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金阊区志 > 第152章 人物(4)

第152章 人物(4)

小说: 金阊区志      作者:《金阊区志》编纂委员会

58.孙云球(1630—1662)字文玉,又字泗滨,明末清初吴江人,幼年随父迁居苏州虎丘山下。出身仕宦,其父孙子儒曾任漳州知府;母董如兰懂诗书,亲授经史。云球自幼聪慧,勤奋好学,十三岁为县学生。十五岁时因父病逝,家道贫困,乃上山采药,维持生计。云球目睹有些人因视力不佳生活不便之苦,废寝忘食,刻苦研究,终于掌握天然水晶磨片技术,磨出理想的镜片,以线将镜片挂在双耳上,以后改用镜架,为视力不佳者提供方便。嗣后,云球又掌握对光(今称验光)技术,可按不同视力,制成老花、少花、远视、近视等不同眼镜,给患者选择使用。并陆续发明存目镜、万花镜、放光镜、鸳鸯镜、多面镜、幻容镜、千里镜等数十种镜片。自此,虎丘山塘一带渐成眼镜集市。

59.陆坦(生卒年不详)明末贤士。字履长,本嘉定(今属上海)人,居长洲(今苏州)虎丘山塘。生时,父梦石化为龙,长而读书,有骨干。举崇祯三年(1630)乡试。与杨廷枢、郑敷教、许元溥并称“吴门四孝廉”,俱以名义自持,为乡里清议所宗主,然不自诡激,多阴行善。岁饥,疫病并起,郡守属坦设法赈济。有闭户者,坦率里中人长跪请之,闭户者感动,饥民卒赖以济。有少子与邻儿戏,被邻儿误伤致死,邻父恐,弃其家遁,坦使人招之归,曰:吾子死于命,非若子过也。其仁厚如此。甲申(1644)选南丰令,不就,隐支硎、邓尉间。年六十二,以穷饥死。

60.文乘(1609—1669)明末义士。字应符,长洲(今苏州)人。文震孟次子,诸生。南都亡,隐山中,有人诬其与吴江吴易通往者,逮至官。乘不辩,徐曰:“不敢辱我父,愿就死。”临刑,赋诗云(阀阅名家旧姓文,一身报国许谁闻。忠魂今晚归何处?明月滩头卧白云。”妻即周顺昌之女,亦殉其旁。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赐谥节愍,奉旨人忠义祠。著有

《文应符诗》一卷传世。

61.姜採(1607—1673)字如农,山东莱阳人。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官至礼科给事中。以弹劾权臣犯上遭廷杖,谪戍宣州,途中明亡。与弟姜垓奉母流寓苏州。得文震孟药圃,经重修后更名敬亭山房(其子改艺圃),以示不忘敬亭山为其戍所,并自号宣州老兵。清江苏巡抚汤斌为姜氏兄弟立祠于虎丘,称莱阳二姜先生祠。著有《敬亭集》。(参见第三卷(第一章)(第四节)“艺圃”)

62.蒋之逵(1636—1694)清官吏,字云九,号佚圃,吴县(今苏州)人。居阊门内下塘福济观西。明副使蒋灿之孙。由郡庠生贡太学,授知县。以母节未旌,不赴选。至康熙十八年(1679),母盛氏年例既符,乃请旌表。及谒选,改授中书。巡抚慕天颜,重之逵文行,事必咨访,尝持疏免吴中夫役,从之逵言也。之逵即捐资勒疏於石,建碑亭於胥关,吴民赖之。年五十卒,墓葬阳抱山。乾隆中,从祀乡贤祠。

63.徐枋(1622—1694)明末贤士。字昭法,号俟斋,自号秦馀山人,长洲(今苏州)人。少有才名。崇祯壬午(1642)乡试,中举人。工行草,善画山水,兼得董源、巨然、倪云林、黄公望之妙;其诗尤名重江南。清兵陷苏州,其父将殉国,枋日夜号泣,欲从父死。父作书戒二子,若长为农夫可以隐世,乃自投虎丘山新塘桥下溺死。枋奉父命,拮据营葬,遁迹不出,离开苏州吴趋坊故居,初隐邓尉山中。后隐灵岩之上沙,建土舍数椽,曰“涧上草堂”,读书其中,闭门著述。四十年如一日,守约固穷,布衣草履,终身不人城市。家贫,常卖画自给。枋能画善书,海内争宝其墨迹,才学节操为人钦佩。清康熙甲戌(1694)卒,年七十三。时人以徐枋与宣城沈寿民、嘉兴巢鸣盛合称“海内三遗民”,颂扬其节操。著有《居易堂集》二十二卷、《二十一史文汇》、《通鉴纪事汇聚》、《建元同文录》、《读史裨经》、《读史杂抄》、《管见》、《俟斋集》等传世。

