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金阊区志 > 第143章 方言,民俗,宗教(2)

第143章 方言,民俗,宗教(2)

小说: 金阊区志      作者:《金阊区志》编纂委员会

吃仔饱饭,忘记脱前三年讨饭。

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肚里吃仔横门闩。

聪明面孔笨肚肠。

乖乖乖,蜒蚰吃百脚。

精精精,裤子剩条筋。

借俚的拳头凿俚格嘴。

象牙筷浪扳雀丝。

硬装斧头柄。

人搀勿走,鬼搀直走。

要讨好,绕疙糟。

十句九笃落,一句勿着落。

勿识相,要吃辣火酱。

答应得噢噢应应,忘记得干干净净。贪强买仔猪婆肉。

贪仔“一红”,烂脱“不同”。

造屋请仔箍桶匠。

生病人搭鬼商量。

苗头勿轧,苦头吃煞。

吃仔灯草灰,放格轻松屁。

横竖横,拆牛棚。

搁洛取,一道死。

新箍马桶三日香,三日过后臭亨亨。头鲜鲜,尾巴厌。

一只手捏如意,一只手捏算盘。

捏鼻头做梦。

要吃要着嫁老公,呒吃呒着握啥空。

金窠银窠勿及屋里狗窠。

有理呒理,出勒众人嘴里。

一只碗勿响,两只碗丁当。

船头浪相骂,船梢浪答话。

一交跟斗跌到青云里。

老鬼勿脱手,脱手勿老鬼。

勿听老人言,吃苦在眼前。

珠钻头碰着引线头。

冤家碰着对头,钉头碰着铁头。

嘴里“滴答”,腰里“悉煞”。

头颈绝细,独想触祭。

眼睛像霍显,筷唔像雨点,牙齿像轧剪。

吃死人不吐骨头。

越吃越馋,越困越懒。

大懒差小懒,小懒差门槛。

吃饭像射箭,做生活像背纤。

吃饭天神天将,做生活冤枉孽障。

冷末冷勒风上,穷末穷勒债上。

千年文书好合药。

早吃姜,夜吃卜,郎中先生看见哭。棉纱线扳倒石牌楼。

桃子拣熟格吃。

斧头吃凿子,凿子吃木头。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见仔大佛得得拜,见仔小佛踢一脚。

七石缸,门里大。

荷叶包勿住沙角菱。

家眼勿见野眼见。

一筅帚甩煞十八只蟑螂。

烂木头氽勒一浜里。

钱到赌场,人到法场。

盐钵头里出蛆。

小狗搭屎坑罚咒。

裁缝衣裳脱纽袢,木匠屋里三脚凳。臭戏锣鼓多,臭人闲话多。

骨头呒不四两重。

太湖里勿死,死勒阴沟里。

癞团死勒瞎搭里。

托人托仔王伯伯。

一笃水滴勒油瓶里。

吃素碰着月大。

千年难得虎瞌口。

冷镬子里爆出热栗子。

眼睛一霎,老孵鸡变鸭。

端午勿吃粽,老来呒人送。

情可搭苏州人相骂,勿愿搭宁波人讲话。

叫化胡琴一黄昏。

打碎水缸洇过去。

嘴唇薄枵枵,闲话呒多少。

白脚花狸猫,吃仔往外跑。

二、谚语‘‘托人托仔王伯伯”的由来

吴语有“托人托仔王伯伯”之谙,大意为所托非人,“王伯伯”也成了健忘和不讲信誉者的代词。关于“王伯伯”一词之出典说法颇多,有人认为“王伯伯”应该写作“皇伯伯”,是苏州人对京城来苏州采办珍玩的太监的称谓,苏州的富商豪绅不惜重金贿赂“皇伯伯”,希望通过他们谋得一官半职,但“皇伯伯”返京后,即把所托之人和事抛之脑后,于是有“托人托仔皇伯伯”之说。

