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刀锋:开国大将风云会 > 第44章 创业艰难百战多(23)

第44章 创业艰难百战多(23)

小说: 刀锋:开国大将风云会      作者:张洪涛

新田,敌人在这里同样修筑了许多碉堡群,与沿桃江向北的王母渡、经大埠等据点构成第一道封锁线,用以防止中央红军进入广东。为了出其不意,红一师进攻新田的战斗行动,采取夜间急袭的手段。

红一师是红一军团的一个老部队,也是战斗力比较强的部队,因此军团首长往往把关键时候决定全军命运的战斗任务交给它。新田战斗打得好,整个中央红军就能突破敌人第一道封锁,迈出胜利的第一步。这一仗要是打输了,那也就暴露了红军统帅部总的战略意图,敌人会加紧他的“围剿”行动,中央红军就有在苏区毁于一旦的危险。红一师师长李聚奎、政治委员谭政接受攻击新田打开敌人封锁线的突破口的任务后,深深感到肩膀上这副担子的沉重。况且,红一师集结在苏区北面尽头的兴国附近,而中央红军主力向湘西方向转移的突破点选在新田、金鸡。因为,这一面敌人南路封锁线是由粤军陈济棠的部队把守的,我党曾派何长工同志与陈济棠秘密谈判,他允许适当“让路”。但敌人总归是敌人,不能因为敌人的“允诺”而丧失战斗力延误战机。所以,对于新田据点的敌人还是立足于打,这个决心应该是坚定不移的。红一师师长和政委都这样认为。他们分头去部署军事行动计划和政治工作了。部队从苏区的北头向苏区的南头开进,攻击通向湘西的新田据点。红一师部队经过两天的急行军、长途跋涉,隐蔽集结于攻击新田的地域。乘夜袭击新田取得了胜利,紧接着,红军占领金鸡,敌人的第一道封锁打开了。来不及开庆祝会,部队依照原定行动方向攻击前进。红军部队如同破堤洪水,冲破前进路上的障碍,由新桥经界头越九峰山,突破敌人第二道封锁线,向敌人戒备森严的宜章县第三道封锁线追击。

中央红军突破敌人第一道封锁线的时间是10月25日,通过第二道封锁线的时间是11月8日,等到准备通过第三道封锁线时,蒋介石才判明中央红军总的意图。由此可见,红军这一次大的军事行动,确有其指挥艺术的奥妙。到这个时候,蒋介石才作出了阻击中央红军突破“围剿”的部署。

这时,为了掩护红军主力向湘江靠近,红一师主力2个团在彭德怀红三军团长指挥下,在后防守潇水西岸,不使敌人过江。潇水西岸阻击战,打得也很漂亮。当时谭政带领师政治部几名干部来往活动在40里的正面阵地上,进行思想动员,鼓舞战斗士气,不使敌人上岸,坚决把敌人消灭在潇水江里。红军守在潇水西岸,面前有滚滚激流为屏障,敌人组织进攻,在火力掩护下步兵船渡过江。严阵以待的红军,机枪、步枪、小炮齐射,敌人的船只打沉了,尸体随水漂流。敌人又组织新的进攻,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无数次的进攻,都一次又一次地被打退。谭政和红军战士共患难,并记录了他们一件件的英雄事迹。后来,战斗结束时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以饱满的深情写进了他给聂荣臻政委的红军政治工作报告里,他还写成新闻报道,刊登在邓小平同志主编的《红星报》上。而当年的这些报告、报纸,保存下来的,也都成了中国工农红军建设方面的历史文献。

