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刀锋:开国大将风云会 > 第103章 大将南征胆气豪(29)

第103章 大将南征胆气豪(29)

小说: 刀锋:开国大将风云会      作者:张洪涛

中央军委于10月10日23时复给四野并告四兵团的电报大意说:完全同意你们建议,陈赓兵团即由韶关、英德之线直插桂林、柳州,断敌后路协同主力聚歼白匪。接连收到这些电报,陈赓根据这次大迂回的作战方针和当前情况,经过反复考虑,认为林彪关于把白崇禧集团歼灭在湘桂边境,不使退入广西老巢的想法是对的。但在这时命令第四兵团转往桂林、柳州地区堵击白崇禧集团的主意,则是欠妥当的。因为,四兵团各部正沿粤汉铁路兼程追赶逃敌,正以每日130里以上行程前进,广州指日可下。这时为了执行断敌后路的任务,四兵团如赴桂林、柳州前线,直线距离有1300里,以时间计算不如就近调派四野所属部队迅速;四兵团则不如直下三水,打下广州后不停留地由水路运输,经梧州直取南宁。

问题是,这次中共中央军委同意了林彪的意见。一个在前线的战役指挥员,自己有了与中央军委不相一致的想法,如果向上提出,会不会干扰统率部的决心?关于这一点,陈赓也曾经过反复的思考。陈赓深知,我们党在一个重要问题作出决定时,通常要征求下级组织的意见,并且要保证下级组织能够正常行使他们的职权。下组织如果认为上级组织的决定不符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可以请求改变,而上级组织的最后决定,下级组织必须执行。正是党的这一优良传统,保障了一切革命斗争的胜利进展。这个时候,作为一个身在前线的战役指挥员,在执行上级给予的作战任务时,应当坚持我党实事求是的作风,不能盲目地执行上级指示,而应结合战争的全局,考虑利弊得失,及时反映战场真实情况,促使中央军委进一步深思熟虑,使军委的最后决断符合现场实际情况。即使是从局部看到的问题,对中央观察全局,作出决策,也可能有参考价值;即使自己的意见不对,如经中央军委指出,坚决执行中央的指示,与事并无损害。同时,毛泽东善于博采众议,正是一直鼓励各个战线的高级将领这样做的。他在直接指挥历次重大战役的时候,发电报都是用商量的口气,经常征求前线指挥员的意见,或林彪、白崇禧国共两大干将对决。者提醒他们根据当地情况酌情执行中央军委的指示。虽然他的心里有底,但是还是拿出来征求意见,如果你提出的意见合理,他很快就采纳。试看毛泽东亲自起草的有关历次重要战役部署、重大军事行动电报指示,在电报的末尾,总会采用这样的语气,询问对方有什么意见:“你们意见如何?盼告。”“你们估计是否有此可能?局势将会怎样?”甚至在电报中说:“如果得到你们同意,请将此电文及××电发给各纵队,引起大家的注意。”就是一些电文肯定地讲了应当怎么办的电报,也给下属留下很大的机动权,在电报结尾也常见到这样的话:“但一切由你们自己决定。”“一切望按情况决定。”或者说:“望斟酌实施之。”

陈赓非常熟悉这个情况,他本人就常接到毛泽东这样写给他的电报;深知这正是我军重要的优良传统和胜利源泉。因此,陈赓在一些重大军事行动中,不论是在会议上进行讨论时,或是在同上级指挥机关电报来往中,一向勇于提出自己经过深思熟虑后形成的重要意见。经过党的长期培养教育和革命战争实践的锻炼,陈赓已经成为我军杰出的军事指挥员,在同中外敌人拼搏的棋局中,他的见解常常高人一招。所以,他的意见常能受到上级指挥机关的重视,得到采纳。这次开始收到林彪发来的电报,陈赓感到此事需要磋商,因此林彪和中央军委的有关电报没有下达给各部队。陈赓首先召集兵团党委的同志开会讨论,他的意见得到兵团其他领导同志的一致支持;又经与其他有关负责同志磋商,他就根据前述考虑的那些意见,亲自起稿,于10月11日3时20分发出致林彪并报中央军委的电报:“我们讨论了军委复你们的10日23时电,提出下列意见请考虑:(一)我们赞成军委和四野在湘桂边求得歼灭白匪主力的方针。(二)但依目前情况,四兵团前锋已进到清远地区,本日在英德以南60里之连江口,我先头部队正在围歼敌2个团:十五兵团本日正围歼佛风敌人1个团;各团每日行130里以上向广州前进中。(三)在此情况下,四兵团为了执行断敌后路的任务,如向桂林,直线距离有1300里,以时间计算,不如十八军、四十六军及十三兵团来得快。因此我们意见,四兵团不如直下三水,打下广州后不停留地用水路运输,经梧州直取南宁。(四)广州敌人增加了胡琏兵团,四兵团不参加,仅邓赖兵团2个军(6个师)曾、雷、林部则时间拖长了。因此四兵团如立刻向桂林、柳州前进,实际上仍须集结队伍,重新动员的时间。则一方面路远赶不上,另一方面广州不能获得迅速解放,有两头失准备的顾虑。(五)也许这是偏重局部的看法,你们从全局打算认为必要,命令一到,我们坚决执行。如何请复。”