清末上海出版的《图画日报》是一张图文并茂的报纸,曾发表“托人托仔王伯伯”的释文曰:所谓“王伯伯”是苏州城隍庙的一位阴差,负责传递阳世与阴间的信息,阳世的活人想要与死去的亲人通信,可以将所要转告的事写在纸上,贴到“王伯伯”身上,再摆上供品,点上香烛,“王伯伯”就会把信传递给阴间的亲人。明白人知道,世上并无阴间,活人与死人也不可能沟通,“王伯伯”传信当然仅是一种信仰风俗,不可能真有其事,于是俗谙有“托人托仔王伯伯”。

(第三节)歇后语

一、歇后语汇记

一千铜钿放勒门槛上——里外半吊子一根纸测两头着——光得快十五只吊桶吊水——七上八下七个铜板放两堆——勿三勿四八十岁学吹打——勿接气人身浪格垢(音垦h鸭背浪格水——阮哈稀奇门槛上搁板凳——立勿住脚三个指头捏田螺——稳拿丈母(音奪)娘看女婿——越看越有趣马桶呒不袢——难得(掇)

小鸡踏扁头——呒不救小狗跌勒屎坑里——吃一饱上方山格阴债——还勿清六月里做亲——口面皮(棉被)

六月里吃薄荷——凉在心里火赤练炖酱——恶赞张公养鸟(音吊)——越养越小带泥萝卜——吃一段汰(洗)一段月亮底下点灯——空挂名(明)

鸭吃砻糠鸡吃谷——各有各格福头浪生疮,脚底流脓——从头坏到脚石灰店里买眼药——走错人家田鸡跳勒戥盘里——自称自赞外甥点灯笼——照旧(舅)

老虎挂念佛珠——假慈悲老寿星吃砒霜——活得勿耐烦。

老太婆出血——大伤元气

老虫跳勒风箱里——两头受气老虫舔猫鼻头——送死

死人拍马屁——鬼讨好

一粒骰(音头)子掷(音杂

七点——勿壳张

十五样小菜——七荤八素

七个和尚合撑一把伞——六秃湿

刀头子上舔血吃——勿怕死

八仙桌上第九位—轧勿上

门槛上格鸭蛋——滚进滚出

三个铜钿白糖——蘸就光

干狗屎——亦臭亦硬

大块头困棺材——塌塌铺

小和尚念经——有口呒心

小鬼见阎王——帖药

小庙里格和尚——勿见世面

山东人吃麦冬———匱也(音狭)勿懂

六指(音节)头帮忙——越帮越忙

火腿浪格草绳——搭卖

王小二过年——年勿如一年

孔夫子放屁—文气冲天

太湖里刷(音肖)马桶——野豁豁

月亮底下看书——寻事(字)

