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宦海悲歌:历代名臣的离奇死亡 > 第7章 宦海风涛恶人命薄如纸——被排挤而死的名臣(3)

第7章 宦海风涛恶人命薄如纸——被排挤而死的名臣(3)

小说: 宦海悲歌:历代名臣的离奇死亡      作者:史荣昕,蒋焱兰

李德裕是个有作为的宰相,但度量不大,20余年间,他和牛僧孺等相互排斥。会昌时,他当国用事,牛僧孺和李宗闵都被贬黜到岭南。会昌六年,武宗死,宦官拥立武宗的叔叔光王做了皇帝,也就是唐宣宗。宣宗即位,德裕罢相为东都留守,牛党白敏中、崔铉等为相。不久,德裕又被贬为潮州司马,再贬崖州(今海南岛琼山东南)司户。大中三年12月10日郁郁而终。

在会昌年间(841—846年),大唐帝国最闪亮的一颗流星是宰相李德裕。他在任期间,成绩卓著,其中最大的政绩就是平定刘稹,收复了昭义镇。昭义镇原来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地方,唐宪宗时,朝廷对河北三镇用兵,昭义镇因地处河中、河东、魏博、成德四镇之间,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才逐渐强大起来,下辖泽州、潞州等好几个州。

昭义节度使刘从谏对当时朝廷宦官专权非常不满,是唯一敢于上表斥责大宦官仇士良罪行的藩镇。后来,仇士良拥立武宗,刘从谏大怒,与朝廷更是“水火不容”。到了会昌三年(843)四月,刘从谏病危,遗命他的侄子刘稹继任。

于是,刘稹自称“留后”,不服天朝管。李德裕连忙去找武宗:“陛下,这个刘稹一定要好好地教训教训了,要是都像他这样,你这个皇帝成什么了?我这个宰相在他眼里就更是小菜一碟了!”

武宗开始还下不了决心:“别,打仗要花银子的,我正琢磨着给你们涨工资呢!你这个当宰相的,涨得最多。”李德裕听了这话,也犹豫了一下:“呵呵,涨工资啊,当然好。不过,还是以国事为重。宁可不涨工资了,也不能让刘稹这么没大没小的!”

武宗感动了:“忠臣啊!听你这一说,我全是眼泪啦,对呀,这个刘稹没大没小,好,这事你去办吧。花多少银子都行,随便花!”

武宗下了讨伐刘稹的决心。对这场战争,李德裕的基本方针是稳扎稳打,先稳住河北的承德、魏博两镇。为此,他亲自给这两个藩镇草拟了一道诏书,晓以利害,明确表示:朝廷尊重以往的惯例,允许他们子孙世袭,并许以重赏,命他们出兵夹击刘稹。

这样一来,昭义镇可就惨了,很快就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困境。刘稹哪里顶得住如此强大的压力,只坚持了一年,便宣告失败,昭义镇又回到了朝廷的手中。

随后,李德裕又做了一件轰动天下的大事。在武宗的支持下,他对当时盛行的佛教发动了一场革命,共拆毁佛寺4600多所,僧尼还俗者26万多人,没收良田数万顷,解放奴婢15万人,其规模是相当大的,历史上称这件事是“会昌法难”。

此时的李德裕被武宗提升为“太尉”,晋封卫国公,他的威望也达到了顶点。这从他的表情上就可以看出来,因为有威望的人都不爱笑,李德裕就是这样,看他的样子绝对是大唐朝最严肃的一个人。

可能总绷着脸,也挺累的。在他当政的5年里,出于种种原因,他也曾数次上表辞职,但都没有被皇帝接受。想当初,他刚刚回朝时,曾说过一句这样的话:宰相在位的时间不能过长;一旦过长,就容易专权。结果,这句话在李德裕自己的身上应验了。到了武宗后期,他的权力越来越大,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然而物极必反,随着唐武宗的“英年早逝”,李德裕的政治生命也出现了很大的波折。

与前几代天子一样,武宗也贪恋长生之术,迷信丹药,到最后竟然沉溺其中。他非常赏识道士赵归真,命他在三大殿建“九天道场”,自己亲受法箓。为此,一名谏官上疏劝谏,还被他贬为河南府士曹参军。此后,武宗对赵归真的宠幸有增无减,连李德裕的劝谏也不以为然。

