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金阊区志 > 第142章 方言,民俗,宗教(1)

第142章 方言,民俗,宗教(1)

小说: 金阊区志      作者:《金阊区志》编纂委员会

本卷由三大方面内容组成。(第一章)方言,收录苏州城区(包括金阊区)常用方言词语。(第二章)民俗,介绍金阊区民俗,具有鲜明的吴文化特色。(第三章)宗教,主要介绍区内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及寺观庙堂情况。

(第一章)方言

苏州话属吴语,金阊区是苏州市三个城区之一,其方言也不例外。

吴语是很古老的方言。汉代扬雄《方言》和许慎《说文解字》都指出吴方言与中原语言有不同之处。苏州话在吴语中具有代表性。到明代,现代苏州话的基本面貌业已形成,金阊地区亦已成为姑苏繁华之地。冯梦龙辑录的山歌和小说,沈宠绥的《度曲须知》,其中所反映的方言现象,已接近今日的苏州话。清乾隆《苏州府志》所载方言词汇,如“冻瘃”(冻疮)、“引线”(针)、“嚣”(揭开)等,都使用至今。光绪十八年(1892)出版的长篇小说《海上花列传》中,大量对白都用苏州话写成,与现代苏州话不同的只是少数词语和语法成分。

民国十七年(1928),赵元任的《现代吴语的研究》首先科学地、系统地研究记录了苏州话等吴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现象。到五六十年代,苏州话的语音已有较大变化。70年代以后,青少年与中老年的苏州话在语音和语法上就有明显差别,词汇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社会生活的改变、人际交往的扩大,亦有许多变化。

(第一节)俗语

一、传统俗语

苏州话的传统方言词语相当丰富,本节仅选择其中较常用的一部分,按词首笔划列举如下(

【一对带拉酥】有“一个半斤,一个八两”(16两制秤)即伯仲之间的意思。带贬意,与“两个宝货”(指人)同。

【一口】很短的意思。《后汉书·光武帝纪·上》:“时三辅吏上东迎更始,见诸将过,皆冠帻而服妇人衣,诸于绣口,莫不笑之。”李贤注(字书无‘口’字,《续汉书》作‘口’并音其物反。”衣之短者为口,词义引申,泛指一切物之短,于是另造口字。

【木大】不乖巧、头脑迟钝的人称为木大,或呆木大,也作木徒。“木大”一词在宋时已见使用,本为戏曲角色名。

【牙】用牙齿啃。现时年轻一代沾父辈经济上便宜亦称“牙”,故有“伲子勿养爷,孙子牙阿爹”的俗语。

【瓦笃落】一种陶瓷容器。“瓦”,在古代汉语中为陶器总称。今称陶瓷容器形如瓦罐的为“瓦掇”(掇,吴语音“笃”)。

【打棚】开玩笑或胡闹的意思。也作打朋。评弹《白毛女》“姆妈,俚笃赛过勒打棚末是哉!”

【半边】旁边称为“半边”。如评弹《西厢记·惊艳》(前头走格是莺莺小姐,半边搀扶格是伲格红娘阿姐。”

【加二】更加、越发称为“加二”。“二”音“宜”。《文明小史》第十七回(店主人加二殷勤,送到门外。”

【杌】音“桥”。《说文·手部》(杌,动也。”《周礼·考工记·轮人》(辐广而凿浅,则是以大杌,虽有良工,莫之能固。”郑玄注(杌,摇动貌。”今苏州话称将固定之物用力左右上下摇动,使之脱落为杌。如,“拿墙头上只钉杌下来”。又称物之摇摆不稳为杌,如(格只台子杌勒海,拿物事来填一填台脚”。又,称高低不平、不团结、难相处为“七杌八裂”(又作“七桥八裂、七撬七裂、七翘八裂”)。

【夺脱】物之丢失称为“夺脱”,为并列结构的双音节合成词。

【行灶】可搬动的简陋炉灶称为“行灶”。唐白居易《履道西门》诗之一(履道西门有敝居,池塘竹树绕吾庐。豪华肥壮虽无分,饱暖安闲即有余。行灶朝香坎早饭,小园春暖掇新蔬。”