半腰里杀出程咬金——突如其来

石板浪钉钉——硬碰硬

四金刚腾云——悬空八只脚

叫花子吃死蟹——只只好

江西人钉碗——自顾自

老和尚跌勒坑缸里——死(屎)里逃生

老太婆吃海蜇——嘴里闹猛

老虫跌勒书箱里——咬文嚼字

老虫咬脚背——越想越倒霉

老鸦躲拉猪身浪——看勿见自家黑

死人额角头——推勿动

棺材里伸手——死要钱

死桃树开花——冷勿防

鸡搭百脚——死对头

关公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汰(洗)脚布揩面——勿分上下

老孵鸡生疮——毛里有病

光棍打光棍——顿还顿

吊桶落勒井里——上勿上,下勿下

快刀切豆腐——两面光

呒事烧纸钱——引鬼上门

阿元戴帽子——完

芦席浪翻到地板浪——勿分高低

两个哑子困拉横头有话呒商量

吴趋坊看会——老等

油酱蟹过节——讨祖宗手脚

河底下放炮仗——响

落雨天挑灰担一越挑越重

青肚皮活狲)教勿会

和尚买木梳——呒啥用

狗咬吕洞宾——勿识好人心

烂泥菩萨跌勒汤罐里——酥透

屎坑浪搭凉棚一一臭架子

歪嘴吹喇叭——团邪(斜)气

郎中开棺材店一一死活全(音才)要钱

陌生人吊孝——死人肚里自得知

拉和尚的辫子一一握空

枇杷叶面孔——面光,一面毛

纸扎店里断浆糊——勿得了

韭菜叶面孔——伴(拌)就熟

哑子吃黄连)有苦说勿出

牯牛身浪拔根毛——勿觉着

铁匠做官——独讲打

乌龟爬(音陪)门槛——但看此一番

乌龟掼勒石板浪硬碰硬

唐伯虎叫船——叫到哪里算哪里

热锅浪格蚂蚁(音米)——团团转

擀面杖吹火——窍不通

臭豆腐浪浇麻油——外香里臭

阎罗王笃阿爹——老鬼

灯草缆绳——勿牢靠

关公门前使大刀——献丑

老虎头浪拍苍蝇——自讨苦吃

当仔衣裳买酒吃——顾嘴不顾身

肉骨头敲鼓——昏(荤)咚咚

竹篮打水——场空

床底下放鹞子——大高而不妙

弄堂里拔木头——直来直去

苏州人卖豆腐花——完

老寿星唱曲子——老调

肚皮里吃仔萤火虫——锃锃亮

空棺材出丧——目(木)中无人

炒熟黄豆——勿做种

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青竹头捣(音桃)屎坑——越捣越臭

张飞穿引线——大眼对小眼

廿四个枕头困觉——高枕无忧

狗捉老虫——多管闲事

茶壶里下馄饨——肚皮里有,嘴里倒不出

城头浪出棺材——远兜远转

揿仔耳朵摇铃——只当勿听见

驼子跌跟斗(音多)——两头勿着实

耶稣堂里关门——勿讲道理

捏鼻头做梦——空想

秀才碰着兵—有理讲勿清

纸扎店里火着——扫光

背心浪拉胡琴——搭勿够,挨勿着

鸭吃砻糠——空欢喜

看见和尚认姐夫——乱认亲人

胸口头挂钥匙——开心

乌龟垫床脚——硬撑

药材里格甘草——百有份

药材店里格抹布——甜酸苦辣全有

砻糠搓绳——起头难

蚊子叮菩萨——认错人

断链条活狲——呒收作

阎罗王贴告示——鬼话连篇

顶仔石臼做戏——吃力勿讨好

黄连水汰猪头——苦脑子脚炉盖当镜子——看穿湿手捏仔干面白(音餑)——甩也(音狭)甩勿脱强盗打官司——场场输煤炭店里卖棉花——黑白勿分鼻头浪挂鲞鱼——休(嗅)想瞎子戴眼镜——空架子鳗鲡落拉汤罐里——曲死活狲戴帽子——像煞有介事活狲拾着姜——吃吃辣希希,甩脱不舍得墙头浪刷白水白说(刷)

橄榄核(音活)垫台脚——活里活络瞎子烘山芋——摸熟

二、歇后语典故选介

【吴趋坊看会——老等】吴趋坊是苏州一条古老的街巷,位于阊门内’旧时苏州庙宇众多,经常举行迎神赛会,每年春夏之交,四乡竞相出会’在诸多庙会中,以“三节会”最为人们重视,庙会极盛’

所谓“三节会”,就是清明节、七月半和十月朝三个节日所举行的庙会。这三个节日的庙会十分隆重,尤其是清明节的庙会,出会的排场非常显赫,苏州的城隍老爷和几十个土地神像,都要抬到虎丘二山门内的“郡厉坛”接受祭祀。出会时,队伍长长一大串,仪仗伞盖,鸾驾旗幡,鸣锣奏乐,香烟缭绕。还有西军夜、红衣班、大锣档,以及台阁戏文、踏高跷、荡湖船及各种杂耍表演和烧臂香等等。西军夜就是庙里的皂隶,一般由衙门的差役装扮;红衣班是刽子手,一般由肉店里斩肉的伙计担任。仪仗经过之处,两旁人山人海,争相观看,热闹非凡。吴趋坊是一条主要街道,是仪仗队必经之地,而且仪仗队进人吴趋坊,都要认真地进行一番表演,为此,看庙会的人很早就在那里等候,人头济济,翘首盼望。由于看会的去得太早,一等也不来,二等也不来,要等很长时间,心里实在着急。经过多少年的反复,就形成了一句谙语(吴趋坊看会——老等”。

