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刀锋:开国大将风云会 > 第69章 最后一次较量(7)

第69章 最后一次较量(7)

小说: 刀锋:开国大将风云会      作者:张洪涛

谭政为军事斗争做好政治工作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向各解放区发布命令,要求我军迅速前进,收缴敌伪武装,接受伪军投降。其中第二号令,要求八路军中的原东北军,由现驻地分别向察哈尔、热河、辽宁进发,晋察冀和山东解放区派干部到东北,控制广大乡村和部分中小城市,迅速建立地方民主政权与部队。1945年9月21日,中共中央东北局在沈阳正式成立。

各部队进入东北后,遵照中央指示,以人民自治军、省联防军名义,组织和发展军队。1945年10月31日,中央决定成立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林彪任总司令员,彭真、罗荣桓分别任第一、第二政治委员。1946年1月4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改称“东北民主联军总部”。

1946年1月,谭政被中央调派至东北,出任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主任。3月下旬,东北局扩大会议召开,会议刚刚召开不久,国民党进攻抚顺,东北局撤退到吉林南部梅河口继续开会。会议的中心议题,是目前东北的形势与我们的任务、城乡关系、战略方针和建军问题。会议上,针对这些问题产生了不同观点和激烈的争论,谭政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会议最终通过了《关于形势与任务的决议》,《决议》指出必须“克服‘和战’问题上的混乱思想”,自力更生,准备长期的艰苦斗争;“必须坚持中央创造根据地的方针”,规定“无论目前或今后一个时期内,创造根据地是我们工作的第一位”;“提高农民的觉悟,武装积极的农民,改造村屯政权”,在农村建立党的支部;号召东北党的干部为创建巩固政工人员对东北民主联军战士做思想动员。的东北根据地而斗争。

会议结束之后,谭政返回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开始部署部队与农村的政治工作,并且给政治部的同志传达了东北局扩大会议精神和决议的内容。接着,谭政又根据中共中的指示和决议精神,下发指示、命令,动员广大干部下乡发动群众,全面推动东北的土地改革。

从1946年7月中旬到9月初,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东北局抽调上万名干部组成工作组,在东北局的领导下,在谭政的积极指导下,深入东北农村全面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在谭政的指导下,工作组下到乡村后,积极宣传土改政策,培养农村的积极分子,团结贫下中农,有步骤地开展工作,很快东北地区的土改运动就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到1946年11月,东北地区共分土地300余万垧,400多万农民得到了土地,群众觉悟普遍提高,革命热情空前高涨,为东北我军的武装斗争奠定了群众基础。

在土改运动进行的同时,匪患问题引起了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的注意,东北不少地方土匪活动猖獗,匪患严重,如果不进行清剿,党在地方建立的政权将无法巩固,人民群众难以发动,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可能将是一句空话。日本投降之后,伪军乘机拉起的队伍四处流窜为匪。在抚顺有1个旅叛变,在东满有数千人叛变逃跑,上山为匪。这些土匪常常与国民党发生联系,乘我后方空虚,乘乱而起,大肆滋扰。此外,国民党收编了不少敌伪、土匪,到处委伪军及惯匪。

1946年5月,我军从四平、长春、吉林等地撤退后,土匪乘机而起,袭占城市,先后占领了东宁、东安、同江等地,切断了牡丹江至佳木斯铁路交通线,并且企图配合国民党军进攻北满。谭政根据掌握的情况,向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东北局常委罗荣桓汇报了情况,并且建议:应彻底清除匪患,这是当前东北工作急中之急,联军应该抽调一部分兵力做好这项工作。罗荣桓肯定了谭政的建议,随后与林彪、彭真等就东北的匪患问题进行会商,并以东北局的名义发出了《关于剿匪工作的决定》。

东北局、东北民主联军总部从各地抽调骑兵部队,以加强剿匪部队的机动性,开始了新的剿匪斗争。先后剿灭了李华堂、谢文东、张雨新、孙永久等部的土匪,共俘获击毙土匪2万余人,到1947年4月,东北解放区的土匪基本被肃清。1946年10月,东北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哈尔滨召开,谭政主持会议。会议开始,由东北民主联军所辖各军区、纵队汇报各自一年来的部队政治工作及军队建设情况。当时东北联军不少部队忽视党的阶级路线,只求数目,单纯地招兵买马进行扩军,导致一些新建的部队,军政政治素质不好,纪律不严格,战斗力不强,在这些部队中也常发生大量逃跑或叛变的现象。对于部队存在的这些问题,谭政的内心很沉重。

他在会上讲话,首先肯定了各军区部队发展武装所取得的成绩,随后直接提出东北各部队在政治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由于东北解放区发展得比较快,我们现在新组织起来的地方部队,比起主力部队来,党的领导,政治的、思想的、组织的基础还很弱,骨干也少。实际上,我们对这些部队还不能掌握得住,党的许多政策,还不能通过这些部队来贯彻。有人说部队没有问题了,已经巩固了,这是不正确的。用招兵买马的办法,把部队搞得乱七八糟。目前,还有部分敌伪武装和土匪武装没有争取改造过来,部队还不巩固。虽然前段经过整顿以后,干部的思想整好了,部队成分好多了,组织纪律也比以前好些了,官兵关系改善了,但是、必须看到,我们在东北是刚刚站住脚,由于国民党的进攻,将来的困难会更多。以前南满未失时,我们有人口1800万人,将来地区缩小,财源失掉,

