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金阊区志 > 第23章 园林名胜文物古迹(4)

第23章 园林名胜文物古迹(4)

小说: 金阊区志      作者:《金阊区志》编纂委员会

【紫芝园——项家花园】在阊门外上津桥石磐巷。明嘉靖年间长洲徐默川创建,文徵明为布画,仇英为藻饰,一泉一石,一榱一题,无不秀绝精丽;雕墙绣户,文石青铺,金丝缕翠,穷极工巧,较诸江左名园,未知谁胜。默川晚年,家渐旁落,园亦残败,任他人出人。至其孙徐景文(为太仆少卿),增葺是园,占地若干亩,池塘假山,林木磴道。假山约占园一半,世人因呼徐景文为“假山徐”。园中有三十六峰、二池、四亭、三洞,津梁、楼观、台榭、岛屿不可计。据王稚登园记载,此园负阳面阴,甲第连云,右为长廊,数百步而至园。园南向,前临大池。跨以修梁曰“紫芝”,梁成而朱草生,园亦因此而得名。崇祯年间628—1644),徐景文兄弟构大讼,将园卖给吴县进士项煜,世人乃改称为“项家花园”,园中藏古玩名画。后因项煜投奔李自成,园被火烧,靡有孑遗。

【月驾园】在西麒麟巷西三太尉桥。皇甫汸构筑。皇甫汸为明嘉靖进士,工书法,喜吟咏。后为词人钱希言寓居。有亭沼林石之胜。再后,于叔夜取园之一隅治第。毁于何时不详。

【真趣园】在阊门外山塘街李继忠巷,为明嘉靖年间吴一鹏尚书所治。园池中有巨石,上刻时人诗篇。清雍正时,邑人赵成秩得之,重加修葺,俗名“赵园”。园中有梅花亭、拜石轩诸胜。后曾废为戏园。

【苏家园——密庵旧筑】在阊门内后板厂。俗称“北园”。明万历间,苏怀愚御史所治。西北滨河,河北尽植杨柳,名曰“杨柳岸”。循堤而西,即蔡家桥,风景绝佳。后来园渐荒废,仅存树石。后有兵备道李模遁迹吴门,购得此处,辟为后圃,名“密庵旧筑”,中有“桃坞草堂”及“芥阁”诸胜。李模之子李文中常于园中诗酒会友,多有题咏。李模死后,吴人即其故居建祠供奉香火,名“老和尚堂”。若干年后,皆夷为菜地。

【香草诧】在高师巷。明天启间长洲文震亨就冯氏废园营构,对面即其曾祖父文徵明之“停云馆”。当初,文徵明曾拓宅其间,建“百窗楼”。至震亨,添筑“四婵娟堂”、“绣铗堂”、“笼鹅阁”、“斜月廊”、“众香廊”、“玉局斋”、“啸台”诸构。乔柯、奇石、方池、曲沼、鹤栖、鹿砦、鱼床、燕幕,以至纤筠、弱草、盎峰、盆卉,无不被以嘉名。堂前叠石,峰颇高。有石榴树,为文徵明手植。人清,园归陆纯锡,后渐废。光绪时归江宁邓某,旧迹全非。

【朱氏园】距虎丘1.5公里。明晚期朱某买田圃而创为园,广二百亩,费金数万。园中竹木水石,亭榭楼阁,重叠映带,极一时之盛。又有“七松草庐”、“绿荫斋”等构筑。七株松树皆宋元时物,数里外望之,挺然离立云表。朱某垂殁而园分授诸子,“绿荫斋”为其季子所得。季子读书其间,时召友朋赋诗饮酒。斋东有古桂一株,百余年物,枝叶四面纷披而下,其中可坐数十人。每花开,招客宴集其下,绿叶倒垂,风动花落,拂襟萦袖。明人贺甫《过虎丘朱氏花园》写道(朱氏园林近水滨,王孙公子往来频。若将金帛来行赏,须与东家种麦人。”至清康熙之际,台榭倾圮,水涸石颓,竹木存者十不一二,苔生于牖,草环于亭,七松亦仅存一株,唯桂树仍茂,园已非复畴昔之盛。

