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金阊区志 > 第131章 医药卫生(9)

第131章 医药卫生(9)

小说: 金阊区志      作者:《金阊区志》编纂委员会

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即发动群众开展环境卫生运动,加强清洁队伍建设。1952年,美军在侵朝战争中使用细菌战,为防止细菌蔓延,粉碎细菌战,中央领导号召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要求人人动手,家家清洁,达到“六面光”(室内四壁光、天花板光、地板光)、五净(垃圾扫干净、野草除干净、污水排干净、乱砖、碎瓦拾干净)、四好(厕所整顿好、垃圾及垃圾箱处理好、饮食卫生管理好、菜市场卫生搞得好)的具体要求。山塘地区八字桥到钱万里桥一带,共有37家粪行,河内经常有300多条粪船停泊在河边沿街水码头。一年到头臭气冲天,苍蝇卵蛆到处都是,所以这条街名为“臭马路”。经过这次爱国卫生运动,粪船停到河外,水码头清洁,环境卫生大大改善。市人民政府同意群众要求将“臭马路”改称为“清洁路”。嗣后,每年开展的爱国卫生运动,都提出一项比较具体的目标。1953年以“四灭”(灭蝇、灭蚊、灭鼠、灭虱)为中心,1956年全国统一开展除四害运动(四害初为苍蝇、蚊子、老鼠、麻雀,后改为苍蝇、蚊子、老鼠、蟑螂),1958年苏州市开展以除“七害”(蝇、蚊、鼠、雀、蟑螂、钉螺、臭虫)、灭“五病”(疟疾、血吸虫、蛔虫、钩虫、丝虫)、实现“六无”(无蛆、蛹、蝇、灰、臭、垃圾)、“六光”(四面光、外光、内光)的爱国卫生运动。1959年金阊区根据自身实际,在开展卫生运动中推行“四定”(定事、定人、定时、定措施)、“四员”(保健员、除害员、消毒员、保洁员)制度,建立居民、机关、工厂、学校“除七害、灭五病、讲卫生”联合指挥部,使卫生运动更深人、更扎实。1961年开展以积肥支农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全区共积肥4500余吨送往近郊农村生产队。1963年10月,金阊区红十字会召开首届一次代表大会,翌年红十字会的组织进一步发展,在爱国卫生运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自50年代初期至60年代中期开展的爱国卫生运动,群众参与面广,每家每户搞卫生,消灭苍蝇、蚊子、老鼠,都要进行统计,将拍杀的苍蝇上交,杀灭的老鼠尾割下来上交,以保证统计数字之精确;机关企事业单位大搞卫生,几乎都停止办公;各单位都派员去郊区农村田边塘边挖掘消灭蝇蛹;采取全市定日定时,集中烟熏,消灭蚊子,届时大街小巷内,每隔十数步就设一草堆,点火后青烟缭绕,灭蚊效果颇好;消灭麻雀场面更为壮观,街头巷尾,遍设岗哨,发现麻雀飞来,各种响器齐鸣,有的用上面盆、畚箕,并大声呐喊,吓得麻雀不敢停留,直至飞得累死跌落。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大“造”各级领导之“反”,搞乱秩序,搞乱思想,连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爱国卫生运动也一度中断,致环境质量降低,蚊蝇密度明显上升。

1978年国务院发出《关于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通知》,金阊区再次掀起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新高潮,年内开展几次大扫除,其中“五一”节一次群众性突击活动,清除枫桥路两侧的垃圾4627吨。1979年重点处理蚊蝇孳生场所,并发动居民灭杀老鼠。自1982年起,每年3月为“文明礼貌月”,广大群众积极投人“五讲、四美”活动,治理脏、乱、差,使环境卫生面貌改观。1984年,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确定苏州市为全国爱国卫生重点城市之一,促进市、区卫生突击活动再掀高潮,全区共出动49576人次,清除垃圾7968.5吨,翻缸倒甏1800多只。翌年,在全区开展创建文明卫生单位的活动,以后每年都要评出一批文明卫生街道、文明卫生居委会、文明卫生单位和洁、齐、美街巷。至1987年,全区清扫卫生合格率达98.88,,清运合格率97,,基本做到垃圾不堆积,大粪不满溢,在市“城区环卫杯”竞赛中获总分第一名。1988年开始,全国爱卫会确定每年4月为“爱国卫生月”,全区开展广泛的社会宣传和卫生整治。至今,每年开展活动。1988年鼠密度低于1,的指标,基本实现无鼠害区。翌年,金阊区被评为“灭鼠先进区”。1992年经市爱卫会考核评定为“灭蟑先进区”、1995年被评为“灭蝇先进区”。

