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金阊区志 > 第146章 方言,民俗,宗教(5)

第146章 方言,民俗,宗教(5)

小说: 金阊区志      作者:《金阊区志》编纂委员会

在吕洞宾生日那天,人们纷纷前往设在阊门内下塘街的神仙庙(福济观)进香。传说此日吕纯阳要化身乞丐,混在人群之中济世度人。吕纯阳医道高明,苏州中医尊之为祖师。凡得疑难杂症而又无钱治病的患者,多在十三、十四日去庙中烧香,祈得仙方,因而神仙庙内你挤我轧,据说可轧得“仙气”,消灾祛病,日久成习,就叫做“轧神仙”。在此前一天晚上,民间种有千年苴的人家定要将其老叶剪下,抛在门口,以期仙人路过时踩踏,可占仙气交好运。苏州人往往以千年苴的兴萎来占卜自己命运。在抛老叶时,口中还要暗暗祷告“恶运去,好运来……”此俗已相沿近千年,逢此庙会,苏州阊门内下塘便成集市,热闹非凡,凡事必加“神仙”两字,如剃头称“神仙头”,购花称“神仙花”,喝茶称“神仙茶”,特别是买一只金钱乌龟,称“神仙乌龟”,以祝长寿,此为国内少见的市井民俗。“文化大革命”期间,“轧神仙”庙会被视为“四旧”而废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府尊重民意习俗,恢复了轧神仙庙会,但已无神仙庙,善男信女便在庙门废址前焚香膜拜,以后随着轧神仙者逐年增多,乃将庙会改在吴趋坊,近几年又迁至中街路。1997年轧神仙者多达10万人次。1999年新神仙庙在南浩街落成,当年轧神仙庙会移至南浩街举行,并延期为6天,参与“轧神仙”者达175万人次。(参见第三卷(第二章)(第三节)之福济观)

【六月六,狗锪浴】旧时苏州习俗,农历六月初六日,将狗、猫牵到河里去锪浴,可以避免虱蛀。此俗始于何时,已难查考,但据现有史料,至迟在明代已盛行。明人蒋一葵所著的《尧山堂纪事》还载有一段文人轶事:一日,毛栗庵去拜访杨南峰,杨适在锪浴,便叫家人回答说不能见。后杨南峰去拜见毛栗庵,毛正好也在锪浴,也叫家人回答说不能见。杨南峰认为这是“报复”。因两人是好友,杨便向毛家人要了纸笔,写了一首打油诗(君来拜我我沐浴,我来拜君君沐浴。君拜我时四月八,我拜君时六月六。”诗写得含蓄风趣,其含意是:四月八是释迦牟尼诞辰,为浴佛日,六月六是浴狗日。

【“三节”虎丘庙会】虎丘庙会有所谓“三节会”,即在清明、七月半、十月朝都有迎神赛会。虎丘二山门过去有郡厉坛,届时由苏州府台率众出动,摆仪仗,抬城隍,连同几十个土地神像,都要抬到虎丘二山门的郡厉坛接受祭祀。出会时仪仗队长长一大串,可分为三段。第一段是代表官方的仪仗,从鸣锣开道始,内外执事,三班衙役,举着“肃静”“回避”行牌、令旗和万民伞,后面跟着红衣班(即刽子手)。红衣班常由肉店和水果店的大肚皮老板扮演,戏称“荤肚皮”、“素肚皮”。他们身穿红衣,敞胸,背刀,肚脐眼上还贴一张膏药,招摇过市。后面是“角端”(吉祥兽)、聚宝盆、神马、暖桥,最后是八抬轩轿抬着城隍老爷,真是威风凛凛!中间一段是众多的还愿者和善男信女,有的身穿罪衣罪裙,一步一拜,有的五体投地,称“小拜香”、“大拜香”。更有甚者,手臂穿细钩吊铜锣、香炉伸直行走,称“臂锣”、“臂香”,以示虔诚。第三段是最吸引人的民间艺术表演,踏高跷、舞龙灯、扛台阁、荡湖船,戏文均是民间故事,一路表演,好不热闹。出会队伍从城中城隍庙出发,经吴趋坊出阊门,沿七里山塘到达虎丘。仪仗队所经之处,两旁人山人海,万人空巷争看庙会。这种庙会活动在抗日战争胜利后还时有所见。