11月28日,红一师部队撤离潇水西岸,昼夜兼程追赶上了红军主力,又参加了冲破敌人第四道防线的湘江战役。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破敌人重围后打得最激烈的一仗。历史上有哪个英雄打过这样残酷的战争?……克服了天下少有的困难,苦战五天,终于冲破了国民党反动派40万重兵的堵截和追歼。而中央红军遭受的损失也非常大,从1934年10月10日开始长征,到12月1日,红军从8.6万余人锐减为3万余人,这就是说,中央红军的战士有5万人壮烈牺牲在这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了。他们为中国革命流血牺牲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们的革命精神将永世长存!红一师部队,其所以战斗力如此坚强,因为不仅有前仆后继的红军战士,还有久经考验的年轻的优秀指挥员,更有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有强有力的政治工作,有谭政这样的政治工作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自从谭政出席古田会议,了解到党对军队实施绝对领导形成了决议,就紧紧抓住这一条不放松。他首先抓紧的是党的建设。“支部建在连上”,使党支部真正起到堡垒作用,是他抓好部队基层建设的“唯一宗旨”。

红一师部队其所以能愈战愈勇,愈战愈强,完成一个接一个的作战任务,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利用战斗间隙加紧了部队的政治教育,加强了部队行军作战中的宣传鼓动工作。

红一师在进攻新丰之敌的战斗中,由于战前充分的政治动员和阵地上的宣传鼓动,红一团以少数兵力冲塌敌人几个重要阵地。过了不长时间,敌人在猛烈火力掩护下又反冲上来了!红军中个别分子动摇了,掉转头准备撤退,有个共产党员当即大声疾呼:“谁退就毙谁!”关键时刻沉着镇静,一声大喊,稳定了红军部队的战斗情绪。结果,又打退了冲锋上来的敌人,巩固了阵地。

战时作好鼓动宣传工作,平时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在连队设了列宁室(后来叫俱乐部),出版墙报,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生活十分活跃。各团每个星期举行一两次“同乐会”或“青年晚会”。师里召开排以上干部的“同乐会”。“同乐会”上,战士演戏、猜谜、互相提政治问答题,情绪热烈高涨。部队还普遍开展了唱歌运动,部队行军,或者到驻地,点名前,处处有歌声。

每当重要纪念日,如“八一”南昌暴动、广州暴动、“五卅”运动,等等,都举行纪念活动。借此机会,对部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政治动员,激发部队战斗情绪,开展杀敌竞赛。11月的一次战斗中,部队号召战士以杀敌多少的实际行动来纪念“十月革命”节,结果,打了个大胜仗,缴枪10万支。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这一点,在谭政的思想深处是很明确的。谭政作了部队文化程度的调查,每个连队能自写自编墙报的战士很少,红一团的第一连和第七连,全连只有2个识字的。工农出身的干部文化水平太低,大多数只能认识几个字,连个工作报告、战斗情况简报也起草不了。于是,在红一师部队中,发起和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学文化运动。部队一休息下来,政治课之外,让文化水平较高的干部、战士当教员,为文化水平低的干部战士上文化课。依照识字多少编成班,定期测验,部队行军途中用识字条认字。文化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而以达到首先消灭文盲、进而提高部队的文化水平为目的。

红一师部队的政治工作生气勃勃,活跃在与敌人拼死拼活的战斗中。反击敌人的第五次“围剿”中,在五都附近的一次战斗,面前的敌人,是号称“铁军”的吴奇伟部。谭政很了解吴奇伟这个敌军首脑人物的反动的历史——广州暴动时是屠杀革命群众的刽子手。他想:利用广州暴动纪念日的活动,激发部队战斗情绪,增强对吴奇伟的仇恨,这样的战斗动员不是更生动有力吗?

在红一师部队纪念广州暴动六周年大会上了,谭政作了战斗的动员讲话:

“……大家不知道我们红一师当面之敌军头目吴奇伟的本来面目吧?六年前的今天,中国共产党举行广州武装暴动的时候,他手持反革命屠刀,杀了无数的革命群众,如今,他又带着反动武装进攻红军革命根据地,‘围剿’起红军来了!”