64.陆肯堂(1650—1696)字邃升,一字澹成。长洲(今苏州)人。肯堂自幼聪颖好学。康熙二十四年(1685)会试、殿试皆第一,会元、状元联捷。历任翰林院修撰、日讲起居注和右春坊、翰林侍讲,官至翰林侍读。肯堂学识渊博,工诗,善古文辞,为文信笔而成。翰林院诸掌院先生对他十分尊重,凡朝廷诰命、制敕、传记、诗章等重要著作常推他起草。康熙帝曾多次当着诸大臣面称赞他“学问、人品俱优”。肯堂长期埋头书斋,体弱多病,康熙帝特命御医为他诊治,终因病情严重,于康熙三十五年去世,年仅47岁。著有《三礼辨真》、《怀鸱舫诗存》、《陆氏人物考》等。今阊门内下塘街10号即为陆氏故居。(参见第三卷(第五章)(第三节)之“陆润庠故居”)

65.慕天颜(1624—1696)清甘肃静宁人,字拱极。顺治十二年进士,授浙江钱塘知县。康熙间历任江苏布政使、江宁巡抚(均驻苏州),请疏浚吴淞江、浏河及常熟白茆港、武进孟渎河,又请免荒田赋额,皆报可。坐事去官。起为湖北巡抚,终漕运总督。有《抚吴封事》、《楚黔封事》、《督漕封事》。今景德路原汽车配件厂址旧为慕氏所筑的慕家花园,园南小巷亦以此得名。(参见第三卷(第一章)第七节之“慕家花园”)

66.姜实节(1647—1709)清处士。字学在,号鹤涧,山东莱阳人。姜琛之子,侨居于吴。清初,姜琛得明末文震孟“药圃”,扩建为“敬亭山房”。后实节增饰缀布,更名“艺圃”。汪琬《艺圃记》曰(一时马蹄车辙,日夜到门;高贤胜景,交相为重。”名画家王晕(石谷)游艺圃,见园景清秀美丽,画《艺圃图》,成为传世名作。实节善诗,工书画。著有《焚馀草》。(参

见第三卷(第一章)(第四节)“艺圃”)

67.叶天士(1666—1745)名桂,字天士,号香岩,别号上津老人。吴县(今苏州)人,世代业医。天士继承家学而博采众长,自成一家,为温病学说主要创始人和奠基者,与同时的薛生白、缪遵义被誉为“吴中三名医”。他把温病从浅到深的病变分为卫、气、营、血4个过程,因病施治。还创造了察舌、验齿、辨别斑疹等诊治温病的方法。30岁时他已以其精湛的医术名闻大江南北,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叶天士妙手回春的故事,誉为“神医”、“天医星”。晚年与其弟子总结毕生从医经验,留下了《叶案存真》和《温热论》等宝贵医学典籍。叶天士居住在苏州阊门外上津桥畔。今渡僧桥下塘48号大宅即是其居住、行医的场所。宅东有一小巷称叶家弄,即由此而得名。(参见第三卷(第五章)(第三节)之“叶天士故居”)

68.叶堂(生卒年不详)字广明,一字广平,吴县(今苏州)人,叶天士之孙。清代昆曲歌唱家。得吴江徐氏之传,自成一家,时称叶派唱法。每唱必讲究出字、行腔、阴阳、旋律、收音、运气、节奏,成为唱曲者之规范,在江南和扬州一带影响很大。有人聆听其演唱,说“其声泠泠,妙如仙境”,“声细如天空之晴丝,缠绵惨暗,举座为之醉”。著有《纳书楹曲谱》,人称《叶谱》,是选录《牡丹亭》、《长生殿》近百折曲词整理而成。另与人合订《吟香堂曲谱》传世。

69.雷大升(1695—1779)字允上,号南山,长洲(今苏州)人,清初制药商人。允上幼年时天资聪敏,勤奋好学,尤爱读医药书籍。弱冠以后,投在王晋山医家门下学医,对医药二门都能悉心钻研。雍正元年(1723),雷允上北上人都,后在归途中游历燕齐间,并采药于深山大川,返里后继续钻研医药,并从事丸、散、膏、丹之修合,设诵芬堂于苏州阊门内穿珠巷(即专诸巷)天库前周王庙弄口。乾隆初,雷允上“举鸿博不就,隐於医”,遂挂牌行医,设诊所于诵芬堂内,集医、药于一处。允上医术高明,治病有方,遇贫者常予药。又亲司炉台练合丹丸。他所修合的丸、散、膏、丹,用药地道讲究,大都是由麝香、珍珠、西黄、犀角、羚羊角、伽南香、猴枣等名贵细料药材组成,药效灵验,声誉鹊起,民意视为“救命药”。著有《金匮辨证》、《经病方论》、《要症论略》等书。允上致力经营雷允上诵芬堂45年,至乾隆四十四年病逝。(参见第十四卷(第一章)(第二节)之“雷允上诵芬堂药铺”)