【绣谷园】在阊门内后板厂。清初,举人蒋垓在此构园,掘地得石,上书“绣谷”二字,传为王石谷手笔,遂以名园。园宽不过十笏,背城临溪。芟其荒芜,新其架构,长廊回环,绕以短墙,松石之间,杂花夹莳。嘉木珍林,清泉文石,修竹口娟,杂英飘摇,纷红骇绿,烂若敷锦。有“绣谷”、“交翠堂”,堂之左有“馀清轩”、“松龛”、“湛华山房”、“羊求坐啸处”,圃名“匿圃”,庐名“吾庐”,庵名“个庵”,斋名“苏斋”。蒋垓之后,园主屡易。蒋垓之孙蒋深自朔州归来,重加修葺,疏泉叠石,栽竹莳花,并新构“开径亭”、“小杏梁”、“桃花潭”、“含晖台”、“西畴阁”,阁为最胜处。人说此时绣谷可与王维“辋川别业”相伯仲。嘉庆中,园归叶观潮。道光时归南昌谢椒石,旋为婺源王凤生所有。庚申兵火,鞠为茂草,其“绣谷”石刻经后裔移人虎丘山塘街蒋参议祠。

【清华园】在阊门外上津桥。清观察毛达斋买朱氏废园而建。园内池浚而深,木培而壅,石垒而高,清澈如镜,云天倒映,鱼游行空,古木林立,杂花时开,洲岸铺秀,微风送香,泓演明丽。其间为殿堂,为楼阁,为亭台,为凉房暖室,为长廊曲槛。又有桥梁、汫崎、陂陀、村柴之属,无所不备。而一木一石皆见“清华”之意。登“清华阁”远眺,吴山在目,北为阳山,南为穹窿山,灵岩见前,虎丘峙后,其余天平、上方、五坞、尧峰俱可收人。

【慕家花园】在今慕家花园16号。原为清康熙时江苏巡抚慕天颜所筑,故称慕家花园。后归绍兴太守河南人席椿。乾隆庚辰状元、清代著名学者毕沅(字秋帆,太仓人)致仕后定居苏州。席氏割其东半予毕沅,经修建,名为小灵岩山馆,俗称毕园。不久归道台董国华,略加修葺。清末又归安徽刘树仁,更名遂园。民国二十三年(1934)归叶荫三,建造别墅“荫庐”,在今儿童医院内。毕园至民国初年已日趋颓废,仅剩一个面积较大的荷花池,西南有几座完整的湖石假山,西北隅墙角有一棵巨大的紫藤如巨蟒盘曲在墙顶上。1962年,铁匠业成立的建华工具社在此填池塘,平假山,建厂房。后来成为汽车配件厂厂房。“慕家花园”只是以一条街巷的名称遗留下来。(参见本卷(第五章)(第三节)之“景德路毕宅”)

【塔影园】在虎丘东南麓山塘街845号。原为程秉义故居。清乾隆时蒋重光在程氏废墟上构筑。因在园中可见虎丘云岩寺塔,故名。俗呼蒋园。园中有宝月廊、香草庐、浮苍阁、随鸱亭、洗缽池、翻经台等景。沈德潜有《蒋氏塔影园记》(山之明丽秀错,园皆得而因之,名曰塔影。山颠浮图隐见林隙,故名。”嘉庆二年,知府任兆垌改建为奉祀白居易之白公祠。光绪二十八年,巡抚恩寿奉敕为李鸿章建祠于此。后用作中学校舍,现为苏州幼儿师范学校。

【勺湖】在阊门东,清代广东人方还所筑。园广六亩,池占其半。池本非湖,取《庄子·齐物论》意,园以湖名。湖中有亭翼然,名“丹亭”,稍前而西名“西亭”;又前为“广歌堂”,以示思念故乡。“丹亭”之东,娇然峙于湖者为“楮荫轩”,此处楮树丛生;“丹亭”之西,藤木森布,石块累累,若突若仆,旁可列坐,名“荫台”;台之西,有桥蜿蜒与亭相连,名“雁齿桥”,因象形而名。园之隙地,半种竹,馀治圃,植瓜瓤葱韭苋荠。旁有老树数十株,为梧、桂、梅、桃、榆、柳、槐、桑、柘、檀之属。’又有花卉,为紫藤、白萼、蕉、蔷薇、刺梅、金雀、木芙蓉之类;池中遍植芙蕖、菱芡、荇藻,牵引参差,摇漾缤纷,又有游鱼跃波,或聚或散。主人无事,辄来园中,或孑影自适,或偕亲朋,倚栏槛,坐高阁,弹琴咏诗,酌酒为乐。

【倉圃】在阊门外永福桥小河边,即今南兵营一带。原系张祥丰蜜饯作坊主无锡张鹤年(一说名醉樵)宅园,俗名张家花园。据其后裔回忆,该圃占地约60亩,中多果树,梅尤盛,达数千株,供制蜜饯梅用。后陆续增添假山亭榭、池馆华屋,植名菊多种,喷水池中蓄大量金鱼。抗日战争前,为苏州名流游憩佳处,几与留园争胜,尤以赏梅著称。日军侵占苏州期间,该园与附近的杨家花园及附近大片土地被日军骑兵部队占用,抗日战争胜利后又归国民党军队,亭榭花木破坏殆尽。后为解放军兵营,初尚残存假山、水池,其后部队开荒,池被填平。