【冲头】“冲头”,似本作蠢头。《说文·心部》“蠢,愚也。”吴语称不精明、不乖巧者为冲头。如,“我很担心,不知他明天会不会再被贩子当冲头斩。”

【艮】《说文·七部》(艮,很也。”段玉裁注(很者,不所从也。”《方言》曰(艮,坚也。”吴语中称脾气倔强、古板,不够圆通者为艮头。这种人往往倒是好人、朴实人,故吴谙有“好人最怕发艮劲”一语。

【收作】收拾、整理的意思。评弹《玉蜻蜓·看龙船》(一声吩咐,无多片刻,下面七间已收作好了。”又,整治,使吃苦头。评弹《战火中的青春》:“现在我好定定心心收作里厢的高级军官了。”评弹《白毛女》:“僚去拿俚喊进来,让我来收作俚。”

【那亨】常用语。六朝时写作“那忽”,后又作“那行”。《江阴县志》(如何曰那行。”今则多作“那亨”、“那哼”。《缀白裘·十五贯·访鼠测字》(那亨叫仔猜枚测字?”

【赤老】或作“赤佬”。称一切可憎可怜的人,甚至成为“鬼”的代名词,或用以骂人。叶紫《校长先生》(早晨头死脱,夜里厢变赤老!”意即早上死了,晚上变鬼。倪海曙《杂格咙咚·三轮车》(迭格赤佬勿要是神经病?倘然搭吉普卡香起鼻头来末倒霉哉!#

【身障】评弹《张三借靴》“看他身上的身障虽然勿大配身,总算蛮挺刮拉里。”这“身障”词意甚明,指衣装、衣着。《左传·闵公二年》(衣,身之章也。”现代吴语中的“身障”本为“身章”,不过世俗以为衣服是用以遮蔽身体的,所以写成“身障”。

【役】烛光摇曳称为“役”,如“今朝风大,火役得来”。“役”的本字应作“荧”。《说文·焱部》“荧”,段玉裁注(荧者,光不定之貌。”张慎义《方言别录》卷下之一(荧者,光不定之貌。今江东人语如役。”

【邹】人的脾气坏或货物质量低劣称为“邹”。《太仓州志·风土》“货低曰丘,亦曰邹。”从宋元时代到近现代俗文学里,则写成“恰”或“诌”。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不提防夫人情性邹,捋下脸儿来不害羞。”“情性邹”即脾气坏,俗称邹脾气。

【灶下】指厨房、灶屋。此词出现很早。汉班固《东观汉纪》曰(更始在长安,所授官爵,皆群小贾人,或膳夫、庖人。长安语曰(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此词在此后的俗文学中一直沿用着,厨房称灶下间。

【阿】常用的疑问词。刘半农《瓦釜集·第一歌》(你阿看见赵大跌勒井里仔,钱二去下石?”所谓“阿看见”意为有没有看见。

【耶耶乎】马马虎虎的意思。鲁迅《集外集拾遗·公民科歌》(但愿诸公勿性急,让我来编教科书,做个公民实在弗容易,大家切莫耶耶乎。”“耶耶乎”应为“约约乎”。“约”有大概、差不多的含义。“约约乎”便是“差不多”的意思,引申为马马虎虎。

【茄】主要有两种意思:一是挤人、嵌人。如“格桩事体搭你勿搭界,你勿要茄勒海”。又如“到后头去排队,勿要茄进来”。另一含义是行事磨蹭、拖拉,不上紧。如“俚做生活茄得来。

【板、版】一页书称为一板。此语源自印刷术。古代印刷用雕版,一板即一页,故一页亦可称一版或一板。元乔吉《金钱记》(自家马求,今年十四岁了。我上学读了八年光景,一本《蒙求》还有五板不曾记得。”

【板板六十四】明冯时可《雨航杂录》:“铸钱之模谓之版,宋时铸钱,每版六十四文,故俗有版版六十四之语。”吴语称行事刻板、不知通融和表情严肃为“板板六十四”,皆为原义之引申。

