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帝王石秘密:和氏璧峥嵘 > 第60章 贬政弊张禄邀君宠有灵犀秦王纳忠言(2)

第60章 贬政弊张禄邀君宠有灵犀秦王纳忠言(2)

小说: 帝王石秘密:和氏璧峥嵘      作者:肖庭钧

“先生上的书,寡人已看过了,真是真玉良言啦。”秦王赞叹道,又转向楼缓、马更说道:“楼卿、马卿也都回来了。寡人这些日子在宫里夜不能安寝,食不知五味,也没顾得上见你们。今天楼卿、马卿先请回去吧,寡人要同张禄先生谈谈,改日再召你们进宫吧。”

楼缓、马更满以为会先受秦王接见,至此,才知道这位大梁来的张禄在秦王心目中的分量了。马更有些不甘心,奏道:“大王,臣奉命去西蜀察风,有要事要回大王。”

“哦,正好今日王籍大夫也回来了,西蜀之事究竟是怎么回事,你两人所报竟相差如此之大?”秦王突然想起什么问道。

马更叩头道:“大王,臣奉命去西蜀察风,司马昌这些年在西蜀治水还是卓有成效,只是今年遭受了百年罕见洪水,损失重大,并非司马昌之过。”

“哦。”秦王转眼看王籍。

王籍叩头道:“大王,臣到西蜀赈济灾民,亲眼所见,司马昌这些年根本没有修筑任何河堤,倒是绕着他自家的庄园、府第修了长堤,大王这些年调运去的粮赋就这样被他白白糟蹋了。”

马更说道:“王大夫言过了,司马昌修的堤我亲眼所见,里面也有百姓的房屋田地。”

王籍气愤地说道:“是的,我也去看过。那里面也有不到二十户百姓的房屋,却都是司马昌的庄客。”

马更仍然坚持道:“西蜀山高地广,又多雪山,洪水焉能不猛?自盘古开天地,连大禹治水,也没有治好过,臣看还是不能全怪司马昌郡守。”

王籍仍不依不饶:“可洪水来了,也不能对百姓见死不救。”

马更顶道:“王大夫难道亲眼所见?”

王籍道:“臣亲自督发粮食,灾民多有哭诉。”

马更不以为然道:“王大夫,西蜀多是流放犯人、迁徙之徒,他们的话怎能相信?”

秦王听着他俩的话,心里已经明了大概,但司马昌乃司马错后人,怎好因此而治他的罪?不耐烦道:“好了,今日就议到这。唉,天下何时能再有治水的能人?西蜀之事容寡人慢慢来想办法。对了,马更,你既也去过西蜀,在汉中也治过渭水,你也要想想办法,看如何能治好西蜀的水患。”

马更一听,有些担心秦王会派他去西蜀,那可是流放人犯的荒蛮之地,若去了那里,只怕永生也难回来。司马昌就对他发牢骚说祖上司马错当初真不该执意伐西蜀、平定庶长改的叛乱。虽说立了功,可到如今他们一门世代都是在西蜀为官,弄得连汉中也回不了。蜀道那崇山峻岭,人烟罕迹,哪能同富庶的汉中相比?连忙说道:“臣对治水还不知晓,实在不堪担此重任。”

秦王似乎不满意他的回话,眼看着大殿里的每一个人,目光落在张禄身上,这才想起,自己是特来召见张禄的,没想到为西蜀之事,又费了不少神,便说道:“好了,你们都下去吧,寡人要同这位东方来的张禄先生好好谈谈。”

楼缓、马更、王籍一齐叩头躬身退了出去。这一来,殿中只有秦王和张禄。秦王看看大殿里,空荡荡的,对张禄说道:“今日只我俩人密谈,此处太过空荡,来,到偏房去。”说着,便恭敬地引着张禄来到侧后的一间小密室,将那些侍卫都看傻了,一个个侧目看着张禄,心想此人为何人,竟使得大王如此敬重?进了密室,两人分宾主席地而坐。秦王面露微笑看着张禄,先开口说道:“让先生久等了。先生上书所言‘明主正,有功者不得不赏,有能者不得不官,劳大者其禄厚,功多者其爵尊,能治众者其官大’此乃真正立社庙之言。寡人自十九岁登基即位,初始时,父王和王兄为寡人留下的一批老臣,谋划于庙堂之前,决胜于千里之外,屡有建功;为王四十年,可如今朝中爵尊禄厚者人众,可寡人反觉得无人可用了。这些年也是事事不顺,真不知为何会如此?哎,这些年,寡人整日居人主之位,受朝臣们顶礼膜拜,看似事事都对,但却毫无寸土之功,反被天下所困。若有不对之处,却无人谏言。先生上书所言,寡人深有同感,还望先生畅所欲言,指正寡人错漏之处。”

