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刀锋:开国大将风云会 > 第77章 大将南征胆气豪(3)

第77章 大将南征胆气豪(3)

小说: 刀锋:开国大将风云会      作者:张洪涛

华东野战军外线出击的五个纵队,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攻势,严重威胁了华东敌人的指挥中心徐州和后方基地兖州的安全。蒋介石急忙改变部署,于7月12日亲自下令,从鲁中调回7个整编师回援津浦线。此举我虽完成了从战略上调动分散敌人、打乱其战略部署的任务,但由于雨季河水陡涨,部队行动困难,供应难以为继,加上日夜转战,十分疲劳,未能达到集中兵力、逐个歼灭敌人的目的。有些同志产生了急躁、埋怨情绪,有的感到窝囊,有的信心不足。8月,党中央决定刘邓大军提前挺进大别山,令陈毅、粟裕率六纵、十纵和特纵南渡黄河,进入鲁西南地区,统一指挥外线部队,配合刘、邓作战。9月上旬,我南下与在鲁西南艰苦转战的两支部队于郓城、红船口地区会师。粟裕立即找外线部队的一些领导同志谈话,了解部队情况。他耐心做大家的思想工作,鼓励大家要有超乎寻常的勇敢,要能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困难,不我军挺进中原途中,部队过河。怕疲劳,不怕伤亡。只有集中全力,打一个胜仗,才能摆脱困境,从敌人那里取得人员、武器、被服的补充,并争取时间进行休整。

他在统一干部思想认识以后,按照渡河前确定的作战部署,周密组织了各部队的协同,于9月7日晚向沙土集守敌整编第五十七师发起攻击,至9日晨将敌全歼,活捉中将师长段霖茂,少将旅长罗觉元、王理直等人。这是我华东野战军外线出击以来打的第一个歼灭仗,也是由被动变成主动的转折点。随后,华野越过陇海路,挺进豫皖苏,一个月内歼灭敌土杂武装万余,并在这一带广泛发动群众,开展了建党、建政和建立地方武装等工作。11月,又同陈赓兵团一起,破击陇海、平汉铁路,攻克许昌。特别是12月25日在金刚寺、祝王寨地区全歼敌第五兵团兵团部及整编第三师全部,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派中原战场的全面防御体系,迫使其改为“分区防御”。但就整个中原兵力布局来看,国民党军队仍占有相当的优势。沙土集战斗之后,陈毅离开华东战场去河北平山向中央工委汇报工作。11月在西柏坡接到通知,要他到陕北米脂参加12月的中央会议。

当他走进陕北米脂县杨家沟中共中央所在地毛泽东的住所时,毛泽东微笑:“老陈,你可是姗姗来迟啊。你看,我们的会都闭幕三天了。我和恩来左等不来你,右等不来你,怕你在路上出了事,这下我们就放心了。”周恩来:“陈毅同志,你好!”陈毅向周恩来敬礼:“周副主席好!”周恩来点头道:“你辛苦了,路上走了快一个月吧?”陈毅点点头:“主席、周副主席。上个月我在西柏坡向‘工委’汇报工作,接到中央让我参加‘十二月会议’的通知,我就紧赶慢赶,可结果还是来迟了,这真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三人大笑。毛泽东:“陈毅呀!你先休息一下,回头看看会议记录和有关文件,后边还有篇大文章,要请你一起来作呢!”周恩来:“陈毅同志,这次中央召开的‘十二月会议’,主要是通过主席关于《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主席在报告中,对革命战争转入战略进攻时,所必须解决的军事、经济、土改、整党、统一战线以及国际形势问题,向全党作了重要指示。虽然会议已经闭幕三天了,但还有许多重大问题,留待会后继续研究,所以你来得还不晚嘛!”陈毅:“是研究中原的战局?还是华野明年的作战方向问题?”

毛泽东:“两者兼而有之。”第二天,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中央军委指挥所窑洞内,大幅全国军用地图挂在壁墙上。图上,标志着敌我双方的蓝、红两色箭头犬牙交错。毛泽东、周恩来、陈毅此刻正站在图前亲切交谈着。毛泽东:“陈毅呀!你们华野在苏中七战七捷,莱芜、孟良崮两役更是打得痛快淋漓。尤其是歼灭了蒋介石的五大主力之一的七十四师,意义极大。现在山东战局已经彻底改观了。蒋介石的扁担,在山东和陕北是两头打塌了,敌人在这两地已组织不起像样的攻势了。”陈毅:“主席,我们在战略防御和前几个月战略出击阶段,还是有不少教训的,主要是我这个指挥员的问题。”毛泽东:“你们作战的成绩是巨大的,中央是满意的,至于转入外线那几个仗没有打好,也不伤大体,没有什么大问题。主要是要总结出经验,今后要讲究政策、整顿纪律,各级干部都要重视政策。”陈毅:“是呀,进入新区作战,政策性不强,得不到人民支持,部队就不能生存,这个问题是要引起高度重视。”