1990年,苏州市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简称“创建”)活动,每年年初,市政府均下达当年的创建目标,并签订责任书。区政府根据市府要求,制订全区创建目标要求,下达至各街道和区主管部门,层层落实责任制。每年都要搞几次突击,清除脏、乱、差的死角。如1995年的“治脏”战役中,全区共出动近9万人次,动用汽车2200多辆次,拖拉机、板车5000多辆次,清除各种垃圾6000余吨,整治脏、乱、差地段72处,区属单位中有34个获市“十佳卫生”称号。至1996年,金阊区已建成创建达标区。1997年,金阊区根据全市创建要求,切实搞好“一把手”工程,自上而下建立起相应组织网络和指挥体系,各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加大创建经费投人力度,当年投人经费1600万元,完成桐泾河、虎丘路、红菱村等综合整治项目40个,根治一些长期脏乱差地段环境,已建成安全卫生小区33个、洁齐美街巷48条。全区卫生达标单位达80,,为苏州市于1997年10月通过国家卫生城市的调研,于1998年5月被正式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作出一定贡献。

(第二节))行业卫生

服务性行业和公共活动场所卫生管理,始于清宣统三年(1911)。苏州巡警道设卫生科,对茶馆、冷饮业进行卫生管理。民国二十四年国民党提倡新生活运动,吴县政府令理发业店员,须剪短手指甲,工作时须戴口罩,穿白罩衫,理发工具必须消毒等。日伪统治时期,因霍乱猖獗,伪警察局对饮食业和疫区上市蔬菜做过一点检验和消毒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吴县卫生院除继续对饮食业管理外,还开展过对公开营业娼妓的检验工作。

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开始有专门卫生防疫机构,结合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和专业机构监督检查,绝大多数服务性行业和公共娱乐场所,均能保持环境干净,饮食卫生,用具清洁、秩序井然的良好面貌。1966年以后,行业卫生一度失控,脏、乱、差现象明显上升。1981年,市防疫站对旅社、浴室、理发店等行业的卫生管理又重新加强。市对外开放的旅社、浴室、理发室(不包括宾馆、厂矿、企业内部的招待所及浴室)建立服务性行业基础档案,与市饮食服务公司共同制定《苏州市旅馆、浴室、理发行业卫生工作试行条例》,并建立检查、评分制度,达到基础管理的预定要求。

1983年2月,区卫生防疫站调查区属5个浴室、16家旅社、24个理发店、4个电影院的卫生状况,并建立卫生档案,同时每月一次定期对浴室、理发、旅社等行业的服务设备、设施、器具实行卫生检查和消毒监督。1987年贯彻执行国务院颁发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对上述单位进行温度、湿度、噪音、风速、空气细菌及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测定,并对服务行业进行经常性卫生监督和管理,对从业人员实行体检,核发健康证和卫生许可证,培训从业人员,落实岗位责任制,建立以行业为主体的各项卫生管理制度。1993年,全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共计1088人,经体检合格,全部领取健康证。全年由卫生行政部门签发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165张。

一、劳动卫生

民国时,苏州工厂虽多,生产环境和卫生设备却很差,工人因工中毒伤亡事故时有发生。人民政府成立后!"51年市卫生部门即设工业卫生机构。由市防疫站作粉尘浓度测定和工人体检,将所有矽肺病人送医院治疗,还和华东劳动保护研究所合作,帮助工厂装置密闭设备,使粉尘浓度达到控制标准以下,并建立“苏州市接触矽尘作业工人健康卡”。1956年市防疫站对工业生产中的氧化锌、氯气、铅等毒物采取机械化密闭措施,改善不安全、不卫生的劳动条件。“文化大革命”中,职业病防治工作一度停顿,1973年市防疫站重建后,重点抓防尘防毒。

喜欢《金阊区志》吗?喜欢《金阊区志》编纂委员会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