到了会昌五年(845)十月,因为服用了赵归真炼制的金丹,武宗的性情开始变得暴躁起来,他喜怒无常,这个症状与当年的宪宗差不多,已经不是“好兆头”了。入冬以后,连武宗自己也觉得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像是患了一场大病。这时,赵归真却奏道:“陛下,请您别当回事儿!这是脱胎换骨,请您一定要挺住,这是好事儿。”所以,武宗也就没有放在心上,还叮嘱左右:“不可让外人知道!”这样,皇帝要死了,宰相李德裕一点儿也不知道。

如此一来,一场悲剧又不可避免了。会昌六年(846)三月二十三日,武宗终于一命呜呼了,年仅33岁。武宗死后,宫里的几个大宦官拥立光王即位,史称“宣宗”。

李德裕做梦也没有想到武宗竟然这么快就撒手而去。他更没想到的是,刚刚即位的宣宗竟然把他做的一切全给否了,而且毫不留情地把他抛到了命运的谷底。

宣宗举行登基大典时,身为太尉的李德裕手捧皇帝的宝册,就站在一旁。大典结束后,宣宗带着一副无法猜测的表情问左右:“刚才站在朕身边的是不是李太尉?他每看朕一眼,朕的汗毛就会立起来!我怎么感觉和他犯相啊!”

这话传到了李德裕的耳朵里,李德裕当时牙就疼上了。他对老婆说:“收拾东西吧,我要靠边站了。这不是我久待的地方了。”她老婆这人还行,一边收拾东西一边说:“别上火,老公,就算你明天捏糖人去,俺也决不会变心。俺娘说了,女人就得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李德裕真猜着了,到了四月初三,他就被贬为荆南节度使。第二天,他的亲信、工部尚书兼盐铁转运使薛元赏也被贬为忠州刺史。五月,李德裕的死敌、牛党骨干白敏中趾高气扬地入朝当了宰相。

大中元年(847)二月,李德裕被贬为太子少保,分司东都。闰三月,宣宗下诏:恢复会昌五年(846)所废佛寺。八月,李德裕的好友李回被赶到西川,担任节度使。九月,李德裕被贬为潮州司马。第二年九月,李德裕第四次被贬,降为崖州(今海南省三亚市)司户,李回被贬为贺州刺史。

大中三年(849)正月,经过长途跋涉,李德裕终于气喘吁吁地抵达崖州,这时他已经63岁了。至于他的两位老政敌——李宗闵、牛僧孺,都走在了他之前。李德裕虽然活到了最后,但他心里也非常清楚,其实最终失败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因为自己的功绩都已经被新皇帝彻底否定了。十二月十日,李德裕忧郁而死。对此,有人感慨万千,写了一首诗:

“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回看望崖州!”

李德裕的死预示着唐王朝持续了几十年的“牛李党争”逐渐平息下来。关于这场党争,是非自有公论,但无论是牛党,还是李党,他们争来争去,都做了封建制度的牺牲品。

杨炎:害人终害己的“小心眼儿”宰相

杨炎是中国唐代财政改革家,两税法的倡行人。唐德宗时任宰相约两年,在财政方面进行了重要改革。他将国家赋税从归皇帝私有、由宦官掌握的大盈库收归国库大藏库,恢复了安史之乱前国家公赋予皇帝私藏分管的制度,维护了国家公赋收支独立的原则。是一个对国家做出很大贡献的名臣,但他心胸不够开阔,利用权势害死同自己有矛盾的官员,但害人终害己,最后也被别人以同样的方式害死。

青年时代的杨炎长得很英俊,用今天的话说,是一个标准的帅哥。杨炎不但长得帅,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有才。可是杨炎这个人比较另类,不愿意参加科举考试,他觉得只要有真才实学,不走那条路照样也可以有出息。

唐朝选官虽然实行科举制,但节度使也可以自己选择一些下级官员。因此,在杨炎20岁左右的时候,由一个平民百姓,被聘为河西节度使掌书记。河西节度使在凉州,是唐代的重镇之一。