70.孙士毅(1720—1796)字智冶,别号补山,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授内阁中书。先后任广西、云南布政使,山东、广东巡抚,两广、两江总督,官至兵部尚书、军机大臣、文渊阁大学士。对于加强边关防务多有疏奏。曾“平台湾林爽文反,征緬甸,定安南,平湖南苗乱,剿湖北白莲教”,一生戎马疆场,奔驰边关,屡受乾隆帝褒奖。嘉庆元年病死军中,赠公爵,谥文靖。士毅精力过人,诗能独出机抒。性爱石,有米颠癖,督学黔中时得文石百有一枚,因自署“百一山房”。今景德路环秀山庄曾为孙士毅宅园。(参见第三卷(第一章)(第三节)“环秀山庄”)

71.毕沅(1730—1797)字蘅,号秋帆,自号灵岩山人,清太仓镇洋(今太仓)人。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以举人授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二十五年殿试,中一甲一名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甘肃巩秦阶道,陕西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河南、山东巡抚,湖广总督等职。所到之处,赈灾救民,兴修水利,多惠政,受乾隆帝褒奖,称他“尽心民事,居心公正,深识大体”。嘉庆二年病逝于任所,赠太子太保衔。死后不久,因在“湖广办理教匪失察过多”被追夺谥号,革去子孙荫袭,没收田产资蓄。毕沅学识渊博,著作浩繁,有《传经表》、《经典文字辨正书》、《关中胜迹图记》、《晋书地理志校注》、《西安省志》等。并在他人协助下,历20余年编

成《续资治通鉴》一书。毕沅好金石文物,注意古迹名胜的保护,在陕西任上,曾征集汉唐碑碣,建成“西安碑林”。今景德路环秀山庄原先曾一度为毕沅宅,一街之隔的慕家花园东部也曾归毕沅,重修为“小灵岩山馆”。(参见第三卷(第一章)第七节之“慕家花园”和同卷(第五章)(第三节)之“景德路毕宅”)

72.段玉裁(1735—1815)清江苏金坛人,字若膺,号懋堂。乾隆二十五年举人。曾任贵州玉屏知县,调四川署巫山等县知县。引疾归,居苏州枫桥,闭门读书。初与休宁戴震为友,后尊之为师。积数十年精力,专治《说文》。有《说文解字注》、《经韵楼集》等文字训诂学、经学专著。

73.刘恕(1759—1816)号蓉峰。清吴县洞庭东山人。官至广西右江兵备道。嘉庆三年(1798),以明徐泰时东园故址改建成“寒碧山庄”,时人则以园主之姓呼其园为“刘园”。同治光绪年间,为盛康购得,重修扩建后易名“留园”。(参见第三卷(第一章)(第二节)“留园”)

74.钱近仁(生卒年不详)清乾隆间长洲(今苏州)人,一说昆山人。家境贫寒,父母早丧,寄居于鞋匠家,遂习其业。然从小喜读书,经史子集、九流百家无不浏览,尤致力于《孝经》、《论语》。苦学成才后,人称“补履先生”,终年76岁。殁后无子,众人葬之虎丘,江苏按察使汪志伊题为“钱处士墓”。(参见第三卷(第四章)(第二节)之“钱处士墓”)

75.韩馨(生卒年不详)字幼明,自号少微真人。明末清初长洲(今苏州)人。八岁作擘窠大字“五人之墓”,镌为虎丘山塘五人墓碣,董其昌、陈元素赋诗以赠。年十三进府学,人南京国子监。司成王某评其文曰“文兼韩柳,书擅羲献”。阉党阮大铖居金陵,慕其名,以金币招致,拒不受。党人狱起,馨名在复社,几陷不测。家遭兵火。人清,居洽隐园(今南显子巷惠荫园),与郑敷教、金俊明诸遗老结社广生禅院。卒谥贞文先生。有《洽隐园遗墨》传世。

