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佛是一棵树:用佛法智慧经营成功人生 > 第10章 四无量心——唤醒OFFICE里的佛心(1)

第10章 四无量心——唤醒OFFICE里的佛心(1)

小说: 佛是一棵树:用佛法智慧经营成功人生      作者:房放

模块一:活在喜悦之中(1)

今天早上看新闻时得知,汽油的价格又在往上涨,上海地区93号汽油的价格已经飙升到4.92元/升。想起当初刚刚开车时,每升油的价格不过3元钱出头一点,短短三年的时间,上扬了三分之一还不止。而且照这个势头,再过三年,这油价不知道该涨到什么地步。

相对于油价的涨势,车价却在不断下跌。我出于好奇做了个计算,不知道是不是所谓的巧合,查阅最新一期的汽车报价之后,在对比当初买车时所花,发现三年的功夫,整整缩水了三分之一还多。

也许是老天爷在琢磨人类的良心,不管现时的科学如何进步,永远都不能脱离自然的怀抱。

据英国《太阳报》报道,在刚结束的日内瓦汽车展上,一辆世界上行驶速度最快、最昂贵的汽车面世。这辆布加迪·威龙(Bugatti Veyron)超级跑车的功率达1001马力,是世界上马力最高的汽车,它的16缸引擎位于车中部,紧靠驾驶室,它的排量也高达8.0升。这辆超级跑车的时速可以达到252英里(405公里/时),这个速度比麦拉伦F1赛车(McLarenF1,原先世界上最快的汽车)的速度还要快10英里/时。它的价格也是世界之最,贵达70万英镑(在中国预计价格不低于2000万人民币),堪称车中之王。

不难想像再过三年,这样的配置可能根本算不上什么,或许会有26缸甚至36缸的引擎面世,最高时速可能超过500,甚至600公里/小时。不过这又怎么样,如果没有汽油,这种最原始的燃料供应,它也只能慢慢蜕变成一堆废铁。

前段时间闹油荒时,沿海城市的汽车要凭号排队加油,这个排队可不像黄金档时某些饭店门口那些好吃的人群,先领个号码,然后委屈一下自己的肚皮,幻想一会儿美食的诱惑,至多几十分钟之后就可以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如果中途肠胃真的耐不住寂寞,大可以不必忍受排队的痛苦,反正满大街灯红酒绿的去处多的是。

在汽油紧张时你可没得选择,跑遍全城甚至郊区的加油站,都会让你吃同样的闭门羹。还是乖乖地找个就近的油站领个号吧,月初领的号,运气好点的话,估计下旬就能排上,但是等待时间再长,每辆车限量100元的油,多一点都没得商量。不管你是宝马还是千里马,大奔、法拉利,再好的名厂出品,再先进的科技打造,都得老老实实地躺在车库里睡觉。

现实如此,一点也不夸张,科学的发展造成我们无休止地向自然索取,如果不珍惜老天给我们的恩赐,等到失去时,就不仅是一个追悔莫及可以表述的。

所以释迦牟尼佛不愧是真正的圣贤之师,他知道佛理长远,教法深奥,如果没有广阔而无量的发心,就像给你一辆再名贵再先进的跑车,如果没有充足的汽油保障,你如何到达漫长旅途的终点呢?

讲解完最基本也是佛法最根本的教义——四圣谛之后,佛陀为了巩固弟子们刚刚升起的探求生命真谛的道心,继续开示了“慈、悲、喜、舍”,这四种对调柔心性,克服烦恼有着殊胜功用的无量之心。

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不但是汉传佛教的重要教义,在南传、藏传佛教中也非常重视。如南传的《阿毗达摩论》(注1)第九章就有专门的介绍;在藏传的很多经典开头就是四无量心,如《文殊菩萨五字真言》开头即是: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这是慈;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这是悲;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愉悦,这是喜;于诸众生远离贪嗔痴,心住平等舍,这便是舍。

当然,以上述经文中所言,四无量心是诸位佛菩萨普度众生时所应具备的四种精神。似乎离我们太遥远,毕竟“菩萨心肠”不会时时刻刻常驻我们的心头,如若相反,你应该住在庙里,你应该被供奉起来,更不会在颠沛流离中饱受七情六欲之苦。

不过在我们还没有放下烦恼之前,四无量心却是一种很好的情绪管理法门,尤其是在团队合作,或所谓的“办公室政治”中,它有助于在自己和他人之间发展出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它会让你学会在职场中回归心灵的本质。因为说到底,我们还是在自然的孕育中长大的,这是这个星球的生存规则。

慈metta——慈爱、仁慈。

悲karuna——悲悯、同情心。

喜mudita——随喜——对于他人的成就,自己心生欢喜。

舍upekkha——舍离——内心不对事物生起执取妄想。

这便是慈、悲、喜、舍的精神,看起来好像很简单,但是要真正做到,哪怕只是简短的一刻都不会很容易。所以在原始的佛教教义中,又把四无量心称之为“四梵住”,原因可能就是:无论任何人只要能保持这四种心态的其中之一,甚至只是惊鸿一瞥,那么在此刻之中这个人也如同活在大界梵天(可以理解为天堂)一样没有分别。

