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刀锋:开国大将风云会 > 第78章 大将南征胆气豪(4)

第78章 大将南征胆气豪(4)

小说: 刀锋:开国大将风云会      作者:张洪涛

粟裕不以单纯地执行上级指示为满足,他从更好地贯彻中央关于转入战略进攻、展开外线作战的总意图出发,从全局出发,对敌我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经过一个月的反复思考、周密筹划,把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报告了中央军委。1948年4月18日,在山西五台山文殊院。大殿里不断响着滴滴答答的电键声。偏殿里,周恩来正伏案批阅着一份份电报、材料。作战参谋方兴走进殿内说:“报告周副主席,这是刚刚收到的,华野一兵团粟裕司令员的加急电报。”周恩来接过电报,签过字后急阅。殿外天井中,古树参天,不少松柏有数人之围。春天已到,树叶一片茵绿,枝头上到处响着百鸟争鸣声。一棵古柏下的石桌上,铺着一幅地图,几页电文放在图上。毛泽东吸着烟与周恩来坐在石凳上热烈讨论着。周恩来:“粟裕同志经过近3个月时间的反复思考,对军委关于以华野一兵团南下作战的方案,提出了不同见解。”毛泽东:“他不愿过江!恩来,林彪不南下,粟裕不过江,我们这个大戏难唱喽。”原来,在1948年2月7日,中央军委、毛泽东致电林彪,指出:“对我军战略利益来说,是以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歼灭为有利。”要求东北我军下一步要切断敌军从陆上撤向关内的道路。但4月18日,就在周恩来收到粟裕电报的前几个小时,毛泽东收到了林彪不愿南下锦州的电报,电文说:南下北宁路及入关作战很困难,主张先打长春,吸引沈阳之敌增援而歼灭之。毛泽东看完电报,对周恩来说:“林彪强调了先打长春的有利条件,我觉得先打长春比先打别处是要有利一些,但不是先打别处特别不利,或有不可克服之困难。”这么,林彪这边的事还未处理完,粟裕的电报又到了,毛泽东多少有些上火。因为按照中央去年“十二月会议”的精神,按照五年打败国民党的计划,林彪南下、粟裕过江都是必要的重大行动。可好,戏刚开台,两个主角都有异议,实出毛泽东意外。

周恩来:“主席,粟裕的想法有些道理。他的想法归结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东南野战军10万人马下江南,如有后方依托可大量歼敌,以5万人伤亡可歼敌三四个整编师。但在敌围追堵截下,物资供应困难,伤员无法安置,又无后方依托,势必大量减员。在这方面,粟裕是有亲身体会的。”毛泽东:“是呀,1934年,方志敏、粟裕他们率抗日先遣队从赣东北出发,到皖南,行程5000里,减员半还多,志敏同志也是那时被敌人包围后,被俘就义的。可以想象,这次华野前出闽浙赣,要走10000里的路程,损失也不会少于半。”周恩来:“粟裕认为:如果兵力减半,就不足以对江南地区造成更大威胁。二是,中原之敌的‘四大支柱’是调不动的。敌整编第五军、十八军是机械化部队,不会追随我军到江南水网湖泊地区打游击战。敌第七军、整编第四十八师是桂系的主力,蒋介石向来以所谓‘剿共’来消除异己,他本来就是把他们放在中原与我军拼消耗的,不会因我军南下而纵虎归山。如果这几个敌人调不动,一兵团南下的意义就不大了。三是,中原我军3个主力纵队抽到江南,必然削弱我军胆气豪在中原实力,为今后集中兵力打歼灭战,带来很大困难。因此,粟裕建议主力应留在中原歼敌,另可抽调个把师化整为零,渡江骚扰敌人后方。主席,我看粟裕同志的意见是中肯的,也是很有见解的。”毛泽东:“好!粟裕放了一炮!那就请他到中央来,他不听我们的,就让我们来听听粟大将军的。把朱老总、陈毅也都搬回来,在一起很好地讨论一下。”周恩来:“主席,我建议召开中央书记会议来慎重讨论这个问题。”