“但是,”谭政几乎是以愤怒的激情喊出来,“吴奇伟他瞎了眼,今天的红军不再是广州暴动时候的红军了。从1927年起,南昌暴动、秋收暴动和广州暴动,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而且,这支武装力量,是在斗争中发展壮大起来的。敌人已经集中大于红军数倍的兵力多次‘围剿’,不仅未能‘围剿’掉这支队伍,反而越‘剿’越大了起来!你们说,怪不怪?”

“同志们!”谭政发出战斗的号令:“我们的红色战士同志们!举起刀枪,勇敢战斗,以战斗胜利的实际行动,来纪念广州武装暴动六周年!为广州暴动牺牲的革命烈士报仇!为保卫苏维埃政权流最后一滴血!”

会场上,雷鸣般的掌声,震动五都的山岗和村庄!

红一师与吴奇伟部敌军的战斗打响了。战斗的情况,记录在最后由师长李聚奎、政治委员谭政签署的战斗报告中:“这次战斗所歼灭之敌军,是号称铁军的吴奇伟部。红军挫败之敌军伤亡数百,敌军恐慌万状,军心愈加动摇。”

这就是纪念广州暴动六周年政治动员所取得的辉煌战果!

不久,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大家对于红军长征的胜利充满信心。以后,在“四渡赤水”的战役中,更加显示出毛泽东的指挥艺术和才能。红军在渡赤水的战役中,红一师在完成黄陂洞阻止敌人南下任务后,在猿猴场渡口准备渡河时,毛泽东派参谋来渡口,找到一师领导,其中有谭政,告诉他们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解决了军委的领导问题。

同时,毛泽东讲了关于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问题。毛泽东针对红一师长征路上的作战情况说:“你们一师在长途中几次被敌人侧击,都随机应变地处理得很好。你们避开了敌人的锋芒,按照军委的意图,当机立断,这是正确地执行了军委的命令。今后这样的情况还会更多,就是要发挥机动灵活的作战方法。”多么难得的机遇,又是多么幸福的一刻,谭政激动得眼泪快流出来了。像在井冈山离开前委时一样,像“古田会议”时协助毛泽东起草决议案一样,坚定了建设红军的正确路线和建军思想,他无限兴奋。在红一师部队中传达贯彻遵义会议精神时,他论述了遵义会议“解决了军委的领导问题”的意义,有了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又有政治工作作强有力的保证,哪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哪有战胜不了的强大敌人?哪有长征不到尽头,最后不必胜的道理?遵义会议的传达,坚定了红军长征的胜利信心。“不到长城非好汉”,红军“长征”继续前进,而在前进的路上,所碰到的是一道又一道的难关!“四渡赤长征中朱德对指战员讲话。水”之后,前面挡道的是乌江。乌江渡过了,又碰到水流湍急的金沙江。“金沙水拍云崖暖”,红军渡过金沙江后,迅速北上,进入彝民区。虽然中央红军先遣队司令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盟誓,达成红军通过彝族区的协议,而红一师的一团作为先遣队通过彝族区的时候,仍然有许多部落的彝民手拿刀枪梭镖挡道。由于事先对部队进行了民族政策的教育,在彝民区宣传了党的民族政策,与当地民族友好相处,总算顺利地通过了。

白浪翻滚、河水奔泻、涛声如雷的大渡河,又横阻在红军的前进路上。但红军部队战斗情绪十分高涨,红一师一团团长杨得志在大渡河畔指挥先遣队渡河作战,由连长1名、排长1名、正副班长4名、战士11名参加的17勇士的“奋勇队”,乘坐第一船,在轻重机枪猛烈火力掩护下,登岸占领滩头阵地,又乘势占领了主要阵地,然后掩护后续部队一船一船地渡河。带有骡马和笨重的行李的直属部队,从泸定桥上通过。

红军强渡大渡河成功了!除中央红军先遣队司令刘伯承、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的正确指挥,这难道不是遵义会议精神的鼓舞和红军政治工作的深入动员的结果吗?胜利属于最勇敢、具有最坚强意志的中国工农红军的战士!

