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金阊区志 > 第31章 园林名胜文物古迹(12)

第31章 园林名胜文物古迹(12)

小说: 金阊区志      作者:《金阊区志》编纂委员会

【桃花坞郭宅】在桃花坞大街88号。原是贝氏住宅。墙门留有长方形青石浮雕两块,风格与忠王府大门外青石狮座上的浮雕相似。据考这里可能曾是太平天国康王府。

【廖家巷张宅】在巷内12号、13号、15号。清代建筑,2落3进,布局呈田字形平面。以楼屋为主。东立面五山屏风墙高低起伏。现为民居,部分为服装厂所用。

【古沈里严宅】在石路古沈里。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规模较大,有砖刻门楼、厅、楼及厢房,封火墙高数丈。梁枋雕花,瓦当、方砖有蝴蝶状图案。1982年被服装六厂拆除翻建厂房。

【仓桥浜邓宅】在巷内34号。三面临水,前、中、后均有水码头。7进住宅,有砖雕门楼3座、走马楼、花园。基本完整。

【朱家庄程宅】在朱家庄邮局新弄。建于清代,是一官员私宅。有门楼、大厅、厢房、花园,占地较广。大门上石刻匾额为清末著名学者朱孝诚手书“蠖庐”,落款“辛未夏月书”,应为同治十年(1871)所题。

【鸭蛋桥浜王宅】在巷内24号。清代建筑。架廊桥过河,与普安桥相望,两侧安和合窗。现为民居。

【北濠弄顾宅】在今第三人民医院门诊部内。两进朝南建筑完整,装修完好,十二扇银杏木雕花长窗较精。院中有山石花木。

【新民桥雕花厅】在广济路新民桥北民丰里2号。原为申家祠堂,大门在山塘街。现仅存此厅,建于清乾隆年间。硬山顶,面阔三间12米,进深13米。海棠式满堂翻轩,扁作梁架,四周木枋精雕人物故事,东西山墙以磨细方砖斜角贴面,柱础为雕花石鼓墩。曾被用作干菜批发部仓库。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骑楼】在通贵桥下塘3号。建于清代,楼层向北跨越街道,挑出于山塘河边,其下可通行人。

【桃花坞吴宅】在桃花坞大街120号。原宅主为吴赞之。走马堂楼较完整,轩梁雕花。有砖雕门楼两座。

【山塘街许宅】在本街250号。清代建筑,民国时为许鹤丹医师住宅,曾加以修建。坐北朝南5进,建筑面积2304平方米。第一进为楼。第二进厅堂面阔3间11米,进深7檩7.3米,扁作梁,青石柱础,朴实无华,时代较早。第三、四进相连为走马堂楼。第五进为厅堂。第三进西南隅有卷棚歇山顶望楼3层耸起,甚为别致。曾被用作五化交公司仓库。

【山塘街某宅】在本街252号。清代旧宅3进。有砖雕门楼,额题“诗礼传家”,上款“道光戊子(1828)仲春”,下款“富春周凯”。

【山塘街某宅】在本街262号。建于清末,门楼砖雕精美,题额已毁。内有连厢房之堂楼三楹。

【山塘街周宅】在本街470号。门楼顶部已毁。有连厢房之堂楼三楹和四面厅,厅四周回廊有船棚椽翻轩,地铺方砖式水泥而不起灰,似建于清末。院中曾有假山、池沼,已毁。

【山塘街杭宅】在本街644号。原为典当,封火墙甚高峻。内有厅堂、走马楼;门楼两座,其中一座砖雕山水人物。

【山塘街谭宅】在本街454号。建于清代。有连厢房堂楼和雕有鹤、鹿的明代方形门枕石。原有假山,已毁。

【天和药铺】在山塘街374号。1落3进,砖刻门额“天和药铺”。内有清道光三年(1823)、五年砖雕门楼各一座。

(第四节)砖雕门楼

明清时苏州的大中型住宅和会馆、公所、祠堂等建筑,一般都有精美的的砖雕门楼,有名人书写的颂德、祈福、教诲、格言等题额和各种吉祥图案。自80年代以来的多次调查中,在金阊区已查得80余处,共120多座。

(第五节)古井古树名木

一、古井

【艺圃井】在文衙弄5号。世纶堂室内一井,园内二井。

【石佛寺甘泉井】在石佛寺弄8号前。据《吴县志》记载:南宋时开凿,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重浚。八角形花岗石井圈,浮雕“曹国舅”、“何仙姑”、“汉钟离”及“石佛寺甘泉”五字。【康熙古井】在朱家庄大街北许巷口。