现在,人们办事约定了时间,一方已到,另一方迟迟未来,一方等的时间长,就说这真是“吴趋坊看会——老等”。

【臭豆腐上浇麻油——外香骨里臭】臭豆腐是豆制品中的一个传统产品,凡豆腐作坊,均做臭豆腐出售。做臭豆腐虽然并不复杂,但需有一定的经验。每当春天,竹笋、荠菜上市,豆腐作坊就要收集笋老头、荠菜梗、苋菜梗等,配以其他作料,烧熟后泡在盐水池内,过一段时间之后,笋老头和荠菜的鲜味都出来了,尽在池水之中。然后将笋老头、荠菜梗等全部捞出,将池水过滤干净,这水就成为浸臭豆腐的原料。原卤闻起来有点臭,实是鲜的反映。豆腐浸在原卤内,经适当时间,就做成了臭豆腐。臭豆腐的吃法很多,但苏州人喜欢吃油氽的。将臭豆腐干氽得蜡黄,放在盘内,排得整整齐齐,上面浇点麻油,吃到嘴里,先闻到一股麻油香味。所以苏州人有这句谙语,叫“臭豆腐上浇麻油——外香骨里臭”。如今这句话用来比喻有的人办事,外面很精彩,声誉极好,可内部却一团糟,就称他为“外香骨里臭”。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勿是人

强盗碰着贼伯伯——黑吃黑

强盗上法场一自作自受

蜻蜓吃尾巴——自吃自

瞎子吃馄饨——肚里有数目(音麦)

壁虎格尾巴)节节活

强盗发善心——难得

隔年蚊子——老口

绣花枕头——包草

鞋底浪塌油一一滑脚

瞎子看灯——轧闹猛

戴仔箬帽亲嘴——碰勿着头

(第四节)熟语

一、惯用语

摆炮,别苗头,倒扳账,打统仗,打滑脱,触壁脚,吃钝头,吃搁头,出戏法,卸肩胛,相管,上心事,踏煞蚂蚁,做人家,扎面子,抢三十,掮木梢,轧苗头,看人头,掼纱帽,甩翎子,阮趣相,本作里货色,发急蹦,勿人调,打气癞团,跌失(散)铺盖,偷私乖,大脚膀,喇叭腔,立勿直,趁嘴甩,搭错

扳雀丝,卖野人头,吊心境,打过门,拖鞋皮,凿冷拳,吃老泡,吃下叶,出苦相,收末会,塞松香,嚼白蛆,量地皮,做凶人头,接冷嘴,插蜡烛,香鼻头,开伙仓,看野眼,咬手,横戳枪,呒青头,百屑失(散),勿连牵,勿习上,灯草灰,的角桥(撬),贪财乌龟,断链条活狲,老百晓,抓勒巴,拆家败,塌冷

拨脚底看,磨夜作,担肩胛,打葛伦,讨虚头,起爆(包)头,吃生米饭,触眼乌珠,出空身体,收骨头,说死话,听壁脚,落篷,做花手心,捉冷次,抢羹饭,关心境,看冷铺,看隔壁戏,咬牙子印,呒淘成,呒说法,畔房小姐,勿色头,饭榔头,嗒嗒滴(帝),讨惹厌,脱底棺材,钉头货,老虎肉,尖屁股,屎裤子,三只手

三个拔来兴,骂太平山门,点戏

打回复阵,抖(透)叉袋底,吃牌头,吃夹档,出披头,出挖儿,小扇子,说困话,调枪花,做头颈,照牌头,铲饭除,骑两头马,讲斤头,看山,色,搞百叶结,瞎缠三官经,呒捺亨,呒介事,劈虚当中,勿上台面,带脚戏,得得动,天开眼,度死日,路路反,连刀切,精打光,消地光,拖油瓶

