箓真君”,茅衷为“保生真君”,世称“三茅真君”或“三茅君”,并称句曲山为“三茅山”,即今茅山。此处三茅观于元天历二年(1329)重修,元末毁。明初归并于福济观。正统二年(1437)重建正殿,增创玄天阁。嘉靖末又毁。隆庆二年(1568)再修,万历四十八年(1620)住持鼎新正殿。清康熙时建玉帝阁,再修大殿。建筑规模原与春申君庙相当。1956年由勤奋木器社占为工场。1966年庙门被毁,后又陆续拆除,今已无存。遗址为苏州木器厂车间。

【猛将堂】在宋仙洲巷4号。宋景定年间建,初名扬威侯祠,后改吉祥庵,俗称大猛将堂。清雍正二年(1724)列人祀典。乾隆八年(1743)苏州知府修,咸丰十年(1860)圮。光绪年间里人重修。每逢农历正月十三日至十八日有庙会,俗称“看大蜡烛”;十三日上灯(点蜡烛),十八日落灯(熄蜡烛)。届时各地摊贩都来赶庙会,宋仙洲巷、中街路一带非常热闹。民国初年曾做过商团大队部,抗日战争后逐渐冷落。1958年房产管理处设分所于此。现为桃坞房管所,原建筑已拆除。

西百花巷东口原有座小型猛将堂,1957年中街路拓宽路面时拆除。

新春巷28号和女冠子桥上各有一猛将堂,均已废毁。

【定光寺】在刘家浜18号。宋景定间建,初为庵,后被火毁。明洪武初归并于广化寺。景泰间重建,赐寺额。有大雄殿、天王殿、三门等建筑。万历八年(1580)修天王殿。清康熙四年(1665)修,嘉庆六年(1801)僧先贤重修。民国年间香火极盛。解放初仍有僧人。1958年后为苏州三轮车服务社、飞轮橡胶厂所用。1983年工厂迁址郊外。现为民居。

【照明庵】在五福弄18号对面。1962年起,由于工厂扩建,庵堂已被逐渐拆除。

【周王庙】在周王庙弄28号。全称周宣灵王庙,始建于南宋。20世纪50年代占地约3300平方米。人朝西庙门,右侧上为戏台,下为马夫塑像。左边有两道门楼,门楼前各有石狮一对。天井中有高大梧桐两棵。大殿正中案帐内端坐着周宣灵王像。两侧排列差役塑像,形同旧衙门威仪。据现存石碑记载,清同治九年(1870)重修,为珠晶玉业公所。曾有镇庙之宝大型碧玉三足蟾蜍,现藏苏州博物馆。“文化大革命”时塑像被毁,石狮、石柱倒卧于地,庙宇被拆改为学校和民居。现存三座殿宇和一口康熙古井。

【宝珠庵】在石塔头6号。又名邱真人道院。建于清光绪年间,原是金陵玉业公所,为同仁聚集品茗议事之处。庵内有碑,系清末探花吴荫培所书,1983年由碑刻博物馆征集收藏。现为民居。

【三官堂】有两处。一在石塔横街14号,一在宝林寺巷29号后门。所供“三官”为道教所奉之神天官、地官、水官,一说为尧、舜、禹。民国初,庙堂即已成为闲杂人员借住场所。

【路头堂】有两处。一在天库前十间廊屋口小桥头,一在文衙弄北口;各有壁龛,内供三尊小神像。旧俗民间有人亡故即来此烧香。“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

【观音堂】在大马堂2号。供奉观音等佛像。旧俗,附近居民儿童出痧子、患天花等症,即至此烧香,祈求平安。“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现改为民居。

【如来庵】在十间廊屋0号。现为民居。

【宝林寺】在宝林寺前。建于元至正二年(1342),僧圆通开山,初为庵,明洪武初归并为广仙寺。宣德二年(1427)火毁,正统十三年(1448)重建,赐额“宝林禅寺”。内有周文襄公(周忱)祠,又有梧桐园、山茶场、方塘、石桥等十景。清康熙年间重建,分东、西寺,大殿5开间,山门前有旗杆两根、牌坊一座。民国时已衰落,东寺为国民党三区警署,西寺为警察操练之所。“文化大革命”时拆毁殆尽。

【火神庙】在天库前16号。即明离道院,始建年代无考。现存清道光十九年(1839)《里人公捐碑记载有当时捐助修庙者姓名。庙朝南,临街头门两层,下层为通道,上层为朝北戏台,其两翼与东西耳楼相连。与戏楼隔石板天井相对的正殿亦为两层。主祀火烈大帝,即炳灵公,世传为火神。或谓此火神为祝融。原有第三进,已废毁。神像等毁于1966年,庙房散为民居,天库前居委会亦设于此。