【留韵义井】一在石塔头西口,一在禾家弄,一在十间头,一在小日晖桥。民国二十三年(1934)沈惺叔捐建。

【双眼井】在回龙阁。民国二十四年(1935)开凿。已废。

【源源泉】在天库前西口。民国十三年(1924)金阊市民公社重浚,并将品字形三眼井圈改成花岗石田字形四眼井圈。

【真泽泉】在东中市崇真宫桥南堍。双眼井,相传已有千年历史。

【碧乐泉】在桃花坞大街135号。清光绪戊申年(1908)自治局浚。

【神仙庙官井】在阊门内下塘13—1号前。清光绪戊子年(1888)周急局浚。

【周王庙井】在周王庙弄28号周王庙内。八角形青石井圈刻有“康熙卅二年”等字。【乐益泉】在周五郎巷6号。清光绪八角青石井圈。

【粮道署官井】在宋仙洲巷34号。清同治八角形青石井圈。

【汪义庄井】在景德路280号。清道光八角青石井圈。

【邬三泉】在景德路180号。清同治青石圆井圈。

【留泉】在景德路五福弄口。清同治长方花岗石双井圈。

【康济泉】在古吴路申庄前口。清光绪戊申年自治局官井,双眼花岗石六角井圈。

【养怡泉】在古吴路吴西弄。清同治吴县署仪门东井,青石六角井圈。

【吴署东吏厍义井】在古吴路吴东弄8—1号前。清同治“晚香庐重建”。

【大悲庵井】在阊门外石子街大悲庵弄3号。清同治青石圆井圈。

【天无珍宫井】在古吴路68号前。八角青石井圈两口。

【博济泉】在古吴路35号对面。清光绪戊申年自治局官井,花岗石八角井圈。

【乾隆官井】在古吴路14号前。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青石六角井圈。

【让水泉】在官宰弄6号前。清光绪工程浚,六角花岗石井圈。

【长春泉】在永定寺弄5号前。清光绪青石八角井圈。

【丹阳码头义井】在丹阳码头1弄9号。清光绪“陈宅喜助”青石六角井圈。

【瓜棱井】在桂和坊4号原吴昌硕故居前。黄石瓜棱形井圈。

【丰乐泉】在桃花坞大街。井圈由唐寅祠移来。

【周王庙济急会井】在高墩弄1号前。花岗石方井圈。

【六宜泉】在老虹村。

【桃坞井】在桃花桥弄。

【混堂弄义井】在五峰园弄。青石八角井圈,刻字已风化。

【阊门西街官井】在阊门西街61—5号。花岗石圆井圈。

【舒巷井】在天库前舒巷口。清代青石六角井圈,刻字不清。

【清嘉庆井】在景德路250号。清嘉庆青石八角井圈,四角雕纹饰。

【乌龙巷义井】在三茅观巷乌龙巷口。清道光青石八角井圈,刻字已风化。

【石牛头井】在阊门外石牛头19号。清代六角青石井圈。

【万寿井】在半边街北园场1号前。清嘉庆青石六角井圈。

【虎丘头山门双井】在山塘街虎丘头山门前。六角青石井圈一对。

【憨憨泉】在虎丘二山门北。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上海信士杨氏喜助”青石六角井圈。

【局井】在局井头南口。

【平阳义井】在五爱巷38号。民国二十三年(1935)水泥井圈。

【八角井】在二十一中围墙外。《吴县志》所载八角井弄即此处。民国时改为水泥井圈。

【三眼井】一在汤家巷35号,一在宋仙洲巷横街。井圈呈“品”字形。

【四眼井】韩衙庄公井。

1984年3月2日,金阊区养护工程公司在拓宽爱河桥路河道时,发现一口古井。该井由12个陶制井圈叠成,每圈直径70厘米,高20厘米。据考证,该井为汉井,已有2000年历史。

二、古树名木

众多古树名木是金阊区辖境古老历史的见证,是活的文物。

(第六章)石刻

苏州石刻以数量多、内容广、镌刻精著称。金阊区内名胜古迹较多,留存的石刻亦为数不少,其中不乏名碑名帖。

(第一节)园林碑帖

【留园】现存书条石373方,上墙的有359方。以下所记为书法名帖以及园记、诗词、题跋,共329方。

二王(王羲之、王献之)法帖80石。明万历十三年(1585)摹勒。清嘉庆四年(1799)补刻。

仁聚堂法帖37石。收唐玄宗李隆基、褚遂良、颜真卿、范仲淹、欧阳修、苏轼、蔡襄、宋高宗赵构等名人手迹。葛成笏汇编。穆大展镌刻。

临唐虞永兴孔子庙堂碑帖9石。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管世昌临,张煜、曹永楷跋,曹永植、曹永松识。陈丕承镌并识。

明人书札与诗翰刻石5石。集王鏊、祝允明、文徵明墨迹。清乾隆三十年(1765)戈拙缘摹勒。

留园杂帖70石。有褚遂良楷书《诗·唐风苏轼杂帖旧刻3种,米芾行楷旧刻4种,赵孟口法书7种,文徵明书兰亭诗,含晖堂法帖,宋名贤十家书和一经堂藏帖等。其中多种不全。镌于清代,年月不详。

