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金阊区志 > 第102章 民政(3)

第102章 民政(3)

小说: 金阊区志      作者:《金阊区志》编纂委员会

1993年金阊区有老年人口33075人,占全区总人口14.3,,其中70岁以上12822人,百岁老人1人。全区老年组织建设有:老年活动室专用18个,兼用63个,老年大学3所9个班组414名学员,老年书画协会1个。区老龄委、退管会、老年体协等3个组织配有专兼职人员,并形成三级管理网络,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项工作(一是运用各种宣传工具,积极宣传《江苏省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条例》,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二是关心老年人晚年生活,力所能及地解决老年人的生活疾苦,全年走访孤老765人。三是隆重庆祝老年节,使老年人高高兴兴地欢度自己的节日,为高龄寿星召开祝寿会,为113对老夫老妻庆金婚,组织2016人外出旅游观光。四是广泛开展老年文体活动,全区有拳、操、功、球、舞等活动项目27个,设198个活动队组,56个锻炼点,16014人参加,占老年人总数的56,,在参加全国、省、市比赛中多次获奖。五是发展老年经济实体,解决老年人的活动经费。全年共办19个老年经济实体,创利13万元。老年组织净收人9万余元,基本上全部用于老人活动。1995年承办6县(市)4城区老年体育工作现场会,全区共投资250万元,兴建金阊区、桃坞、三元3所社区服务中心暨老年公寓,新建床位165张,面积2600平方米,均于当年竣工开业。1996年6月,位于潭子里58号的金阊区老年公寓一分部竣工开放,设28张床位,配有餐厅、卫生间、医务室、健身房、阅览室等服务设施。年内全区149个居委会70,以上建立医务咨询室。至1998年,区、街道、居委会都设有老年心声站。1998年10月,位于彩香二村公园内的彩香老年公寓建成开放。

1999年,作为区政府实事工程的金阊老年公寓在南浩街99号动工兴建,规划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设床位150张。至年末,金阊区老龄人口有3.6万余人,其中80岁以上3114人,90岁以上233人,百岁以上7人。全区设有:老年公寓、敬老院6个,人住老人近300位;老年活动室154个,老年心声站152个,区、街老年大学7所,书画、摄影、戏曲班11个,舞蹈、越剧、拳操队等文体活动组织147个,参与人数达1万余人。

三、老年活动场所选介

【金阊区老年大学】创建于1987年8月,校部设在义慈巷10号,主课堂设在区教退协活动中心。历任校长由分管区长兼任,并设副校长、教导主任。1997年6月,“金阊区社区教育学院老年大学分院”正式挂牌。

老年大学坚持每年两期办学,持之以恒,从无间断,至1999年累计学员达4千余人次。学员中既有军、师级离休干部,又有教授、工程师和中小学教师,还有机关离退休干部等,队伍基本稳定。

1995年至1998年,在彩香、石路、山塘3个街道办起老年大学分校,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解决老年人就近学习问题,办得有声有色。

【金阊区退休教工活动中心】成立于1996年9月,坐落在石路闹市区西侧的朱家庄新村,占地面积3100平方米。“中心”内设阅览室、健身房、茶室、多功能活动室、桌球房,并辟有门球场、休闲绿地等设施,开设交谊舞、摄影、烹饪、拳操、气功等多种培训班,经常举办富有特色的卫生保健知识讲座,老年人心理健康讲座、医生义诊以及演讲、祝寿、歌舞等活动,先后成立老年时装队、合唱队、舞蹈队、门球队,多次参加市、区比赛并获奖。“中心”建立三年来,共接待前来学习培训、健康娱乐的离退休教师员工约3万余人次,被退休教师喻为学园、乐园、家园。

【金门老年公寓】为金门街道所办的老年福利事业单位,建于1992年,坐落在王洗马巷18号内,是一幢400多平方米的三层楼房,27张床位,分成单人房1间、双人房7间、四人房3间,有娱乐大厅、休息室、医务室、浴室、厨房等设施。每人每月收费标准:单人房550元,双人房400元,四人房390元,建立以来,已先后接住老人160人次。

【桃花坞老年公寓】隶属桃坞街道办事处,1995年11月1日正式开放,位于阊门西街67号,系清末名医曹沧洲故居改建而成。建筑面积1千余平方米,设房间28间,床位69张,人住率100,,人住老人中年龄最高的96岁。该公寓先后获得市、区文明单位、市社区服务示范单位、区示范老年公寓等荣誉称号。