东北民主联军攻打临江。人民的负担会加重,因此,部队的建设任务是相当繁重的……”

谭政在东北民主联军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对各军区和部队的领导产生了震动。这次会议结束之后,各军区和部队的政工领导返回驻地,传达、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狠抓军队政治工作。

1946年2月至1947年4月,东北联军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的战斗在广袤的黑土地上打响。1947年4月初,东北民主联军师以上高级干部政治工作会议召开,谭政对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过程中的政治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夏季攻势前的政治工作进行了部署:“下一步,我军即将展开夏季攻势。我们各部队的政治工作领导者,要充分利用好这一个多月的战役准备期间,作好部队的政治工作。我们部队政治工作的重点,应以‘爱国保田’的阶级教育为中心,其具体教育的方式、方法,应采取召开庆功会、群英会,开展诉苦复仇,立功创模范运动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提高部队指战员的政治觉悟,鼓舞全体指战员争取更大胜利的信心。”谭政还谈到了如何在消灭敌人的战斗中,保持和培养优良战斗作风等问题。5月上旬,为从根本上扭转东北战场形势,结束东北解放区被分割的局面,以配合国内其他战场的作战,经中央军委批准,东北联军于5月13日向敌军发起夏季攻势。对于东北局和谭政的工作,毛泽东给予充分的肯定。

东北战场上萧劲光三保南满

1946年10月,当罗瑞卿随聂荣臻撤离张家口的时候,萧劲光正在赶赴东北的南满。在那里,一场激烈的争论将要展开,一个对后来的东北战局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决定将要作出。而在这场争论中,萧劲光认为一定要坚持南满。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后,为收缴日伪武装和恢复失地,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派萧劲光赴山东工作,任命他为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8月24日,萧劲光乘一架运输机离开延安,抵达太行山根据地。从太行山走到河南濮阳,接到中央发来的“万万火急”电报,令他与原定一起到山东的林彪、江华、邓华、李天佑等一行立即转道去东北,贯彻执行中共中央提出的“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方针,与蒋介石抢占东北。10月中旬,萧劲光到达沈阳。10月31日,东北人民自治军(1946年1月改为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正式成立,萧劲光任副司令员兼第一参谋长。之后,萧劲光为贯彻中共中央提出的从中长路沿线及大城市退出,在广大农村及中小城市建立巩固根据地——“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战略方针,为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进入东北的武装部队站稳脚跟做了大量工作。

1946年6月,中共东北局确定了争取“以北朝鲜为隐蔽的后方来支援南满作战”的方针,派萧劲光与朱理治于当年7月赶赴北朝鲜,在平壤组建东北局驻朝鲜办事处。办事处组建后,萧劲光于9月回国。

东北国民党军确定了“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首先集中兵力向南满根据地发起进攻,妄图一举消灭南满中共军队之后,再全力北犯,以实现独霸东北之目的。为此,国民党集中了9个师约10万人的兵力,分三路向南满根据地大举进犯。实际停战了4个月的东北战场,又因国民党的进攻而重新燃起内战战火。在半个月的时间里,国民党军便进占了南满解放区的辉南、金川、盖平、岫岩等地。10月25日,又占领了安东。针对国民党军的战略方针和南满的严重局面,为加强对南满斗争的统一领导,中共中央和东北局决定派陈云和萧劲光去南满。10月31日,中共南满分局成立,陈云兼任分局书记、辽东军区政委,萧劲光兼任南满分局副书记、辽东军区司令员。

11月下旬,萧劲光和陈云冒着凛冽的寒风,赶到辽东军区所在地临江。眼当时,正是南满形势最严重的时刻。在国民党军步步紧逼的形势下,南满根据地仅剩下临江、长白、蒙江、抚松四县。是坚持南满还是到松花江以北地区,成为南满分局和辽东军区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迎接他们的是原辽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萧华。

“怎么这般时辰才到?我等了你们整整一个月了。”萧华说。可不是嘛,他们两人是10月27日离开哈尔滨的,而今天已经是11月27日了。

“能来到这儿就算是谢天谢地了,半路上差点儿就革命到底了。”萧劲光说。他和萧华在中央根据地就认识,当年这位19岁的少共国际师师长已经十分著名,他活泼、好动,他的文韬武略常常被他脸年几分稚气所掩盖,使人经常错误地估计了他的本事。他听完了萧劲光述说的火车在宁安县差两米相撞的遇险经过,非但没有惊讶,反而把眼睛笑得眯成一条缝。