【十二月初八吃腊八粥】农历十二月初八,苏州有吃“腊八粥”的习俗。《唐书·历志》以十二月为腊月。腊,原为古时的一种祭祀,始于周代。秦代开始以十二月为腊月,意为年终打猎,用禽兽祭祖宗。到汉代,以“干支纪日”的方法确定冬至第三个戌日为腊日,后来又改定为十二月初八,故八日为“腊八”。这同当时佛教广泛传人我国有关。相传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日,所有佛教寺院都举行诵经法会,并且效法释迦牟尼成佛前有牧女向他献乳糜的故事,取香谷及果实等煮粥供佛。史载:“郡城八大刹等寺,俱设七宝五味粥,谓之‘腊八粥,又名佛粥”。陆放翁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李福诗曰(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糁人,用以供伊蒲,藉之作功德”。

以后,吃腊八粥又演变为一种民间习俗。腊月是一个充满欢乐与希望的月份,此时正是各种作物收获归仓不久,为庆丰收,城乡百姓常用白米、红枣、慈姑、栗子、芋艿、莲心加白糖煮成粥。而真正上档次、正宗的,要数佛教寺院中精心配煮的腊八粥。近年来,西园戒幢寺烧煮腊八粥的配料有红枣、黑枣、蜜枣、桂圆肉、胡桃肉、荔枝肉、白果、栗子、芡实、花生米、米仁、赤豆、枸杞子、莲心、荸荠、粳米、糯米、鸭血糯、棉白糖共19种。是日,寺院广邀社会各界人士和信佛居士来寺品尝,临走时,和尚们还盛上一盒让你带给家人。位于阊门内下塘文丞相弄的文山寺此时也有腊八粥。以后,来寺院吃腊八粥者日众,才酌收成本费,每碗一元。

(第三章)宗教

现金阊区境内是多种宗教活动的地区。著名的佛寺寒山寺始建于六朝梁代天监年间(502—519);位于太平坊的伊斯兰教清真寺,建于民国十五年(1926)。鸦片战争以后,天主教、道教、基督教等在这里都有较大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宗教政策的保障下,教徒的正当宗教活动和节日受到尊重,教堂、寺庙建筑和宗教文物也受到保护。

(第一节)佛教

一、概况

东汉献帝末年,西域大月氏国僧侣支谦避乱来江南,为吴国孙权译经多部。东晋司空王珉等人好佛经,先后舍宅和别墅为景德寺、虎丘山寺。东晋、刘宋间,竺道生在虎丘聚石为徒,阐发妙理。“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典故传扬四海。虎丘还是佛教临济宗虎丘派的发源地。临济宗原属唐代慧能门下禅宗大法门的“五家”之一。作为禅宗法系后传宗派之临济宗,其宗风有如下基本特征是接引门人学僧用单刀直人、机锋峻烈的方法,以此测验其禅悟佛法之程度。或大喝一声,或当头一棒,总之,以迅速手段,或聚语警句,使学人“省悟”速答。故俗又称“棒喝法门”。《人天法眼》载其宗风为“大机大用”,脱罗笼,出窠臼,虎骤龙奔,星驰电激。早已成为通用成语的“当头棒喝”,其典正出于此。虎丘绍隆,属于两宋之际临济(宗)两支的杨岐派(另一为黄龙派)系。由于南方禅宗总是临济宗的天下,至两宋之际更是如此,加之绍隆禅师(1078—1136)本身之特点,更兼虎丘得天时、地利、人和之胜,故宋以后常为禅僧挂锡之所,众僧云集,渐成一派,世称临济宗虎丘派,遂推绍隆为祖师。佛教史上统称虎丘绍隆。自竺道生至绍隆,先后有中国佛教史上最著名之八大高僧人山讲经弘法,虎丘真是“山不在高,有高僧则名”。

绍隆一系,至其数传嗣法弟子时,曾经十分兴盛。特别在其再传弟子密庵咸杰手中,其影响大大超过其他派系,威震东南,名扬海外。经由绍隆四传弟子无准师范(?一1248)等收受日僧圆尔辩圆和无关普门等为门徒,先后传人日本,创日本临济宗及其不同派别。故日本佛教界临济宗系寻找祖庭,常要找到虎丘。可惜虎丘现在没有相应寺院,尽管绍隆圆寂人葬均在虎丘。由于宋以后佛教界高僧大德大多主禅净合一,因而直至今日,严格坚持参禅、坐禅之禅院已经不多。