张禄听秦王这一番发自肺腑之言,内心已不平静,但他尽量克制自己内心的冲动,寻思着如何打动秦王、征服秦王。“哦,哦?”张禄欲言又止。

秦王期待的目光注视着他,不由自主地将身子向张禄移近了些,又问道:“先生今日有何指教,请直说吧。”

范睢还是连声“哦,哦,”的,好似顾虑重重。

秦昭王再次将身体移近张禄,有些奇怪了,不免责问道:“哦?难道先生今日不愿意指教寡人?”张禄正容说道:“大王,在下哪敢轻视大王。想当年姜太公钓鱼,得遇周文王,两人素昧平生,却因文王能同姜太公深谈,才发觉姜尚之才,当即车载姜尚返回朝中。终以重用姜尚而建伟业。假使当时,文王同姜尚只是三眼两语的浅尝辄止,又何尝能发觉姜尚之才啊。在下现在不过是一个亡命天涯之徒,与大王也从无交往,而今天所要讲的事情都是事关大王之国政,触及大王宗室骨肉之亲情,在下虽愿效愚忠,可在下并不知晓大王的心迹,这才是在下不得不三思而言啊。请大王能明察在下的一片苦心,并不是我不愿向大王进言呀。在下今天得见大王,即便所言之事触及杀身之祸,明日就被身首异处也无所畏惧!如果大王听取了我的进言,采纳我的政见,我生死早已置之度外,即便遭受全身被胶漆那样的惨刑、迫害成一个神经错乱的狂人,在下也在所不辞。人生在世,谁能没有一死?像三皇五帝那样神圣的人,像商汤王、周文王、周武王那样的仁君,像周公、召公那样的贤臣,像乌获、任鄙那样的猛士,像成荆、孟赍、庆忌等那样勇敢的人都难免一死啊。如果臣处在必死之下的情势,但只要能有益于大王的秦国,在下毫无怨言,有何好担心的呢?遥想当年伍子胥蒙难时,四处逃亡,无以谋生,跪行乞讨在闹市,赤身裸体在闹市靠吹竽讨一口饭吃,但他终于在吴国得到重用,与吴王阖闾情同兄弟。假使我能像伍子胥那样为大王尽忠尽智,即使终生被关押囚禁,只要在下的政见得以实行,也不足为忧;像淇子、接舆那样被刑全身胶漆、神经错乱,可是商纣王毫无触动,又有何益?向使我就像他们那样遭受迫害,可是只要能促使贤主明君察过补正,也是我终身为荣的际遇啊,又有何可感到耻辱的呢?在下唯一担心的事情,就是天下人看到我愚忠致死之后,人人都杜口裹足,再也没有人愿意来秦国为大王效力了啊。大王虽贵为国君,可是上有太后的余威尚在,臣下之中奸臣亦处重位势炙。大王身处这样的朝政格局之中,身边须臾离不开这些护卫重臣,又怎能不被迷惑,忠奸难辨呢?这种危害,情势严重可以亡国灭宗,轻者也会祸及无辜,身首异处啊。这才是在下深深担忧之事;至于在下哪还顾虑那些个人安危、生死荣辱。在下即便授首毙命,但只要大王的秦国得到良政治理,我死得其所、虽死犹生啊。”

张禄这一番声情并茂的肺腑之言,将秦昭王感动得都快流泪了。看看,人家愿意为了大王的秦国赴汤蹈火、生死早已置之度外了呢。秦王挺直身子,长舒一口重气,宽慰地说道:“先生何至于此言,秦国地处山东六国之西,地僻人稀;寡人也是孤陋寡闻,先生遭受不幸而至于到秦国,今日得见也是寡人的一大幸事,是老天安排寡人得先生之助而保秦国运之兴盛。先生何须如此担心?先生今日请不要心存顾虑,寡人有何不对之处,请先生直言。上至太后,下至朝臣诸卿,先生都可直斥不对之处。忠言逆耳,寡人深知,今日决不怪罪先生。先生无论如何都不要对寡人有任何疑心啊。”秦王言词恳切,再次恳求道。

张禄听了,心潮澎湃,禁不住伏身拜谢,秦王也对张禄俯身一拜。

喜欢《帝王石秘密:和氏璧峥嵘》吗?喜欢肖庭钧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