毛泽东:“解放战争已经打了18个月,我们消灭了敌人169万。再作战3年半就是5年。根据我们这一年半的经验来看,5年建设500万解放军,歼敌750万人是有把握的。那样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就基本上被打倒了。在江西苏区时,那时候你们二位都在,咱们从来不说全国胜利这个话,只说形势对我有利。”他猛吸了一口烟,“现在我们可以公开宣布:我们肯定地要在全国胜利了,如果想在5年内基本打倒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今、明两年是关键。陈毅呀,去年军委搞了一篇大作,题目就叫做《战略进攻》。‘破题’已由小平、伯承他们作了。这次请你来,就是要研究一下,这篇大文章的‘起讲’与‘入手’。恩来请你把军委下一步的战略意图与陈毅详细谈谈。”说罢,他点燃了一支烟,沉浸在思考的海洋中。周恩来用红蓝铅笔指着地图对陈毅说道:“军委考虑,解放战争第三年的主要任务是持续已经发动的战略进攻,把全国各个解放区连成一片,将敌人分别孤立和封闭在中原、东北、西北、华北和华中地区,然后组织会战。如能将敌人在各个大区内予以歼灭,那长江以北地区就可以全部掌握在我们手里。”陈毅:“那样,全国胜利就将是肯定无疑了。”周恩来:“完全正确。”

总参谋部作战部部长李涛走进窑洞,他将一份文件交给毛泽东。周恩来招呼李涛道:“李部长,你给陈司令员讲讲,下步军委对中原作战的设想。”李涛:“军委打算以华野一、四、六纵队的兵力,成立东南野战军,由粟裕同志亲自指挥。其任务是‘由宜昌、沙市一带渡江南下,进入鄂南。然后经湘鄂南、湘赣、闽粤赣,逐步跃进,前出闽浙赣,在国民党的心腹地带实行新的战略展开,直逼国民党老巢南京和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迫使敌主力南下回援,从而达到为中原创造大量歼敌的战机、进一步改善南线战局的目的’。”这是毛泽东想出的一步险棋,他要粟裕率3个纵队挺进江南,再开辟一个大别山。他说:“一个大别山就把蒋介石搞得手忙脚乱,索性再来一个大别山,把战略态势再拉开些,把南线蒋军一揽子都圈起来。”陈毅的手指,按李涛讲的地方,在地图上画了一条曲线。他点点头道:“军委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对的。小平、伯承他们是挑了最重的担子,敌人进行包围和封锁使他们处境十分困难。为了给他们分担些压力,前一阶段,华野的部队与陈赓兵团在平汉、陇海两路连续破击,打烂了敌人的屁股,可白崇禧就是不肯从大别山撤出一个卒子。真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了’。

周恩来:“是呀。蒋介石已把南线全部兵力,160多个旅中的90个旅左右的人马,摆到了刘、邓、陈赓和你们华野周围,现已查明:敌人以相当的兵力,配属给各绥靖区担任防御守备外,还能集中较大的兵力作为机动,对我可进行战役性进攻。另外,中原地势平坦,又有3条铁路干线和众多的公路网,利于敌机械化重兵集团的快速运动。这些都给我们在中原大量歼敌增加了难度。”李涛:“如果东南野战军南渡长江、威胁敌京、沪巢穴,敌则可能会引起极大恐慌,从而调动其在中原主力南下。这样一来,就可减轻大别山地区的压力。”

周恩来:“如能将蒋之嫡系第五军和十八军,或是桂系中较有战斗力的第七军和四十八师这样的对象牵到江南,我们就达到了这个战略目的。”陈毅:“通知粟裕了没有?”周恩来:“暂时还没有,因为这是军委的腹稿,还要详细征求一下意见才能定稿。关于下一步的部署是这样的。华野一兵团于二三月份,开至黄河北岸的濮阳地区整训。这一切就绪后,可于5月或秋季进行渡江。为此,刘、邓部队主力相机转出大别山。届时,由伯承同志统一指挥,华野在中原地区的作战部队,在淮河、汉水及陇海与津浦路之间寻机歼敌,以掩护华野一兵团进行渡江。”陈毅笑道:“如此说来,没有我老陈的戏唱。”周、陈、李大笑。爽朗的笑声感染了正在旁边看文件的毛泽东。他转过身来微笑道:“敢问众仙,所笑为何呀?”周恩来笑指陈毅道:“这位‘陈大人’抱怨没有戏唱了。”