【渔隐小圃】在枫桥古镇江村桥南。原是清初处士王廷魁的“小停云馆”,后归袁廷祷,改葺为“渔隐小圃”。有竹柏楼、红蕙山房、枫江草堂、吟晖亭、五砚楼等十八景。每逢春秋佳日,主人邀集文人雅士,以诗会友。凡远方贤士名流过吴者,无不系舟造访,江村桥南北常为之堵塞。今已无存。

【松鹤堂】在枫桥寒山寺前,为清初诗人殷斐仲所居。《百城烟水》作者之一徐崧有诗曰(绿水红尘江上路,采菱沽酒傍寒山。盘桓且缓扬州鹤,松月松风好共闲。”叶燮特为之作《松鹤堂记》。今亦无存。

【塔影园】在虎丘望山桥南。明上林苑录事文肇祉建,初名海涌山庄。后凿池及泉,池成,虎丘塔倒影水中,故改称塔影园。清初,顾苓就其址改筑为云阳草堂,有松风寝、照怀亭、倚竹山房诸胜。

【之园】在山塘街半塘桥畔。民国时商家巨子杨定甫别墅,占地数亩,有三熹草堂、听雨亭、荷池等。取路径曲折,“左之右之,无不宜之”为名。

(第二章)寺观庙堂

三国时,苏州就有神庙佛寺建筑。六朝以来,梵宇道观相望于城内外,穷极侈丽。五代钱氏治吴倡佛,两宋皇室亦好释老。明洪武《苏州府志》云(东南寺观之胜莫盛于吴郡,栋宇森严,绘画藻丽,足以壮观城邑。”清初苏州有历代建造的佛寺道观514座、神庙229座。伊斯兰教于元代始建礼拜寺于城中。鸦片战争以来,天主堂、基督教堂发展较快,而寺观庙宇经太平天国之战,破坏严重,恢复迟缓。至民国二十年(1931),城区寺观庙堂有317处。新中国建立后,宗教信仰自由受法律保护,著名寺观得以修缮。1958年受“左”倾错误影响,掀起献堂献庙活动,使寺观庙堂大为减少。“文化大革命”期间,寺观庙堂全被占用,大量经籍、造像被毁。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府重申宗教信仰自由,一些著名寺观教堂陆续整修开放。

金阊区位于苏城西北,历来人文荟萃,商市繁荣,著名寺院西园戒幢律寺、寒山寺、文山寺,以及市区最大的天主教堂、仅存的伊斯兰教清真寺都在区境内。至1999年末,已开放的寺庙教堂有7处。

(第一节)西园戒幢律寺

戒幢律寺位于阊门外桐泾北路西园弄18号。始建于元代至元年间,初名归源寺。明万历年间成为徐泰时的西园。后其子徐溶又舍园为寺,名复古归原寺。崇祯八年(1635)重修,改名西园戒幢律院。清乾隆、嘉庆年间,成为江南名刹之一。咸丰十年(1860)遭兵燹沦为荒墟,同治间稍有修复。光绪间王同愈等商购寺西隙地,辟为广仁放生园池。光绪十八年(1892)盛康等请禅师荣通及徒广慧先后主持重建,广事募化,于二十七年重葺放生园池,建四面厅、清凉阁、湖心亭。宣统三年(1911)定名西园戒幢律寺,俗称西园寺或西园。民国元年(1912)大雄宝殿落成。十四年,兴工于光绪二十六年的五百罗汉堂竣工。翌年,观音殿、方丈室等均修筑一新。至此共有屋190多间,地基由40多亩扩大到64.6亩,规模居当时苏城佛寺之首。但民国年间寺内驻军不断,1949年时房屋门窗损坏严重,荒秽满目。1953年政府拨款先修放生园池和主要殿宇,至1955年面貌一新。1958年后又逐年修葺,全寺基本恢复晚清原貌。“文化大革命”中失于修缮,有一定程度破坏,寺前广场被占作建材仓库。1982年起对殿宇、园亭、佛像进行全面维修,并恢复寺前广场,修复牌坊、河埠,同年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重建茂林祖师纪念塔,翌年竣工,恢复塔院。