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唐玄宗跑成都去了,他的儿子李亨匆匆在甘肃灵武宣布继位。杨炎的老爸被任命为新朝廷的“散骑常侍”,而行军副元帅大将军李光弼则征召杨炎为判官。这个时候,杨炎已经由凉州回到了家里,他拒绝了李光弼。不久,新皇帝唐肃宗又亲自任命杨炎为起居舍人,杨炎还是拒绝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杨炎当时还看不出来叛军和唐王朝这两大势力到底谁能笑到最后,所以他暂时不愿意出山。

后来,唐肃宗收复了长安,叛乱基本上被摆平,杨炎这个时候看准形势来到了长安。可此时唐肃宗牛起来了,各种各样的人才也不知从什么地方都冒出来了,多得用不了。杨炎后悔自己当初没有看到这一步棋,现在受冷落了。那一段时间由于他没有受到任用,也就是说没有找到工作,连吃饭都成问题了,混得十分落魄。幸亏有一个姓卢的官吏挺同情他的,常令人暗中接济他。后来,杨炎好不容易当上了一个叫司勋员外郎的小官儿。

由于杨炎在关键时刻立场不坚定,唐肃宗虽然给了他一个官儿做,但就是不重用他,属于靠边站那伙的。1762年,唐肃宗死了,他的儿子李豫继位,即唐代宗。这时候杨炎才有了翻身的机会。

杨炎的升迁得力于他的同乡元载,元载是当朝宰相,是一个很会玩弄权术的人,代宗继位后,他百般逢迎,取得了代宗的信任。对代宗身边当红的大宦官鱼朝恩,元载更是阿諛奉迎,一点儿也没有一个朝廷命官应有的品格和气节。有一次,鱼朝恩借讲《易经》的机会,指桑骂槐,斥责当朝宰相。和元载一样也是宰相的王缙当场反击鱼朝恩,而元载却装作十分大度的样子,什么也没说。后来当他看到代宗开始厌恶鱼朝恩时,就开始落井下石,在代宗面前大骂鱼朝恩,并设计除掉了鱼朝恩。

当元载的势力达到了炙手可热的程度时,他深知“花无百日红”的道理,自己不可能总在这个位置上呆着,得物色一个接班人,这样自己一旦退休,朝中也好有自己的势力。他看杨炎脑子灵活,又是同乡,于是就选中了他。杨炎就这样开始发迹了。短短的十年间,杨炎就从一个小小的司勋员外郎,被提拔到了吏部侍郎的位置上。可是不久杨炎就栽了跟头。

由于元载太贪婪了,巧取豪夺,大修宫室,朝廷大臣们对他议论纷纷,代宗开始对他不满,最后处死了他。他的党羽也受到了牵连,杨炎首当其冲。幸亏左金吾大将军吴凑爱惜他的才华,多方奔走,杨炎才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道州司马。从一个四品官到一个连七品都不如的小司马,杨炎感到十分悲凉。他认为是元载一案的主审官刘晏在整自己,因为他和刘晏平时就有矛盾。所以,杨炎恨透了刘晏。

大历十四年五月,德宗李适继位。李适一上台就想为元载平反,因为在他当太子时,代宗就很不喜欢他,曾经想废掉他,幸亏元载极力反对。所以德宗很感激元载,但公开为罪大恶极的元载平反,又怕引起众臣的不满,所以尽力提拔那些因元载案受到牵连的官员,这样杨炎的命运又有了转机。

杨炎在河西节度使当掌书记时,曾写过《李楷洛碑》。当时德宗还是太子,看后非常喜欢,对杨炎可以说早就仰慕了,再加上当时的宰相崔右甫的极力举荐。就这样,德宗上台的那年八月,杨炎被召回了朝廷,并且一下子被任命为宰相。

杨炎大权在握,得意之余开始打击报复别人。他最恨的人就是他当年的顶头上司刘晏,于是拿刘晏开刀了。

一天,他和德宗一起聊天时说起了刘晏。杨炎开始说了:“陛下,您这人真是太大度了,不是一般的大度啊!”

德宗一听:“哦,老杨,你这是话里有话啊!别兜圈子,想说什么快说,别吞吞吐吐的。”

杨炎冲着德宗伸了伸大拇指:“太大度了!”