【三元老年公寓】位于三元一村3幢西面,占地3727平方米的寿星公园内。公寓建筑面积891平方米,总投资86万元,于1996年2月12日向社会开放。1999年又投人20万元将原三元一村21幢东面的社区中心大楼改建为老年公寓分公寓,面积330平方米,总共设有单独卫、厨设备的套房10套,标准房22间,共设床位107张,配有食堂、餐厅、活动室、阅览室、健身室、保健室、会议室、浴室等设施,人住在公寓的有“三无”老人2位,来自台湾、南京、镇江、苏州等地的社会老人78位。年龄为65岁到95岁高龄,在公寓大家庭式的氛围中融和温馨,安度晚年。

【金阊区老年康复院】位于金门路108号,1999年5月对外开放。设全护理病床18张,有全套医疗设施和医疗队伍,中西医疗和康复护理,每天医护组巡视探问,每周专家会诊,为人住老人提供医疗、护理、康复健身活动,并建立完整的个人健康档案,是老年人老有所医和老有所乐的园地。

(第二节))福利企业

一、生产自救

人民政府成立初期,国家除发放大批救济金、救济粮、救济品帮助社会困难户度过难关外,还大力组织群众生产自救,积极安置社会困难户、失业和无业人员参加各种临时性劳动和城市服务工作,使他们自食其力。1954年8月,在国营公司大力支持下,募集资金,组织烈军属及贫困市民14人建立起全区第一个生产自救小组,生产荷包,每个生产人员除得到基本生活费外,又积累了公积金,解决部分贫困户的生活。到1957年,生产自救小组增加到50个,人员发展到250人。

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三年困难时期,各街道安排专职人员加强对该项工作领导,参加生产自救者近2千人。1964年人均生活费每月14元,基本上解决生活困难。对缺乏劳动能力的困难户,民政部门仍给予救济。

二、举办企业

1979年,金阊区成立第一家社会福利工厂——苏州眼镜配件厂,以后各街道相继办起社会福利厂。1982年,眼镜配件厂与桃坞卫生材料厂合并。至年末,全区共有7家福利工厂,有职工887人,其中四残人员249人。1984年各街道福利工厂与街道脱钩,受区第二工业公司、民政科双重领导,并进行合并调整。

(第三节)社区服务

一、服务站点

70年代初,由于“文化大革命”中的“割资本主义尾巴”运动,将小商小贩、手工业修理摊点大量撤并,大批从业人员下放苏北农村,商业网点减少,居民生活不便,修补无门。街道和居委会便在居民区内兴办一些诸如烟糖、小食品、修补服务的小商店、服务站,为居民开展有偿服务。既解决居民生活不便之矛盾,又安排一批闲散人员劳动就业。

80年代,初步形成以区、街道、居委会3个层次,以社会孤老、残疾人、优抚对象、便民服务4条主线的社区服务网络。居委会是网络的基础,具体承担各项服务工作,经常走访社会孤老家庭,了解他们生活情况,为他们排忧解难;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居委会兴办的第三产业亦不断增多,并尽力安排残疾人就业,为辖区居民提供各类生活服务。

1990年区政府成立社区服务委员会以后,居委会的社区服务网络不断壮大。1992年彩香街道各居委会率先在全区建立社区服务站,各居委会分别投资10万元左右,并办小吃店、托儿所、水电安装、音像出租、理发店、心声站等20来个有偿和无偿服务项目和网点,为社区80,以上的居民提供各类方便服务,满意率达60%以上。翌年,该街道各居委会又率先成立社区志愿者协会,协会有章程,有计划,各个协会有志愿者20!50人不等,约占各居委会总人口的1,。志愿者协会每季组织志愿者开展集中服务一次,平时分散服务和上门服务,志愿者每月义务服务不少于一次,为95%以上的社区优抚、残疾等特殊对象服务,满意率在90%以上。1994年以后,全区各居委会相继建立社区服务站,一般都拥有20余人的一支志愿者队伍,服务站根据本辖区情况,建立起8组5室的服务网络,8组:社区服务管理小组、老人退管组、老人包护组、青少年帮教组、军人家庭关心组、残疾人关心组、精神病人监护组、再就业小组;5室:文化室、老年活动室、敬老室、少儿活动室、助残室。有的居委会则组建6组4室或7组5室不等,但其中为老、少、残、优抚对象服务的项目是必不可少的。

二、服务中心

1995—1996年,全区共投资800万元,兴建区、三元、桃坞街道3所社区服务中心,改建、扩建彩香、金门、山塘、石路、留园街道5个社区服务中心。各社区的服务项目均在8个以上,已建成老年服务设施(老年公寓、老年茶室、老年活动室、老年服务中心等)59个,青少年服务设施(少年军校、青少年活动场所、青少年教育基地、幼儿园所等)87所,残疾人服务设施(工疗站、康复站活动室等)67所,双拥优抚服务设施(烈军属之家、军人家庭服务站、拥军商店、柜)73个。至1997年,区社区服务中心投人使用,7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全部建成,三元街道被评为全国民政工作全优街道。1998年通过民政部考核,金阊区被命名为“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城区”。