毛泽东笑道:“连本戏才开台嘛,哪里没有戏唱呢?”说着向周恩来点头示意。周恩来:“‘陈大人’莫慌嘛,你另有重任。主席委托你作为中央代表,到晋绥、晋察冀、山东渤海等地,传达中央十二月会议精神,尔后再回濮阳。先唱出‘巡按大人’的戏,再回去当司令怎么样?”“好!我是革命马前卒,中央指到哪里,我就冲到哪里去。”1948年1月27日,毛泽东电告粟裕:为迫使敌改变战略部署,吸引敌20至30个旅回防江南,确定华东野战军一、四、六纵组成东南野战军,由粟裕率领渡长江南进,在南方数省执行宽大机动作战任务……先在湖南和江西两省周旋半年至1年,沿途兜圈子,以跃进方式分几个阶段到达浙赣边,使敌人防不胜防,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渡江时间,可在2月,或5月,或秋季。要粟裕“熟筹见复”。此时粟裕正在河南临颍县的指挥所里。他披着军大衣,双手抱于胸前,在连续的咳嗽中研究挂在墙上的地图。此时,他一边看地图一边紧皱双眉地在思索着。他不时用右手在扳着因伤致残、行动不便而常常横于腰际的左手的手指在掐算着。时间不知不觉地流逝而去,挂钟不断敲着3响、4响、5响,天色微明。雄鸡高啼,天大亮了。

指挥部正屋的窗户,被人从里向外推开。窗内露出粟裕充满倦意的脸。他深深地呼吸了几口冬日的清冷空气,活动了一下身体,叫道:“通信员!”“有!”一个清脆声音在回答。粟裕:“去把侦察科李科长找来。”“是!”一阵跑步声冲出院门。片刻,一个整齐、利落、十分精干的青年军人,来到屋门口喊道:“报告!”“进来。”来人进屋后向粟裕敬礼后说:“副司令员,听通信员那个小鬼嘟囔,您又是一夜没睡,他叫我劝劝首长,要多注意休息。”粟裕微微点头道:“好,咱们出去走走,散步也是一种很好的休息嘛!”说罢,两人双双走出院去。粟裕与侦察科长李城边走边谈。粟裕:“中央军委昨天正式下达了‘成立东南野战军,执行新的战略任务’的预案。给你个‘先行官’的差事干干,带一个侦察分队提前南下,渡江进行战略侦察,来他个投石问路。做好准备就立即出发。”李城答道:“是!”粟裕:“李城,这件事举足轻重,事关全军安危,不能对任何人讲,要守口如瓶。如果泄露了机密,那是要永远开除党籍的!”

李城立正道:“请首长放心,我愿立军令状。泄了密,你杀我的头!”粟裕:“军中无戏言,咱们一言为定!”粟裕在河南研究中央赋予的新任务,陈毅在陕北研究“十二月会议”精神。1月底,他告别毛、周,起程南返。这时,粟裕一边按中央指示做渡江南下准备,一边分析敌我态势思考如何才能贯彻好中央这一战略决策。这段时间里,华野司令部的同志们看到,粟裕常常拿着中央军委的来电,仔细阅读、琢磨,陷入沉思;又常常一个人站在地图前面,用铅笔和手指在图上比比画画,一看就是半天。当时,战争形势发展很快,我军在各个战场的战略攻势不断取得胜利,特别是挺进中原的三路大军犹如三把钢刀插入敌人的腹部,并乘胜完成了战略展开,建立了大片根据地。而敌人的中原防御体系已出现了裂痕,我在黄淮地区大量歼敌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在这样的形势下,是分兵渡江作战,争取将敌主力一部牵到江南去有利呢?还是先集中兵力,尽量歼敌于长江以北,然后再渡江更为有利?粟裕脑海里一次又一次浮现出1934年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长途跋涉,向敌统治区挺进的情景。这次从中原出发向闽浙赣边挺进,虽与当年情况大不一样,但是转战数省、行程要比抗日先遣队走的远一倍,在无后方依托条件下,连续作战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即使如此,调动敌人中原战场力量,实现预定战略意图,仍没有什么大的把握。倒不如把一兵团三个纵队留在中原,协同中原野战军,两大主力背靠解放区的有力支援,在黄淮之间打几个大歼灭战。中原黄淮地区敌虽集结重兵,但防守任务亦多,相对机动兵力则较少,且地形有利于我军实施广泛机动作战,尤其是在铁路、公路被我破坏的情况下,敌人装备将受到很大限制,我则可以充分发挥徒步行军能力强的长处,迅速集中兵力,分进合击,实现战役上的速战速决。

然而,粟裕这个决心是不容易下的。当时部队已为渡江南下作战做了大量准备工作,重新进行了编组,开展了新式整军运动,进行了以水网稻田地区作战和攻坚、巷战为主要内容的军事训练。中央还为一兵团调集了一大批地方干部和民工,准备了到新区使用的银元,印制了“东南流通券”等。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待渡江”了。

喜欢《刀锋:开国大将风云会》吗?喜欢张洪涛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