我们再来领悟一下“无量”的概念。四无量心,是四种心达至无量的扩展,无有边际,无有限量,依佛所言:“众生无量。”因为众生无量,所以福德也无量。通俗一点理解,一方面是因为它们的对象是无量的众生;另一方面则是它们可带来无量的福报。

我们都是互相依赖而存在的。个人的快乐建筑在群体的快乐上,而群体的快乐也来自个人的快乐。一个人如要得到快乐,就需要培养一种良好的态度,来对待他人及一切众生。

当修习这四无量心时,人们便可以克制嗔恨、贪欲、残忍及由无知所产生的自私心理,使自己和他人在现在和未来得到快乐。

修习四无量心能够培养正确的态度,对改善个人的生活和人际关系是有绝对帮助的。一个人若不受贪欲、嗔恨和自私心理的束缚,他在今世或来世中所得到的快乐是无量的。

佛陀曾经开释说,世上有四种人。哪四种?一种是不关注个人或他人利益的人,一种是只关注他人而不在乎个人利益的人,另一种是只关注个人而不在乎他人利益的人,还有一种是既关注个人也关注他人利益的人。

不关注个人或他人利益的人有如火葬柴堆中的一根柴,中间搽了粪而两边着了火,既不能当村民的燃料,又不能充当森林中的树木。只关注个人而不关注他人利益的人比前者聪明、高明一点。只关注他人而不关注个人利益的人会更卓越,更高超。能同时关注个人与他人利益的人则是四种类别之首领,是最佳、最高和最至上的。

模块一:活在喜悦之中(2)

就有如从牛身上取得牛乳,从牛乳中提炼出乳酪,从乳酪中提炼出酥油,再从酥油的上层撇取精华,就可说是四种类别中最好的一类了。同样的,能关注个人与他人利益的人是四种类别之首,是最佳、最高、最至上的。

虽然在世间生活,我们有许多生存的方式,也有很多条足以证明是康庄大道的人生之路供你选择;比如意志之路、奋斗之路,当然,还有一条喜悦和慈悲之路。它和前面两条正好相反,走的人少,成功的却多。

是什么将喜悦带进我们的生活?你有感觉吗?是什么让你感到快乐,你能否觉察到?难道是你每天那么忙着完成你的“义务”,导致那些使你觉得舒服的事情一再的延期吗?

喜悦之路是关乎现在而并非将来。可以潇洒地套用一个本来属于禅宗,却越来越时尚的概念:活在当下。在你心中是否曾有一个这样的画面,关于有一天你真的觉得快乐时,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但是现在,在今天,就在这里,你有没有那种愉悦快乐的感觉呢?

如果你无法领悟什么是真正的快乐生活,当下和未来,对你而言又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呢?

你是否经常使自己觉得备受拖累,总让你的宝贵时间被各种无聊的麻烦填满,被一些你并不想做,却不得不做的无奈填满?你有能力改变这出戏,这种能力来自你对自己的慈悲,还有你对内在的自由的感受。

你可以选择不再受到外在世界的影响,从而开始以你内在的宁静影响周围的世界。这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目的和理由,关键在于你的选择。

请对自己好一些,请尊重你的生命,请活在喜悦之中。

注1:阿毗达摩教法的主体即是阿毗达摩藏(Abhidhamma Pi.taka,亦作论藏);这是上座部佛教所承认的巴利三藏圣典的其中一藏,是佛教的权威性圣典。此藏是于佛陀入灭之后的早期,在印度举办的三次佛教圣典结集时所编。

伟大的佛教论师觉音尊者(AAcariya Buddhaghosa)解释Abhidhamma(上等法;音译:阿毗达摩)为“超越法与有别于法”(dhammaatireka-dhammavisesa);其前缀词abhi(上等;音译:阿毗)的意义是显著与卓越,而dhamma(法;音译:达摩)在此则是指经藏之教法。当说到阿毗达摩超越经教时,那并不是意谓经教有任何缺陷,而是意谓阿毗达摩是开显在诸经里所无的深奥教义。

模块二:慈无量心,就是一种空灵的心态(1)

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依稀记得十几年前刚刚开始接触佛教时,给我影响最深的,就是这句话。而且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

不过至今我也没有参透,是什么样的原因促成我在同龄人沉醉于变形金刚、圣斗士的年纪,会和青灯古佛结下这不解之缘。

领我入佛门的第一位老和尚,是在梦中与其相识,他是禅宗五派之一临济宗的传人,自然在我学佛生涯中最早学习的就是洒脱不羁,直指人心的禅宗;几年之后,因缘巧合皈依了藏传佛教的高僧,开始了整整十年的修密历程;除了佛教的诸位大德之外,西方的心理学大师、台湾的灵修先驱都先后给我提供了诸多的帮助。

然而回想这段学法的岁月,研读的经论再多,感悟的智慧再深,修行的经历再久,如若要我用最简单的文字去阐述佛法的博大精深,依然是这句: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喜欢就是喜欢,无须借用任何的理由。