“好哇,你们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但愿如此……”众人一片欢笑,全然不像是在敌人三面包围的处境中。萧劲光和陈云分头到部队和地方调查研究、了解情况,他们发现,形势比他们想像的要严重得多。萧劲光在作战科听了敌情汇报,情况危急,敌人已集中8个师的兵力从宽桓、通辑、梅河口3个方向包抄过来,前锋已达通化。“部队准备如何迎敌?搞出作战方案了吗?”萧劲光问作战科长岳天培。“报告司令员,有一个防御的方案,还有一个撤退的方案。”岳天培说。“撤退方案?拿来看看。”萧劲光已经听萧华说过,领导干部中思想不太统一,有部分同志认为无法坚持就地防御,为了保存实力,主张撤过松花江,与北满主力会合。“第一步撤至长白山,三纵、四纵向松花江,地方部队留在长白山打游击,我已派张参谋去长白山的十一条大沟都作了勘察,转移用的爬犁都准备好了……”

萧劲光未动声色。他刚来,还未取得发言权。他来到四纵队。这支刚刚在新开岭打败敌二十五师的英雄部队,现在还没有得到补给。他见到了胡奇才、韩先楚、彭晋秋。“司令员,部队缺武器弹药。”“部队缺冬衣,战士们身上绑的是草啊,冻伤已发生。”“伤员得不到治疗,没有医药。”“我想知道的是部队还有没有战斗力、有没有士气?”司令员说。“那当然,”韩先楚说,“打二十五师多过瘾啊,战士们一提打仗,手都痒痒。”“只要能补充上武器、弹药就行。”

“好!”司令员满意地点点头,他认为,一个部队如果没有了士气,那就什么都完了。相反,有了士气,有了革命英雄主义,就是无往而不胜的基础。萧劲光又踏着没膝的雪来到拐磨子指挥所,他听张参谋说,这里有一个独立七师,是以三五九旅的一部分为骨干扩编的,当时在地方部队纷纷哗变、逃跑,吃、穿、住都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他们始终坚持着。

“打电话让师长来一下。”彭龙飞来了,他浑身披着冰雪铠甲,带来一身寒气。“报告!”声音是颤抖的。“彭龙飞同志。”萧劲光走上前去,握住那冻得发紫的双手,彭龙飞极力想控制住抖动,但怎么也控制不住格格作响的牙齿,半天也说不出话来。“快来烤烤火。”司令员一阵心酸,拉着彭龙飞坐在火盆边,“怎么,部队没有大衣吗?”彭龙飞低下了头,没说话。只见他一件破棉袄,一顶破棉帽,脖子上围着一条毛巾,脚上踏着一双草鞋,零下三十几度的严寒,实在抵挡不住啊。

“部队都穿上棉衣棉裤了吗?”一个师长都这个样子,萧劲光已感到部队缺衣少穿的严重情况。彭龙飞“哇”的一声哭了,他挽起裤腿,露出了里面的草:“司令员,部队30%的人没有棉衣,80%的没有棉裤,没有房子住,没有钱,吃不饱饭,已经有几十个战士冻伤,非战斗减员多啦,部队这样下去怎么行哟……”这个钢铁的汉子,在凶残的敌人面前从未掉过一滴眼泪,而今天在首长的亲切询问下,再也忍不住了。他是指挥员,是战士的父母官,他心疼他的战士们啊!

多好的部队呀,他们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坚持着,天底下哪有这样坚强的军队,哪有这样吃苦耐劳的官兵。“张参谋,”萧司令员的声音有些沙哑,“你立即回军区,到管理处拿50万元北海票,连夜赶回来,给彭师长解决一些困难。”张参谋领命骑马奔回军区。司令员留彭师长吃了饭,详细地了解了部队的情况。

临走时,他对彭龙飞说:“要咬牙挺住,我们要坚持,要准备打仗,在战斗中尽快改变这种困难局面。”这一夜,他彻夜未眠,彭龙飞的样子不时浮现在他的眼前。这种局势如若不尽快改变,部队要垮,根据地也会垮,东北的整个局势将会更加严峻。要改变局势,其契机何在呢?他睡不着,披上大衣翻身起来,点上了油灯,在地图前沉思。敌情严重,撤退是不行的;消极防御也抵挡不住敌人的进攻,要变被动为主动。一个新的作战方案,在他的脑海中初步构成了。他立即召开了师以上干部的军事会议。会前萧劲光找到陈云同志。陈云同志病了,他发烧了,躺在木床上,那单薄的身子显得十分虚弱。“战争改变形势,这很好。要给大家做做工作,打打气,无论如何我们也要坚持南满。”陈云说,“军事我不懂,作战问题你就大胆地决定吧。”萧司令员在会上把以军事反清剿为主,积极防御,跳出敌人包围圈,深入敌后,以有力的外线作战伺机消灭敌人的作战方案公之于众。最后他斩钉截铁地说:“一定要坚持南满,但要有拉锯的思想准备,要准备像武松打虎一样,来他几个回合……”

喜欢《刀锋:开国大将风云会》吗?喜欢张洪涛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