【清真寺】在天库前56号。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俗称“回教堂”。1982年苏州雷允上制药厂出资数万元购得寺址,改建厂房。

宝林巷16号为女教徒静修处,并专为回族女同胞举行民族葬礼。曾被苏州鞋厂占用,1983年归还。

【耶稣堂】在专诸巷28号。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属基督教长老会,受阊门外普益社管辖。现钟楼已拆毁,讲堂为建文包装厂用作仓库。

【关帝庙】有三处(一在专诸巷太平弄西口,明永乐年间建,弘治中王鏊修,天启中文震孟修,清康熙五年(1666)道士张有恒募建。民国时已衰败。1966年前为金门土纸工场所用,同年神像被毁。后翻建为民房。

一在皋桥西堍吴趋坊口。民国二十四年(1935)拓宽道路时被拆,神像迁至宝林寺前隐贫会内。

一在阊门城楼上。1958年拆除城楼,庙毁。

【崇真宫】在阊门内下塘街。北宋政和时始建,明正统年间重建。现存清代殿宇两进,天井中有古井一口。朝南面河,正对崇真宫桥。民国时曾为救火会驻地。现为民居。

【准提庵】在廖家巷前新街10号。明万历十年(1582)僧旭小于古桃花庵故址构禅房数楹。天启六年(1626)构大殿、精舍,供奉准提菩萨像,因名准提庵。现为苏州版画院所在。(参见本卷(第三章)(第一节)之“唐寅祠”)

【大王庙】在南码头36号。清末,住持自行筹款修建。有殿屋24间,供奉金龙四天王。1966年神像被毁。现为民居。

【三乡庙】在南码头50号。民国时仅有一老道,现为民居。另有两处三乡庙,遗址一在白莲桥浜今迅达电梯厂西,一在今雅都大酒店北。

【毗卢寺】在毗卢里。原建筑尚存,现为民居。

【药王庙】有二处:一在药王庙弄,已拆除,原址现为石路小学。’另一处在朱家庄文家场,亦已拆除。

【社稷坛】在义慈巷。又称社坛庙,原是祭拜天地、五谷,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处。民国二十九年做过孤儿教养院。解放后为小学校舍。

【朝真观】在义慈巷23号。宋景定中道士沈道祥建,元代毁。明代屡有重修扩建,曾有殿宇5048间,清代毁而又建。“文化大革命”中改为民居,“敕赐朝真观”砖额尚存。

【小三乡庙】在白莲桥浜,与三乡庙桥相对。已废。原供奉三乡土地神像,有神船一只。还收藏画轴四顶,内容为神话传说,画面清晰,人物生动,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七日庙会时挂出,传为宋画,据说已由博物馆收藏。

【斗姆阁】在白莲桥浜。前殿残存,现为民居。

【观音寺】在积善桥弄。原建筑尚存,现为民居。

【西山庙】在金门路朱家庄。已拆除,原址曾为朱家庄小学,现已改建为退休教工活动中心。

【火神庙】在桂花弄一号。尚存门楼、大殿,现为干果加工厂。

【火神庙】在朱家庄大街。民国时废,遗址在现北兵营内。

【大觉庵】在朱家庄毛家桥施家弄。原建筑尚存,现为民居。

【利济寺】在原姚家弄。南宋绍兴时建。1949年时已陈旧不堪,后改为老正兴菜馆锅炉房。1998年南浩街改建时拆除。

【石佛寺】在石佛寺弄。宋嘉定时重建。清初废为民居,康熙三十二年(1693)重修。现佛像、碑刻均已散失,殿宇尚部分保存,被用作民居。寺前有水井一口,八角形井栏圈,浮雕“曹国舅”、“何仙姑”、“汉钟离”及“石佛寺甘泉”五字。

【佑圣观】又名佑圣道院,在佑圣观弄。据志乘记载:佑圣观为元至正年间341—1367)道士杨道常创建,后失修而毁。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由商人崔希哲等发起,重建龙王殿、关帝殿。清顺治十一年654),道士祖羽扬又建斗姆阁、三元阁等。以后屡有修建,规模较大,香火极盛。民国时逐渐散为民居。现已无存,今第一医药商店、义昌福菜馆、新华书店等处都是佑圣观遗址。