毛泽东果断地一挥手道:“好!与少奇同志他们工委会合后,就开书记会议。”5月初的一天,两匹骏马沿着太行山麓的小道一前一后驰进河北阜平县城南庄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大院,马上二人就是华东野战军的正副司令员陈毅和粟裕。之前不久,党中央机关从五台山迁到了这里。粟裕与陈毅并辔而进,边走边谈。粟裕:“陈军长,这次向中央汇报华野一兵团暂不渡长江的方案,我认为是符合中原战局实际的。但我又有些担心,怕个人意见从全局上干扰主席和军委的部署,那样一来造成的损失就大了。”陈毅:“这你不必担心,正因为事关全局战略,毛主席才叫我们一起来参加讨论的。几个月前我在陕北时,毛主席曾征求过我的意见,不瞒你说,我也是投了赞成票的。后来听了你的意见,我认为暂不渡江的方案是积极的,也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所以我决定收回原来的意见,支持你的方案。我会向毛主席说明的。我都不怕主席批我‘反水’,你怕什么呢?”粟裕:“军长,这下我的心里就更踏实了。”粟裕来到毛泽东的住处。这是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的房间,党中央搬来后,他腾出此房给毛泽东住。粟裕刚进院子,就大声向毛泽东报告。毛泽东从屋里跨出来,一把握住粟裕的手:“粟裕同志,17年了啊,有17年没见了吧。”粟裕:“是,主席。主席好吧?”毛泽东:“好!好!我很好!”但他话锋一转,“好是好,就是没人听我的了!”

粟裕有些着急,忙站起来:“不!主席,我听您的,听中央的。”毛泽东:“好!那就谈谈您现在的想法。”粟裕喝了口水,开始斟字酌句地谈自己关于暂不过江的种种考虑。粟裕说:“东南野战军实行这样的长途转战既有有利条件,也有不利条件。最主要的不利因素有以下几点:一是这么多部队渡江估计一个晚上过不完,第二天可能遭敌机和军舰的袭击,受到一定的损失。二是长距离转战部队伤亡较大,沿途要建立一些游击根据地,安置伤病员,一个地区一般要留下一个团加以掩护。这样,部队到达东南地区后,估计将减员四五万人。三是部队进入新区,没有可靠的后方保障,将面临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1934年北上抗日先遣队就有这样的教训。四是东南地区多为水网稻田地,不利于大兵团机动作战。因此,估计蒋介石不会将中原地区的主力兵团像新五军、第十八军等部调往江南,对减轻中原地区我军压力,效果不会太明显。假如以这支部队长距离转战所付出的伤亡代价,直接用于中原战场作战的话,我们则可能消灭中原敌军主力的一部。通过若干次这样的歼灭战,就有可能改变中原地区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在中原地区,我军若选择敌一两个师为歼击目标,由于敌机动兵团快速驰援,往往使我处于被夹击的不利地位。我们只有更大程度地集中兵力,以重兵阻援,并集中其余主力迅速歼击数路敌机动兵团中的一路,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粟裕谈完了,毛泽东目光严肃:“粟裕同志,说了半天,你还是坚持你给军委电报的方案?”粟裕坚定地点点头:“是的,主席。”毛泽东摇摇头:“粟裕同志,记得当年反围剿你仅率500多人的挺进师就敢于在蒋介石的腹地大胆运用‘敌进我进’的进攻手段,两次打破敌人各40个团的围剿,并开辟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最后一块根据地。后来,你又率几千人的抗日先遣队从瑞金至皖南,纵横5000里,恰似‘公瑾当年,小乔初嫁,雄姿英发’,表现出何等的智勇兼备。如今,交给你10万大军怎么反倒犹豫不决起来?难道今天的困难比那时还大的多吗?”粟裕听出毛泽东话语中含有的批评成分的分量,他试图解释一下:“主席,我主要是从战略上考虑,这10万大军打过长江不如留在中原更有利。如果陈赓、刘邓和华野的三路大军全部统一在刘邓指挥下,则可以高度集中兵力,实施高度机动,以创造打大歼灭战的机会,只要连续打几个大歼灭战,中原战局就可以改观。”毛泽东没有吭声。陈毅感到屋内空气沉闷,他从毛泽东的神情里丝毫没有捕捉到这位统率对粟裕方案是赞同或是反对。他上前道:“主席,我的看法是……”

