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金阊区志 > 第20章 园林名胜文物古迹(1)

第20章 园林名胜文物古迹(1)

小说: 金阊区志      作者:《金阊区志》编纂委员会

苏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园林城市”之美誉。地处江南水乡,气候宜人,风景秀丽,具有造园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肥沃的土地、丰饶的物产、繁荣发达的经济,为造园提供了丰厚的物质条件。’文化历史的悠久、诗人画家的辈出、能工巧匠的代传,为造园艺术提供了坚实的人文基础。苏州园林最多的是“宅第园林”,此外还有“山庄园林”、“衙署园林”、“书院园林”、“祠庄园林”、“会馆园林”等。现金阊区境内有虎丘、留园、环秀山庄、艺圃、西园戒幢寺、寒山寺等园林名胜,50年来屡经维修,重放异彩。

区内还有众多文物古迹,它们是苏州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明证。

(第一章)园林名胜

苏州古典园林模拟自然景色,利用水面、奇石和花木,吸收文学、绘画、书法、雕刻、工艺美术等艺术,通过理水、叠山、园艺、建筑、陈设等,形成以建筑为中心的综合艺术,创造出诗情画意的城市山林意境,集中体现了我国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苏州古典园林不仅是中国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已于199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1999年末,金阊区范围内共有大小园林22处,有以建筑取胜的留园,以假山著称的环秀山庄,保持明代格局的艺圃。还有集山水、寺塔、园林于一身的“吴中第一名胜”虎丘。

(第一节)虎丘

虎丘,一名海涌山,在苏州城西北“七里山塘”终端。传说虎丘本是远古大海中的礁峰,历经沧桑成为太湖平原上的青翠小山丘,人称海涌山。蒋堂有诗云(虎丘何为山,鲸波涌而显。”据《越绝书》载(阖庐冢,在阊门外,名虎丘”,“筑三日而白虎居上,故号为虎丘”。宋代朱长文则认为“丘如蹲虎,以形名者”。东晋咸和二年(327),司徒王珣及其弟司空王珉舍宅为虎丘山寺,分东寺、西寺。唐代因避李虎(唐高祖李渊祖父)讳,改称武丘报恩寺。唐会昌年间寺毁。后又合二寺为一,重建于山上。五代末建塔。宋至道中改名“云岩禅寺”。当时寺貌宏壮,有千佛阁、转轮大藏殿、土地堂、水陆堂、罗汉堂、伽蓝堂、大士庵、天后宫、花神庙等殿宇,为东南一大名刹。金兵南侵,寺又毁。绍兴年间重建,规模宏伟,琳宫宝塔,重楼飞阁,被列为“五山十刹”之一。宋代方仲荀曾以“出城先见塔,人寺始登山”的诗句描写虎丘浮图当空、山藏寺里的特色;而明初才子高启的“老僧只恐山移去,日落先教锁寺门”,则更见风趣。虎丘高仅30多米,面积不过200来亩,但气势甚是雄奇;石梁渡涧,飞阁凌崖,亭台错落,殿阁参差,古木荫翳冽岭起伏;加以千百年来,名人高士品题吟咏,神话传说附会渲染,遂使之成为“吴中第一名胜”。《虎阜志》所录《仰苏楼记》云(昔文忠公(苏轼)尝谓‘至苏州不游虎丘为欠事’。”古人多泛舟七里山塘往游虎丘,箫鼓楼船,无日无之。’登临之人,岁无虚日。清康熙时在山上建宏大行宫“含晖山馆”,丛金叠翠,迤逦起伏。乾隆六次南巡,每次必至虎丘。当时连绵耸峙之景点达200余处,此为虎丘全盛时。虎丘历史上曾七次遭劫,现存建筑除五代古塔和元代断梁殿外,其余如致爽阁、冷香阁、拥翠山庄、二仙亭等均为清代以来所建。近五十年来,对虎丘名胜古迹不断进行整修,并重建或新建海涌桥、悟石轩、孙武子亭、通幽轩、玉兰山房、万景山庄等,并广植花木,使千古胜迹呈现一派生机。现将虎丘胜迹择要记述如下:

【云岩寺塔】屹立在虎丘山顶,又名虎丘塔,是古城苏州的象征。记载中建于隋仁寿年间(601—604)的塔早毁。现塔建于五代周显德六年(959)至北宋建隆二年(961),为八角形仿木结构楼阁式木檐砖塔,共七层,由下而上逐层收缩,轮廓微显弧形,外观雄浑古朴。塔体由外壁、回廊、塔心三部分组成,八面均辟壸门,并用砖砌出直棂窗、平座、柱、枋、斗拱等仿木构件。进人各层回廊和塔心室,可见构筑精美的各式斗拱和藻井,以及用石灰堆塑的各种图案,刷以红、黑、白、黄、绿诸色,鲜明瑰丽,古趣盎然;尤其是数十幅写生牡丹,雍容华贵,风姿绰约,俨然宋画。据记载,云岩寺塔曾七次被焚,屡经修缮。咸丰十年(1860)大火,塔刹和腰檐、平座栏杆均被烧毁。至1949年,塔已临近崩塌。1956年冬开始抢修,在塔内发现了秘藏千年的五代至北宋文物,其中有晶莹如玉的越窑青瓷莲花碗,精致的檀龛宝相和楠木经箱,以及铁铸金涂塔、铜佛像、铜镜、刺绣经帙等。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云岩寺二山门)。由于基岩南高北低,长期来塔体形成向东北倾斜。1981年至1986年采取“围”、“灌”、“盖”的加固塔基方案,解除险情,保持稳定。现塔高约48米,塔顶偏离中心2.34米,塔重心偏离中心线近1米,塔身倾斜2度47分,成为著名的“中国斜塔”。

【断梁殿】即去云岩寺二山门。始建于唐,重建于元至元四年(1338)。单檐歇山式,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梁架粗壮,斗拱雄健疏朗,柱头有卷杀,梁弯如半月,结构承袭宋代风格。脊檩(俗称正梁)以两根圆木接成,接缝在中央,故俗称断梁殿。据记载,明嘉靖、天启和清道光年间,曾几次修缮,殿顶已改为清代江南习见的形式,但其檐口从明间东西檐柱开始就向两侧逐渐升高,延伸到起翘的屋角,形成非常优美的曲线。此殿兼有“南方之秀”与“北方之雄”的建筑特点,在苏州古建筑中别具一格。殿内原有康熙手书“路接天阊”匾额及频那耶迦塑像(俗称哼哈二将),惜已毁。现存元碑一方、明碑三方,记述虎丘寺塔沿革颇详,为重要历史文献。二山门曾于1993年整修。

【塔影桥】在虎丘东南麓,跨环山河,单孔石拱桥,形如半月,势若飞虹,玲珑剔透。山光塔影倒映水中,丽景如画,桥因而得名。桥顶两旁石栏刻有“塔影桥”三字,苍劲有力。望柱顶端饰有蹲狮,小巧玲珑,造型逼真,雕刻精工。桥身呈青苔色,爬满藤萝。桥孔两旁各有一副楹联,桥东题:“横波留塔影,跨岸接山光”;桥西为:“路人香山社,人维春水舟。”塔影桥依山临水,塔影随波摇曳,人在桥上走,舟在水中行,如同一幅隽秀和谐的山水风情画,令人流连忘返。

【万景山庄】位于虎丘东南麓,建于80年代初,1982年开放,为陈列苏州盆景的专题园,占地1.6万平方米4亩),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傍山依势建有“万松堂”、花篮厅等仿古建筑。园门迎面有黄石假山,溪水淙淙,气势雄浑。水石盆景馆两轩一亭临水而筑,颇有“小沧浪”之意,别具韵味。全园共陈列700余盆苏派盆景精品,其中有荣获全国盆景展览评比特等奖的“秦汉遗韵”、二等奖的“巍然侣四皓”等艺术珍品。

【拥翠山庄】在二山门内西侧,面积约400平方米,清光绪十年(884)始建。利用天然山坡地形建成台地式园林,依山势分四层布置。人园门有屋名抱瓮轩,轩北循石级而上至第二层平台,台上建问泉亭、月驾轩、拥翠阁,均依地势作不对称布局,并堆叠湖石假山,散植花木,富有生趣。由假山蹬道宛转而上第三层达园内主要建筑灵澜精舍,东有大平台,可俯瞰虎丘山麓景色。再上为第四层,至后堂送青鎵。园内虽无水,但假山玲珑,花木茂盛,石峰屹立,山径曲折,和园外风景联成一体。全园环境幽雅,布局灵活,视野开阔,远借狮子山,近借虎丘山景,是颇具特色的山庄园。

【憨憨泉】位于上山道西侧。相传为梁天监年间异僧憨憨尊者所凿,至今已1400多年。民间传说,很久以前虎丘山上缺水,双目失明的孤儿憨憨在此担水,从山脚挑到山巅,饱尝辛酸。后憨憨用十指在山腰刨出一泉,解除了担水之苦,并用泉水治愈了双目。此井泉脉极佳,有“井底泉眼潜通海”之说。旧时寺僧以“憨憨泉”水沏虎丘白云茶侍奉佳宾。“憨憨泉”北有“枕头石”,相传晋时高僧生公倚此石看经,倦了就枕石而眠,故名。