十样景,牛皮糖,十三点,捉死蟹

娘娘腔,落拾惹,软口汤,不管三七廿一

七勿牢三牵,七更八十调,小乐惠,蛇脱(吐)壳

朝南坐,朝南闲话,上手大,上场昏

凿蜀着法,鸡头浑,鬼讨好,见目量

脚脚占(音尖),轻骨头,穷迸崩(音浜),捻勿开

棉花耳朵,牛吃蟹,人中吊,逆面冲

假花头,拣落剩,干狗屎,夹和金刚经

夹屎硬,夹篙撑,夹肝胀,窠里反

掐脱头格苍蝇,眼煞花,眼涨,戆进不戆出

额角头,好弄打,吓呆松鼠,霍霍串

下原虚,还魂痛,混笼统,暗毒老虎

咽勿落,鸭屎臭,恶死做,一拍辣

一烙勻,一只袜统管,一脚去,二一添作五

二、成语,

板板六十四,扳面落孔,半二勿三,痴花野迷

本命心肝,百葛烂皱,喷司门劲,热吹铺汤

拔脚屁股,猫抓七抓,墨腾彻黑,尖手尖脚

风云起色,勿着老刀,多说三话,勒煞吊死

跌搭四冲,老三老四,私弊夹账,松泼漏侧

死心掉落,细摸细相,三角六凑,淡仔划嗒

煞煞辣辣,说风说水,说过嚣过,刮剌松脆

神之胡之,贼皮塌脸,贼骨牵牵,石铁绷硬

翘嘴笃舌,实乎实事,结葛罗多,海勃落拓

过河拔桥,血淋带滴(音帝),绕脚勿清,痴头怪脑

各奇各色,狗皮(比)倒糟,关门落闩,墨黑隆冬

呆头木息,敲钉转脚,哭出拉乌,少有出见

灰尘白蓬,眼白颠倒,碍手扳脚,牵丝扳藤(音登)

下二三转,昏头六冲,黑铁墨搭,黄皮两姜

行情行事,横阔竖大,横天倒地,白仓白炎

哇哇抓抓,红白团串,依头顺脑,小家败气

阿毛阿狗,握拉勿出,冤枉孽障,烂眼搭闭

一脱一样,一排连牵,一带勿带,五黑棱登

呒白呒事,一脚落手,一刮两响,马儿哈云

呒天野地,呒大呒小,清汤光水,寿头怪气

滋五十六,破蛀落索,失泡失夹,夹料丝白

(第二章)民俗

苏州民俗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清代顾禄《清嘉录》所记述的岁时节令风俗,具有江南地方特色的婚俗,蜚声中外的饮食文化和食俗,体现水乡风光与民风的服饰,构成了苏州民俗的主要内容。其中既有民族文化的精华,也有陈规陋习和封建迷信的糟粕。今金阊区境内的民风民俗与此大致相同。

(第一节)岁时习俗

苏州的许多风俗,都与岁时节令有关,苏州人较为重视过节,不同的节日吃不同的食品,形成了苏州特色的饮食习俗。

【春节】辛亥革命后,过公历新年,俗称阳历年,而将旧历年称为春节,俗称阴历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朝,男子开门放爆竹三声,叫做“开门炮仗”,象征“高升三级”。天刚破晓时,要出去走喜神方,遇见熟人要作揖恭喜。家家悬挂神轴,点香烛,供粉圆茶食糖果于祖宗神位前,长幼依次而拜,称为“拜喜神”。之后,幼辈依次向尊长叩头拜年,可向长辈讨拜年钱(有别于除夕的压岁钱)。早餐吃年糕、春饼、汤团、圆子,取高兴团圆之意。50年代后生活习惯改变,不少家庭对传统习俗逐渐简化。“文化大革命”时,提倡“打破常规过春节”,1967年春节不放假,坚持“抓革命促生产”。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日益提高,春节的喜庆气氛日见浓郁。如今的“开门炮仗”都于子夜零时齐放,苏城内外,鞭炮声震耳欲聋,历时30分钟左右。年初一清晨,众多善男信女去西园寺进香,早饭吃小圆子和年糕的习俗仍保留,向长者拜年已成为礼节性的问候。

新春贺年,过去是差人送帖,今改为互寄贺卡,熟人相见互道“新年好!”亲朋好友之间以电话拜年。寓意吉祥祝福的春联,如今在苏城大街小巷还屡见不鲜。除炮仗外,烟花已成为苏城新春夜景之点缀。

喜欢《金阊区志》吗?喜欢《金阊区志》编纂委员会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