德宗生气了:“你这个老杨,你就忽悠吧!我看你是不想当这个宰相了。你再这个样子,我立马换人。”

杨炎连忙摆手:“别,陛下。我说您大度是因为您对刘晏还这么好,想当年……唉!我还是不说的好。”

德宗真生气了,一甩袖子就要走。杨炎连忙拉住德宗说:“别,陛下,主要是我这人不爱说别人的坏话。不过,看来我不说还不行了,我就说了吧。这个刘晏当年最反对你当皇太子啦!他说,你要是当了皇上,他宁可去捏糖人去。”

德宗这个人头脑简单,一听这话,脸立刻就拉长了,说:“我早就看出这家伙不地道了。你早该告诉我,行了,他不不爱侍候我吗?好办!”

德宗说完一甩袖子走了,杨炎心里这个乐啊,捂着嘴蹲在地上笑了半天。然后跑回家又杀鸡又宰羊的,请家里那些下人们大吃了一顿。这些下人们一个个吃得满面红光,一边啃鸡腿一边说:“我们家主人太大方了!”

没几天刘晏就被贬到了一个既偏僻又贫穷的小县当了刺史。这时候的杨炎,正着手进行赋税改革,要废除掉实行了近200年的租庸调制而以“两税法”来代替。刘晏听到这个消息,第一个站出来表示反对,还到处散步言论。为此杨炎动了杀机,决定干掉刘晏。

庾准是一个品行不端、不学无术的投机分子,由于巴结上了宰相王缙,当上了尚书右丞。后来代宗在打击元党的时候,庾准受到了牵连,被贬到了汝州当刺史,后回京任司农卿。杨炎当宰相时,很关照庾准。所以庾准很感激杨炎,并成为他的亲信。杨炎决定利用庾准除掉刘晏,于是任命庾准担任刘晏的顶头上司——荆南节度使。庚准领会了杨炎的意思,上任不久就诬蔑刘炎因被贬而心怀不满,与藩镇勾结,想谋反。德宗一怒之下,也没有好好地调查一下,就派宦官前往忠县杀了刘晏。

刘晏被杀后,很多人都为他喊冤,还有的大臣上书指责杨炎。为了让大家不再议论这件事,杨炎放出风说,杀刘晏是德宗的主意,因为刘晏曾和奸臣勾结阴谋立独孤妃为皇后。这话传到了德宗那里,德宗很生气,感到杨炎败坏了自己的名声,产生了除掉杨炎的想法。

当时的朝廷中,真正被重用的是宰相卢杞,但杨炎看不起他。因为卢杞相貌丑陋,又没有文学素养平时杨炎也不原意搭理他。杨炎的傲慢自然也引起了卢杞的不满,久而久之,两个人的积怨越来越深。卢杞查觉到皇帝开始讨厌杨炎,于是想寻找机会借皇帝之手除掉杨炎。可杨炎虽然性情孤傲,得罪了不少人,但他为官还是清廉的,在他身上一时还找不出什么太明显的毛病,卢杞决定在杨炎家人身上打开缺口。

杨炎有一个不学无术的儿子杨弘业,仗着他老爸是高官,胡作非为,经常接受别人的财物。卢杞把遭受过杨炎打击的严郢提拔到御史大夫的位置上,利用他来打击杨炎。

严郢上任后,很快就把杨弘业抓了起来,严刑拷打,抓到了杨炎的两条罪证:一条是杨炎的亲信赵惠伯任河南尹时,曾买了杨炎在洛阳的一座私宅作为官邸,杨炎要了一个很高的价钱,赵惠伯则假公济私地同意了。另一条罪名是杨炎曾经在曲江天子临幸的地方造了一座庙。

如果说这第一条罪,按照法律也就是给个“免职”处分的话。那第二条罪则把杨炎逼上了绝路。卢杞等人在杨炎盖庙的地方造谣说:“此地有帝王之气,杨炎在那里修庙,这说明他有野心。”卢杞还逮捕了河南观察使赵惠伯,严刑拷打,逼他诬蔑杨炎。赵惠伯最后挺不住,就按照他们的授意,提供了诬蔑杨炎的口供。

德宗听了卢杞的汇报,下令把杨炎贬为崖州司马。那卢杞还觉得不解恨,派宦官在半路上杀掉了杨炎。这个时间距刘晏被杀仅为一年零三个月,杨炎做梦也没想到他也落到了同样的下场。

算计别人,又被别人算计,不知杨炎在最后的时刻,会有什么样的感想。

喜欢《宦海悲歌:历代名臣的离奇死亡》吗?喜欢史荣昕,蒋焱兰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