【枪篱】篱笆称为“枪篱”。《吴县志·风俗二》:“苇篱曰枪篱。”亦称“枪篱笆”。沪剧《珠衫记·遇美设计》(东边是枪篱笆,西边是泥打墙,后面还有只臭水坑。”

【担盘】婚家送财礼称为“担盘”。胡祖德《沪谙外编·看潮歌》(谢谢天生婆婆买个大猪头,报喜盘装起担盘头。”因礼物多放在盘盒之内,故称。“担”是送的意思。

【图书】私人图章称为图书。清李渔《意中缘·毒饵》(落款完了,待我用起图书来。”私人印鉴之所以称为“图书”,清鞠履厚《印文考略》谓(古人于图画书籍,皆有印以存识,遂称图书印。”故今呼官印仍曰印,将私印曰图书。

【昏图】形容鼾声为“昏图”,亦作“昏度”。评弹《战火中的青春》(因为白天比较辛苦,困下去一息息,鼻鼾浓浓,昏图来了。”

【受】本义为接受、容纳,引申为积聚、积蓄。“受”的积蓄义后来渐渐退出了通用语,但在吴语中却保留了下来。冯梦龙《山歌·和尚》(我受子头发讨家婆。”“受头发”即蓄发。

【项、杭】被迫忍受的意思。如,“我硬起头皮项一记”。这个“项”有硬着头皮忍受的意思,又写作“杭”。评弹《西厢记·借厢》(的确,我味道已经杭着哉。”这“杭”也是被迫忍受的意思。又,哄孩子人睡也称“杭”,其意是迫使孩子人睡,当然迫使的方法是摇着孩子的身体,并哼着催眠曲。俗称“把小人杭困着”。

【胡咙】喉咙称为胡咙,胡祖德《沪谙》卷下(看人吃饭胡咙痒。”清顾炎武《日知录·胡咙》:“古人读喉为胡。《息夫躬传》(咽,喉咙。’即今人言胡咙耳。”吴方言称喉咙为胡咙,读的是古音。

【挖塞】心里不痛快、气闷,有苦说不出,气不顺者为“挖塞”。弹词《孟老头》(老太为了这桩事情正在挖塞。”评话《三国》:“不让你们来,你们心里要挖塞。”

【香】《简明吴方言词典》释“香”云(吻”。吴语中“香面孔”、“香鼻头”都有“吻”的意思。香又可作“闻”义。如大人逗孩子(手手拨我香香。”香,还可作分享解,如某人中了奖,就有相好同伴要他把奖金分点出来“大家香香”。

【鬼迷】小气、吝啬称为鬼迷。胡祖德《沪谙外编·隐语》(乡下人不识阴炭:鬼煤一鬼迷。”又如(真鬼迷,拨我格一点点。”

【迷露】雾称为“迷露”。明冯梦龙《山歌·千思》(好似板门上门神空成对,就像迷露不成霜(谐双字)。,吴谙云(三朝迷露发西风”。

【娇寡】《简明吴方言词典》释义为“(身体)娇嫩虚弱。”《海上花列传》第三十一回(大少爷,耐末身体也娇寡点,耐自家要当心个噢!”

【哧】《说文·手部》(擁,裂也。”段玉裁注(呼麦切。”苏州话称撕掉纸头为“拿纸头擁脱俚”。“擁”音如亨。

【口】《说文·口部》(口,妄语也。从口夹声,读若荚。”吴语称无中生有、播弄是非为“口嘴舌”,其词义与《说文》所释基本未变。

【畔】意为“躲”、“藏”。《何典》第四回(这被他逃去的,畔在里头钻筋透骨的作起怪来。,汉书·冯奉世传》:“今乃有畔敌之名,大为中国羞。”颜师古注引如淳曰(不敢当敌攻战,为畔敌也。”所谓“畔敌”,即躲开敌人,不与交锋。