佛教于五代时渐趋衰落,宋代又广修佛寺塔院,禅风繁兴。清代太平天国战争时苏州寺院尽毁,虽然同治后重建,但盛况不再。清末到北伐战争前,官绅中信仰佛教者尚多。20世纪20年代孙传芳据有江南时,命吴县县署逢佛诞日(农历四月初八)布告禁屠3天,停刑讯1天。民国十六年(1927)北伐后,佛教在官绅商学界的影响下降,但仍有根源。长期以来,民间延僧礼忏之风甚盛,佛事、布施是寺庵的主要收人,不少人是为谋生而出家。

50年代初,佛事、布施减少,租田依法分给农民,僧尼纷纷参加生产,不以经忏收人为主要生活来源。50年代中期开始,各寺院对过去贫富悬殊、规条繁苛及责跪斋堂、打香板等不合理现象,进行民主改革,门户隔阂渐趋消除。1956年,金阊区内西园寺首先废除私相授受的传法制,改为十方选贤制,成立寺务委员会,各寺庙也陆续通过选举产生住持。1962年恢复方丈制。政府先后拨款修葺西园、寒山、云岩等寺。1958年9月,掀起献庙之风,228所寺庵仅保留13处,僧尼分别集中居住,大批寺屋由房管部门接管;经书、佛像和文物集中于西园寺。部分佛像存北塔报恩寺。经忏一律改在寺内举行。1966年秋,寺庵遍遭“红卫兵”查抄,大量佛像、经书和法器等被毁。幸政府预作安排,将重要文物移存文管会;西园寺采取由“红卫兵造反司令部”“出面封存”的方式,加之僧众昼夜维护,得免于难。1969年3月起,集中僧侣130多人在灵岩山寺进行“斗批改”,事后僧众被责令还俗回乡或转业劳动。西园、寒山、报恩、灵岩、云岩等5寺由园林部门接管,其余寺庙均被占用。至1970年5月已不存一寺一僧。1980年元旦,西园、寒山和灵岩山寺归还佛教协会,僧众回寺。1980—1985年间,三寺自筹资金重新修葺后,香火鼎盛。1982年9月1日,举行解放后西园寺第一次传戒,废除元代留下来的烫香疤旧习。1985年又为60多人举行第二次传戒。文物部门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代保管的文物、经书,悉数归还原寺院。1988年,被工厂占用的文山寺亦归还佛教,1989年重修,1991年5月21日佛像开光,方丈润田升座,成为苏州唯一的尼寺。1998年7月14至15日,苏州市佛教协会五届会议在西园戒幢律寺举行。会议审议通过市佛协四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修改并通过《苏州市佛教协会章程》,选举产生新一届佛协理事会。1999年,苏州戒幢佛学研究所经国家宗教事务局、中国佛教协会批准,在西园寺正式成立,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任名誉所长,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茗山老法师任所长!999年冬季招生,学制五年,其中研究生预科班二年,研究生班三年。