长征的路,的确是曲折的、艰难的。爬高山、渡激流,没有饭吃、没有衣穿,还得同凶恶的敌人战斗。两年多的时间,行程25000里,世界上又有什么人遇到像红军长征路上出现过的奇迹?

参加红军长征,谭政身上留下了一个不可磨灭的纪念品,就是脚板上有个很硬很硬的东西,说是枣刺,可又不是,它好像变成了“化石”,走路碰上这个硬块非常痛。在延安时要给他做手术,手术不大,但很复杂,没挖掉;全国解放后医疗条件好了,医术高了,也没有做。那么,究竟是个什么东西长在脚板里面?诊断结果是:一个小木棍在里面,被肌肉紧紧包着。医生说,估计是长征路上扎进脚板上的枣刺!“那这个手术不用做了,就让它永远在我的脚板上长着吧!当作长征纪念吧!”谭政感慨万分地说,“我的脚板有时痛得难忍,但是,一痛倒使我想起了艰苦年代的长征路!”

黄克诚几经苦战却被罢免成普通兵

谭政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黄克诚也在长征的队列中。当时,红军主力要离开根据地进行长途跋涉的消息,对战士和下级军官是保密的。黄克诚是师政委,早几天得到了消息,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当年,毛泽东领导红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几万红军打得几十万白军哭爹叫娘。可是,自从排斥了毛泽东的领导,红军竟连自己的老家都保不住了,他不禁想起了军团长彭德怀骂李德的一句话:“崽卖爷田不心痛!”

黄克诚忙着做准备工作,并抽空到医院里去了一趟,慰问伤病员,动员能够出院的同志赶快归队。他不能告诉这些人红军马上要转移,但他希望在转移时不甩下这些对党忠心耿耿的战士。

在一间病室里,黄克诚看到了张震。张震在一次战斗中伤了手,并不重。黄克诚说:“你快出院吧!”

张震心里纳闷,政委平时很关心下级,今天这是怎么了?便开玩笑地说:“我为什么要出院?伤还没好啊!”

黄克诚盯着他看了一会儿:“伤没好也要出院,这是命令!”

结果,张震、甘渭汉、钟伟等人随黄克诚一起返回了部队,这在很大程度上使他们幸免于留在江南打游击可能遭到的劫难。

没过几天,即在1934年10月17日,红三军团奉军委的命令,从于都出发,踏上了漫漫长征路。

三军团是全军的右路先锋,黄克诚所在的四师是军团的前锋部队。师长洪超,骑一匹白马走在最前面。洪超是湖北人,十几岁就参加了红军,曾参加过南昌起义,从班长、排长、大队长、营长、团长,一步步到师长,时年25岁,是三军团有名的猛将。黄克诚时而与洪超并辔而行,时而对战士们做宣传鼓动工作,几天下来,本来沙哑的嗓子快说不出话来了。

一路上,第四师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斩关夺隘,连续奋战,为后续部队开辟前进道路。

从10月21日到12月1日,红军连续突破了敌人设置的四道封锁线,越五岭山,强渡湘江,来到湘、桂、黔三省交界处的苗族聚居区。

由于一路奔波作战,红军官兵们疲劳已极。苗区居民的住房,是用木头搭成的小楼,四周用木柱支撑,底屋是空的,上边住人。黄克诚率部队赶到一个村子时已近傍晚。由于敌人事先在苗族人中散布红军是“杀人红魔”的言论,房主人早就躲了起来,吃的东西更是一点儿也找不到。黄克诚下达休息的命令后,许多人倒头便睡。黄克诚也是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半夜时分,黄克诚住的小木楼突然起火,楼内浓烟呛人,伸手不见五指。黄克诚从黑暗中摸索着刚走下楼,整个木房就烧塌了。

后来了解到,这是国民党派出的特务进行的破坏活动,妄图挑拨红军同少数民族的关系。

喜欢《刀锋:开国大将风云会》吗?喜欢张洪涛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