【斋】祭祀的意思。茅盾《林家铺子》(没有办法,只好去斋那些闲神野鬼了。”故骂人“吃饭”为“斋”,是骂此人不是人,而是鬼,分量是很重的。

【推板】也作“推扳”。意为差劲、逊色。如成绩差,俗称“成绩推板”。《海上花列传》第十五回(也算僚眼光勿推板。”又作动词:相差。评弹《种子迷》“人走开了,鸡把稻啄坏了,那是推板不起。”动词:让、将就。如:“一句闲话也勿能推板。”

【唱喏】《现代汉语词典》(在早期白话中,‘唱喏’指一面作揖,一面出声致敬。”如今在吴语中尚通用。胡祖德《沪谙》卷下(三个人唱六个喏,各自有来去。”

【崭】事物之美称为“崭”。茅盾《拟〈浪花〉》(他看中了一种印花的洋布,做孩子们棉衣面子是很崭的。”

【得】如今市场上有只产品名“百得胶”,“得”为“粘”之义。“得”在这里是个同音代替字。

【猪猡】吴人呼猪为猪猡或猪猡猡。徐珂《清稗类钞·方言类·上海方言》“猪猡,豕也。假借为骂人无用或冥顽不灵之词。”

【减】将饭分给他人为减。如“格点饭我吃勿落哉,减点拨勒僚吧”。

【锪浴】《现代汉语辞典》(锪浴(方),洗澡。”标明此词为方言词。周而复《上海的早晨》(两天没锪浴,身上有点发痒。”

【弹眼落睛】瞪眼称为“弹”。评弹《刘胡兰·就义》(段秀英给徐大胡子眼睛一弹,吓得头又沉倒。”《苏州谙语选·附录》:“弹眼落睛,怒目圆睁的样子。”此词又可作“亮丽、漂亮”的形容词,如,“他们衣服穿得弹眼落睛”。

【搂白相】意为开玩笑,闹着玩。《九尾龟》第十回(倪向来格闲话,说一句是一句,勿是啥个说仔搂白相。”

【铺】指火盛汤水沸溢而出。明冯梦龙《山歌·汤婆子竹夫人相骂》(汤婆子听得眼泪直铺。”程乃珊《银行家》(这面疙瘩,像牛奶一样,一铺起来就全铺光了。”既指水或其他液体状物满溢,也可指一般物品之满溢,如(车子上装得拍拍铺铺”。

【馋睡】唾液、唾沫称为“馋唾”。评弹《再生缘》第一回(我的箭法不是夸海口,叫三个指头捏田螺,二个指头揭开茶壶,一个指头擦点馋唾,拿稳。”亦作“馋吐”。胡祖德《沪谙》卷下:“馋吐不是药,处处用得着。”

【腻脂】肮脏得令人恶心称为“腻脂”。《苏州谙语选·附录》“腻脂,肮脏,令人作呕。”此词最早出现在唐代。唐赵磷《因话录·角之次》(后闻知恭生日,箱擎一破腻脂幞头饷恭,曰(知兄深慕高贞,求得一洪崖先生初得仙时幞头,愿兄得道,一如洪崖。”后引申为行为可憎,令人厌恶。沪剧《卖妹成亲》:“我别人倒勿怕,看见伊倒有点耳止。”“耳止”为“腻脂”的同音代替词。

【新妇】《战国策·卫策》“卫人迎新妇。”义为新娶妇、新嫁娘。后引申为儿媳。黄生《义府·新妇》(汉以还,呼子妇为新妇。”刘半农《瓦釜集·第十二歌》(我说新妇小姐,我里手要快来脚要快,勿然末那里摇得出纱来卖?”