76.徐扬(生卒年不详)清乾隆年间画家,号云亭,吴县(今苏州)人,家住阊门内专诸巷,对苏州风物颇为熟悉。乾隆十六年,高宗首次南巡,驻跸苏州时,徐扬以监生和候补主簿身份进献画册,得到乾隆赏识,遂进京充任清宫画院供奉,后又蒙钦赐举人,官至内阁中书。《石梁宝笈》著录他的绘画作品共有35件,其中主要有《南巡图》(12卷)、《盛世滋生图》(1卷)、《平定回部献俘礼图》(1卷)、《西域奥图》(1卷),还有《王羲之写经换鹅图》、《日月合璧五星联珠图》、《岁朝吉庆图》等。徐扬虽为“御用画家”,然工画人物、山林、居室、花鸟、草虫,可称全才。徐扬于乾隆二十四年画成《盛世滋生图》(又称《姑苏繁华图》),长1225厘米,宽35.8厘米,将苏州境内的精华之地,包括灵岩山、木渎镇、横山、石湖、上方山、胥门、阊门、山塘、虎丘等尽现笔底。图中共画有人物1.2万余人,舟楫排筏近400只,商店约230多家,不但笔墨精细,设色雅丽,且在谋篇布局,处理虚实、动静、疏密、远近等关系时,也极有法度,极见功力,为徐扬之力作。此画现藏辽宁博物馆。

77.吴信中(1766—1821)清大臣。字阅甫,一字蔼人,号玉树楼主,吴县(今苏州)人。自幼博览群书,广交吴中名士硕儒,学业大进,颇著声名。嘉庆十二年(1807)中江南乡试举人。翌年,戊辰科殿试一甲一名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历典河南、广东、湖北乡试。秉公办事,唯才是举,倡导学风。朝廷大考,信中获一等高第。擢庶子,人直南书房。后升迁翰林院侍读学士充文渊阁事。道光元年(1821),因父年迈,陈情乞养。归里,因病先其父而逝,年仅五十有六。墓在枫桥西何山,王赠芳撰墓志铭。第宅醉石山房,在虎丘山塘街绿水桥

西,内有“渔墅”、“玉树楼”诸胜。玉树楼悬自题堂联(白堤宦迹诗中遇,绿水人家画里看。”信中工书善诗,著有《玉树楼稿》。

78.戈裕良(1764—1830)字立山,江苏武进人。家住武进县洛阳乡尚湖墩戈家村,先祖元代从河南洛阳迁此。戈裕良是清代中叶的园林叠山家,其作品最早在嘉庆初,最晚在道光初。其叠山手法不拘一格,视园庭地势环境变换,以达到婉转多姿的艺术效果,山石开合、收放、虚实、明暗相宜,变化层出不穷。戈氏创作的假山,见于记载的除目前仅存的苏州环秀山庄和常熟燕园两处外,尚有苏州虎丘一榭园、扬州秦氏小盘谷、如皋汪为霖的文园和绿净园、南京孙星衍的五松园和五亩园、仪征巴氏朴园、常州花桥里诗人洪亮吉的西圃等处,惜均已无存。(参见第三卷(第一章)(第三节)“环秀山庄”)

79.董国华(1773—1850)清官吏。字荣若,号琴南,吴县(今苏州)人。嘉庆十三年(1808)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以御史出知山东莱州。官至广东雷琼兵备道。归田后,筑园、种花、缀石,优游十年。道光三十年(1850)重游泮宫。卒年七十有八。少工词赋,与长洲陶梁齐名,有“陶董”之目。著有《云寿堂诗文集》、《香影庵词》。慕家花园西部毕园(小灵岩山馆)曾为董国华所有,并经董修葺。(参见第三卷(第一章)第七节之“慕家花园”)

80.汪士钟(生卒年不详)清长洲(今苏州)人,字阆源。官至户部郎中。家资雄厚,以藏书知名,所建藏书楼名“艺芸书舍”。嘉庆间,黄丕烈、周锡瓒、顾之逵、袁廷祷所藏书皆归之。咸丰间,藏书渐散失。著有《艺芸书舍宋元本书目》、《艺芸书舍书目》。今山塘街480号汪氏义庄为清道光七年汪士钟所创。(参见第三卷(第三章)(第二节)之“汪氏义庄”)

81.顾禄(约生卒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字铁卿,字茶磨山人,吴县(今苏州)人。出自簪缨望族,家世业儒,生于嘉庆初,四十八岁后无考。韦光黻《闻见阐幽录》云:“顾铁卿禄,吴附生。恃才华,纵情声色。娶妾居山塘之抱绿渔庄。刻《清嘉录》、《桐桥倚棹录》。外洋日本国重锓其版,称为才子。为友人陈某诱致邪僻,事连,同系于官。陈某逸去,禄旋以疾卒。《易》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诱至邪僻,无明文。然顾禄闭门却扫,潜心著述,蔼然之心,讽喻之殷,跃然纸上,何致邪僻!然为当道所不善、所疾忌,欲加之必不可逭之罪,则实。著述尚有《颐素堂丛书》十七种、《颐素堂诗抄》八卷、《晚香吟》一卷、《艺菊须知》二卷等。

喜欢《金阊区志》吗?喜欢《金阊区志》编纂委员会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