毛泽东打断陈毅的话语道:“你陈老总先不要帮腔。我们还是请粟裕同志到外面换换空气,再考虑考虑怎么样?”陈毅看了粟裕一眼。粟裕庄重地向毛泽东敬礼,转身退出了屋子。小院中,粟裕沉重地踱着步子……屋内,毛泽东与陈毅静坐。好一会儿,毛泽东对陈毅道:“去把你那个认死理的副司令员叫进来吧。”粟裕随陈毅进屋后,毛泽东劈头问道:“怎么样,你仍坚持初衷?”粟裕:“是的,主席,我坚持原方案不变。”毛泽东站起身来,在屋内慢慢踱了几步道:“如此坚定,说明野战军司令员是深思熟悉的。好吧,你的方案我同意了。虽然如此,还要交书记处会议论定。你做好汇报的准备。粟裕,你的任务虽不是立即渡江,但也是为今后渡江开辟道路,这个战略目标是不变的。你明白吗?”粟裕激动地:“明白了,主席。”陈毅补充道:“这叫一着棋分两步走。”粟裕点点头。1948年5月初,中共中央召开书记处会议,会议在听取了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将军的汇报后,制订了解放军在中原地区新的作战部署。屋内,毛泽东与粟裕在交谈。毛泽东:“这次书记会议经过认真讨论,同意了你的意见,华野一兵团在整训结束后,4—8个月的时间,暂不向江南做战略机动,先加入中原作战,以便集中力量,粉碎敌中原的防御体系。为此中央特别决定,陈毅、邓子恢两同志参加中原局和中原军区工作。华野这副担子就由你全部挑起来。”粟裕着急了:“主席,大战在即,陈毅司令员无论如何不能离开华野,请主席答应我这个特别请求吧!”说着站起身来。

毛泽东面对粟裕真诚的目光,举手点燃一支香烟。思考片刻,他那郑重的话语透过袅袅烟渺道:“那么好吧,陈毅同志原任华野司令员兼政委的职务不变,可位置还是得变一下。中原那边工作同样很需要他,现在必须马上去,这是政治局会议集体讨论决定的,我无权变更。粟裕呀,这也是为了全局的利益嘛,小局要服从大局嘛。”粟裕:“是,主席。”毛泽东:“你的担子很重哟,恐怕相当一段时期内,华野还是由你来唱主角的。中央相信你能挑好这副担子。”粟裕:“我一定努力工作。主席,关于下一步作战,请您指示。”

毛泽东:“我可以出个题目,4—8个月内歼敌6—12个旅。以寻歼敌整编第五军等部为主要作战目标。力争打几个中等规模以上的歼灭战,尽快打开中原的局面。具体方案由你们定。过几天,朱老总要到你们那里去视察和亲自作动员,有问题要多向总司令请示。”粟裕:“是,主席!”粟裕信心百倍,但同时觉得肩上的担子十分沉重,因为他实际上是给中央立下了“军令状”,只能打好,不能打坏,可是又怎样能保证不出问题呢!毛泽东给粟裕的任务是在4—8个月内歼敌6—12个旅,当时国民党1个旅约8000人,也就是总数10万人,可当这个期限到达之日,粟裕率华东野战军在其他部队配合支援下已歼敌65万多人,这就是其后的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

粟裕超额完成了党中央和毛泽东交给的任务,他所率领的华东野战军取得的伟大战绩极大地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进程,这些都是后话。粟裕晚年时,有次去看望叶剑英元帅。临别时,叶帅坚持要送他出来。粟裕反复恳求:“不要送了!不要送了!”叶帅说:“打了一辈子仗的老将军了,怎么能不送呢!”粟裕说:“我只是把毛主席和党中央的指示同具体情况结合起来,起了个联络员的作用。”叶帅说:“那就很不简单了!”