1999年,区委、区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金阊区社区服务业的意见》、《金阊区争创社区服务示范城区的意见》,批转区民政局有关社区服务业的管理规定、考评细则,各街道、居委会、社区服务中心推行社区服务公示制,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制度,开拓社区服务市场。服务项目上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快速便捷的便民利民服务、家政服务、文娱服务等项目。桃坞街道开设临终关怀殡葬一条龙服务,三元街道把社区女性生育保健、婴儿保健作为社区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区医院开设老年康复医疗中心。全区7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按照居民需求,已建立起门类齐全、档次较高的社区服务体系,并在医疗保健、劳务中介、物业管理、文体娱乐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至年末,全区建有社区服务中心8个,青少年活动场所187个,军人家庭服务站89个,便民利民服务点632个,在册登记志愿者服务人员9600人,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少儿服务、便民服务等五大网络日趋完善,社区服务项目也不断增加,覆盖率达80%以上。

三、街道社区服务中心选介

【金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位于高井头6—1号,为三层的综合性服务大楼,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中心设有医疗保健、法律、就业、计划生育等专业咨询服务,介绍家政服务、维修家电和生活设施等中介服务,代送煤气、发放牛奶、注射等便民服务,健美、拳操健身休闲服务,舞厅、卡拉OK娱乐服务。该服务中心的网点服务主要有:老年公寓、工疗站、幼儿园、卫生所、福利工厂等一条龙服务。街道以中心为依托,组织地区的服务行业,为社区老年人、残疾人、精神病人、优抚对象、妇女儿童以及地区广大居民,提供有偿和无偿的便民、利民服务。1998年被市政府命名为社区服务示范街道。

【三元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三元街道社区服务工作以建设区域化、现代化、规范化的文明社区为目标,实现社区的“安、居、乐、业”,着力基础设施建设,拓展社区服务领域,以共建为依托,通过政治教育联搞、思想工作联做、社会治安联防、公用事业联办、文明新风联倡等载体,使共建社区文明成为广大居民的自觉行动。街道的社区服务网络为:一村有3350平方米老年公寓(寿星园),设108张床位;二村有社区第一卫生服务站,35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670平方米的彩板房疏导点;三村有社区第二卫生服务站,1650平方米的文化站、门球场和180平方米的健身房;四村有占地2700平方米的苏州市基本现代化的爱心艺术幼儿园、百步健身路径、羽毛球场、儿童乐园。1998年,街道被市政府命名为“苏州市社区服务示范街道”。

【彩香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成立于1992年,原址在三香路东吴公寓前楼,1996年迁至彩香公园。公园总面积1万平方米,社区服务5大系列(便民服务系列、文化娱乐服务系列、医疗保健服务系列、老少妇幼服务系列、优抚助残服务系列)有50多个项目。街道投资100多万元在“中心”四周建立122间经营用房,形成便民服务一条街。吃、穿、用、文化娱乐、修理、缝补,一应俱全,既方便群众生活,又解决100多位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街道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人员达1144人,占本社区居民总人口的2.24%,接受社区服务的居民达95,以上。1998年彩香街道被市政府命名为“苏州市社区服务示范街道”。1999年的社区服务网络已形成中心辐射、点面结合、星罗棋布的格局。

(第四章)婚姻管理

1950年5月1日,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废除旧社会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女子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维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新婚姻制度。规定结婚、离婚、复婚都要到当地人民政府去登记。

1951年建区以来,金阊区(西区)范围内的婚姻登记工作由区人民政府民政股办理。1956年下半年起,根据国家内务部颁布的《婚姻登记办法》所制定的《苏州市婚姻登记实施细则》的规定,调整为婚姻登记由街道办事处办理,离婚和复婚登记仍由区人民政府民政科办理。1958年又将婚姻登记工作回到区政府民政科办理。“文化大革命”期间,延安区革委会不设民政科,婚姻登记由区革委会办事组专人负责。

1978年恢复区政府民政科后,仍按照1956年内务部《婚姻登记办法》中的规定,婚姻登记工作由街道办事处办理,离婚和复婚仍由区政府民政科办理。

1980年9月15日,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通过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称《婚姻法》),进一步保护老人、妇女和女婴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文明建设。

(第一节)婚姻登记

一、结婚

喜欢《金阊区志》吗?喜欢《金阊区志》编纂委员会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