就像民间的百姓,或多或少都对观世音菩萨有种特殊的感情一样,不管你与佛教有缘也好,无缘也罢,随身佩带的玉佩最常见的、也是最畅销的款式永远都是观世音菩萨那慈眉善目的容貌;家中但凡供佛的,绝对少不了供奉观世音菩萨的圣像,最差也会有一张她老人家的图片护佑全家人的平安;四大佛教名山之中,普陀山的香火一直是最旺盛的,谁叫那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呢;尤其是在藏地,传说无论男女老少,只要能开口说话,都会念诵“嗡嘛呢叭咪哄”,因为这是观世音菩萨所传的六字大明咒。

观世音菩萨,梵文称之为——阿缚卢枳帝湿伐罗(Avalokitesvara),意译为观照世间众生痛苦。因此在汉语系的佛经中,都将观世音菩萨的全称翻译成“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在佛教传说中,观世音菩萨能变化成无数的形象,众生有难时只要诵念其名号,菩萨即观其音声,同时以不同的形象前往拯救解脱。

佛经中也有记载,如果众生遇到什么困苦和灾难,只要一心称念观音圣号,观音菩萨就可寻声而来,解救苦难,或者由于圣号的称念而产生一种神秘的感应,使称念者有求必应,所愿满足。

在2005年的春晚上,曾经上演过一个感动了亿万人的节目,一群聋哑人在一个无声的世界里,在毫无乐感和节奏可言的情况下,用她们的旋律演绎出一个宛如再世的“千手观音”。

这二十一位聋哑人在无限寂静的世界里所感受到的旋律,可能是我们这些健全人无法体会的,也许是身边的委靡之音太多,我们反而没有如此的心境去感受纯洁的天籁。

这是在若干亿人注目的春节联欢晚会上第一次接纳并展现宗教(佛教)题材的文艺作品,然而就这“第一次”,从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站等各大媒体所反馈的信息评价,《千手观音》竟然达到了最受人赞赏,最让人信服,最令人感叹,最使人尊敬的顶峰,同时又引起更多的人去思索和感悟。

因为,佛或菩萨都在我们的心中,只是你没有时间去认识他们。

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观世音菩萨的信仰早已形成,“观音文化”遍及各个领域,并且在善良的人们的心中编织成一束圣洁的花环。所以,这才是《千手观音》之舞感动普罗大众的根本原因。也正如此,晚会上仅仅六分钟的舞蹈比任何大型歌舞都更能震撼人心,聋哑人单纯的舞动比任何专业演员的舞姿都显得美妙,变换不多的配舞音乐比一曲气势磅礴的大型交响乐更令人陶醉。

虽然有许多流传于世的,比《千手观音》更加辉煌、庞大、丰富、绚丽多姿、甚至激动人心的舞蹈佳作,但这些节目都可以用语言去诠释、描述,或引起赞叹,但是《千手观音》却很难用世间的语言去表达,你只能默默地用心去领悟那份纯真而善美的内涵。

尽管舞者们都有正常人难以忍受的缺陷,但是她们放射出对生命的执著,充满着慈悲之爱,绽放出世间的温暖和救苦救难的思想光芒。

难怪先哲们都感叹“大音希声,大爱无形”。著名电影艺术家秦怡含泪看完《千手观音》后,激动地说这是“从心灵深处流出来的艺术”——谁能否认,这样的舞蹈本身不正是一种最高境界的教育吗?

它从不同的人心流出来的感受是不一样的,烙有各自的心灵印痕和生活履迹,但有一点是确凿无疑的,惟有如此打动人心的艺术才能超脱艺术的概念,惟有如此启迪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正有力量的教育。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观世音菩萨,就是这种慈悲精神的最完美最集中的体现,她也一直以这种寻声救苦、平等与乐的精神在教育世人要胸怀世界,心系众生,行善利人,积福积德,在利益他人的同时,求得自我的净化和灵魂的升华,最终趋于圆满的理想境界。

没有切身的体会就不会有真正打动人心的创作,正如《千手观音》的编舞张继钢先生在元宵节颁奖晚会上所发表的感言:“只要心地善良,只要心中有爱,就会有一千双手来帮助你;只要心地善良,只要心中有爱,你也会伸出一千双手去帮助别人!”

模块二:慈无量心,就是一种空灵的心态(2)

二、观世音菩萨的爱

慈悲喜舍中的慈无量心,就是这种希望众生得到快乐的心。“慈能予乐”,慈与悲合称慈悲,是佛教的根本,一切佛法如果离开慈悲,则为魔法。但是,一般人常误解慈悲,使慈悲由宽恕包容变成了姑息纵容,因此,慈悲的使用必须兼有智慧的相携。真正的慈悲是一种净化、升华的爱,是无私而充满智慧的服务济助,是不求回报的布施奉献,是成就对方的大力愿心,集合了爱心、智能、愿力、布施,就是慈悲。

通常,世俗凡人都有一些慈悲心,但他的慈悲是针对父母亲友的,相对陌生人而言,平等的慈悲就难寻难觅。因为这种慈悲,是源自于爱的基础之上。

喜欢《佛是一棵树:用佛法智慧经营成功人生》吗?喜欢房放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