周恩来:你给黄克诚一万元,他能当十万元用

1947年8月,当陈赓率兵10万飞渡黄河天险时,黄克诚接受了一个重要的使命:担任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和后勤政治委员,统管整个东北地区我军的战勤工作。刚从西满分局书记、西满军区司令员职位上离任的黄克诚,似乎已经感到了压在他肩上的这副担子的重量。参加革命20多年来,黄克诚一直主要是做政治工作的,有时也兼做军事工作,但对后勤工作接触很少。面对这一新职,黄克诚有点儿犯难。这时,一位同志提醒他:“老黄,把你在苏北的那股精神拿出来,就没有干不好的事情。”这一提醒,倒使黄克诚回忆起在苏北的岁月:1944年1月,为了战胜日伪封锁造成的经济困难,在黄克诚主持下,发出了《第三师兼苏北军区关于开展生产运动的训令》。训令说:“发展生产是党中央十大政策之一,是我师当前中心工作之一,是克服困难、减轻人民负担,继续坚持抗日根据地的物质基础,特号召全体主力及地方部队,在不妨碍战斗的条件下积极开展生产运动。”

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在苏北开展起来了。每天,当东方刚刚露出一线曙光,三师师部驻地附近的大道上,常能看见一个穿破旧灰大衣的人,手拿粪铲,身背粪篓,后面跟着同样装束的年轻人。他们一边走,一边把路旁的人粪和牛羊粪拾进篓里。早起的庄稼人看到他们,总要亲热地招呼一声:“黄师长,你可真早。”乡亲们已经不奇怪了。但是,第一次看见黄师长拾粪的时候,着实有人吃惊:师长还拾粪?日久天长吃惊却转变为一种鞭策:师长都拾粪,我们还不加油干!

为了多拾些粪,黄克诚甚至在去开会的路上也要背上粪篓,有人远远地就捂鼻子,黄克诚对这些人极不满意,他说:“要想庄稼长得好,缺了肥料是不行的。嫌粪脏的人,实际是自己思想脏,不种谷子蔬菜,人靠什么活?”黄克诚还亲自种了一畦西红柿。他很精心,松土、下种、浇水、打尖,都亲自动手。拾来的粪也用心地喂给每棵苗苗。这畦西红柿似乎也深解人意,长得格外茁壮。夏天,又红又大的西红柿格外惹人喜欢,引来了众多的参观者。人们都在议论:“这黄老头,不但打仗是行家,种庄稼也是能手呢!”发展生产是一个方面,厉行节约也是一个方面,黄克诚在抓生产的同时也抓节约,推着两个轮子前进。

他非常爱动脑筋,一天,他找来了供给部的同志:“我想了一个做军衣省布的办法,不知行不行?”供给部的同志听了很感兴趣,忙问:“黄师长,什么办法?快说吧!”黄克诚从自己头上拿下军帽说:“可以在军帽上打主意。军帽的帽圈上不是有折起的布圈吗?这个布圈是为了美观的。我想,去掉这个折起的圈,并不妨碍使用,却可以节省一点布。”同志们看着师长,谁也没吭气,有人心里却在琢磨:这黄老头,想了这么个主意,能省多少布?黄克诚见大家不开腔,又接着说:“还有,军装也可以改。”他指了指自己衣服的领子。“军装的翻领也可以去掉。”有一位同志说:“军帽去掉了折起的布圈,军装没有上翻的领子,就不像多少年来传统的军服了。”又有一个人说:“再说,也省不了几尺布啊!”黄克诚看看大家,笑着说:“有意见尽管提,我们民主讨论,首先问你们供给部的意见。”他接着又说:“我考虑了很久,一个帽子,一件衣服省不了多少布,可全师官兵的服装加起来,节省的数目就可观了,能减轻群众多少负担啊!”同志们议论纷纷,有赞成的,有反对的,讨论了很久,才决定采用师长的办法。

喜欢《刀锋:开国大将风云会》吗?喜欢张洪涛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