寒碧庄记刻石清嘉庆三年(1798)范来宗撰并书。

纪印月、青芝、鸡冠三峰诗刻石清嘉庆六年(1801)刘恕诗、识并书。

寒碧庄宴集序刻石3石。清嘉庆五年(1800)钱大昕撰,十年(1805)严云霄书并跋。

孝经十七章刻石8石。明崇祯四年(1631)董其昌书。清嘉庆初宋宗元跋,十一年刘恕跋。

含青楼记刻石2石。清嘉庆十二年(1807)刘恕撰并书。

石林小院说刻石2石。清嘉庆十二年刘恕撰,王学浩书。

干霄峰记刻石清嘉庆十二年刘恕撰。缺损一角。

芙蓉峰记刻石2石。清嘉庆十二年刘恕撰并书。

晚翠峰记刻石2石。清嘉庆十二年刘恕撰,刘锜书。

宋贤六十五种集帖刻石99石。清嘉庆十二年,刘恕汇集林逋、文彦博、欧阳修、苏舜钦、司马光、苏洵、蔡襄、王安石、苏轼、苏辙、黄庭坚、秦观、米芾、米友仁、陆游、范成大、朱熹、张孝祥、姜夔、文天祥等名人法书65种,督工重摹上石。

宋米芾名花诗石刻2石。清嘉庆十二年重勾上石。

明沈度不自弃说刻石3石。明宣德元年(1426)书。清嘉庆十二年重勾上石。

盛氏留园义庄记刻石2石。清光绪十八年(1892)俞樾撰并书,钱邦铭镌。

【艺圃】7方

七襄公所记碑6石。杨文荪撰文,程荃书篆,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立。

悯烈碑记褚成绩撰并书,清光绪元年(1875)立。

(第二节)胜迹石刻

【虎丘摩崖石刻】虎丘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称,历代留下众多摩崖石刻,主要分布在前山。行书“风壑云泉”四字,传为米芾手笔。篆书“剑池”二字,志书云系蔡襄手笔。篆书“生公讲台”四字,记载称“传为蔡忠惠公(襄)笔,一云李阳冰笔”。还有明苏州知府胡缵宗篆书“千人坐”,清两江总督范承勋楷书“铁华岩”,芝南楷书“第三泉”等。

历代题名记游石刻为数甚多,剑池一隅尤为集中,宋人题刻即不下十数处。如朱巽等所题(给事中、新知扬州朱巽,集贤校理、同判苏州王质,集贤校理、同判杭州钱仙芝,大理寺丞、知长洲县事邵饰,广州支使、知吴县事冯允成,节度推官、试校书郎章珉,天圣八年八月十二日同游。”共七行。章珉又于其旁题正书两行(章珉于此与同游诸公调琴试茗”,“绍定三年蔡熙国兄弟题”。明人题刻亦不少,如王鏊等所题正书四行(弘治乙丑十一月十日,侍郎王鏊、少卿李珉、宪副朱立来游,诸生唐寅侍从。”还有两处是见到吴王阖闾幽宫的题刻,一处是王山椿等所题正书十行(正德七年正月,郡士王山椿、侯权、任云藩、祖与之登虎丘。于时剑池水涸,传观阖闾之幽宫。千年神密,一朝显露,可悼也已!……”另一处为吾翕等所题正书七行:“长洲令吾翕、吴令胡文静、昆山令方豪,闻剑池枯,见吴王墓门,偕往观焉。万年深口,一旦为人所窥,岂非数耶!令掩藏之。正德七年上元前一日志。”此外,白莲池畔,千人石上,峭壁磐石间,上山磴道旁,均有题刻,上起宋元,下至近代,林林总总,蔚为大观。

虎丘摩崖石刻的书法和内容都十分丰富,颇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对名山胜迹也有点景之妙。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虎丘碑刻】26方

虎丘云岩寺兴造记碑黄潛撰并书,泰不花篆额,住山普慈摹。元至正七年(1347)立。

虎丘云岩禅寺重修记碑杨士奇撰,沈粲书,陈登篆额,何渊勒石。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立。

苏郡虎丘寺塔重建记碑张益撰,黄养正书,程南云篆额,章敬镌刻。明正统十年(1445)僧永端、永熙立石。

吴郡前都纲虎丘住持味檗定禅师寿像碑张益撰并书赞。明正统十二年(1447)僧永端立石。

敕赐藏经阁记碑周忱撰,陈祚书,郭磷篆额。明景泰四年(1453)住山沙门大晅立石。

禁挟妓游山碑温雅勒石。明隆庆二年(1568)苏州府立。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幢明万历二十年(1592)织造太监孙隆跋,住持净抒、通密赞缘,章藻书并刻。

重修五贤祠记碑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孙继皋撰,申用懋书,徐篆额。杜士廉镌刻。湮没已久,982年重新发现于小吴轩地下。

菩萨颂答刻石4石。文震孟、陈懋德、徐元正、申用嘉、朱邦桢等书。明崇祯十三年(1640)刻。

喜欢《金阊区志》吗?喜欢《金阊区志》编纂委员会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