中央军委复电接受了陈赓的意见,决定四兵团仍照原定任务行动。10月13日,陈赓即电各军督令部队继续向广州疾进。这天11时得到情报:根据各方情况,敌人可能放弃广州,退集珠江口各屿再退台湾、海南岛左路部队正围歼从化、花县之敌(11时)。即又下令:十五军不应为琶江以南敌人抑制,主力直向广州疾进。十四军在清远不停地兼程向广州疾进;其后尾部队应让开道路,使十三军迅速前进到清远待命。当天中午,陈赓又令十五军速组轻装师向广州疾进;十三军迅速寻找船只水运1个师到三水,主力跟进十四师,星夜向广州疾进。陈赓在命令中强调指出:各军如果动作稍迟,则敌将会跑光。左路军各部队接命令后奋勇追敌。十五军的四十五师于13日14时追至源潭,击溃敌一0三师、一四七师4个团、俘敌1000多人;十四军于同日在清远东北击退敌二十三军2个师的阻击,占领清远;十三军主力也已经进至英德以北。左路军连续攻占花县、从化、增城,并迅速向广州市推进。南路军两广纵队已进至河源地区。林平纵队于11日进至海丰、平山间的多祝。在我军的强大攻势面前,广东各处守敌闻风溃逃,在广州也不敢抵抗,于13日10时炸毁海珠大桥弃城逃跑。我左路军自广州北郊进入市中心区。广州遂告解放。这个时候,各路部队共歼敌2.2万余人,解放了广东省的大部地区。第三次冲突就是发生在广西战役中。

11月23日,林彪判断鲁道源等十一兵团正向岑溪以东方向逃跑,正是歼敌于运动之中好机会。于是火速电令调四兵团的3个军乘胜追击鲁道源所部,只留十三军的三十九师在廉江阻击白崇禧部队向雷州半岛进攻。陈赓收到林总电令后,不禁摇头咋舌。林彪的这一作战计划和敌情完全是南辕北辙;白崇禧的主力张淦兵团正秘密向博白、陆川一线集结,准备夺取雷州半岛。鲁道源的一二五军不过是向东佯动,以掩护张淦兵团的行动。因此,必须以主力守住廉江,切断敌人向雷州半岛尔后向海南岛的退路。陈赓如上向林彪作了建议。林彪的回电神速而坚决:“我决心已下,不能更改。命令各军按规定的时间、路线出动,歼灭鲁道源兵团。”并开列了行军路线。林彪的固执是有名的。这一对师兄弟发生了争执,谁来作裁判?只有毛泽东。陈赓字斟句酌地向军委作了建议,最后还不忘附了一句:各军正待命出动,准备随时执行四野的命令。电报主送中央军委并报林彪、刘、邓。陈司令员要求电台立即发出并催要回电。毛泽东的回电既快又明确:“同意陈赓同志建议。”11月24日,中央军委致电林彪、陈赓:广州解放,市民欢迎解放军。白崇禧于23日集合其所部共16个师向廉江、茂名之线攻击,这是歼灭该敌的好机会。所以,陈赓率部严阵以待。至12月14日,广西战役结束,白崇禧集团共被歼灭17.3万人,基本将白集团全歼于广西境内。曾在战场叱咤风云二十多年的“小诸葛”白崇禧于12月3日飞离广西。10年之后,林彪红极一时。他取代彭德怀,当国防部长。而陈赓又被调任国防部副部长,受林彪节制。那个时期陈赓心中压抑,在郁郁不乐中写了《在祖国南部边疆的三次追歼战》中,以怀念自己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那段戎马生涯。心直口快的陈赓大将在文中暗示:当时有人提出了另外一种部署,如果按这种部署,白崇禧集团就会从雷州半岛逃跑了……这篇文章一直被扣到1979年9月14日——林彪爆炸后的第六个年头,才在《人民日报》上登出。

喜欢《刀锋:开国大将风云会》吗?喜欢张洪涛吗?喜欢就用力顶一下吧!