二、寺庙选介

【寒山寺】位于枫桥古镇。梁天监间(502—519)创建,原名妙利普明塔院。相传唐贞观年间,高僧寒山、拾得曾从天台山国清寺来此住持。寒山一称寒山子,居天台始丰县寒岩(今浙江天台县西南),常和天台国清寺的丰干、拾得往来。寒山性狂放怪诞,称“贫子疯狂之士”,喜写诗,通俗浅显。《全唐诗》辑录其诗311首。后人因僧名寺,改名寒山寺。宋太平兴国初,节度使孙承祐重建七级宝塔。元末塔寺俱毁。明洪武间重修,正统间知府况钟再次修复。嘉靖间僧本寂募铸巨钟,建楼悬之。万历四十七年(1619)、清康熙五十年(1711),大殿两度焚毁而复建。道光年间(1821—1850),“寺僧之老者、弱者、住持者、过客者140余人,忽一日尽死”,经勘查为误食毒菌所致,寒山寺由此而衰。咸丰十年(1860),寺毁。清光绪、宣统时江苏巡抚陈夔龙、程德全先后重建,民国二年(1913)又募修。“五四”运动时,一日本人来游寒山寺,知住持僧琴川工书法,请书“国亡家何在”五字,一字一金,僧峻拒云(住持亦中国人,岂可侮辱国体。”民国十二年大休来任住持。民国二十六年日军侵占苏州初期,高冠吾倡修藏经楼,后寺被日军占为物资仓库。1949年时杂草满径,无一僧人。1954年政府拨款修葺,并将宋仙洲巷宋宅花篮厅移建为枫江楼,僧侣复来。1958年将隆庆寺五百罗汉像移此。“文化大革命”中大殿佛像被毁,佛地成为造反派关人施刑拷打之处。1972年稍加整修作园林开放。1980年由五台山移来明成化间鎏金铁铸十八罗汉像。1983年用香樟木重雕如来佛像,新建寒拾殿、霜钟阁、藏经楼、钟房、钟轩等,耗资158万元。1984年8月13日举行佛像开光仪式,性空监院同时接任住持,并发愿重建普明宝塔。他带头工行书法,走以寺养寺之路。1996年普明宝塔落成,10月对外开放。

性空曾六次东渡出访日本,在对外佛教文化交流中发挥积极作用。从1979年12月31日夜起,连续举办了二十一届除夕听钟声活动,使寒山寺吉祥、福慧的钟声传遍世界八方。(参见第三卷(第二章)(第二节)“寒山寺”)

【西园戒幢律寺】位于阊门外桐泾北路西园弄,创建于元代至元年间(1264—1294),始名归源寺。明嘉靖年间(1522—1566)寺院已衰落,太仆寺卿徐泰时将寺址改建为私家宅园,名西园。后其子徐溶又舍园为寺,取名复古归原寺。崇祯八年(1635),延请报国寺茂林律师任住持,改名西园戒幢律院。清代,该寺名震江南,成为著名律宗道场。咸丰十年(1860)毁于兵燹。光绪年间,浙江按察使盛康与吴郡士绅礼请普陀山紫竹林寺方丈荣通及其徒广慧来苏重建西园戒幢律寺,历30年而成。民国年间驻兵不断,1949年时房屋门窗损坏严重,荒芜满目,僧众工友共23人。1953年政府拨款3000余元修葺。1956年,明开任寺务委员会主任委员,改传法制为选贤制。时有僧众36人。1960年辟佛教文物室。1962年恢复方丈制,明开被选为方丈。1968年6月,寺归园林部门管理。1973年在西花园平整土地时曾发现茂林及其六世孙远惟的肉身塔,远惟蓄发留须。惜塔被毁。1980年寺归还佛教协会,由明开法师任方丈,后安上法师继承,并开始修葺明塑及清代木雕珍贵佛像,至1984年夏全部装金,共用黄金6000克。市佛教协会驻此。1998年9月普仁升座为该寺方丈。

西园戒幢律寺为江南著名的律宗道场。自光绪至民国三十四年(1946)传戒17次,每次百余人或更多。改革开放以来,已举行过两次传戒活动。全寺僧众学修并进,持戒习律。安上法师在遗训中提出的“道风、学风、家风”为内容的三风建设,已为现任方丈普仁法师继承并发扬光大,以“独身、素食、僧装”为寺院管理的六字方针,开展“从律仪生活中培养僧人形象,从禅定修行中增强信心道念,从闻思经教中树立正知正见”的佛教实践活动,积极探索佛教与社会相适应的理论与实践。该寺在汉传佛教各大丛林中率先走“科教兴寺”的新途径,大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为佛教服务,建立自己的网站,掌握世界佛教发展动态,先后接待柬埔寨国家元首、蒙古人民共和国总统、尼泊尔王子、泰国王储和王姐等32个国家的贵宾来访。1996年试办戒幢佛学研究所!999年经中国佛教协会批准正式成立。研究所除培养高级佛教人才外,还面向广大在家居士,普及佛教知识,引导广大佛教徒爱国爱教。(参见第三卷(第二章)(第一节)“西园戒幢律寺”)

喜欢《金阊区志》吗?喜欢《金阊区志》编纂委员会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