【试剑石】在上山道右旁,为一椭圆形磐石,正中裂开,似刀砍剑劈,镌有吕升卿题“试剑石”。相传是吴王阖闾试干将、莫邪宝剑所开。宋代周弼《吴王试剑石》诗中称(吴王铸剑成,自谓古难比。试之高山岭,不裂断横理。”一说为秦始皇掘得吴王殉剑而试之。元代顾阿瑛诗云(剑试一痕秋,崖倾水断流。如何百年后,不斩赵高头?”从地质解释,这把威力无比的“神剑”应是大自然的化身,裂缝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真娘墓】在上山道东。真娘,也称贞娘,姓胡名瑞珍,唐安史之乱时在南逃路上失去父母,被骗人青楼,以擅长歌舞名噪一时,但守身如玉。王荫祥重贿鸨母,欲留宿于真娘处。真娘料想难以违拗,遂投环自尽。此举使王荫祥大为震惊,葬真娘于虎丘,立誓终身不娶。墓上遍栽花卉,号称花冢。现存墓亭为近代重建,亭中立碑大小两方,均题“古真娘墓”四字,为清代陈口、张潮所书。亭前有摩崖“香魂”两字。自唐宋以来,文人名士有感于真娘贞洁,多有题咏。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凤泊鸾飘别有愁,三生花草梦苏州。几家门巷斜阳改,输与船娘住虎丘。”亦为咏真娘墓而作。(参见本卷(第四章)(第二节)之“真娘墓”)

【千人石】虎丘上山路尽头,有一片盘陀巨石,由南向北倾斜,平坦如砥,中有两处突起如平台,高下如切。相传,阖闾陵墓造成后,夫差惟恐秘密泄漏,便将上千工匠诱骗至此饮酒看鹤舞,全部杀死灭口,工匠的血渗人石中,渍成暗紫色斑驳影痕,日久不褪,后人即称此石为千人石。然而,古来题咏千人石者,多以此石为听经之处。《续图经“生公讲经,下有千人列坐”,故名千人坐,又称千人石。旁有明胡缵宗篆书“千人坐”和李阳冰篆书“生公讲台”摩崖石刻。生公又名竺道生,俗姓魏,原籍河北钜鹿(今平乡)人,家世仕族,父为广戚令,幼年从竺法汰出家。南朝宋文帝元嘉五年(428)来苏州虎丘山寺宣讲佛法。千人石畔为白莲池,池中有点头石。《十道四蕃志“生公讲经,人无信者,乃聚石为徒,与谈至理,石皆点头。”“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典故即出于此。《吴地记》说(虎丘泉石,其最胜者剑池、千人坐。”据明人笔记记载,当时每逢中秋之夜举行虎丘曲会,千人石上鼓乐齐鸣,笙歌盈耳,一直唱到深夜。明末,江南进步文人以张溥为首组织复社,曾在千人石上集会议论朝政。

【冷香阁】由千人石西侧拾级而上,为建于民国六年(1917)的冷香阁。四周曾植有红绿梅数百株,每逢早春,红苞绿萼,疏影暗香,阁因此而得名。阁之上下都是五楹,东、西、南三面环以廊,登阁可俯瞰千人石一带景色,剑池、佛殿也历历在目。阁上有陆廉夫书联(榛莽一丸泥,赖名士题碑英雄葬剑;梅花三百树,有远山环抱高阁凭陵。”有王遐举书联潭水光中塔影;梅花香里钟声。”道出周围景致。虎丘植梅,由来已久。《姑苏志》曰(虎丘人善于盆中植奇花异卉,盘松古梅,置之几案,清雅可爱。”清代《虎丘山志》曰(虎丘东溪,明初栽梅极盛,一种红梅尤异。”明代徐有贞曾有《东溪红梅歌》曰(夜来飞梦人罗浮,晓起寻春过虎丘。”相传,清乾隆帝巡游江南,来到虎丘,正逢梅花盛开;当步至万岁楼(因康熙帝蠲免江苏钱粮,苏州士民即悟石轩旧址而建万岁楼颂之)前,见一棵玉蝶梅,正暗香袭人,乾隆注目观赏良久,以手抚之,依依不去。一随从大E当即赋诗云(万岁楼前玉蝶梅,一枝喜傍御颜开。江南无数琼瑶树,合请东君望幸来。”