全寺占地约6.58万平方米,东为殿宇,西为寺园,南临上塘河(古运河)。东部中轴线自南而北有牌坊、天王殿、香花桥、大雄宝殿、藏经楼,东西两侧有罗汉堂、观音殿、西方殿、方丈室、法云堂、延寿堂、爱道堂、斋堂、库房等。牌坊为石柱木构3间4柱5楼,额题“敕赐西园戒幢律寺”。天王殿为重檐歇山式,面阔五间。大雄宝殿广7间计32米,深7檩计21米,高约17米,重檐歇山造,高踞于基台之上,居中5间有雕栏萦绕的石砌露台向前伸展。罗汉堂在大殿西南侧,供五百罗汉及济公诸像,雕塑颇具匠心。以放生池为中心的寺园亦别具一格。现将罗汉堂、放生园池简述如下:

【罗汉堂】清光绪十八年(1892)由盛康(旭人)委请广慧四方募化,二十六年始建,至民国十四年(1925)竣工。殿堂东向,共3进48间,平面呈“田”字形,以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塑座为中心,四周列坐泥塑金身五百罗汉,神态举止各异,蔚为大观。四周开有气窗通风采光。堂下暗通水沟,以调节温湿度,使泥塑不致受潮干裂,完好保存至今。五百尊比真人稍大的金身罗汉,端坐于4尺高的神台上,各标名目,相对排列,按号人座,右为单数,左为双数;首数不是从第一进开始,而是从第三进往外排序,尾数接到第三进“灵山一会”。从雕塑艺术看,罗汉堂内的“千手观音”、“四大名山”、“疯僧”、“济公”可称代表作,展现了雕塑艺人的高超技艺。济公塑像尤为风趣,面部神情从右侧看是“笑”,左侧看是“愁”,正面看似笑非笑,似哭非哭;从几个方向望去,他都好像对你凝眸谛视,堪称一绝。

【放生园池】门额“广仁放生园池”,以广约3000平方米的放生池为中心。池中央立重檐六角亭,额“月照潭心”,以九曲桥通达东西两岸。池西有轩面水,额“爽恺”。池东有四面厅颇宽敞,额“苏台春满”。厅南叠黄石假山,山顶构六角亭,名云栖亭。山池之间筑复廊一曲,北首廊尽处临水筑清凉阁。

(第二节)寒山寺

寒山寺位于阊门外枫桥寒山寺弄24号。据《百城烟水》载: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又称枫桥寺。相传因唐代高僧寒山子曾居此,故久以寒山为寺名。北宋太平兴国初,吴越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祐重建七级浮图于寺中。南宋绍兴四年(1134)僧法迁重修寺院。嘉祐中,赐号普明禅院。元末,寺塔俱毁于兵火。明洪武中383年左右)僧昌崇重建寺院。永乐三年(1405)深谷昶禅师又修。正统四年(1439)知府况钟再修。嘉靖中,僧本寂募铸巨钟,建楼悬之。万历四十七年(1619)、清康熙五十年(1711),大殿两度焚毁而复建。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东征,“城未陷,官军先纵火,层楼杰阁,荡为烟埃,而此寺亦遂无寸椽矣”。光绪三十二年(1906),江苏巡抚陈夔龙发起集资重建,拓门构堂,铸钟建楼,略具规模。宣统三年911),巡抚程德全偕布政使陆钟琦继而募修扩建,重构大殿,至次年全寺落成。民国期间失于修护,日见破败。民国二十六年(1937)苏州沦陷后,被日军占为物资仓库。三十八年时杂草满院,无一僧人,枫江楼已成为瓦砾堆。1954年全面整修,并移建宋仙洲巷某宅花篮楼,恢复“枫江第一楼”旧额。“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严重破坏。1978年再度全面维修,1982年建霜钟阁,同年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翻修藏经楼,1990年翻修闻钟亭和寒拾亭,1992年翻修罗汉堂、弘法堂,1993年维修大雄宝殿、藏经楼和钟楼,1994年翻修枫江第一楼,并于楼前辟建庭园,融楼、廊、池、榭于一园。1995年,建于寺后高逾42米的五级四面楼阁式仿唐佛塔“普明宝塔”落成,成为枫桥景区的标志性建筑。

寒山寺在唐代即声名远扬,诗人张继、韦应物、张祜、皎然皆有题咏。最有名的当推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僧皎然《闻钟》诗云(古寺寒山上,远钟扬好风。声馀月树动,响尽霜天空。永夜一禅子,泠照心境中。”至宋代,寒山寺扩建增饰,更为雄丽。诗人张师中《寒山寺》一诗写出当时盛况(吴门多精蓝,此寺名尤古。距城七里馀,冠盖日旁午。斜径通采香,远岫对栖虎。岩扉横野桥,塔影落前浦。霜楼鸣晓钟,夕舸轧双橹。方丈中有人,学佛洞禅语。迹忙心已闲,道乐行弥苦。不为喧所迁,意以静为主。何必深山林,峰峦绕轩户。”

喜欢《金阊区志》吗?喜欢《金阊区志》编纂委员会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