【豪燥】苏州话将赶快称为“豪燥”。此为并列式合成词,“豪”和“燥”的词素义都为“快”。倪海曙《杂格咙咚·警察访问》(豪燥要到小菜场,买两条黄鱼买点笋。”

【墨测黑】极言其黑或暗。《缀白裘·寻亲记·遣亲》(阿爹,街浪墨测黑哉,我俚转去点介一碗灯笼照仔唔走吓。”《何典》第九回(把件湿布衫敞开,露出那墨测黑的胸膛。”亦作“墨彻黑”。苏州评弹《白毛女·死里逃生》(房里墨彻黑,二婶又看不见喜儿在哪里。”

二、现代俗语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话中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大多是在工作往来中产生的,现列举于下(

【摊得开卷得拢】指某人工作很有魄力,拉得开场面,着着实实干了一番事业;也指其心底坦然,没有营私舞弊等见不得人的事,经得起检查。

【淘浆糊】现代流行词语。原来有双重含意(一是指“马马虎虎”,二是说“把水搅浑”。前者指稀里糊涂的人,工作不负责任,能混则混;后者形容浑水摸鱼,就是指品质低下或者手段卑劣。现在说“淘浆糊”含意较多,既兼有前两种意思,有时也带有戏谑色彩。

【方方面面】指上下左右有关单位,注意搞好各种关系,办事方便些,关键时刻能给予帮助。

【吃里扒外】指拿本单位工资、奖金,替外单位服务和效劳的不正常的社会现象。亦指帮外人不帮自家人。

【擦边球】原是乒乓球比赛中的术语,球在台边上擦了一下,应该说这球是算得分的。现在所说的“擦边球”,就是巧妙地利用条件,或是钻法律、政策的空子,做有利于自己的事。

三!一词多义

方言中有些词有多种含义,如(

【吃】原意是把食物放到嘴里经过咀嚼后咽下去称为吃,但苏州话把喝、饮、吸都称吃,如吃茶、吃酒、吃香烟;挨打也称吃,如吃手心、吃屁股、吃耳光;挨批评也称吃批评;上当受骗也称吃,如吃药、吃搁头、吃青头作表情也可称吃,如:吃相难看,一副“吃得落人”的样子;肯定否定也称吃,如:吃得准、吃勿准,吃得透、吃勿透,吃得煞、吃勿煞;能量大小也称吃,如吃得开、吃勿消、吃勿过、只好吃瘪,等等。

【生活】生活一词在苏州话中有多种含意,除了指过日子的原意外,工作也称生活,做工作称做生活;70年代,街道、居委会组织居民搞外发加工,接受加工任务时称拿生活,完成任务后上交称交生活;在单位里挨批评或小孩受长辈责打称吃生活;更有些玩世不恭的年轻人将父辈称呼为“老生活”。

【出道】能独立生活,能安身立命,有出息,有成果,苏州话称之为“出道”;读书毕业,有了工作,叫“出道”;工作中有所成就,有所收获,叫“出道”;扬名四万,誉满天下,更叫“出道”。

【勿】即“不”,在苏州话中运用得较多。如勿要、勿肯、勿灵、勿想、勿见、勿懂、勿差、勿好、勿曾、勿碍、勿搭界、勿二勿三、勿三勿四、勿清勿爽、勿尴勿尬、勿多勿少;还有把“勿”和“要”或“曾”合成一字(”或“”,更是苏州话的独特之处。

(第二节))谤语

一、谚语汇记

苏州民间谙语甚多,更富地方特色,现辑录部分比较流行的谙语汇记于下:

左手勿相信右手。

捏仔大头勿放小头。

铜钿眼里迁跟多(斗h坐得正,立得正,哪怕和尚师姑合板凳。天呒不箬帽大。

描金箱子白铜锁,外头好看里向空。

三千铜钿家当,二千八百勒身上。

嘴里吐出糖来,腰里拔出刀来。

又做师娘(巫婆)又做举(鬼h贪多嚼勿烂。

栲栳大格水花,扇子大格尾巴,

捞起来是只糠虾。

假客气碰着真老实。

一面孔阿弥陀佛,一肚皮男盗女娼。

炒虾等不及红。

口吃三日素,就想上西天。

说着风,就扯篷。

探脱帽子,呒不脑子。

瞎猫拖仔死老虫。

狗头上抓抓,猫头上拉拉。

黑铁墨塔,吃俚勿煞。

囫囵扭扭扁塌塌。

眼泪索落落,两头掉勿落。

死蛇迸,癞团劲。

三个勿开口,仙人难下手。

喜欢《金阊区志》吗?喜欢《金阊区志》编纂委员会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