【宝莲寺】在宝莲寺巷2号、4号。据《吴县志》载(宝莲讲寺,在阊门外社稷坛东首上义街,清嘉庆间僧松涛创建,咸丰十年毁。有僧能诠者,乱后起宝莲庵于故址,掘得石韫玉题千手观音像石刻等碑版甚多,因重建。今为附郭巨刹。”宝莲寺原规模宏大,除大雄宝殿外,尚有观音殿、西方殿、十王殿及藏经楼等。香火极盛,佛事不断。抗战前,被国民党军队占为军火仓库。1949年2月,创办小学校于寺内。大铁香炉、千手观音像碑等已先后移置西园戒幢寺、寒山寺。大雄宝殿也于1995年迁建景德路城隍庙,其旧址于1998年由金阊区实验小学翻建成“艺苑”大楼。

【救恩堂】在上塘街,近上津桥。美国基督教长老会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建,民国十七年(1928)重建。60年代被拆除,改建为动力机械厂职工宿舍。民国十二年曾设布道所于石路(今阊胥路北首)乐荣坊口。50年代以后曾被用作姜思序堂国画颜料厂门市部,90年代被拆,遗址已建亚细亚商厦。

【观音阁】在上塘街195号。现为民居。

【莲花庵】在莲花斗12号。大部分建筑已拆除,仅存一间,现为民居。

【大悲庵】在大悲庵弄3号。现为民居。

【关王阁】在星桥浜50号。大部分建筑已拆除,仅存一小殿及三间偏房,今为民居。

【土地庙】在上津桥下塘63号。久废。现为河边绿地。

【龙王庙】在上津桥下塘64号。建于清宣统年间。现为居委会办公用房。

【大仙殿】在贵门街1号。建于清光绪年间!落2进,中间为殿,后面是楼房。现为民居。

另有二处大仙殿,一在留园路东口南侧!970年前拆除;一在前宝元街15号,3间2进,今为民居。

【上圣观】在广济路187号。现为民居。

【杨安寺】在市福桥16号。始建于元至正年间。1960年散为民居,佛像在“文化大革命”时全部焚毁。

【八大王庙】在路西街16号。1976年拆除。

【西山庙】在路西街16号。1970年拆除。原址已建市第三十中学校舍。

【路头堂】在路西街16号。1970年拆除。

【报恩寺】在山塘街728号。又名怡贤寺、怡贤亲王祠,俗称“王宫”。怡贤亲王为清康熙第十三子。据《清朝野史大观卷———怡贤亲王》载:“雍正四年,御书‘忠诚敬直勤慎廉明’

八字以赐。”“比薨,诏奉天、直隶、江南、浙江各为王立祠,为天潢懿戚振古未有之荣。”乾隆《苏州府志》“国朝雍正十一年郡人为怡贤立祠,敕改建寺,命赐紫僧超源主持,名怡贤寺。乾隆十六年诏赐今额。”(注:敕建报恩禅寺)咸丰十年(1860)毁。同治十一年(1872)重建。内殿宇高敞,门前一对青石狮甚高大(狮腹下可容10岁左右童子)。后有荷池。50年代在此设粮仓。80年代拆除寺宇,改建为虎丘饭店暨江苏省粮食干休所。砖砌3间3楼1拱门牌坊式山门及八字水磨砖墙尚完好。

【普福寺】在青山桥浜内。寺前有石板小桥,曰“普福桥”。据《百城烟水》“宋淳熙年间僧文诚建。”(《桐桥倚棹录》作“文诫”)咸丰十年毁,同治四年(1865)僧道明重建。清末因供奉自杭州请来之朱天菩萨,俗称“朱天庙”。朱天菩萨金身塑像高约二尺,直立,右手高擎一环,披发跣足,怒目圆睁,为二十四护法诸天之一,相传为明末死难之崇祯皇帝朱由检化身。寺庙虽小,香火极盛。四月廿四日朱天菩萨诞辰,进香拜佛者摩肩接踵。毁于1958年。现仅存“普福禅寺”阳文条石,被移至浜内虎丘村6组某处井台边。

【龙寿山房】在山塘彩云桥下塘14号。晋代所建半塘寺(一名寿圣寺)的别院。曾藏有元代僧人善继血书《华严经》80卷。民国时吴荫培募资筑石龛以藏经,并题一联(绿字赤文,灿然古色;金匮石室,藏之名山。”1956年在此建新民化工厂,寺宇全毁,血经及石龛移至西园戒幢寺保护。

喜欢《金阊区志》吗?喜欢《金阊区志》编纂委员会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