【剑池】位于千人石西北角。《越绝书》称(阖庐冢在虎丘山下,池广六十步,水深一丈五尺。”《吴地记》载:“阖闾葬其下,以扁诸、鱼肠等剑各三千殉焉,故以剑名池。两崖划开,中涵石泉,深不可测。”1955年疏浚剑池时,戽干池水,经文物考古人员人内勘察,以岩壁灰白色水痕为准,量至池底为一丈五尺。池北果有洞穴,内有三块人工琢成的长方形青石板,状如春秋战国时期流行的洞式墓的墓道。限于技术和为避免影响其上古塔的安全,未能发掘。剑池岩壁有很多摩崖石刻。篆文“剑池”两字,为元周伯琦所书,而民间传为东晋王羲之所书。剑池“一泓云影净池天,翠削双崖薜荔悬”(明高启诗),行书摩崖“风壑云泉”(传为宋米芾书)点景传神。在“别有洞天”圆洞门东,刻有“虎丘剑池”四个大字,传为唐颜真卿所书,后年久剥蚀,明万历间由石刻名家章仲玉钩摹补刻“虎丘”两字,因此苏州民间有“假虎丘,真剑池”之说。在剑池上方有一石拱桥,桥上凿两井口,俗称“双吊桶”。据王晓《剑池记》记载,宋时,云岩寺有僧数十百人。初时,僧从剑池取水,登降甚劳。隆兴二年,陈敷文捐钱二十万,跨两崖建楼其上,架辘轳以便汲水,故名“陈公楼”,亦名“双井桥”。晚清时,楼和辘轳俱毁,只剩下这座石桥。在桥上,从井口下窥剑池,目迷神摇,惊心动魄。

【第三泉】在剑池西南高处。为一狭长形水池,池北陡崖壁立,镌有“第三泉”和“铁华岩”6个擘窠大字;铁华岩取苏轼“铁华秀岩壁”句意。泉名相传为唐代陆羽品定,故又名陆羽井;因南邻石观音殿,俗称观音泉。《吴郡志》记第三泉云:“大石井面阔丈余,上有石辘轳”。“四旁皆石壁,鳞皱天成。下连石底,渐窄。泉出石脉中,甘泠胜剑池”。“作屋覆之,别为亭于井旁,以为烹茶宴客之所”。今石辘轳早毁,跨崖有三泉亭,为近代重建。1955年抽干池水,清除淤泥,水下果有砖砌方井,泉眼即在井底石缝中。

【二仙亭】位于虎丘中部,依山而建,左邻剑池,右傍生公讲台,面向千人石。建于清嘉庆年间,用优质花岗石制作,高约五米,精工细雕,古朴雄浑,远眺仿佛轿子。戗角起翘,斗拱排列有致,额枋上有双龙戏珠浮雕,立体感很强,斗拱四周还雕镂着鹤、鹿、狮、鹊和羊的图案,形象生动。亭的外柱刻楹联(昔日岳阳曾显迹,今朝虎阜再留踪。”内柱刻楹联(梦中说梦原非梦,元里求元便是元。”含有道家玄机。亭中石壁上有石刻碑文和人像两幅,左为陈抟,右为八仙之一的吕纯阳。二仙亭由此得名。

【孙武子亭】在虎丘东岭之上。孙武,春秋晚期齐国人,受吴王阖闾重用为将,整军经武,屡挫强敌,使吴国威震中原。有《孙子兵法》传世。相传孙武为吴王操练宫女,怒斩吴王宠姬的故事,就发生在虎丘千人石(一说在太湖胥口香山)。孙武于取得伐楚战争胜利后,辞谢吴王晋封,息影深山,不知所终。清嘉庆十一年(1806),经学家孙星衍在虎丘东山浜建孙武子祠,塑像立碑,并写有“我家吴将高绝伦,功成不作霸国臣”的诗句。祠堂早已倾圮。1955年建孙武子亭于现址。1985年张爱萍将军书“孙武之亭”匾,并题词立碑。

【养鹤涧】为虎丘旧十八景之一,在白莲池东。第三泉、剑池、白莲池、养鹤涧为一沟通的水系。《砚北杂志》记载(清远道士养鹤于此。僧南印作亭其处,题曰‘放鹤’。”清任兆麟有“长空警鹤声,道士之来去”之句。1994年清淤疏通,使以第三泉一剑池一白莲池一养鹤涧为流程的千年水道重又滚玉溅珠。

【云岩寺大殿】循五十三参而上为云岩寺大殿。清同治十年(1871)重建于原天王殿(即三山门)故基。所供如来佛像及陆润庠书“我佛慈悲”匾额毁于1966年。1980年恢复供奉释迦牟尼佛和迦叶尊者、阿难尊者塑像,1995年3至4月装金,重雕莲座,贴金箔3000张。

喜欢《金阊区志》吗?喜欢《金阊区志》编纂委员会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